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说,东亚的货币合作起步于亚洲金融危机,至今仅16年,时间尚短;各经济体间的经济发展阶段有较大的差异,外部环境也有一定的制约。尽管如此,东亚正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货币合作的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一、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
经过10多年的共同努力,虽然有些方案未能兑现,但东亚货币合作仍然取得了各方面的进展:
1.“亚洲货币基金”方案
全球有国际货币基金,欧洲有欧洲货币基金,因此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日本就提出过建立“亚洲货币基金”(Asia Monetary Fund,以下简称AMF)方案[8]。这是个多边的亚洲货币合作方案。所谓“多边”,就是多个国家各提供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用于防范各国的货币危机。但是,该方案于1997年11月在马尼拉召开的APEC14国中央银行行长和财政部长会议上提出后,虽然获得少部分国家的支持,终究因为与IMF的作用相冲突而遭到了IMF和美国、中国、新加坡等的反对而被否定。
此后,该方案仍得到了一些政府官员或金融界的支持。例如,2000年9月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长派尼帕再次提出应建立AMF[9]。2007年9月时值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十周年之际,建成AMF的呼声再次响起。后述的东亚外汇储备库被视为AMF的雏形。
2.东亚货币互换机制
东亚货币互换机制即双边的互惠信贷安排[10]。多边形式的AMF方案被放弃了,东亚的货币合作改为双边的形式。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召开的“10+3”财政部长会议决定加强政府间的货币合作,通过了以双边货币互换为主要内容的“清迈倡议”。其核心目标是:解决本区域短期流动性困难,弥补现有国际金融安排的不足。会议还将1997年创立的“东盟货币互惠信贷安排”从原先的5国扩大到10国。具体地说,国家相互之间进行双边谈判,签订互惠信贷安排,规定如果两方中有一方在未来出现经济问题,另一方应通过贷款援助对方。这种互惠信贷是备用性质的。截至2003年底,东亚地区已在10+3框架下签订16组货币互换协定,总金额达360亿美元。
此后,东亚货币合作的重点从双边的互惠信贷安排改为多边货币互换协议(CMI),即东亚外汇储备库建设。
3.东亚外汇储备库
2000年5月同时召开的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上,“10+3”财长会达成共识启动了东亚外汇储备库建设。2007年5月的“10+3”财长会决定,东亚外汇储备库的规模为800亿美元。2009年2月,“10+3”财长会公布了《亚洲经济金融稳定行动计划》,储备库的资金规模提高至1 200亿美元。
2010年3月,清迈倡议多边货币互换协议(CMI)正式生效,1 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库亦随之建立。出资规模为:日本384亿美元,占比32%;中国384亿美元,占比32%(其中,中国香港出资42亿美元,占比3.5%);韩国192亿美元,占比16%;东盟合计出资240亿美元,占比20%。
2012年5月在马尼拉举行的“10+3”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各方同意将清迈倡议CMI资金规模扩大一倍至2 400亿美元,且各方出资份额不变;决定命名为清迈倡议多边化稳定基金。
不管是多边货币互换协议、东亚外汇储备库、还是多边化稳定基金,其性质和作用都是一样,即将各个国家的一定量外汇储备集中起来,用于对有困难国家的援助,从而维持亚洲经济与金融稳定。从某种程度上说,多边化稳定基金是“亚洲货币基金”的翻版。
4.亚洲债券基金
除了短期性质的货币合作外,中长期的货币安排也已经开始。2002年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EMEAP)提出了建立亚洲债券基金(Asian Bond Fund,ABF)的设想,并于2003年和2005年分别实施了第一期及第二期基金(ABF1、ABF2)。2003年各国政府出资共10亿美元。亚洲债券基金向亚洲各个国家发行债券,将获得的融资额用于对亚洲国家甚至企业的借贷。
发行债券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债券的计价货币,可以选择的债券计价货币包括亚洲货币单位、美元、人民币或者日元。实际上亚洲债券基金以美元计值发行,这进一步扩大了美元在亚洲的影响。为此,学术界认为东亚各国进行货币合作应该使用ACU计价,摆脱IMF和美元的影响。而且,今后不仅仅是发行债券使用ACU计价,东亚各国银行间转账甚至企业订合同都应使用ACU计价,进一步扩大ACU的影响和使用范围。
此后,亚洲债券基金发展停滞,使用ACU计价的讨论也仅是个别研究人员的偏好而已。
5.东亚经济共同体构想
2003年7月,日本80多名经济界人士和学者联合发表了题为“东亚经济共同体构想”的政策报告,该报告提出:(1)在东亚地区建立经济共同体的时机已经成熟;(2)在共同体内,应实行更开放、更自由的贸易和投资,建立东亚地区货币基金,最终过渡到单一货币体系;(3)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具体时间表是:2005年签署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实施草案,2007年东亚经济共同体正式生效,结成关税同盟。该报告认为,没有中国的参与,很难建立共同体[11]。
同年10月7日,在巴厘岛举行的第九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一致通过的《巴厘第二协议》决定,东盟将在2020年前全面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对此,日本小泉首相于12月在东京召开的第一次日本和东盟特别首脑会议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并称这是“东盟共同体”的发展和延伸。
2009年9月24日,日本新首相鸠山由纪夫在联大发言时呼吁建立东亚共同体,以促进亚洲国家的合作。为实现这一目标,日本可以与伙伴国家从某些彼此可以合作的领域做起,例如自由贸易协定、金融、货币、能源、环境和救灾等。
6.东盟与日中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
在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中,为了更好地协调合作,2011年5月3日设立了区域内经济监督机构“东盟与日中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总部设于新加坡,其职责是为CMI的启动提供判断材料和经济数据。AMRO的首任领导人定为中国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魏本华,此后两年由日本财务省参事官根本洋一担任。CMI被称为“亚洲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实际上就是翻版的亚洲货币基金。
7.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
筹建亚投行备忘录于2014年10月24日在北京正式签署。初始成员包括中国、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和印尼以外的东盟9国。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1 000亿美元,中国可出资500亿美元。
二、东亚货币统一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1997—2013年间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但对于东亚货币统一的可能性,舆论有很大的分歧,且悲观者较多。大多认为:在东亚建立货币联盟,发行区域性的统一货币将是一个遥远的目标。如果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须进一步展开合作:
(1)进行充分的经济与政治协商,各经济体领导人对货币合作达成共识。东亚经济体之间能否开展真正的多边货币合作,并最终形成一个独立的货币区,其最重要的条件是各经济体领导人的政治决策。这是因为,这样的货币合作是以完全放弃货币主权、铸币税收入、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部分放弃财政政策,乃至将牺牲一些国家经济利益为代价的。当然,欧洲的经验告诉我们,由此获得的收益可能更多。
并且,从欧元区诞生的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政治大国法国和经济大国德国,这两大国领导人的携手是其决定性因素。在东亚地区,中日两国的领导人能否在建立东亚大市场和统一东亚货币等方面形成共同的看法和坚定的信心,将决定东亚多边货币合作的成败。
(2)协调对内和对外的经济政策。一般认为,东亚地区的合作存在着以下难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过大,生产要素流动性不高,金融一体化程度较低,多元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相似,(类似欧元区的德国)中心国不存在或得不到承认。可是,发展水平差异大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要素流动性不高、金融一体化和多元化的程度较低可以通过合作得到改善,产业结构相似在欧盟同样存在,中心国不存在,但中国和日本的地区作用正在加强。所以,只要有了政治意愿,政策的协调就有了保障。
(3)建立汇率联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内容:其一是以往讨论较多的建立汇率联动机制——参见专栏37:两个汇率政策方案。关于汇率联动的方法,日本财务部(前大藏省)所属日元全球化顾问小组成员关志雄在1999年4月指出,亚洲国家不应只寻求与美元汇率的稳定,应采取钉住以日元为主的一篮子货币。他认为,除了日元、美元和欧元外,或许还需将人民币纳入一篮子货币之列[12]。然而,蒙代尔教授则提出,理论上应该采用包括美元、欧元和日元在内的一篮子货币。但如果欧元和日元兑美元汇率不稳定的话,这个方案是有风险的。所以,至少在短期内,亚洲货币应当钉住美元[13]。
专栏36
两个汇率政策方案
东亚汇率政策合作早期主要有以下两个方案:其一是威廉森(J.Williamson)在1999年提出的“一揽子爬行钉住”方案[14]。其主要内容是:
(1)东亚各经济体实行钉住美元、日元和欧元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制度。
(2)各经济体根据整个区域对外贸易的比重而不是本国对外贸易的比重确定被钉住货币的比重。
(3)各经济体确立一个钉住一揽子货币的中心平价(Central Parity),承诺维持平价,并独立地选择浮动范围。
(4)允许各经济体独立选择或保持适合自己的汇率制度。例如,香港可以继续维持其货币局制度、马来西亚保持固定汇率制、印尼保持爬行钉住制、韩国等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等。
(5)采纳麦金农提出的“重置规则”(restoration rule)。即一国可以在受到大规模的投机冲击时,暂时地终止钉住,只要当局回复到原有平价水平的承诺是可信的。
(6)由于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因而一揽子钉住的汇率未必能反映基本经济条件的变化,而这会影响经济的竞争力。因而,各经济体可以根据情况变化对中心平价和爬行幅度进行调整。
(7)建立一个类似于欧洲短期融资安排(Very Short Term Financing Facility,简称VSTFF)的融资机制帮助各经济体抵御投机冲击。
其二是由奥和哈维(Oh and Harvie)在2001年参照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ERM)提出了亚洲汇率机制(AERM)[15]。AERM的内容是:
(1)创设亚洲货币单位(Asian Currency Unit,简称ACU)。ACU是由东亚成员货币形成的篮子货币,其未来的目标是形成单一货币。各成员货币在篮子货币中的比重根据各经济体在区内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确定。
(2)成员货币的汇率围绕着中心平价浮动,范围是上下15%。中心平价由新组建的权威机构确定,如亚洲货币机构(Asian Monetary Institution),并由其管理、协调和监管。
(3)成员有义务将本国货币的汇率维持在目标区内。
(4)成立一个合作基金,以帮助成员应对投机冲击。
其二,为此应首先创设“亚洲货币单位”(Asian Currency Unit,ACU)。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创设“亚洲货币单位”不仅是亚洲地区多边货币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从长远看这将为区域性货币统一打下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