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赴津前为二子写遗嘱

赴津前为二子写遗嘱

时间:2023-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赴津前为二子写遗嘱原文早饭后清理文件。将赴天津,恐有不测,拟写数条以示二子。朝廷下诏曾氏,命他前赴天津,处理此事。赴天津前夜,考虑到以沉疴之躯肩负如此重担,很可能是有去无回。将赴天津,有许多军国大事要处理要交割,况且身体状况不好,曾氏却在这样的时候,花费如此心血来给儿子写嘱托,可见他对此事的重视。

赴津前为二子写遗嘱

原文

早饭后清理文件。见客一次。出门拜客,藩臬晤谈颇久,方存之来一谈。午刻,黄静轩来,久谈。改信稿一件。中饭后阅本日文件。

将赴天津,恐有不测,拟写数条以示二子。未、申间,写二三百字。剃头一次。小睡颇久。酉刻与叶亭一谈。夜又写四五百字,有似于遗令者。二更四点睡。(同治九年六月初三日)

评点

同治九年二月,曾氏右目失明,四月又得眩晕之病,晨起昏晕欲绝,于是在四月二十一日向朝廷请假一个月,以便养病。五月二十二日,因病未有起色,又续请病假一个月。就在曾氏养病保定之时,天津发生了一场老百姓与洋人之间的大冲突。这便是近代史上有名的天津教案。

因久旱无雨、庄稼不收,天津一带久已民心浮动,加之法国教堂所办的育婴堂病死小孩很多,盛传法人教堂以迷魂药勾引小孩入教堂,然后将小孩剖腹取心,以作药丸。津郡人心恐慌,对法国人仇恨至极。五月二十三日,民众聚集教堂,强烈抗议。法国领事丰大业要求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派兵镇压。丰大业公然向天津知县刘杰开枪,并击伤刘之随员。民众情绪更为激动,遂将丰大业殴毙,又乘势焚毁法国教堂、育婴堂,领事馆及数所英、美教堂,打死洋人二十名。此事震惊中外,英、美、法等七国联合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集结军舰以示威。朝廷下诏曾氏,命他前赴天津,处理此事。

近代史上的教案,是最令各级政府头痛的大事,尤其是地方官员,简直视教案为畏途,因为无论怎样处置,结果都是不好。若得罪洋人,洋人凭借坚船利炮会向朝廷施压,朝廷则将这种压力转向地方官员,官员前途堪忧。若得罪百姓,则民心不服,怨恨四起,地方不得安宁,官员的仕途也将坎坷。教案发生在哪一个地方,则是该地主管官员的大不幸。圆滑官员的选择是尽可能回避,不沾边。曾氏虽为直督,但他已在朝廷业已批准的病假之中,他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选择回避,但曾氏却选择了担当。赴天津前夜,考虑到以沉疴之躯肩负如此重担,很可能是有去无回。曾氏给两个儿子预先交代的后事,主要有这么几条。

一为死后,灵柩经运河由江南搬回湖南安葬。东西尽可少带,沿途一概不收礼,只求兵勇护送。

二为所遗留的文字,只给子孙观览,不可发刻送人,因为可以存世者太少。

三为修身之要,在于不忮不求。附所作不忮不求诗两首。

四为谨守勤俭孝友家风。

五为善待诸叔及诸位堂兄弟。

这封嘱托近两千字,曾氏用了两天的时间把它写完。将赴天津,有许多军国大事要处理要交割,况且身体状况不好,曾氏却在这样的时候,花费如此心血来给儿子写嘱托,可见他对此事的重视。这种对家庭的责任感,对儿子成才成器的期盼心,贯注着曾氏生命的始终。它所彰显的,固然是一个父亲的爱心,更重要的是一个儒学信奉者对人类社会理念与信仰的坚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