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浅谈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思路与方式

浅谈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思路与方式

时间:2023-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财政局 张成齐环境问题表现在社会经济问题上,是指由于自然问题而直接导致的巨大财产经济损失。再次,加大对环境成本控制考核的力度。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财政局 张成齐

环境问题表现在社会经济问题上,是指由于自然问题而直接导致的巨大财产经济损失。为解决环境问题,将环境成本包括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之中,使其和企业的利润直接挂钩,企业就必须对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的一切相关因素进行有效控制,这样才能使企业利润更加真实,并且做到对自然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负责。

一、环境成本的分类

1.按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分类

环境成本分为事前环境成本、事中环境成本和事后环境成本。事前环境成本是指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事前予以开支的成本,主要包括环境资源保护项目的研究、开发、建设、更新等费用;社会保护公共工程和投资、维护、更新费用中由企业负担的部分;企业环保部门的管理费用等。事中环境成本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环境成本,包括耗减成本和恶化成本。耗减成本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耗用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成本;恶化成本是指因企业恶化而导致企业成本上升的部分,如水质污染导致饮料厂的成本上升,甚至无法开工而增加的成本。事后成本包括恢复成本和再生成本。恢复成本是指对因生产遭受的环境损害给予修复而引起的开支;再生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使用环境资源使之再生的成本,如造纸厂、化工厂对废水净化的成本。

2.按环境成本的形成分类

环境成本的形成分类主要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降低排放废气物的成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预防环境污染而发生的成本;企业有关环保的研究开发成本;有助于企业周围实施环境保护和提高社会环境保护效益支出的成本和其他环保支出。

3.按成本的长短期分类

按成本的长短期分类,主要分为长期环境成本和短期环境成本。其中长期环境成本主要是指因环境问题,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需要持续支付的费用,如企业每年向环保局支付的排污费;短期环境成本支出是企业为环境问题一次性支付的费用,如企业的环保设备支出、一次性支付的矿山开采权等。

二、环境成本控制的战略思考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生产不仅要对人类劳动进行补偿,而且要从整个战略发展的角度充分考虑自然界各种物质资源的消耗和补偿问题。由于环境成本控制有利于企业,有利于社会,从宏观方面来讲,政府和企业自身都应该采取相关行动,在生产和建设中严格控制环境成本。

1.从政府方面考虑

首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大多数企业目前是不可能自觉为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增加支出的。其次,加强环境保护的普及性教育,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提高环境预防的投入。再次,加大对环境成本控制考核的力度。目前企业有关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对环境成本相关指标的考核并不突出,致使很多企业为了短期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实现自身的利益。在评价指标中加入考核指标,使国家对企业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最后,政府利用价格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国家对于资源的无偿使用,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应利用价格手段,冲破狭义成本的束缚,在商品的成本中加入资源成本,使商品的价值得到客观的反映,充分发挥价格应有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作用。

2.从企业方面考虑

首先,开拓思路,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制定环境治理的整体战略规划。价值链分析将企业相互联系的活动集体,考虑产品生产和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通过分析各项活动的成本,使成本与其相关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内部价值链不仅要注意生产过程,而且要关注生产之前和之后的作业,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外部价值链即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分析。供应商不仅生产着企业用于价值链的一种产品和服务,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影响着企业,如供应商发货频繁可以降低企业的库存需求等。其次,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制定企业长期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从生产规模、技术和工艺的选择上严格按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进行;从产品的选材、生产以及销售上尽量回避、减少因扩大环境负荷可追加的成本;选择环境负荷低的替代材料;对各种污染处理系统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尽量控制污染处理系统的建造、营运成本等。再次,加强对企业各生产环节的影响因素进行跟踪监测,尤其要对企业排出的废气物进行质量监测和把关,尽量做到达标排放,避免不必要的事故、损失和罚款成本。最后,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成本控制。控制成本的思路和方法应建立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企业需建立起以电子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为中心的高效信息管理系统,为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提供基础。

三、环境成本控制的方式

1.实行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健全环境管理制度

首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实行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做到杜绝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其次,坚持环境“三同时”制度,即坚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工作必须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做到废水、废气、废渣、噪声达标排放。第三,在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同时,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开发环境成本软件,建立健全环境成本控制系统

首先,以初始化的方式,在现有的成本控制系统之上,把产品和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也设置在成本控制系统之中。而这些环境成本,包括主动性支出和被动支出,主动性支出包括污染预防和污染治理支出等,被动支出包括排污费、罚款、赔偿金等;其次,将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环境成本及其他成本,运用现有的成本控制方式进行成本控制,包括进行成本的预测、计量、核算等。同时,设立专门化成本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能源、废气物、包装物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成本控制。

3.大力推行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

对于那些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环境成本高的必需品的生产项目,除加强企业管理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外,最重要的是淘汰那些落后的技术工艺,采用先进清洁的生产工艺。

4.政府对环境成本控制的支持

政府应通过采用排污治理的方式降低区域内各个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如浙江绍兴纺织印染带来的污染曾相当严重,后来由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排污处理工程,1998年底绍兴县全县排污网建成,环境污染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企业在此过程中需交纳一定的费用,比原来排污费少了很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