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统计学》(第一版)一书自2009年12月出版以来,得到了全国各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和社会的极大关注和充分肯定,以及教师和学生的爱戴和好评,并于2010年12月获得了国家统计局第十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成果奖教材类一等奖等荣誉。
然而,根据有关院校师生的反映和提出的建议,以及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我们认为对本教材有修订、补充和完善的必要,以满足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本教材就是顺应这一要求,修订成第二版。
本书第二版按照我国金融体系的运行现状和特点,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我国金融中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作了翔实的分析和研究。主要阐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统计、有价证券的价值分析、通货膨胀的统计、外债监测统计指标体系、证券价格指数体系、证券投资组合研究、VaR模型及其实证分析、金融高频数据及其实证分析、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其预警方法等。
本书第二版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1)本书的撰写方式是问题带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先提出金融中的现实问题,然后利用统计方法和统计数据对其做实证研究。这种撰写方式具有很大的难度。一是要求对金融理论和实务有深刻的理解,即所谓的定性分析能力。二是要求对各种统计方法及其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有深刻的把握。相对而言,方法带问题的撰写方式比较容易,只需在阐述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应用的例子即可。但是,为了从解决金融现实问题出发,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对统计方法的综合运用水平,我们选择了问题带方法这一撰写方式。
(2)本书带有浓厚的实证金融统计学的色彩。在本书中,我们利用各种统计数据和大量的统计方法及其各类方法的综合应用,给出了大量的对我国金融现实问题的实证分析,并提出了许多可供操作的政策数量界限,为政府管理层制定政策和金融投资者作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3)本书融金融理论和统计理论于一体,强调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相结合,是一本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尝试之作。
(4)本书旨在构建一个适合大学金融学专业和统计学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因此我们在撰写时,力求把问题和方法做到有机的、富有逻辑的组合安排,使其编排顺序清楚,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5)为了便于教师教学,有利于将学生带进该学科的前沿领域,我们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在有关章节中,给出了前人研究成果的综述和评价。在十分注重对现实问题阐述的同时,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的且已经被作者实证后证明在我国适用的新方法。
本书第二版由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主任、统计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国祥主编并主笔,负责全书整体框架的设计及其全书的修改、总纂和定稿。参加撰写的人员有:吴泽智、陈卫华、于颖、李宇海、余明元、金登贵、项燕霞、李虓、杨振建、姚婍、戴国鑫。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的教材、著作以及论文等文献,主要的参考文献列于书后,在此表示感谢!如有遗漏,万望谅解!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切希望广大教师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徐国祥
2015年1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