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负债

企业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负债

时间:2023-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注资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在无债务存款保险基金的情况下,大批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破产将会危及社会稳定。如果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向危机银行注资,投入过多的基础货币,也将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从而威胁币值的稳定。

6.1.2.1企业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负债的行为分析

根据不对称信息理论,银行等金融机构有着其他企业或个人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对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上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负债是企业负债的最主要形式,这无论在实践中或是在理论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由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密切而复杂的业务关系,单个或局部的金融困难很快会演变成全局性的金融动荡。这种金融风险的传染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银行同业支付清算系统把所有的银行连在一起。它们相互间交织的债权债务网络,不允许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不足,更不用说在股市或汇市的资产贬损。因为基于营业日结算的多边差额支付清算系统使得任何微小的支付困难都可能造成全面性的流动性危机。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债权人会将某一个金融机构发生困难视为所有表面业务相似的金融机构发生困难的信号,从而引发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挤兑行为。

二是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链依存。金融体系内的各个金融机构之间是以信用链互相依存的,如果一家金融机构发生困难或破产,就会影响到存款人要求收回债权,影响到同破产机构有业务联系的其它金融机构,还会使借款人不得不提前偿还贷款或者得不到预料中的追加贷款。不对称信息下,一家金融机构破产必然导致挤兑风潮的发生。少数金融机构的破产会波及到整个系统,甚至 成金融体系的危机。

6.1.2.2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当企业的负债大多数来自于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时,其引发金融动荡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当企业因为过度负债而偏离优化的融资结构,导致自身陷入财务困境,偿还能力下降,这就造成了银行的呆帐和坏帐。银行的呆帐和坏帐过多,又会造成自身的经营困难。金融风险的传染性使得由企业过度负债 成的局部的偿付危机极容易演化为全社会的金融危机。这主要通过下列渠道传递和扩散:

(1)银行间结算交易体系的破坏

银行间储蓄和清算支付体系的失败,在传统上是最明显的金融危机。由于银行机构间的紧密而复杂的结算业务关系,少数银行的问题会引起多个银行陷入支付危机中,从而减少通过银行的金融体系中介活动,导致货币供给的收缩,并导致企业投资及其它经济活动的缩减。

(2)资产价格的缩水

企业破产导致资产的价格下跌,从而资产缩水;同时形成银行的呆坏账。银行的资产组合中有大量的证券资产,证券资产缩水导致银行资产状况恶化,甚至流动性危机。资本市场的风险传递到信贷市场,货币市场等整个金融体系,对宏观经济运行造成破坏。

(3)银行的逆向选择

最初银行间对市场份额的过度竞争造成对风险低估和信贷的扩张。当银行发现其贷款质量低下,会重新评价风险。他们会削减信贷,提高利率,制定规则,以防止偿还违约的可能性,这会导致信用收缩(eredit crunch)和非歧视配额,使得信贷市场萧条。借款者和贷款人都要调整信贷的成本结构和信用头 。从宏观的角度,会导致经济的收缩。

如果考虑监管部门的因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还可能表现为:

(4)补充资本金会引起信贷收缩

由于金融体系性风险的存在,监管部门会要求银行补足资本金,增加呆帐坏帐准备金,从而引起银行收缩信贷,减少对借款者的资金供给,这将引起经济的紧缩效应。

(5)财政援助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下降,呆帐坏帐损失增大,亏损严重,必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财政的援助,或还债 资,或补充资本金,从而增加财政赤字压力,如果财政赤字是通过向中央银行举债弥补,会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6)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注资可能引起通货膨胀

在无债务存款保险基金的情况下,大批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破产将会危及社会稳定。如果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向危机银行注资,投入过多的基础货币,也将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从而威胁币值的稳定。

简而言之,其基本机理可以用下图表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