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总体指标体系的构建思想

总体指标体系的构建思想

时间:2023-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国外研究文献看,不同的研究往往采用不同的金融排斥量化方法,既有用综合指数,也有从各个具体金融产品的角度进行分析的研究。

从国外研究文献看,不同的研究往往采用不同的金融排斥量化方法,既有用综合指数,也有从各个具体金融产品的角度进行分析的研究。例如英格兰东南发展署(SEEDA)根据金融排斥是社会排斥的一个重要子集这一思想,从两者的紧密关系出发,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起了“金融复合剥夺指数”;而Devlin(2005)将金融排斥看成是包括“活期储蓄、储蓄账户、家庭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养老金”的一个集合;FSA(2000)则从“不完全拥有任何金融产品、银行账户、储蓄、保险、养老金、信贷”六个角度进行分析;进一步,HM Treasury(2004)从相对更为宽泛的意义上提出了金融排斥衡量的三个层次———“与银行的接触、信用卡的提供、货币建议”。尽管上述研究在关于金融排斥的构建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重要的共同之处,那便是其所采用的都是基于大规模调研的微观数据,例如个人数据、家庭数据,等等。而显然,目前中国还缺乏类似的数据,因此,无法实行国外学者所采用的这一方法。然而,我们可采用替代指标———以省际这一中观层面的相关数据作为金融排斥的定量指标。之所以如此进行,原因有二:其一,宏观在一定程度上是微观的一个总体反映,在无法获取微观数据的前提下,宏观可以从总体上反应出一个地区的金融排斥情况;尽管两者之间并不能视为简单加总关系;并且,笔者将尝试采用综合的多维度数据指标进行衡量,这也是在某种意义上对缺失微观数据的一种弥补;其二,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开始采用这种中观或宏观数据对金融排斥或金融包含进行研究,如Sarma(2010)运用国家层面数据对49个国家的金融包含指数进行了测度,因此,该类研究为本书基于省际数据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基础。

同时,纵观金融排斥的研究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对金融排斥的定量研究主要聚焦于“银行金融产品(如银行账户、信贷、储蓄等)以及保险产品(如家庭财产保险、养老金、人寿保险等)”的排斥性分析,尤其是以SEEDA(2004)的研究最为典型,其通过逐步回归方法,最后提取出了“无家庭财产保险的人数、接触可提供的信贷有困难的人数、没有储蓄账户的人数”这三个组成部分,并且确立其权重分别为70% 、41.4%和32.7% 。因此,从金融排斥的产品对象看,笔者将借鉴SEEDA(2004)的研究结果,从银行和保险服务———“储蓄服务、信贷服务、基本保险服务”这三个层次对我国的金融排斥程度进行衡量。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三个层次可以相对全面地反映个人是否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的状态,尤其是信贷服务,因为其伴随着一定的违约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产生排斥性,所以能更好地体现出个人是否被排斥的状态[2]

进一步,从金融排斥的衡量维度看,各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视角,例如Kempson&Whyley(1999a,1999b,2000)提出的接近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斥、市场排斥和“自我排斥”五大维度,Cebulla(1999)提出的结构排斥(structure exclusion)和主体排斥(agency exclusion)两大维度等。笔者认为,上述划分的维度虽然从理解上比较容易,但在实际衡量中十分困难,例如对结构性排斥的衡量等;同时,Kempson& Whyley提出的五大维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重复性,因此,若要进行具体的衡量,似乎要寻求另外的途径。

随着金融发展理论对“金融宽度”的研究深入和实证研究的开展,笔者认为,既然金融排斥和金融宽度从含义上而言存在着相对的关系,因此,金融宽度的衡量方法也不妨可为金融排斥提供一种新的衡量思路,借鉴BDP (2005、2007)等的研究,笔者将从“地理渗透性、使用效用性、产品接触性”这三个维度进行刻画。具体而言,所谓“地理渗透性”,即个人接触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等的可达性,可以用人均金融机构拥有量、单位面积金融机构包含量进行衡量;所谓“使用效用性”,主要是指对这三大产品的具体使用数量,可以采用人均储蓄产品、人均信贷产品、人均基本保险产品的使用量进行衡量;所谓“产品接触性”主要是指享受到这三大类产品服务的人数比例。

因此,金融排斥的衡量可以从“储蓄产品、信贷产品、基本保险产品”三类产品对象以及“地理渗透性、使用效用性、产品接触性”这三个使用维度进行综合地“反向”反映,如图4.1所示。关于“地理渗透性”、“使用效用性”以及“产品接触性”这几个维度的具体衡量指标,下文表4.1对此进行了整理。

因此,下文将首先逐次分析“地理渗透性”、“使用效用性”、“产品接触性”三大维度的指标构建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Sarma(2010)方法计算得到我国金融排斥相对指数。

图4.1 金融排斥的指标体系组成

表4.1 金融排斥衡量指标体系的构成维度

续表

注释:数据时间段为1993—2006年的相关数据;其中银行机构、保险机构数据来源于各年度各地区的《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保险年鉴》,一些缺失的数据运用插值法进行推算;各年度人口数据等来源于各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