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业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分类

工业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分类

时间:2023-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产业分类标准的度量指标这种方法首先依据 R&D经费强度——R& D经费占产出的比重对产业的技术水平进行界定,然后再归类到各个技术等级中,之后可以根据产业出口份额统计一国出口品技术结构中各种技术水平商品所占的比重。表2-6显示,OECD对产业技术结构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研发密集度。

(1)基于产业分类标准的度量指标

这种方法首先依据 R&D经费强度——R& D经费占产出(或总产值、增加值或销售收入)的比重对产业的技术水平进行界定,然后再归类到各个技术等级中,之后可以根据产业出口份额统计一国出口品技术结构中各种技术水平商品所占的比重。以联合国颁布的国际标准行业分类代码(ISIC)为基础, OECD关于产业技术结构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进行国际比较时,很多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都参照OECD关于高技术产业的定义和目录。总体来看,依据产业分类标准的度量指标有以下几种:

①Pavitt(1984)分类

基于创新的来源、使用方向以及付诸实践最终生产的产品三个角度, Pavitt(1984)将所有产业划分为供应商主导型、生产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而生产密集型又可以分为规模型和专业化型两种,结果如表2-5所示。可以看出Pavitt(1984)分类标准比较难于执行,但他基于研发水平对产业进行划分的思想对于后续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Lall(2000)的4个等级技术结构的划分就是建立在Pavitt(1984)研究结果基础上的。

表 2-5 Pavitt(1984)产业技术结构划分

资料来源:Pavitt(1984)

②OECD分类

对于此分类,我们在这里主要介绍使用最为广泛的Hatzichronoglou(1997)以及在其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修订。Hatzichronoglou(1997)做了两项工作,一是根据产业的技术密集度对产业进行划分;二是基于国际贸易产品分类HS编码度量高技术产品出口,后来在其基础上,OECD (2005,2008)做了进一步的修订。基于ISIC编码的产业技术结构划分标准及其发展具体见表2-6,表2-7是从国际贸易产品分类的角度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度量。

表2-6显示,OECD对产业技术结构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研发密集度。研发密集度计算依据的数据来源于各国的投入产出表,它是研发支出/产出比或研发支出/增加值比,其中的研发支出是直接研发支出和间接研发支出的总和。直接研发支出是企业在最终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使用资产的折旧、消耗的原材料、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以及借款费用,而间接研发支出是企业生产最终产品中使用的中间投入品和资本品中所包括的研发支出。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出现,产业之间的相对技术密集度会发生变化,这意味着要不断利用新的数据对产业的技术水平进行界定。在Hatzichronoglou(1997)的基础上,OECD (2005)利用新的数据重新计算了各个产业的直接研发投入,但由于数据的缺乏,并没有计算各个产业的间接研发投入。在这一新的计算结果的基础上, OECD(2008)重新计算了各个产业的研发密集度,并基于此,对产业的技术水平做了新的划分。相比较于OECD(2005),OECD(2008)的修订更为全面,它是对产业的直接和间接研发投入都做了重新的计算,并基于新的计算结果重新对产业的技术水平做了划分。

表 2-6 OECD产业技术结构划分(基于ISIC编码)

续表

资料来源:Hatzichronoglou(1997),OECD (2005,2008)

产业分类法的缺点之一是使用的数据过于笼统,精细度较低。产业技术密集性是根据其研发密集度对平均水平的偏离而确定的,此时产业要素密集度只是对其平均水平的反映。由此产生的问题之一是隐瞒了产品之间实际技术水平的真实差异,例如,虽然电信设备是高科技产品,但它既包括那些技术成熟的零部件也包括那些技术水平较高的生产环节。正是由于这一点,OECD又从国际贸易产品分类的角度对高技术产品出口范围做了界定,为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提供更为详细的分析。

(2)基于国际贸易产品分类的度量指标

这种方法主要基于HS和SITC国际贸易产品分类标准,将国际贸易产品按照技术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类,再进一步计算各种技术水平产品出口在总出口中的占比,即得到一国出口品技术结构。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OECD对高技术产品的界定以及Lall(2000)对一国出口技术结构的划分。

① OECD高技术产品分类

在国际贸易产品分类角度,OECD主要对高技术产品的范围做了界定, Hatzichronoglou(1997)和 OECD(2005)的界定所基于的是SITC .Rev.3 5位编码,而OECD(2008)基于HS (1996)6位编码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做了界定。(具体见表2-7)

表2-7 OECD高技术产品分类

续表

资料来源:Hatzichronoglou(1997)、OECD(2005)

②Lall 分类

Lall (2000)出口品技术结构分类标准是建立在Pavitt(1984)和OECD (1994)[1]的基础上,其中结合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特点。它主要根据研发投入的高低,基于SITC 3位编码首先界定了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其次将工业制成品出口分成资源密集(RB)、低技术(LT)、中等技术(MT)以及高技术(HT)出口品四类,每个等级下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而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就是各种技术水平出口品在制造业总出口中的占比(见表2-8)。

表 2-8 Lall (2000)出口品技术结构—SITC REV.2 -3位编码,

资料来源:Lall(2000)

注:RB:资源密集型产品(RB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品;RB2:其他如,石油、铁矿石和有色金属冶炼产品产品等) ;3、LT:低技术密集工业制成品(LT1:纺织品、服装和鞋类;LT2:其他产品如陶器、简单金属制品、家具、珠宝首饰、玩具和塑料制品);4、MT:中等技术密集工业制成品(MT1:汽车;MT2:加工产品,如化学工业和基本金属制品;MT3:设备如发动机、工业机械、转换器、船舶和手表)5、HT:高技术密集工业制成品(HT1:电子产品;HT2、其他如,航空器和精密仪器等)

机电产品涉及产业范围广、产品种类繁多,各自的技术含量(技术附加值)差异很大,需要对机电产品内部出口技术结构进行分析,因此王明荣和王明喜(2010)根据机电产品的特点首先提出简化的出口技术结构度量指标——出口价格指标及出口加权价格指标,这些指标的构建只需要一国或地区自身出口数据。具体是用产业内产品出口价格的比较来反映机电产品各个产业内产品技术水平的差异。采用两步法度量机电产品出口技术结构:先利用HS4位(及以上,下称HS x 位)编码产品出口价格指标统计机电产品所涉及的各个产业的出口技术结构,然后再利用出口加权价格指标统计机电产品总体出口技术结构。此时影响出口技术结构的因素是各个产业出口在机电产品总出口中的比重及其出口技术结构(许斌,2008)。而产业内出口品的技术结构分析对于在机电产业技术改造中应注重引进先进技术还是消化吸收已有技术的选择上会起到指导作用。具体地,若产业内出口品价格分布集中于高端区域内,说明该产业高端产品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反之,若处于低价格区内,则说明产业内高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对应于前者的政策导向是引进更先进的技术,以促进产业进一步升级;对应于后者的政策导向是促进产业对现有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产业内资源从低技术产品生产向高技术产品生产转移,提高高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体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是利用具体HS x位编码产品出口价格指标统计机电产品所涉及的各个产业的出口技术结构。机电产品包括四大类,共20章,用“章”代表不同的产业。

第一,获取出口每种HS x位编码机电产品的单位出口品的价格(unit price)(k=1,2,...,n;i=1,2,...,20,其中的i表示第i个产业,k表示产业i中的第k种HS x位编码产品),即产业i的第k种HS x位编码产品出口总值与其出口数量的比值(Schott,2004)

计算出的单价代表具体HS x位编码产品的技术水平,价格越高,技术水平越高。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得到产业i出口产品技术水平序列:

其中下标越大代表产品的技术水平越高。

第二,产业i的出口品技术结构。首先,要确定技术结构的划分标准。根据杜修立和王维国(2007)五个等级的分类标准:高技术、中高技术、中等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将(2)平均分成5等,每个等级中有产品[n/5]整数个。其次,分别计算产业i的第k种出口产品的比重,得到出口比重序列

最后,将每个技术等级中包括的[n/5]整数个产品与各自在产业内的出口比重对应,将出口比重在各个技术等级内加总得到产业i包括5个等级技术水平的出口技术结构

其中表示类似的含义。h的下标越大,表示的技术等级越高。

第二步是利用出口加权价格指标获得机电产品总体技术结构。

第一,计算产业i的出口在机电产品总出口中的比重

其中第i个产业的出口总额代表机电产品出口总额。

第二,对于各个产业出口技术结构进行加权平均,权重是各个产业的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重,得到机电产品出口技术结构5个等级各自的比重

其中代表第i个产业中第j个等级产品所占的比重,第i个产业的出口技术结构对总体技术结构的影响程度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技术结构因素,而且还取决于自身的出口规模Xi%。比如说,在产业0i的出口技术结构中高技术产品比重高,但是出口规模很小,那么它对机电产品总体出口技术结构中高技术水平产品的贡献度仍会很小,因为出口规模太小使得此行业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在总体中成为特殊而不是一般情况。

这些基于国际贸易产品分类数据得到的出口品技术结构的优点是能提供有关出口绩效的重要信息,可以区别产品之间的技术差别,基于此得到的分析结果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其局限性表现在数据的局限性,并不能记录技术升级的所有方面。这些数据局限性表现在:首先,SITC 3位码将不同技术水平的生产活动归到同一个分类下;其次,不能反映处于同一技术水平商品之间的质量差别,如品牌时装与规模生产的服装;再次,产品的技术特征并没有反映出其生产所在地真正的技术水平,生产分割弱化了产业技术特征与生产过程的联系,很多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国往往是低工资国家,这些国家从事的只是产品的加工组装,而高端零部件和生产环节仍然集中在发达国家,这些都需要用新的度量指标来解决问题。近期,经济学基于一国或地区出口产品特征,提出了出口复杂度的概念。出口复杂度是一国出口品生产技术、依赖的基础设施、资源、法律、制度和商业环境的综合反映,反映了出口国实际生产技术水平,这些是出口品技术结构所不能反映的。进一步地,出口复杂度与基于技术密集度度量的出口品技术水平之间的区别可以从表2-9看出。

表 2-9 出口复杂度与技术密集度

资料来源:Lall等(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