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加坡招商引资主要做法

新加坡招商引资主要做法

时间:2023-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设立专门机构,打造精英团队,是新加坡招商引资成功的保障新加坡负责招商引资的专门机构——经济发展局,是根据联合国专家团的建议成立于1961年。新加坡政府投巨资欲将生命科学发展成为制造业第四根支柱,并为招商引资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三)突出重点目标,是新加坡招商引资成功的诀窍突出重点,以跨国公司为主要目标,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一)设立专门机构,打造精英团队,是新加坡招商引资成功的保障

新加坡负责招商引资的专门机构——经济发展局(EDB),是根据联合国专家团的建议成立于1961年。它是一个独立的公共机构,隶属于新加坡贸工部,在新加坡被称为法定机构,与公务员系统的政府部委相比,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经发局有自己的董事会,大多数董事会成员都由新加坡私人部门任命。

经济发展局具体职责:负责制订和实施商业与投资策略,协助加强新加坡作为商业与投资环球中枢的地位。经发局在芝加哥、伦敦、巴黎、东京、上海、孟买等地设有多个海外办事处。

几十年来,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致力于在国内和世界各地网罗各类精英人才,并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使用,最终将其打造成了在国际上声名显赫的团队,并为新加坡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经发局官员和工作人员一般都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广博的专业知识,熟悉国际通行规则,特别是在招商引资中所表现出的勤奋敬业、务实高效、锲而不舍精神,在新加坡被广为传颂。

1969年,纽约的得州仪器原计划在中国台湾设立组装厂,由于机缘巧合,新加坡经发局主席I.F.Tang与美国得州仪器总裁Mark Shepherd乘坐同一航班,I.F.Tang建议他去“看看”新加坡,并对他保证“经发局已有人在纽约派驻,他可以回答你所有有关在新加坡投资的问题,有必要的话,他也可以协助你编写投资计划”。随后新加坡驻纽约办事处紧密跟进,多次走访得州仪器总部,并说服Shepherd在他下次的亚洲行程中,顺道到新加坡访问,总裁特别感动,新加坡最终成了赢家。又如荷兰飞利浦公司原本已决定在台湾设厂,后因总裁私人飞机必须在新加坡作隔夜技术停留,新加坡争取机会,利用周末时间带他参观,总裁最终决定在新加坡成立工厂。新加坡经发局引进投资的方法,是对具体厂商进行研究,然后进行“销售”介绍。为引进美国电子晶片圆盘项目,驻美办事处官员连续跟踪了10年,才使这个10亿美元以上的高科技项目落户新加坡。由于经发局的不懈努力和成功运作,新加坡在招商引资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新加坡领导人的以下两段话,充分反映了经发局官员的工作作风:

“我们需要有热情的人,这些人要有信仰,有冒险的勇气。他们可以承受所有的艰苦挫折,而且要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一定要把新加坡打造成我们理想的新加坡。”“我们所需要的官员既要有像斗牛犬一般坚忍不拔的个性,又要有像夜莺一般婉转清脆的美言本领,并能像水牛一样勤劳,到处去敲门,从不言放弃,永远都能自信地游说、交游于众多投资者之间,说服他们能来新加坡投资。”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每年都组织十几次有计划的招商活动,致力于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对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国家及地区的招商都请总理或副总理带领。

(二)坚持政府主导,是新加坡招商引资成功的关键

新加坡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把握招商引资的主导权,针对不同时期的国内需求,紧跟国际经济发展的先进潮流,明确出台重点引进什么、限制什么、淘汰什么的政策措施,思路非常清晰。其娴熟的市场调控手段和政策运用技巧,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推崇,如税收优惠、土地提供、薪金制度、公积金制度、劳动力培训等。在一些具体项目引进上,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避免盲目引进、浪费资源、牺牲环境。

通过不同时期有区别的政策调控,新加坡招商引资始终在政府主导下健康发展,产业结构成功地实现了优化升级。

60年代:重点引进发展劳动密集型项目。针对当时人口增长率高、失业率高的情况,以促进就业为主要目标,大力引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先驱企业给以税务优惠。前半期主要采用进口替代战略;中下期与马来西亚分家,失去共同市场后,主要实施出口替代战略。70年代:重点引进发展技能密集型项目。在全民就业的基础上,针对缺乏技术员工的情况,积极向德国、法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取经,重点引进重视人力发展资源的企业,提倡自动化、提高生产力。如美国国家半导体决定在新加坡投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加坡积极培训技术员工。70年代,新加坡政府不再向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优惠。80年代:重点引进发展资本密集型项目。随着经济基础逐步稳固,新加坡政府开始着手重组经济结构,将制造业朝着高附加值、资本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随着研发、设计、工程、信息科技等行业逐步兴起,吸引到了以国际著名跨国公司为投资主体的电脑、电脑附件制造业以及石化制造业陆续落户新加坡。为经济顺利转型,新政府提出“自动化、机械化、电脑化”发展方针,开始重视通过教育和培训开发人力资源。90年代:重点引进发展技术密集型项目。该时期是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鼎盛时期,此时,新加坡已经完全跻身于新兴工业国的行列,并具备整体商务开发能力,即从研发到产品设计与生产,到国际销售一条龙作业的能力。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90年代先后拨款60亿新元,作为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发展高科技基地,并正式将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在招商引资上,以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为主,成功地推动了国内经济的技术升级。1998年之后:重点发展知识经济。进入21世纪,新加坡政府确定了“产业21世纪计划”目标,要将新加坡建设成为一个富有活力与稳定的知识型产业枢纽。策略是确保新加坡在21世纪的制造业、制造服务业与贸易性服务业等产业仍占有优势地位。为此,新加坡制订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战略是高科技战略,即大力发展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和其他知识密集型经济,打造新的新加坡。新加坡政府投巨资欲将生命科学发展成为制造业第四根支柱,并为招商引资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

(三)突出重点目标,是新加坡招商引资成功的诀窍

突出重点,以跨国公司为主要目标,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新加坡原来长期依赖转口贸易,工业基础尚未建立,且国内市场狭小。针对这些不利条件,新加坡政府采取大力引进国外资本的策略,并明显以跨国公司的投资为重点。40多年来,新加坡招商引资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定向招商,“寻找”“追踪”世界最尖端的企业,以引入大型跨国企业为突破口,带动相关行业的其他企业跟进,通过跟随效应形成产业集群,培育规模经济。新加坡裕廊化工岛,是用填海的方式连接而成的人工岛屿,总面积32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开发了约14平方公里。裕廊岛在20世纪60年代只有两家炼油厂。1991年新加坡政府对裕廊岛进行全面规划,集中投资,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体系,在最大程度上共享原料供应,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石油和石化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吸引聚集了埃索、埃克森美孚、三井化学公司等世界级的大型石化企业70多家,是全球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和全球十大乙烯生产中心之一。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超过7000家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机构,许多跨国公司的总部设在新加坡。

(四)设立经济园区,形成集聚效应,是新加坡招商引资成功的抓手

为加强园区管理,1968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镇管理局(现改名为裕廊国际),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他各工业区。

裕廊工业区的真正优势在于,与政府相关的交易成本很低,其中包括投资许可、营业执照、城市规划与建设设计许可、劳动力、税收、进出口报关服务和其他监管活动。特别在一些特殊工业领域的政府投资、集群政策、人力资本政策、资本合作和劳动力合作等,机构之间的协作变得简易。信息流动被极大地简化了,交易速度快于包括中国香港在内的几乎世界上所有地区。

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有很高的自主权,只要符合新加坡政府的工业政策,就有权吸引各种类型的投资者,尽管裕廊镇管理局从本质上看只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但是园区管理委员会有批准项目、批准城市规划以及园区规划的权力,同时能发放居民暂住证,管理贸易和市场,征税,发放商业许可证等。它不仅是园区的开发者,同时也是工业区招商引资的推广者。委员会同时还提供警察、税收、海关、社会保障、教育、全民体育运动,以及社区发展、劳工等多项公共服务。同时,裕廊镇管理局还控制着工业用地、科技园区和商业园区设施的供给。

(五)建设国际一流的基础设施,筑巢引凤,吸引外来投资

新加坡利用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投入大量资金,科学规划,高起点建设基础设施并取得极大成功。新加坡已由过去一个贫穷落后小岛变成现代化国际大都会。到目前为止,新加坡拥有世界级的海、陆、空及电信通信网络。新加坡港务集团经营全世界最繁忙的中转集装箱码头,处理全球四分之一的转运量,为客户提供通往130个国家700个港口的200条航运线。从樟宜国际机场起飞的载货和载客航班往返50多个国家的110多个城市,每周航班4000多个。新加坡99%的人口拥有宽频网络接驳能力,目前已取得每秒21兆兆位的国际联系带宽,却还在不停歇地不断发展。世界经济论坛在2002年把新加坡评为全球十大国际网络整备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岛上高效率的交通网络包括地铁、计程车和巴士服务。业务经营地点的选择也是多样化的,包括现代化商业大厦、时尚保留区和特设工业区。这里有大型工业化、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商业园和化工业专用岛屿;研发活动密集区生物科技园(Biopolis)正迅速开发当中,而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制药场地的大士生物医药园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的发展。

(六)建立亲商扶商的人文、政策环境,是新加坡招商引资成功的前提

投资环境是一个综合体系,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投资者最关注的是“3S”,即Stability(安定)、Speed(速度)、Skills(技能)。新加坡民族之间相互宽容、尊重、平等、团结,政府与民众关系融洽和谐,社会安定。有研究表明,新加坡是国家政治风险最低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最不贪污腐化的国家之一。同时,政府官员和全体公务员的服务意识非常强。政府在精兵简政和明确职责的基础上,提出“一切为了客户、取悦客户”的服务理念,并从完善基础设施、美化自然环境、开展“一站式”服务等方面,积极开展亲企业运动。

政府强调政策透明度高,不搞私下交易;政府重承诺,合同一经签订,就信守诺言;员工语言国际化,全部通英文。关于优惠政策,政府对于认定技术先进的企业,可免征5~10年的企业所得税,具体项目的税收优惠年限视其资本投资量而定。新加坡政府通过这些分门别类的税收优惠来刺激国家总体发展政策所鼓励的产业的发展而不是制定普遍偏低的公司所得税率。

此外,政府积极为引进企业开展“一站式”服务(跨部门合作),协助引进外来人才,协助解决办公室、厂房需求,对企业培训员工,政府按1∶1配套安排资金。为增强外商对新加坡投资的信心,经发局也代表政府投资外商,成为合资的伙伴。通常经发局持股都在25%以下。经发局会派代表担任合资公司的董事,但是它不直接干预或控制。如日本的日立公司(Hitachi)到新加坡所设立的合资公司,经发局持股占15%,日本日立总部占85%。台积电在新加坡所设立的晶圆厂,经发局持股20%。对外商而言,经发局的加入,除了提供部分资金之外,更重要的是保持与经发局及政府的联系。如果外商发生状况,需要政府协助,经发局就是现成的渠道,可以与有关单位沟通并得到协助。这是对外商的认同和承担,这对增强外商信心、加强他们的投资意愿,有很大帮助。

(资料来源:http://www.ocn.com.cn/info/201405/zsyz281043.shtml,略有改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