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智者必思以自旌异于人
原文
黎明,出巡视营墙。饭后清理文件,写胡中丞信、彭雪琴信、左季高信,见客三次,阅《后汉书》李云、刘瑜、谢弼传,虞诩、傅燮、盖勋、臧洪传。中饭后阅《张衡传》九叶,未毕。日内因眼蒙,不敢多看书。天气甚长,申刻以后,但在室内徘徊。
酉正趺坐。念天下之稍有才智者,必思有所表见以自旌异于人,好胜者此也,好名者亦此也。同当兵勇,则思于兵勇中翘然而出其类;同当长夫,则思于长夫中翘然而出其类;同当将官,则思于将官中翘然而出其类;同为主帅,则思于众帅中翘然而出其类。虽才智有大小深浅之不同,其不知足、不安分,则一也。能打破此一副庸俗共有之识见,而后可与言道。
夜校《叙传》下卷,未毕。王子云、高云浦来,言方某品行不甚可靠。(咸丰十年闰三月十一日)
评点
曾氏打坐时又想到一种现象,即人但凡有点才智,便想通过自我表现来显示与别人不一样,好胜者出于这种原因,好名者亦出于这种原因。同当兵勇,则想在兵勇中出类拔萃。同当运输兵,则想在运输兵中出类拔萃。同当将官,则想在将官中出类拔萃。同为主帅,则想在主帅中出类拔萃。曾氏所说的这个现象,乃社会常态,在许多场合,是被鼓励、被推崇的。作为带兵统帅,曾氏也认为应该奖励出类拔萃。他在《笔记二十七则》中说:“大抵怀材负奇,恒冀人以异眼相看,若一概以平等视之,非所想也。”对于那些很有才干的人,应该给人特殊的对待。他还告诫九弟沅甫:“弟常常以求才为急,其阘冗者虽至亲密友不宜久留,恐贤者不愿共事一方。”人心常态是牛骥同槽则英雄气短,故而曾氏要其弟不要照顾关系而收留平庸。
但是,读这篇日记,我们可以看出,曾氏内心里对这种以自我表现来显示异于常人的作为是不欣赏的,认为是不知足、不安分的做法。这种态度源于曾氏晚年的游心于老庄之道的缘故。曾氏好友欧阳兆熊曾说过曾氏“一生三变”:在京师时由辞赋之学变而为程朱之学,初办团练时由再变为申韩之学,咸丰八年复出后三变为老庄之学。老子说:“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赞成自伐自矜,正是老庄思想的要点。
不自伐自矜,需要有很高的智慧,以圣贤为榜样的曾氏欣赏这种境界。而作为团队领袖,曾氏也深知自我伐矜乃世俗普遍心态,它是驱使人奋进的重要动力,因此要鼓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