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金融自组织的演化是动态的,经历了合作金融的不稳态、基核稳态、失稳、合作金融新稳态、失稳到更新合作金融稳态的演化过程。合作金融自组织演化是基核机制、涨落机制和反馈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合作金融形成基核稳态后,由于涨落的作用,使合作金融自组织的演化产生两种前途:一种是微涨落达不到临界水平通过负反馈而衰减,原有合作金融系统结构得以保持;另一种是微涨落正反馈达到或超过临界水平,放大成巨涨落,使合作金融系统的基核态失稳,出现合作金融系统的分叉现象,合作金融系统通过环境选择和非线性放大,形成有序的合作金融新稳态。
图3-1 合作金融自组织演化图
图3-1反映了合作金融自组织的演化过程。合作金融新稳态又按上述过程再进行更高层次的自组织演化。在合作金融自组织演化的演化过程中,演化是不可逆的,具有某种确定的方向。合作金融的演化过程,是合作金融系统原有结构和功能,被新的稳定结构和功能所代替的过程。
合作金融自组织的演化过程,即是一个“分叉”过程。合作金融自组织演化分支描述如图3-2(横轴度量临界值,纵轴表示合作金融系统的结构或功能)。一般的讲,λ<λ1时,也就是当新的合作金融结构低于临界合作金融结构(这两个临界点合称λ)时,原有合作金融结构的平衡是稳定的,原有合作金融系统以负反馈形式平衡合作金融自组织处于稳定,不会被合作金融结构的微涨落所打破,微涨落只能不断发生但又不断被衰减。但是,当合作金融结构高于临界水平时(即λ≥λ1),原有的稳定合作金融结构(从O点到A点这段)就变为不稳定的了(图中A点到E点的虚线),微涨落再也不能被衰减,变成巨涨落,系统再也不会回到原有的平衡态。这时它可以走上一分支AB,也可以走下一分支AD。这两个新的稳定分支被中间的不稳定线AE分开了,究竟走向哪一分支要看大量微涨落中哪些微涨落有最快的增长,或者要看我们的合作金融结构有助于加速哪些微涨落的增长变成巨涨落。
从图上可直观地看出,当λ≥λ3时,若已走上上一分支,则会有更新的分支点B,这样又可以使合作金融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当λ≥λ2时,则走上下一分支,则会有更新的分支点D,这样又可以使合作金融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因此对于合作金融自组织来说,在机会成熟时,或处在分支点上时,应妥善地选择自组织方式,对于促进不断加速的良性循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分支点上,有多种前途可供选择。
微观结构的涨落最初发生在OA线周围,涨落不断被衰减,如图3-2所示,此时合作金融结构涨落离平衡点不远,由于涨落幅度没有超过临界水平,因此系统状态不断回到原有的平衡点(这时该点是稳定的平衡态)。但是,在改变了的条件下,微涨落则可能远离平衡点,变成巨涨落,使原有的稳定的平衡点变成不稳定点(即失稳),这时涨落就不会再回到这个原有的平衡点上,而走向新的稳定分支AB或AD。
合作金融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是一个循环往复和结构不断进化的过程。如果新的合作金融属于一般的或派生性的合作金融,这样的结构演化只是系统结构局部的或小的调整与重组,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合作金融系统的有序度。而当结构演化形成了新的合作金融时,结构的有序演化将是根本性的,系统结构将出现重大变革和重组。
图3-2 合作金融自组织演化分支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