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萌长终山林之志

萌长终山林之志

时间:2023-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萌长终山林之志原文早饭后清理文件,见客,坐见者一次,立见者二次。若能从此事机日顺,四海销兵不用,吾引退而长终山林,不复出而与闻政事,则公私之幸也。曾氏所缺部分,由轮船经费中予以弥补。关于这件事,笔者在《评点曾国藩家书》中的《与沈葆桢争夺江西厘金》一文里有较详细的叙说。这既是朝廷对形势的不明了,也是朝廷公开无视曾氏作为两江总督的职权之所在。

萌长终山林之志

原文

早饭后清理文件,见客,坐见者一次,立见者二次。围棋一局。旋写少荃信一封、刘松岩信一封、沅甫信一封。巳正小睡。

午刻,黄南坡来鬯谈,与之围棋一局。请周子瑜、唐义渠、庞省三等便饭。饭后阅本日文件。徽州、上溪口、屯溪等处一片贼氛,忧灼之至。狂风甚雨,竟日不止。核批札各稿。阅《退庵随笔》,稍以解闷。酉刻,与纪泽儿一谈出处进退之道。傍夕小睡片刻。夜改折稿片稿四件,二更后倦甚,再睡片刻,三点睡。

日内郁郁不自得,愁肠九回者,一则以饷项太绌,恐金陵兵哗,功败垂成,徽州贼多,恐三城全失,贻患江西;一则以用事太久,恐中外疑我擅权专利。江西争厘之事,不胜则饷缺而兵溃,固属可虑,胜则专利之名尤著,亦为可惧。反复筹思,惟告病引退,少息二三年,庶几害取其轻之义。若能从此事机日顺,四海销兵不用,吾引退而长终山林,不复出而与闻政事,则公私之幸也。(同治三年三月二十二日)

评点

正当南京前线的战事处于白热化的关键时刻,曾氏遇到一件极不愉快的事情,那就是江西巡抚沈葆桢公然不听曾氏的命令,将江西牙厘截归本省,拒不外调。曾氏为之强争。后来朝廷出面调停:江西牙厘留一半归己,另一半归曾氏。曾氏所缺部分,由轮船经费中予以弥补。关于这件事,笔者在《评点曾国藩家书》中的《与沈葆桢争夺江西厘金》一文里有较详细的叙说。从表面上看来,曾氏没有吃亏,他该要的银子还是得到了,但实际上,这件事很伤曾氏的心。伤心之处是沈葆桢的绝情。这一点,笔者在《与沈葆桢争夺江西厘金》中已说得不少,这里不再说了。

伤心之处还在于朝廷的态度。相比沈的绝情,这一点更为重要。在曾氏看来,沈葆桢截留牙厘一事,朝廷原本就不应该批准。这既是朝廷对形势的不明了,也是朝廷公开无视曾氏作为两江总督的职权之所在。所以这件事情的根子在朝廷身上。朝廷之所以如此,曾氏认为是“疑我擅权专利”。一个常年在外的重臣,被朝廷认为擅权专利,那后果将是很可怕的。曾氏为此忧心忡忡。曾氏的这种心情,被他的心腹幕僚赵烈文记载在《能静居日记》中。同治三年四月初八日,赵在日记中写道:“见中堂(笔者注:指曾氏)寄到致李中丞(笔者注:指李鸿章)信稿,前段因提饷事,后云……长江三千里无一艘不拽鄙人之旗号,以致中外疑我权重,而不知饷绌兵单,一至于此。拟欲具疏详陈办理竭蹶情形,请钦派大臣督剿,将钦篆、督篆交出,而亦不敢置身事外,别统万人,如咸丰六、七、八、九年规模云云。”

由此可知,曾氏当时有辞职的想法。赵接下来写道:“中堂近岁之眷已衰,外侮交至,无他,不得内主奥援耳。”赵认为,曾氏之所以办事不顺,是因为朝中无人的缘故。他不赞成曾氏辞职的想法,“若具疏辞位,迹近要挟”。查曾氏奏疏,在同治三年中未见有曾氏请辞江督、钦差大臣的折子,可能是赵将自己的意见告诉曾氏,曾氏采纳他的意见,也有可能是曾氏本人又改变了主意。但在这一年的三月二十五日,他向朝廷递交一份名曰《因患病请假调理折》。这时候请假,显然有着很复杂的心绪。曾氏年谱中说:“公以是时金陵未克,江西流寇复盛,统军甚多,需饷甚巨,既恐饷匮以致军事决裂,又以握兵符掌利权为时所忌,遂有功遂身退之志矣。”这一段话,应是曾氏当时心情的实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