首页 百科知识 生产力是一个亟须系统研究的经济领域

生产力是一个亟须系统研究的经济领域

时间:2023-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与生产关系相对应的一个独立的方面,是社会经济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生产力规律却是在一切社会形态中存在的共同经济规律。对这些生产力问题,亟须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其运动、发展的规律,提出完整的理论,以求在实践中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加强生产力研究,这是时代对经济科学的强烈呼唤。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与生产关系相对应的一个独立的方面,是社会经济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第二章的分析表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样,有自身的运动和发展规律。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中性质不同的两个方面,生产力规律和生产关系规律也是性质不同的两类经济规律。首先,生产关系规律大都具有鲜明的历史性,以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兴废,如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等。生产力规律却是在一切社会形态中存在的共同经济规律。生产力不依生产关系的改变而改变,生产力规律也不依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兴废,如劳动生产率提高规律、节约时间规律、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等,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其次,在阶级社会中,发现和利用生产关系规律有强烈的阶级背景。但发现和利用生产力规律一般不会有什么阶级背景,无论奴隶主、封建主、资本家,都愿提高劳动生产率,都不反对节约时间,都要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生产力规律也不像剩余价值规律那样,会由于阶级偏见不能被发现。利用生产力规律,也不会像利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那样,会因危害某一阶级的根本利益而遭到强烈反对。生产力规律作为一类具有特定性质的经济规律,具有与生产关系规律完全不同的特点,它支配着生产力的运动和发展。

作为一类独立的经济规律,生产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对客观存在的生产力规律要不要研究?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自20世纪20年代提出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力以后,半个多世纪反复发生(而且是在社会主义各国都反复发生)生产力研究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地位的争论,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生产力研究的迫切性在经济学理论上的反映。苏联20年代后半期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生产力的争论,是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恢复发展要求合理组织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力的要求的反映。我国50年代末60年代初关于生产力研究的大讨论,是和1958年大跃进给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巨大挫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80年代前半期的大讨论,反映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后,全民族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历史表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既要解决好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又要解决好生产力方面的问题;既要按生产关系规律办事,又要按生产力规律办事。诸如工业化道路问题、生产布局问题、规模经济问题、生产要素合理配置问题、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问题、劳动组织和劳动力素质问题等等,都是生产力问题。对这些生产力问题,亟须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其运动、发展的规律,提出完整的理论,以求在实践中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几十年来,由于忽视对这些生产力问题的经济研究,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经常步入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困境;在生产布局上,盲目的“三线”建设和随意的厂址选择,种下的苦根至今难拔;企业规模上片面贪大,管理困难、效益低下的苦果现在还在吃;生产要素配置上的不合理,劳动力、劳动日和工时的大量、经常的浪费,设备上“大马拉小车”,功率不配套更是司空见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不畅,大量的新技术、新发明、新工艺被束之高阁;劳动者素质长期低下,熟视无睹……

面对这令人焦虑的客观现实,任何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经济学家,都会大声疾呼:应该重视生产力的研究!仅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主张重视生产力研究的,如平心、孙冶方、于光运、孙尚清、熊映梧等,都是面对现实的学者。加强生产力研究,这是时代对经济科学的强烈呼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