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朝廷严责,心情郁抑
原文
早饭后清理文件。观人围棋二局,见客二次。阅《丧服记》毕。中饭后阅本日文件。因《丧服记》“衽二尺有五寸”句,制度苦思不得,又命纪鸿及吴挚甫代为筹思。改信稿数件。夜将制衽法想出,挚甫亦另思得一法,各为记出。阅《明史》蔡懋德传、赵南星等五人传。
是日接奉寄谕,严旨诘责,郁抑久之。二更三点睡,三更后成寐,四更四点醒。(同治五年十月十九日)
评点
同治四年五月下旬,曾氏离开南京北上,途中接朝廷节制调遣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旗绿各营及地方文武之命。八月初抵达徐州府。同治五年二月初离开江苏进入山东。六月中旬,由山东进入安徽。八月初,抵达河南。曾氏沿途部署,指挥苏、鲁、皖、豫各省与捻军作战。尽管曾氏殚精竭虑,但收效甚微。捻军行动敏捷,飘忽不定,令各省兵勇防不胜防。
近期,河南捻军又由灵宝、阌乡进入陕西华阴、朝邑一带,朝廷为此严责曾氏。本日日记中所说的就是这道由军机处转来的上谕:“曾国藩总统师干,身膺阃寄,各路将士均归调度,从未筹及陕、洛防务。办理一载有余,贼势益形蔓延。现在关中又复被扰,大局糜烂至此,不知该督何颜以对朝廷?若再不速筹援师赴陕,将此股捻匪设法殄灭净尽,则始终贻误,咎将谁归?”
上谕语言严厉,确令功勋卓著的曾氏难堪。曾氏心中的苦楚,朝廷根本不加理会。曾氏之苦,一是剿捻的大计方针,不为人所理解。曾氏认为捻军的最大特点是流动作战,军行快捷,难以捕捉,必须将他们圈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才好全力聚歼。为此,他定下河防之策。河防之策的要点是:自周家口之下扼守沙河,周家口之上扼守贾鲁河,自朱仙镇以北至黄河南岸无水可扼,则掘濠守之。此策因地段太长,扼守不易,大家几乎都不赞成,认为太迂太拙,勉强行之也只是阳奉阴违。苦处之二是随曾氏出征的淮军,表面上听曾氏的,实际上则事事请示远在江苏的李鸿章。曾氏不能得心应手地指挥他们。为此,曾氏专门致函李鸿章,叫他不要遥控。苦处之三是河南巡抚李鹤年并不支持曾氏的河防之策,且所统领的河南军队毫无战斗力。但李鹤年在曾氏家居守丧、受朝廷冷落时,曾仗义执言,呼吁朝廷起用曾氏。李对曾氏有恩在先,曾氏感激他,对他很客气。面对李的消极态度,曾氏也只得听之任之。
种种原因加在一起,终使得曾氏的河防之策成为画饼。同治七年中旬,捻军在朱仙镇附近突围成功,疾趋山东。九月中旬,捻军由山东复返河南。在河南分为两支,一支由张宗禹领导进入陕西,是为西捻。一支由任柱、赖文光领导进入山东,是为东捻。曾氏忧心如焚,却无力应对。十月十三日,他向朝廷上折,声称自己病难速痊,请开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缺,请另简钦差大臣接办军务,自己以散员身份留营效力。又请朝廷注销他的侯爵封赏,以明自贬之义。十月二十五日,曾氏接到朝廷的答复:再赏假一个月,在营调理;钦差大臣关防着李鸿章暂行署理;请注销侯爵一事着毋庸议。李鸿章以钦差大臣身份节制湘淮各军。曾氏终于松了一口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