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温铁军金融资本流动视频

温铁军金融资本流动视频

时间:2023-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今世界中,国际资本流动成为非常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载体分别为商品、技术和资金,因而国际资本流动就表现为商品输出或输入、技术转让或引进以及银行资本输出或输入三方面的内容。国际资本流动按其流动方向,可分为国际资本流入和国际资本流出。国际资本流动还与其他相关的概念有联系。

在当今世界中,国际资本流动成为非常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成本不同以及利差的存在,资本为追逐利润而形成了资本的国际流动;同时国内政治、经济风险的存在也促使了国际资本的流动。由于国际资本能对各国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变动作出迅速反应,使资金以最快的速度从效率较低的地方流向效率较高的地方,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从而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同时,也带来巨大的风险。

8.1.1 资本与金融资本

资本是双向可逆转的货币流,其本性是追逐高额收益。在经济学意义上,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在金融学和会计领域,资本通常用来代表金融财富,特别是用于投资的金融资产。资本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第一,资本具有运动性。只有运动才能有增值的机会。资本的运动性表现在资本循环、周转的无限性和资本向外转移、扩张的开放性两个方面。一是资本对于价值增值的无尽追求决定了资本不断地、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二是资本为了追求高利润率而不断在不同部门间进行横向转移。

第二,资本具有开放性。资本的运动具有跨地区、跨国界的全面的开放性,一方面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范围日益扩大,形成了国际分工和国内分工体系;另一方面使得市场范围越来越广,形成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统一的全面市场体系。资本的流动不断促进着资本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促进着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促进着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本的开放性有利于资本的迅速积聚和集中,促进资本规模的扩大与发展。

第三,资本同时还具有主体性和竞争性。竞争的目的是追求超额利润,寻求最佳的投资场所;竞争的结果是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实现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的平等权利。资本的存在形式突出了其主体性,因为资本的各种职能形式之间和各种不同的资本之间必须有清晰的价值量界定关系。微观资本要求有清晰的利益和产权界区,要求独立承担自负盈亏的责任。

人类经济活动可以划分为实际层面和货币层面两个层次。实际层面是经济活动的实际内容,是社会再生产活动,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财富的根本来源;货币层面是为实际经济活动服务和媒介的层面,是实际经济活动的前提和结果。资本主要是以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两种形态存在的。产业资本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资本,在资本的循环运动中,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存在,并在每一种形式中完成着相应的职能。金融资本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本,是以取得收益和增值为目的而进入金融市场交易,最终进入实际产业部门的资本,具体表现为银行资本、证券资本以及其他证券化的金融资产。金融资本是由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而形成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产业资本一般是物质化的有形资本,金融资本一般是非物质化的、同质的无形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关系体现为:产业资本要发挥作用,需借助于各种不同的职能形态,并且在这些具体形态上相互转化。而金融资本实际上是一种所有权资本,其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可以分离的,在不同所有者之间也是流动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两者之间是不断转化的,在当代资本的运动过程中,金融资本已游离于产业资本并日益独立运行,越来越快速地形成国际资本流动的主流。

国际资本是由国内资本转化而来的。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没有本质的差别,两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当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分开考察,而一国资本跨出国界就成为国际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时,这样整个世界资本就被分为一个个国家的国内资本和国际资本两部分。国内资本被局限于各个主权国家,而国际资本则聚集在若干个国际金融中心。世界资本的流动分为三个领域:国内资本的流动、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的互相转化和国际资本间的流动。即国际资本在各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流动。国内资本流动以信贷和财政收支两种方式进行,此外,证券直接融资规模也越来越大,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的互相流转为银行资本输出入和产业资本的直接投资。资本在各个国际金融中心的移动表面上似乎与国内资本流动没有关系,但实际上两者也是密不可分的。在整个世界资本运动中,国内资本流动是根本原因和动力,带动了国际资本的流动,也决定了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反过来,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对国内资本流动带来一定的影响。

8.1.2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国际资本流动(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是指资本基于经济或政治目的的需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企业或个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企业或个人的流出或流入,即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转移。它是国际经济交易的基本内容之一。

国际资本从其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尤以金融资本为主。国际资本流动的载体分别为商品、技术和资金,因而国际资本流动就表现为商品输出或输入、技术转让或引进以及银行资本输出或输入三方面的内容。国际资本流动按其流动方向,可分为国际资本流入和国际资本流出。资本流入表现为本国对外国负债的增加和本国在外国的资产的减少,或外国在本国资产的增加和外国对本国负债的减少。资本流出表现为本国对外国负债的减少和本国在外国资产的增加,或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减少和外国对本国负债的增加。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讲,总是存在资本的流出和流入,只不过是流出入的比例不同而已。

国际资本流动还与其他相关的概念有联系。

(1)国际资本流动与资本输出输入。国际资本流动不一定就是资本输出输入。资本输出输入是一般只与投资和借贷等金融活动相关联、并且以谋取利润为目的的资本流动,因而不能涵盖国际资本流动的全部内容。

(2)国际资本流动与资金流动。资金流动是指单向的、不可逆转的资金款项的流动和转移,相当于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的收支。资本流动即资本转移,是可逆转的流动或转移,投资或借贷资本的流出伴随着利润、利息的回流以及投资资本和贷款本金的返还。一般来说,资金流动是一种不可逆转性的流动,即一次性的资金款项转移,其特点是资金流动呈单向性。而资本流动则是一种可逆转性的流动,其特点是资本流动呈双向性。

(3)国际资本流动与国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与国内资本流动的差异性最主要体现在资本拥有者和使用者的居民属性上。一是国际资本流动是在资本拥有者和使用者出现跨越国界的分离情况下出现的;二是国际资本流动表现为资金形式的跨国运动,而金融资本流动的结果必然导致以商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实际资源的移动,即实际资本在国家间的流动。国际资本流动是资本跨越民族国家的界限而在国际范围内运动的过程,是资本要素在不同主权国家和法律体系管辖范围之间的输出与输入。

(4)国际资本流动与所有权转移。国际资本流动不同于以所有权的转移为特征的商品交易,它是以使用权的转让为特征的,但一般仍以盈利为目的。一国或地区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与金融账户,集中反映了该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与他国或地区的资本流动的综合情况。

8.1.3 国际资本流动分类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这种转移包括两个方面:资本从债权国向债务国转移,本金和利息从债务国向债权国转移。国际资本流动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主要反映在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项目与金融项目中。国际资本流动按照不同的标志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

①从期限来划分,按资本的使用期限长短将其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两大类。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指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内或即期支付资本的流入与流出;长期资本流动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或未规定使用期限的资本流动,它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三种主要方式。

②从资本的流动方向划分,可分为资本流出和资本流入。

③从资本流动的方式划分,可分为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国际信贷等。

④从资本流动的性质上划分,可分为政府间资本流动和私人间资本流动。

专栏8-1 游 资

游资(Refugee Capital),又称热钱(Hot Money),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是指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具有四大特征:

①高收益性与风险性。追求高收益是热钱在全球金融市场运动的最终目的。当然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而热钱赚取的是高风险利润,它们可能在此市场赚而在彼市场亏,或在此时赚而在彼时亏,这也使其具备承担高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②高信息化与敏感性。热钱是信息化时代的宠儿,对一国或世界经济金融现状和趋势,对各个金融市场汇差、利差和各种价格差,对有关国家经济政策等高度敏感,并能迅速做出反应。

③高流动性与短期性。基于高信息化与高敏感性,有钱可赚它们便迅速进入,风险加大则瞬间逃离,表现出极大的短期性甚至超短期性,在一天或一周内迅速进出。

④投资的高虚拟性与投机性。说热钱是一种投资资金,主要指它们投资于全球的有价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以便从证券和货币的每天、每小时、每分钟的价格波动中获得利润,即“以钱生钱”,对金融市场有一定的润滑作用。如果金融市场没有热钱这类风险偏好者,风险厌恶者就不可能转移风险。但热钱的投资既不创造就业,也不提供服务,具有极大的虚拟性、投机性和破坏性。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63417.htm.

8.2.1 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追逐利润。增值是资本运动的内在动力,利润驱动是各种资本输出的共有动机。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投资利润率也不同。国际资本流动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获得比在国内投资更高的利润。当投资者预期到一国的资本收益率高于他国,资本就会从他国流向这一国;反之,资本就会从这一国流向他国。此外,当投资者在一国所获得的实际利润高于本国或他国时,该投资者就会增加对这一国的投资,以获取更多的国际超额利润或国际垄断利润,这也会导致或加剧国际资本流动。

第二,规避风险。政治、经济及战争风险的存在,是影响一个国家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政治风险,是指由于一国的投资气候恶化而可能使资本持有者所持有的资本遭受损失;经济风险,是指由于一国投资条件发生变化而可能给资本持有者带来的损失;战争风险,是指可能爆发或已经爆发的战争对资本流动造成的可能影响。以上这些风险都会使资本处于一种不利的状况,规避的方法就是转移资本,从而导致国际资本流动。

第三,金融国际化。近20年来,国际经济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资本、金融、经济等一体化趋势有增无减,加之现代通信技术的发明与运用,资本流动方式的创新与多样化,使当今世界的国际资本流动频繁而快捷。随着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积累率的提高,资本积累迅速增长,在资本逐利本性的支配下,大量的过剩资本就被输往国外,追逐高额利润。随着资本在国外获得的利润大量增加,反过来又加速了资本积累,加剧了资本过剩,进而导致资本对外输出规模的扩大,加剧了国际资本流动。

第四,利用国际金融资源措施的普及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通过不同的政策和方式来吸引外资,以实现相应的经济发展目标。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迫切需要资金来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往往通过开放市场、提供优惠税收、改善投资软硬环境等措施吸引外资的进入,从而增加或扩大了国际资本的需求,引起了国际资本流动。

第五,汇率与利率的变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浮动汇率制度的建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货币汇率经常波动,当一国货币汇率或利率持续上升时,则会产生兑换需求,从而导致国际资本流入,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或利率下降,资本持有者可能预期到所持的资本实际价值将会降低,则会把手中的资本或货币资产转换成他国资产,从而导致资本向汇率或利率升高的国家或地区流动。在一般情况下,利率与汇率呈正相关关系。一国利率提高,其汇率也会上浮;反之,一国利率降低,其汇率也会下降。

第六,国际游资。国际游资又可称为国际投机资本,它是一种游离于本国经济实体之外,承担高度风险,追求高额利润,主要在他国金融市场作短期投机的资本组合。国际投机资本的投资目的相当明确,即绝大部分操作瞄准短期的高额利润,这种高额利润可以高于社会平均利润数倍或数十倍。国际投机资本的高额利润是由短期操作形成震荡来造就的高幅度价差所构成的,通常采用短促、快速隐蔽、突然发动的手段来操作投资行为,人们很难确定某个时期内国际投机资本在某一领域投资的资金规模、时间和地点。在高新科技和先进的通信设备的介入下,国际投机资本频繁、快速、突然的移动变得更加变幻莫测,它顷刻之间从一个国家转移至另一个国家,往往成为现代金融动荡的重要原因。

专栏8-2 金融脱媒

金融脱媒是指新的货币基金组织和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出现的迅速增长削弱了银行等存款机构吸引存款的能力,导致大量资金从存款机构提出,投到货币市场不受利率管制的高利率的金融资产上,以获得优厚收益。它会使各存款机构出现经营困难,成为金融体系中极不稳定的因素。另外,各行业企业行会的出现和地下钱庄等民间借贷活动也给了企业更多取得资金的渠道,传统意义上的银行媒介作用被弱化,但是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核心的地位并不会因此动摇。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259086.htm.

8.2.2 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

图8-1 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模型

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模型,亦称麦克杜加尔(G.D.A.Macdougall)模型,或称完全竞争理论,是一种用于解释国际资本流动的动机及其效果的理论,它实际上是一种古典经济学理论。该模型运用新古典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来证明资本流入的最佳规模及其效应。该理论认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是各国利率和预期利润率存在差异,认为各国的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资本可以自由地从资本充裕国向资本短缺国流动。国际上的资本流动将使各国的资本边际产出率趋于一致,从而提高世界的总产量和各国的福利。该模型如图81所示。

该模型的假定条件是:整个世界由两个国家组成,一个国家资本充裕,另一个国家资本短缺。世界资本总量为横轴OO',其中资本充裕国的资本量为OC,资本短缺国的资本量为O'C。曲线AA'和BB'分别表示两个国家在不同投资水平下的资本边际产出率。它意味着:投资水平越高,每增加单位资本投入的产出就越低,亦即两国投资效益分别遵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系统的影响

这种影响需从两种情况来分析:

(1)国际资本流动对封闭经济系统的影响

封闭经济系统是资本没有互为流动的经济系统,无论是资本充裕国,还是资本短缺国,资本只能在国内使用。

如果资本充裕国把其全部资本OC投入国内生产,则资本的边际收益为OH,总产出为曲边梯形OADC的面积,其中资本使用者的收益是曲边三角形HAD的面积,资本所有者的收益是矩形OHDC的面积。

如果短缺国也将全部资本O'C投入国内生产,则其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为O'E,总产出为曲边梯形O'B'FC的面积。其中,资本使用者的收益是曲边三角形EB'F的面积,资本所有者的收益是矩形O'EFC的面积。

(2)国际资本流动对开放经济系统的影响

开放经济系统是有资本互为流动的经济系统,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资本充裕国把总资本量中的OG部分投入本国,而将剩余部分GC投入资本短缺国,并假定后者接受这部分投资,则这两国的效益会增大,并且达到资本的最优配置。

从资本输入国的角度看,输入资本后的国内资本总额增为O'G,总产出为曲边梯形O'B'JG的面积,其中总产出增加量为曲边梯形CFJG的面积。这部分增加量,又被分为两部分,矩形CKJG是资本输出国所有的收益,曲边三角形JFK则是资本输入国的所得。

从资本输出国的角度看,输出资本后的国内资本边际收益率OH升高为OI,国内总产出变为曲边梯形OAJG,其中资本使用者的国内收益为曲边三角形IAJ的面积,资本所有者的国内收益是矩形OIJG的面积。

由于资本的输入与输出,就使资本输出国增加了曲边三角形JKD面积的收益,而资本输入国也增加了曲边三角形JFK面积的收益。资本流动增加的总收益就为这两部分收益之和。

2.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

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流动可为资本充裕国带来最高收益;同时,资本短缺国也因输入资本使总产出增加而获得新增收益。

第二,在各国资本的边际生产率相同的条件下,开放经济系统比封闭经济系统下的资本利用效益高,并且总资本能得到最佳的利用。

第三,由于资本可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结果可重新进行资本资源配置,使世界总产值增加并达到最大化,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8.3.1 国际资本流动的正效应

1.形成全球利润最大化,增加社会福利

长期资本流动可以增加世界经济的总产值与总利润,并使之趋于最大化。资本在国际上进行转移的一个原因,就是资本输出的盈利大于资本留守在国内投资的盈利,这意味着输出国因资本输出,在资本输入国创造的产值会大于资本输出国因资本流出而减少的总产值。这样,资本流动必然增加了世界的总产值和总利润,而且资本流动一般是遵循向利润率高的国家流动的原则,最终会促使全球利润最大化。在各国国内资本收益率不一致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资本项目开放,收益率的差异就会导致资本流动,这将使资本的效率提高,社会福利增加。私人资本对资本管制是非常敏感的,如果一国管制过多,外国投资者就会考虑在贷款上加进一定比例的风险溢金,使借款成本加大。而如果允许资本自由流出流入,就会减少国外投资者的顾虑。一些发展中国家国内利率放开后,利率上升,这时候如果能够放松资本管制,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筹资的成本,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加深了货币信用国际化

首先,加深了金融业的国际化。资本在国际上的转移,促使了金融业尤其银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银行网络遍布全球,同时也促使了跨国银行的发展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其次,促使以货币形式出现的资本遍布全球,国际资本流动使以借贷形式和证券形式体现的国际资本大为发展,渗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再次,国际资本流动主体的多元化,使多种货币共同构成国际支付手段。目前,几个长期资本比较充裕的国家,其货币都比较坚挺,持有这些货币,意味着可以更广泛地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购买力在国际上的转移,或可更有选择余地地拥有清偿国际债权债务的手段。

3.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随着国际资本流动越来越频繁,其规模也越来越庞大,特别是国际投资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外援助和投资,有利于促进接受国的经济发展,改善其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使其发展对外贸易的基础与能力扩大。同时这也改善了直接投资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有利于改善投资国的政治、经济与贸易环境,有利于其贸易的扩大,带动其商品输出。此外,通过对外投资,便于投资者更好地吸收商业情报,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国际直接投资转向制造业、商业、金融、保险业,尤其是新兴工业部门,使贸易商品结构出现以下变化:一是国际服务业在迅速发展;二是国际贸易中间产品增多;三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所占比重大大提高。随着各大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日益扩大,许多跨国公司纷纷设立自己的贸易机构甚至贸易子公司,专营进出口业务,从而有效降低了贸易成本。国际资本流动推动了战后贸易的自由化,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生产国际化的进程,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组织生产,其内部贸易也不断扩大。

4.推动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加速了全球经济和金融的一体化进程,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国际流动资本在世界各金融市场之间追逐高额利润的游动过程,使得一国的经济、金融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相关性增强,从而加速了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二是国际流动资本极大地利用现代化的通信和交易手段,迅速地从一国流向另一国,可以有效地满足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尤其是短期资金需求,并能降低国际金融交易成本。三是国际投机资本在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的套汇、套利活动,使国际金融交易中存在的汇率差异和利率差异被迅速拉平,导致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价格呈现一体化趋势;此外,随着保证金交易、透支交易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广泛运用,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金融的影响日益扩大。在获取巨额利润的同时,国际资本在客观上增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事实上,国际资本流动在得益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同时,也推动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创造和运用。

5.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资本不足,资本形成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资本的供给取决于储蓄能力与储蓄愿望,资本的需求取决于投资的需求。在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的供求两方面都存在着恶性循环关系,影响资本形成的市场需求不足,是实际购买力不足,这种实际购买力的不足压制了对个人投资的刺激,并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发展中国家往往以引进外资作为其自身资本形成的一条有效途径。对外资的引进和有效利用,可以拉动对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需求,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程度,提高其市场化程度。这不仅对引进外资的发展中国家是有利的,对资本输出国的发达国家也是有利的。

6.引发财富效应

金融工具提供了一个资产保值增值的方式。人们可以将资金用实物的形式保存下来,但往往会因为折旧等种种因素贬值,从而带来损失,但是以金融工具形式进行保存和流通的资金有可能会创造收入、增加财富。财富的持有量代表着人们当前和未来的购买力,是衡量社会福利状况和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国际资金在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流动会使单个国家的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扩散,所以重要的金融市场所在国的经济增长通常会通过财富效应推动整个世界经济的繁荣。

8.3.2 国际资本流动的负效应

国际资本流动能够为世界各国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经济效益和便捷,但是伴随着国际资本流动也产生着种种风险,而这些风险一旦处理不好,可能会引起风险和损失。

1.货币替代对发展中国家货币发行和调控产生冲击

资本自由流动后,货币替代对一国货币发行、货币政策实施都会产生影响。货币替代是经济实体在一定的利率、汇率、税率等差异的情况下,因追求资本安全和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由外币代替本币职能的现象。狭义的货币替代是指外币存量以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分别在价值贮藏、价值计算和转移支付方面替代本国货币的职能;广义的货币替代还包括留在国外的外逃资本。货币替代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不同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由于其资本市场的一体化,货币替代主要是私营经济主体有价证券多样化和进出口商争取降低国际贸易交易成本的结果。而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经济和政治不稳定,因此货币替代是国内经济主体躲避本国货币所造成的。由于外国货币不仅作为保值手段,而且还作为计价手段和支付手段,因此大面积地排斥处于劣势的本国货币。货币替代改变了货币存量的构成,国内的货币需求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国内的宏观需求管理极为困难。

2.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金融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

不受金融管制的约束、可以迅速跨区域流动的资本,是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资金流动管制相应放松、非官方金融资产占有比例明显增大的必然结果。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必然要经过一个国际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其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中去。世界经济已经越来越被庞大而迅速的国际性资金流所主导。这些国际性资金流以现代化的电子技术为依托,每天以数十亿美元的规模在全球市场上流动,对国内金融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对各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3.国际资本流动对流入国银行体系的冲击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发展中国家,对这些国家的银行体系造成巨大影响,并由此带来相当大的风险。对资本流入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巨额国际资本的流入,最直接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的规模发生变化;二是商业银行对这些资本的运用使得其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发生变化。资本大量流入导致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加大,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外国资本主要通过银行流入到国内,因而国内银行对外负债的增加会导致银行国内资产负债表的扩大。如果国家对银行管理和监控不善,资本流入就会加大银行信贷扩张的机会,不良贷款的比例就会增加,从而导致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的出现。

4.增加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监管难度

短期资本流动会加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其表现为它会造成汇率大起大落,投机更加盛行。巨额资本尤其是投机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寻找目标,常常以泡沫成分大、投机气氛浓的市场为对象,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不一定缺乏资金。大量投机资金流向该类市场进行投机造成了各种经济信号的严重失真,从而难以引导资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和不同国家间进行合理配置和流动,由此造成的结果是资金匮乏的国家更难以获得资金,而资本过剩国家资本流入较多,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国际巨额资本的流动,尤其是短期投机套利资金的频繁出入,使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成为常态,更为严重的是巨额资本流动还产生了巨大的波及效应和放大效应。从一个国家产生,冲击波可以迅速扩散到多个国家,这种效应使各国的国内经济政策和国际干预效力大大减弱。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导致更多的金融衍生工具持续推出,使得金融脱媒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加大了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难度,冲销了货币政策的执行效应。

5.导致汇价波动及汇率制度的不稳定

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巨额资金以外币形式频繁输出或输入一国,必然使该国外汇市场供求迅速变化,引起汇率大起大落。在现行浮动汇率制下,实行钉住浮动或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为维系原有汇率制度就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投入或吸纳外汇以求得市场的平衡。当一国因外汇输出数额大、时间快而没有能力进行干预时,原有的汇率制度只得调整,不得不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这种变化又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投机资本获得丰厚利润的渠道,同时,使汇率调整国资本遭受巨大损失,国际收支失衡。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来看,开放资本项目后,由于资本的大量流入,导致了不同程度的本币升值。货币升值降低了本国商品的竞争力,出口减少,经常项目急剧恶化,货币汇率面临很大压力。这时,如果外国投资者大幅度减少资本流入或开始撤资,本国汇率又会急剧下跌。同时由于经常项目的恶化及外资流入的减少,有外债的国家的到期还本付息就会出现困难,从而引发一场货币危机。

6.造成国际资本配置失衡并影响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资本流动影响投资国和东道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是衡量一国经济交往中的总收入和总支出状况的平衡表。如果发生了对外投资,则投资国对外支出增加并引起国际收支逆差;相反,东道国却因当年吸引外资而改善了国际收支。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国际收支短期的影响是消极的,长期的影响则要考虑它是否会导致东道国的出口替代,使投资国进口原先出口的商品。与此相反,对外投资对东道国短期的影响是积极的,但长期的影响是不太确定的。由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是双向的,对国际收支的长期和短期的影响大部分相互抵消。当一国出现持续性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则投机性和保值性短期资本流动会加剧该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状态。当一个国家出现持续性逆差时,该国的货币汇率就会持续下跌,如果投机者预期到该国货币汇率还会进一步下跌时,就会卖出该国货币,买进其他货币,以期该国货币贬值、其他货币升值后获利。这种投机行为,会使该国的资本流出,从而会扩大逆差,加剧国际收支失衡。反之,当一个国家出现持续性顺差时,这个国家的货币汇率就会持续上升,如果投机者预期到这种汇率还会上升,就会卖出其他货币,买进该国货币,以期该国货币升值后获利。这种投机行为,会使该国顺差扩大,从而也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

专栏8-3 影子银行

一、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

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Shadow Bankingsystem),是指银行贷款被加工成有价证券,交易到资本市场,房地产业传统上由银行系统承担的融资功能逐渐被投资所替代,属于银行的证券化活动。影子银行系统的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采用,又称为平行银行系统(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s)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机构通常从事放款,也接受抵押,是通过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债券和复杂金融工具的金融机构。在带来金融市场繁荣的同时,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和高杠杆操作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并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推手。

目前,影子银行系统正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持续萎缩,然而,作为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一环,影子银行系统并不会就此消亡,而是逐步走出监管的真空地带,在新的、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发展。未来,对影子银行系统的信息披露和适度的资本要求将是金融监管改进的重要内容。目前,美国已提出要求所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对冲基金、私募机构和风险资本基金实行注册,并对投资者和交易对手披露部分信息。

二、影子银行系统累积的金融风险

影子银行虽然是非银行机构,但是又确实在发挥着事实上的银行功能。它们为次级贷款者和市场富余资金搭建了桥梁,成为次级贷款者融资的主要中间媒介。影子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发行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大规模地扩张其负债和资产业务。所有影子银行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彼此之间具有信用和派生关系的影子银行系统。

影子银行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其一,交易模式采用批发形式,有别于商业银行的零售模式。其二,进行不透明的场外交易。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非常复杂,而且鲜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柜台交易市场进行,信息披露制度很不完善。其三,杠杆率非常高。由于没有商业银行那样丰厚的资本金,影子银行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

在过去20年中,伴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信贷的需求与日俱增,美国的影子银行也相应地迅猛发展,并与商业银行一起成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参与主体。影子银行的发展壮大,使得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银行体系的作用不断下降。影子银行比传统银行增长更加快速,并游离于现有的监管体系之外,同时也在最后贷款人的保护伞之外,累积了相当大的金融风险。

资料来源:http://wiki.mbalib.com

8.4.1 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演进

从历史的演进来看,国际资本流动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3世纪—1914年

国际资本流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3世纪。当时是佛罗伦萨的商人给英国人贷款,为爱德华一世发动的战争提供经费,从此资本为获得高收益开始了其跨国界流动的历程。18世纪末开始的以蒸汽化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使欧美各国进入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19世纪末开始的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跨国流动的历史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1870—1914年是资本国际流动的早期阶段,当时经济比较发达的英国、法国、德国的私人投资者,被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拥有的长期稳定收益所吸引,竞相购买金融债券。该时期的国际资本流动表现出很强的波动性,通常伴随着资本流动主体的变化产生突发性政治、经济事件。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资本输出开始代替商品输出大规模地发展起来。

第二阶段:1915—1944年

这一阶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资本流动以高度流动为特征。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主要以金融债券为主,其主要流向是用于解决财政赤字的政府公共部门。国际金融中心逐步由以伦敦为中心转向以纽约为中心,美国变成了净债权国,并迅速取代了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成为最大的资本输入国。1929—1933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了大萧条,世界债务国发生普遍的债务违约,制约了国际资本市场的活动,国际资本流动由追求高回报和超额利润,转向寻求安全的避风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则进一步抑制了全球的资本流动,这段时期的国际资本流动具有很强的波动性,是资本输出国和输入国宏观经济状况出现巨大变动及出现突发性政治经济事件的结果。

第三阶段:1945—1973年

这一阶段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重构国际金融秩序和国际货币体系为重要内容。起初国际资本流动表现为逐步开始恢复直接投资和大规模的国际援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重建计划引起了庞大的官方资本流动,美国政府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的第四援助计划导致美元大量流入欧洲。美国在主导官方资本流动的同时,也成为私人资本流动的主体。美国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和以美国为依托的美元在国际上的大规模流动,构成了这一阶段长达30年的跨国资本流动的主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面临着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谁主宰国际货币体系谁就主宰世界经济命脉。1944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英国提出“凯恩斯计划”,通过两国的博弈最终以倾向于“怀特计划”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以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和美国的经济霸权基础上的,这个体系运行了近30年,也主导了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

第四阶段:1974—1989年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1973年全球建立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使浮动汇率合法化,各个国家逐渐解除对跨境资本流动的限制,推动了国际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国际资本流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该时期对资本流动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1973—1974年和1979—1980年的两次石油危机以及1984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经济衰退和石油价格上涨,使许多非产油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国际收支赤字。1957年建立起来的欧洲货币市场发展规模不断加大,石油输出国组织把两次石油大幅提价后积累的“石油美元”投入到欧洲货币市场,使国际商业银行的贷款资金异常充裕。同时,当时西方各国为了刺激经济也纷纷降低利率,国际金融市场筹资成本较低,非产油发展中国家开始大规模举债。1980年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急剧恶化,出口收入快速下滑,进口需求大幅度上升,经常项目巨额逆差,外债还本付息能力降低。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了1984年爆发国际债务危机,许多发展中国家沦为债务沉重的借款国,面临着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出现变化,开始由向发展中国家输入转为向发达国家输出,并且有了收缩的迹象。

第五阶段:1990—2001年

20世纪初,主要发达国家加快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的进程,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融合变得更加活跃,产融结合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特征。发达国家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实践表明两者的融合是资本逐利动机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必然结果。产业资本必须与金融资本融合才具备经济泡沫的初始条件,无论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单独的产业资本是无法促成投机泡沫的。在金融混业经营的市场格局下,一旦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混合,就为经济泡沫的滋生创造了条件,金融危机就有可能在经济泡沫中潜伏。随着泡沫破裂,国际游资活动猖獗,金融危机就有可能横扫全球。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冷战结束,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国家转型,危机开始登陆瑞典、芬兰、挪威以及大多数转型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1992年英镑大幅度贬值,迫使英镑退出欧洲汇率机制,爆发了“九月危机”;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风暴”席卷南北美洲;1995年2月发生了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事件,显示了金融衍生工具对金融机构的巨大杀伤力;1995年3月又接连发生了“法国里昂信贷银行危机”和“意大利那不勒斯银行危机”;1995年8月俄罗斯金融市场发生了“金融市场八月危机”;1995年由日本的经济泡沫崩溃,引发了日本战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1997年初,阿尔巴尼亚因实行“金字塔投资”的非法集资计划而酿成了金融危机;1997年7月,东南亚的金融风暴、韩国的金融危机、日本山一证券的破产倒闭等金融事件又震撼整个世界;受东亚金融危机的波及,俄罗斯于1997年10月和1998年5月先后爆发了两次金融危机;2001年阿根廷出现金融危机,直到2001年美国出现“9·11”事件。在这个阶段,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如影相伴。

第六阶段:2002年至今

进入21世纪,国际资本总量迅速膨胀,资本流动频率大幅度增加,与产业资本国际化投资相伴随的金融资本的国际化流动已成为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个大趋势,这种国际资本流动始终保持规模持续扩张的态势,影响范围也不断扩大。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张,由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延伸,由投资实业获取超额收益转向直接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制度缺陷、运用金融原生工具和衍生工具获取暴利。进入金融全球化阶段,跨国流动的巨额资本同实物经济越来越脱节,其变化发展大大快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且虚拟性越来越高,这危害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对正在努力实施对外开放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美国的次贷危机的始末体现了这个阶段资本流动的特点。

8.4.2 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点

国际资本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集中体现。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了经济全球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资本流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而这种状况又与经济全球化交相辉映,彼此呼应。总的来说,目前的国际资本流动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国际资本流量增长迅速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美国经济的长时期繁荣、欧盟地区经济形势趋好、亚洲地区新兴工业经济体的崛起以及中国、东欧国家的改革和市场开放,极大地激活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各种元素,各国的投资市场容量扩大,并展现出良好的投资回报前景。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国金融管制的逐渐放松,又为国际资本的流动提供了便利与可能,使得国际资本的加速流动同时具备了良好的内在驱动力和外在环境,导致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得相当活跃。自90年代初起,国际资本的流入流出一直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其年均增长率大大超过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本形成的增长率。

2.国际资本地域流动呈双向化发展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作为资本主要流入和流出地域的格局没有改变,国际资本流动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欧美发达地区间相互直接投资的急剧膨胀。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贸易自由化的逐步加大,其吸收外部资金的需求与能力的增长超过了发达国家,资本流入量占世界总流入的比重开始增加。外资的大量流入不仅为这些国家增加了就业,而且促进了经济和对外投资的发展与壮大,形成了资本运动过程中的双向交叉式发展。这种趋势加剧了资本的全球化融合,使得国际分工进一步细化,国际比较优势发挥得更好。

3.引资方式呈多样化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前,引进外资一般采取外商直接投资、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等传统的引资方式,其中以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为主要方式。近20年来,随着各国市场的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在利用外资的渠道和方式上也出现了新的尝试和创新,如跨国并购、股票债券融资、项目融资、风险投资、转让经营权等,这些方式与传统的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灵活性、安全性和效率性,从而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融资方式和经常性选择,形成了目前传统融资方式与新兴融资方式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多样化发展的局面。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剧衍生出了新的引资方式,而引资方式的多元化又进一步方便和促进了国际资本的快速流动。证券融资作为以发行债券、股票及有价证券来吸引资金的方式近几年也呈上升趋势,更多的国家、地区和企业将融资视角转向证券市场。证券融资国际化成为新的热点。

4.官方发展融资比重下降,私人资本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

国际资本流动从性质或主体结构看,大致分为官方和私人两大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部门的资本流动曾在整个国际资本流动中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恢复重建和日本经济的崛起过程中更是如此。而近年来,官方发展融资逐年减少。目前,私人资本流动已占全球资本流动的3/4以上。国际私人资本扩展与发展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科技进步提高了企业、公司盈利能力和水平,为增加资本积聚和积累创造了条件,从而出现大量资本过剩,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则为过剩资本提供了新的跨国投资和盈利机会,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和大规模私有化以及放松金融管制,对资本的需求极大地激发了资本流入,为资本的流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从而使私人资本流动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

5.国际资本流动期限结构日益模糊

国际资本流动通常被划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来考察。长短期资本流动划分的期限标准通常为一年。显然,这两类资本流动的动机、目的以及对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乃至整个世界金融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就是对其监管的要求和认知程度也不一样。随着近年来全球金融与贸易管制的放松,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尤其是金融产品创新和资产证券化,使得国际资本流动中长短期资本的相互转化既方便迅速又极为频繁,从而使国际资本流动的期限结构日趋模糊。现实经济生活中,已经很难明确区分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同时,大量短期资本经常混杂在国际贸易或长期资本中一起流动,监管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如大额定期存单、货币与利率互换、票据贴现与展期以及各种基金运作等,从而使国际资本流动的期限结构日趋模糊。

6.国际直接投资扩张趋缓,国际银行贷款比例不断上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两个热潮期:一个是80年代后半期,另一个是1995年以来。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在加速一国经济发展方面都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因而一直以来,国际直接投资也就成了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方式。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兴起,迅猛增长并独占鳌头成了国际资本流动的主导趋势。但是,21世纪以来,跨国企业并购明显降温,国际直接投资扩张趋缓,投资数额大幅下降,而且,在未来几年内,有能力从事大型跨国并购的公司数量呈明显不足之态,可供并购的企业资源也将减少,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必将受到影响,短期内难以回升。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传统的融资方式——国际贷款,尤其是跨国银行贷款在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对提高和加强。

7.跨国公司、机构投资者成为推动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力量

当代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国际直接投资,其主角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拥有巨额的资本、庞大的生产规模、先进的科学技术、全球的经营战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及世界性的销售网络,其触角遍及全球各个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对“无国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机构投资者包括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会、捐款基金,以及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

8.国际资本流动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国际资本流动不再是单纯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常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将其经济发展中暂时闲置的资金投放到国际资本市场中去,以谋取更大的利益。从国际资本流动的传统方式与衍生工具的比较看,衍生工具交易产生的国际资本流动数量已居于绝对优势地位,而且衍生交易的增长速度非常迅速。从衍生工具交易的内部组成看,场外交易市场衍生工具交易的增长更为迅猛,基本上在国际衍生工具交易中居于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由于多为出口拉动型增长,其外汇储备多是购买美国国债,也就是官方资本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不断增加。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经济联系和合作的增强及各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发达国家投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相互投资的力度都大幅增强。地理位置的毗邻和文化的接近,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相互投资障碍更小。

8.4.3 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趋势

在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又体现出了新特征和新特点,国际资本流动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整个世界经济正加速向国际化、全球化和一体化方向迈进,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生产一体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从实际结果看,目前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大超过国际商品和劳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并且还有加速增长之势。90年代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资本的管制都在逐步放松,许多国家都已实现了货币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有些国家还在逐步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在汇率制度方面,国际货币汇率体系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实行自由浮动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国家不断增加,为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创造了制度条件。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的结果,必然会促使国际资本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以更大的流量和流速在国际上流动。

2.国际资本流动高速化

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工具不断涌现,现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这些都为国际资本流动高速化提供了物质基础。由于在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金融风险越来越大,金融交易者在传统的交易工具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工具以规避金融风险。金融衍生工具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多样性特点,而且现成的管制条例约束较少。同时,由于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金融运作手段已实现高科技化,全球金融交易联成一体,使得国际资本的跨国界交易更加迅捷、自由和便捷。巨额资金的交叉流动完全超越时空限制,大大简化了国家间资金的划拨和结算程序,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资金调拨和融通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在这种条件下,巨额资本的高速流动将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

3.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巨额化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为国际资本流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金融市场国际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世界各国国内金融市场逐步放松或取消金融管制,国际资本流动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流量日益地增大,为居民或非居民进入金融市场运作或融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二是指离岸金融市场或境外金融市场的创立和发展,真正体现了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本质。离岸金融市场由于是在境外设立的,因此不受或较少受有关国家的金融管制和约束,国际货币管理当局的管制力量也受到极大的削弱,这样国际资本就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全球的自由流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将会更加繁荣发达,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的势头将异常强劲,数量也将不断增加。

4.国际资本流动协调合作化

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协调能力的增强,为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了适应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国际经济组织发展较快,这些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加强了国际上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为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的发展。同时,随着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国际经济的协调能力不断增强,这将有利于减少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促使国际资本在更大的程度上在国际上自由地流动和转移。

专栏8-4 中央银行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一、央行本币互换定义

中央银行间的本币互换协议是指一国(或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与另一国(或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订一个协议,约定在一定的条件下,任何一方可以一定数量的本币交换等值的对方货币,用于双边贸易投资结算或为金融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到期后双方换回本币,资金使用方同时支付相应利息。

协议签署时属于备用性质,在实际发起动用前双方不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协议签署规模为一方可动用另一方货币的最大金额。

二、央行本币互换的目的

双边本币互换安排是国家间经济金融领域合作深化的表现,有利于便利双方贸易投资中使用本币,规避汇率风险。央行间本币互换也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为金融市场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我国本币互换合作的基本情况

2008年以来,我国不断推动对外货币合作,与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的本币互换合作成效显著。目前,中国内地已与韩国、马来西亚、欧洲、瑞士、俄罗斯、中国香港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超过3.1万亿元人民币。

四、央行间本币互换协议的使用

通过协议,任何一方都可以发起交易,以一定数量的本币交换等值的对方货币。互换的发起和收回都为本币,并不承担汇率风险。以对方央行发起动用我方人民币为例,本币互换发起动用流程如下:

互换发起后,协议双方还将定期根据最新双边汇率调整互换金额,减少因某一方货币汇率波动引起的质押物减值风险。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pbc.gov.cn.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在国际上的转移过程,即资本跨国交易行为。正确理解资本流动的含义可以从资本流动的方向、规模、方式、性质、类型等五个方面入手。另外,还应正确理解国际资本流动与资本输入、对外资产负债、国际收支和资金流动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国际资本流动在性质上是生产要素的国际化配置和配合,国际资本流动的大规模发展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入国以及国际经济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一般地讲,这种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作用,又不乏消极影响。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对外向型经济条件下的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各国的资源禀赋不同,资本盈利的比较优势也不同,在资本开放初期,国际资本的流入通过“外溢效应”弥补了一国的资本缺口,通过缩小技术差距,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然而随着国际资本的持续大量涌入,不仅外溢效应趋于收敛,影响资本配置效率,更对宏观经济稳定和产业结构带来较大冲击。国际资本流动规律反映了一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所处的位置和差异化优势。资本的跨国流动在提高资本利用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引发经济和金融风险,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获得利益与承担风险的巨大反差等成为全球金融风险的重要诱因。

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国际资本流动、资本输出、资本输入、游资

1.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有何异同?

2.请说明国际资本流动的内在机理。

3.请说明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

4.试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

5.试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6.国际资本流动发展趋势是如何演进的?

7.国际资本流动有哪些新特点?

8.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表现出哪些新的态势?

[1] 钱荣堃,陈平,马君潞.国际金融.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 陈雨露.国际金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蓝发钦.国际金融导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

[4] 田素华.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效应.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 徐琤.资本流动性冲击、金融危机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6] 张明.试析今明两年国际资本流动变化趋向.中国外汇,2008(5).

[7] 陈华.金融危机传导过程与机制研究:一个美国样本.金融发展研究.2009(4):16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