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融排斥理论

金融排斥理论

时间:2023-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金融排斥作为一新兴的研究主题,目前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因此,积极开展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金融排斥研究,探讨不同国家环境下金融排斥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于丰富金融排斥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当然,研究最主要的挑战在于实证数据的可获性,以及相应的政策回应。

金融排斥作为一新兴的研究主题,目前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纵观各文献,更多地是对金融排斥的“实证性”研究,而对于其背后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却相当缺乏,从而也导致了目前对金融排斥的研究更多是属于“实践”层面。因此,急需要学者们加强对金融排斥的理论分析,来进一步加深对金融排斥的认识和理解。

从“实证”研究文献看,目前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于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研究(王志军,2007;徐少君和金雪军,2008),而对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的研究还较少,如田霖(2007)对我国金融排斥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许圣道和田霖(2008)对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徐少君和金雪军(2009)对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如Amaeshi(2006)所说,各国影响金融排斥的因素是不同的。因此,积极开展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金融排斥研究,探讨不同国家环境下金融排斥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于丰富金融排斥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从研究对象看,金融排斥的研究文献更多地是基于个人或社区层面。这其实与金融排斥的研究历程相关:从早期学者们关注于金融排斥的地理性(其实与社区、区域层面相关),发展到后期的关注于金融排斥的社会经济文化性(其实与个人(家庭)层面相关);相对而言,关注于企业层面的较少(Supply Side(2005)等对企业的金融问题有详细地阐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源于金融排斥问题更多的是从社会排斥高度进行关注的,通过关注个人体现人文关怀;另一方面企业的融资等问题,更多地出现在公司金融等领域的研究上。从这角度而言,从金融排斥角度来审视企业的融资问题,也可以将其归入到公司金融的研究中,因此,本书中将不涉及展开。此外,从区域层面进行金融排斥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于对英国的研究,如Cebulla (1999)对英国保险排斥的区域分布研究、Mayo(1997)对伦敦地区银行关闭的地理分布研究等。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区间差异较大,尤其是东中西部之间存在明显的梯度,因此从区域角度切入来研究中国省际金融排斥问题,对于区域金融研究而言无疑是一个充实与丰富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构架对中国省际金融排斥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中国金融排斥的全面认识。

从对金融排斥的研究转向来看,早期关于金融排斥的地理指向性研究,其实反映了金融地理学关于运用地理学方法对金融问题进行研究的思想,但是,其主要的还是集中于地理学方法处理金融市场问题(Leyshon,1998),而运用到银行产业还仅仅只是开始:site evaluation 和空间交互(spatial interaction)模型运用于银行产业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Rabobank曾经构建了分支网络改变后账户的变化模型(Hopmans,1986;King & Willer, 1993;Birken et al.,1996)。实际上,地理学方法的运用对于加深银行分支关闭对消费者造成影响的理解有重要意义,Garner&Zhao(2001)运用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方法(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method)分析了银行分支关闭的问题,而该方向的研究,显然为中国的区域金融排斥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关于目前金融排斥的研究热点———人文指向性研究,我们可以认为,其实际上体现了金融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因为其对金融排斥的人口统计特征的关注、对于其背后机理的探讨等,均体现了金融发展理论对“贫困、发展”的思考,也正是源于此,本书将金融发展理论作为金融排斥人文指向性———例如诱因、后果等研究的分析视角。当然,对于金融排斥的人文指向性研究,如前文所叙,不仅仅停留于个人层面的研究,也可以扩展到地区层面的探索,如探究地区的金融排斥状况与地区的经济发展间的相互关系,来进一步扩充金融排斥的人文指向性研究内容,同时对于地区协调发展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而本书中提出,正是由于我国微观数据的缺乏,因此,从省际层面进行研究,其实也将为我国金融排斥的全面降低、促进地区的协调发展,提供一个分析的视角。

因此,金融排斥作为一个具有较强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主题,不仅需要从理论高度对其进行机理的分析;同时,也需要从各方面、各角度对中国金融排斥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来降低金融排斥程度,从而实现包容性增长。当然,研究最主要的挑战在于实证数据的可获性,以及相应的政策回应。因此,本书想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利用已有的数据来构建金融排斥指标,以期获得对我国金融排斥的深度认识、并得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