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务调整是指根据税务机关检查的结果和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纳税人要将错误的账务处理调整为正确的,其目的是保证账账、账证、账实相一致。通过正确、及时地调整账务,可有效预防明补暗退问题的发生,还能避免重复征税,以便保证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资料与纳税人的会计核算资料相一致。
然而,如果只查补税款而不调整账务,不仅会影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还可能会造成征收管理的混乱,比如:查账时,极有可能会产生重复劳动的问题。那么,为了有效预防这些问题,就非常有必要掌握账务调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账务调整的基本原则
一般来说,账务调整的基本原则具体有以下几个:
①符合国家税法和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②坚持账实一致的原则。
③补税和增加税基的同时,坚持税基的原则,以便有效避免发生明补暗退的问题。
④调整错账时,从实际出发,要简单易行。
2.账务调整的基本方法
会计年度结账之前,如果税务检查人员查出纳税人错账或漏账,那么,账务调整是可以直接在当期相关账户进行,其主要调整方法有冲销调整法、补充调整法和综合调整法三种,具体如下:
①补充调整法。
补充调整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程序使用蓝字编制补充遗漏事项或少记金额的会计分录进行调整的方法,其目的是更正错账,主要适用于漏记或错账涉及的会计科目正确而核算金额不大于应计金额的情况。
②冲销调整法。
冲销调整法是先使用红字编制与原分录相同的会计分录,冲销原有的记录后,再使用蓝字编制正确的会计分录。它主要适用于错用会计科目及会计科目正确,而核算金额错误的情况。通常,发现错误而不影响后续核算的条件下,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冲销调整法。
③综合调整法。
综合调整法是结合补充调整法与冲销调整法一起运用的,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错用会计科目的情况。
当期错误会计账目的调整可以采用以上三种调整方法。而上一年度的错账,且对上年度税收产生一定影响的,若在上一年度决算报表编制前发现的,可以直接对上年度账项进行调整;若是在上一年度预算报表编制之后发现的,就必须按照正常的会计核算来调整相关账户。对于影响上年利润的项目,可以根据“以前年度损益”进行调整,而对于不影响上年利润的项目,可以直接进行调整。
另外,在不影响上一年税收的情况下,如果上一年度的错账与本年度的核算和税收有关,那么可以先了解上一年度的错漏金额影响本年度税项的基本情况,再对本年度相关账项做出相应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当材料采购成本或生产成本的核算中发生错误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期末,将错误额在原材料、产品、产成品和本期销售产品成本间进行合理分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