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银行应当在与互联网金融竞争中发挥如下优势:首先,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起步早、发展成熟、兼具安全性和便捷性,资金的绝对安全更能够得到保证;其次,银行具有网点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现金客户和不上网客户的需要;再次,银行的业务资质齐全,能够为客户提供远多于互联网金融提供的产品。目前互联网金融满足的是小微散的需求,而银行能够提供的是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银行还可以做上下游供应链融资,还可以做跨行现金管理,这都是互联网企业短期内不可能实现的。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域。理论上任何涉及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2013年,各家电商纷纷开创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包括互联网理财、第三方支付、网络贷款等,对银行业务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下面从资产方面、负债方面和中间业务方面依次分析。
从资产方面看,互联网金融的网络贷款刚刚兴起,也吸引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客户。P2P形式的网络贷款,作为点对点信贷的代表,对银行的客户进行了分流,部分的P2P网贷,甚至利用构建资金池,让自己成为了没有牌照的银行。P2P网贷的本质是把资金借贷行为搬到了网上,通过第三方平台的担保,将出借人的钱贷给需要资金的人。目前,P2P网站2012年底的余额是100亿元,当年全国银行的贷款余额是57.79万亿元,占比非常小,对银行的主业不能构成冲击。网贷解决的基本上是小微散的零售银行需求,而批发金融业务是解决不了的。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会有一定的冲击,但是由于网络贷款面向和银行完全不同的客户,主要是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个人及个体业主,银行则主要面向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个人客户。符合后者贷款条件的客户一般不会选择个人网贷平台贷款,这个冲击的量应当也比较小。
从负债方面看,互联网金融多元化短期高收益理财渠道对银行的存款有分流作用。余额宝类理财产品在积极地抢占市场。但是,余额宝本质只是一种货币基金,它具有低风险低收益的特征,出众的高收益率,只是特殊的金融市场环境下的特例。货币市场基金过去两年的平均收益率分比为3.6%和3.93%,只比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略高一点。银行储蓄分流未必会带来银行储蓄的流失。无论资金流入理财产品、房地产市场、股市还是网上银行,资金的接受方最终还是要将资金存回银行,只是资金滞留在中间环节时,储蓄数量可能因时间差而出现起伏,银行的资金成本增加了。储蓄结构会因此而改变,低成本的活期存款散户资金可能以协议存款的形式回流。
从中间业务来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对银行的传统渠道有一定的冲击作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属于第三方的服务中介机构,完成第三方担保支付的功能,不直接从事具体的电子商务活动。它本质上是网上交易支付的一种解决方案。根据监管机构测算,第三方支付平台分流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0.1%~0.6%。第三方支付作为目前主要的网络交易手段和信用中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易遭到攻击,威胁用户资金安全;网上支付应用系统缺陷可能被黑客利用,危害整个系统的安全;计算机病毒可能突破网络防范,入侵主机系统,造成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另外还可能出现越权调用交易资金的风险。也可能成为通过制造虚假交易来实现诈骗的手段。这些都是作为支付手段与银行竞争的不利之处。
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的最关键要素在于扬长避短。银行应当在与互联网金融竞争中发挥如下优势:首先,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起步早、发展成熟、兼具安全性和便捷性,资金的绝对安全更能够得到保证;其次,银行具有网点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现金客户和不上网客户的需要;再次,银行的业务资质齐全,能够为客户提供远多于互联网金融提供的产品。目前互联网金融满足的是小微散的需求,而银行能够提供的是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比如,对一个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企业,银行既能够解决它的流动资金问题,还能解决它的固定资产投资问题,还能够解决它的出口押汇、国外信用证、跟单信用证业务,还有应收账款保理,包括代发工资、个人理财等等一揽子金融服务。银行还可以做上下游供应链融资,还可以做跨行现金管理,这都是互联网企业短期内不可能实现的。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也揭示出银行在一些方面存在的不足。银行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客户排队等候服务、服务态度欠佳的老问题。虽然近些年通过增加服务网点和提升服务素质来缓解了,但是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应当着力提升自身服务质量,重视客户体验。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营销方式,按照客户需求来调整经营模式。另外,余额宝类高收益理财产品,相比银行理财产品,在收益和价格上存在优势,而高收益产品在技术设计上并不复杂,银行可以学习余额宝类产品的优点,推出收益高和设计灵活的产品,甚至避免余额宝类产品的风险因素,也可以很容易衍生为其他的产品,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
我国的银行业未来面临最大的几个基础性变革包括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速,金融牌照制度管理的逐步放松,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再加上货币发行体制的改革、资管行业的全面放开,这些改革制度的出台可能才真是对银行业构成实质性冲击的挑战。如果这几个基础性制度框架开始建立,夹缝金融的基础逐步消失,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概念才会出现。银行目前应当把注意力放在面对这几个可能的大的变革上面,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不造成很大的冲击,银行业也有应对的策略。
【注释】
[1]原定于2014年3月4日在某报发表,后因故未发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