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理渗透性的衡量

地理渗透性的衡量

时间:2023-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每10万平方千米拥有的银行机构、保险机构数量这两个指标,不仅有助于刻画金融机构的地理渗透性,而且也可以作为潜在的客户接近最近的金融分支机构的平均距离。从区域角度看,东部地区的地理渗透性要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地理维度上的渗透性,而中部地区尽管比西部地区有更方便的地理接触性,但其人均银行机构拥有量却低于西部地区。

BDP(2005)指出,对金融服务机构的物理可达性可以从人均拥有量和单位面积拥有量进行衡量[3],借鉴其思想,笔者建立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的人均拥有量和单位面积的拥有量指标,来反映金融服务的物理渗透性,如表4.1所示。每10万平方千米拥有的银行机构、保险机构数量这两个指标,不仅有助于刻画金融机构的地理渗透性,而且也可以作为潜在的客户接近最近的金融分支机构的平均距离。渗透性越好,则平均距离越小,意味着客户更方便达到地理的基础性。每万人拥有的银行、保险机构数量这两个指标测量了金融机构服务的平均人口渗透性程度,该指标越高,表示渗透性越好,则意味着人们更容易接触金融服务[4]

银行和保险机构数据主要来源于1994—2007年各地区《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保险统计年鉴》和各地区金融报告,其中,银行机构数量主要是以正规金融机构的统计口径,包括总行、分行以及各分支机构;保险机构主要包括总公司、分公司、支公司、营销服务部。各地区1993—2006年度金融服务的地理渗透性指标的平均值如表4.2所示。

表4.2 各地区金融服务地理渗透性的均值

续表

注释:该表反映了人口维度和地理维度上的金融机构渗透性情况,表中的数据为各地区1993—2006年的平均值,其中,前一维度分别用每万人银行机构、保险机构拥有量表示,后一维度分别用每10万平方千米银行机构、保险机构拥有量表示,单位为“个”。

由此可见,每万人银行机构、保险机构拥有量均值分别为1.42、0.18,而每10万平方千米银行机构、保险机构拥有量均值则分别为50.56、6.21。从区域角度看,东部地区的地理渗透性要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地理维度上的渗透性,而中部地区尽管比西部地区有更方便的地理接触性,但其人均银行机构拥有量却低于西部地区。这可能与中部地区人口稠密有密切关系,从而导致了人均拥有量的减少;当然西部地区由于地貌宽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面积金融机构拥有量,从而也引发了西部地区人们对金融服务享受的地理可接触性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