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对科技金融概念的界定
1993年,深圳市科技局首次提出了“科技金融”一词,其本意仍然是“科技与金融”的缩写。随后几年中,“科技金融”这一词汇逐渐在报纸、期刊、政府通知、官员报告中频繁出现。而关于“科技金融”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技与金融的互动;二是科技对金融的需求;三是科技金融实际上是一个产业的概念,可以界定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四是科技金融是包含广泛内容的开放式系统。
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围绕“科技金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大部分研究文献侧重于对科技金融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发展模式等基础知识的介绍;同时还包括分析科技金融发展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以及发展科技金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中代表性的文章是King和Levine(1993)提出,金融和技术创新的结合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揭示金融体系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的四种服务,即评估企业家、筹集资金、分散风险以及评估技术创新活动的预期收益。Moon和Schwartz(2000)肯定科技创新活动与金融的相关性,没有金融的支持,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是极其困难的。同时,企业创新失败又会殃及金融系统,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或信用膨胀。在我国,科技金融是伴随着科技体制改革和金融发展不断深化而逐渐产生的。王松奇(2000)研究发现,在过去几十年的实践中,我国形成一套带有计划体制烙印的资本与科技融合方式,处于一种低效率的运行状态,需要从根本上改善科技与金融相融合的基本框架。王海(2003)通过分析1991—1999年我国科技金融的结合效益,发现科技金融结合的效益总体在上升,但上升幅度不高,说明我国科技金融结合运行机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未能使科技金融投入取得较好的效益。廖添土(2007)通过与发达国家比较,提出我国需要加快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拓宽科技发展的融资渠道。赵昌文在其所著的《科技金融》一书中,提出了对于“科技金融”较为全面的理解,即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是由向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金融体系构成如图2.1所示。[1]
图2.1 科技金融体系架构
2.1.2 我国对科技金融的研究
198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关于积极开展科技信贷的联合通知》,要求“各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要在其核定的信贷计划总量范围内,调剂一部分贷款,积极支持科技事业的发展”,文中明确使用了“金融机构支持科技事业发展”和“金融机构与科技管理部门密切合作”等文字,是中国首次出现了明确表示“金融支持科技”的科技金融概念的内涵。
而“科技金融”作为独立词汇使用出现于1993年。由于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揭示了“金融”以及“科技”的重要性,深圳市科技局提出了“科技金融”一词,要求“科技金融携手合作扶持高新技术发展”,其意义仍然只是“科技”与“金融”的缩写。
1994年4月,广西南宁召开的首届理事扩大年会认为,“我国科技金融事业是根据进一步与经济建设结合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科技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形势推动下成长发展起来的。”由此,科技金融事业开始成为一个有别于传统金融的特殊领域,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推动科技金融发展始于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纲要》从多个方面阐释了金融与科技发展的关系。2010年科技部发布的《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方案》,是为了加快实施上述《纲要》及其金融配套方案,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推动国家科技金融新型试点城市的先行先试。
2011年7月4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咨询和科技金融等服务”,并对“科技金融”一词做了政府层面的相关概念解释。2012年中共“十八大”更是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了科技的重要性。
2.1.3 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面临问题的研究
科技金融对于科技产出和经济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我国发展科技金融的历史较短,金融对科技的服务力度远远落后于科技的需求,也落后于公共财政和企业对科技的投入。
根据相关数据,在1998—2012年间,我国科技研发经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从1998年的551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10289亿元,14年间翻了18番[2]。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我们计算了1998—2012年间科技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如表2.1、图2.2所示。根据图表可以发现,科技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1998年为0.65%,2004年为1.23%,到2012年上升至1.98%,在此期间科技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然而,尽管这期间我国科技研发经费绝对投入值上升速度极快,但从占GDP的比重来看仍然偏小,其上升速度和变化幅度也不大,说明我国社会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还较小,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
表2.1 1998—2012年间中美日科技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
依据历年数据展开的纵向对比说明我国对科技研发的重要性仍关注不够。从不同国家的横向对比来看,我国的科技研发费用投入与世界其他国家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作为世界排名前三的三大经济体,在图表中我们还列示了相关年份美国与日本科技研发费用占GDP的比重[3]。如图2.2所示,该图揭示了三个事实:①尽管我国历年科技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与美国和日本仍有较大的差异;②尽管在考察期内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在缩小,但是与日本的差距并没有缩小,有些年份甚至还表现出扩大的特征;③2004年之前中国与美国、日本的差距一直呈现为缩小的趋势,但2004年之后差距又有所扩大。
图2.2 中美日三国科技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
2.1.4 对“科技金融定义”研究的综述
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科技金融的发展也处于不断演变之中。但综观整个学术界,对科技金融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对科技金融内涵的理解主要集中于狭义和广义的两种概念上。从狭义上讲,科技金融着重突出的是金融机构运用金融手段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即如何利用投资、融资的方式促进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从广义上讲,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在国内将“科技金融”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缺乏专门针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评价系统和指标体系。科技金融发展指数作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在宏观层面可以把握科技金融发展的潮流,加深认识科技金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微观层面可以反映出各地区科技金融水平,有利于加快和优化科技金融的投入。
迄今为止,“科技金融”概念在学术上并没有得到严格的界定。目前比较普遍接受的是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等(2009)对科技金融的定义,即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是由向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概念包含五个方面的含义:①科技金融是“第一生产力”与“第一推动力”的结合,其目标是实现第一竞争力;②科技金融实际上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它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科学金融和技术金融;③科技金融是一个跨学科、交叉学科的概念;④从广义上讲科技金融既包括针对一般意义上的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所产生的各种金融问题,也包括针对一些重大科技问题的金融解决方案。⑤科技金融是包括理论、政策、工具和服务的系统性安排。
[1] 源自赵昌文《科技金融》一书。
[2] 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3] 美国和日本的比重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