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听从老九之劝移营

听从老九之劝移营

时间:2023-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听从老九之劝移营原文早饭后,写沅、季弟信。遂定于廿四日移营东流,以慰两弟之心。老营扎祁门,并不是一天两天,而是要较长时间地扎下去。李鸿章劝曾氏赶早迁移,以免不测。祁门的确不宜驻扎老营,李鸿章的看法是对的。老九的信打动了曾氏,当然,两次被围的惨痛经历更教训了曾氏。他终于从错误中醒悟过来,三月二十六日,从祁门拔营,四月初一日抵达东流县,遂将老营扎于此。

听从老九之劝移营

原文

早饭后,写沅、季弟信。沅弟于十九早专二人送信,劝我速移东流、建德,情词恳恻,令人不忍卒读。余复信云:读《出师表》而不动心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而不动心者,其人必不孝;读弟此信而不动心者,其人必不友。遂定于廿四日移营东流,以慰两弟之心。

旋写毓中丞信,甚长。清理文件,围棋一局,中饭又一局。再写一信,交九弟专卒带去。清理文件甚多。改折稿一件,系报二月二十六历口胜仗。习字一纸。小岑自历口归,与之鬯谈一切。是日招抚局信,言景德镇之贼实已于十八日退净,为之一慰,以未得左、鲍信,不敢深信。睡颇成寐。黄弁值日。(咸丰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评点

咸丰十一年六月中旬,曾氏率部从安徽宿松来到祁门,将老营驻扎在这里。朝廷命曾氏火速带兵救援苏南,这与曾氏由西推进、步步为营的战略相左。但他又不能完全不理睬朝廷的命令,于是他将部队向东挪动,做一个东进的样子给朝廷看。老营扎祁门,并不是一天两天,而是要较长时间地扎下去。但祁门这个地方是不宜久住的。薛福成在其所著《庸庵笔记》中记录了时为曾氏幕僚的李鸿章(《笔记》以“傅相”称之)对此的看法:“既而文正进驻祁门。傅相谓祁门地形如在釜底,殆兵家之所谓绝地,不如及早移军,庶几进退裕如。文正不从,傅相复力争之。文正曰:诸君如胆怯,可各散去。”

在李鸿章看来,祁门四面环山,只有一条水路与外界联系,犹如处于锅子底部,若被包围,则无路可逃,所以,兵家将它视为绝地。李鸿章劝曾氏赶早迁移,以免不测。但曾氏不听,反而认为李鸿章等人是怕死,叫他们先走。事实上,老营中的不少人已借各种机会悄悄离开祁门。不久,李鸿章也乘因李元度事惹怒曾氏而离去。

祁门的确不宜驻扎老营,李鸿章的看法是对的。果然,太平军在打下徽州府后,便向祁门进逼,情况危急。黎庶昌编的曾氏年谱是这样叙述的:“是时皖南贼党分三大股环绕祁门,欲以困公:一出祁门之西至于景德镇,一出祁门之东陷婺源县,复南窜玉山,一由祁门之北直趋公营。”“当其贼氛四逼,羽檄交驰,日不暇给,文报转饷之路几于不通,旬有五日之间危险万状,复值寒风阴雨。自治军以来,以此时最为棘迫之境矣。”幸而靠鲍超、张运兰、左宗棠等人苦战,才使得太平军没有打进祁门。这是咸丰十年十一月间的事。到了咸丰十一年正月里,太平军又兵分两路包围祁门,“公老营单薄,人心震恐,居民惊走”。也多亏诸将苦战,才免于祁门被破曾氏被擒。

屯兵安庆城外的老九,当然深知祁门的困境,他也赞同李鸿章等人“绝地不可久居”的观点,以十分恳切的言辞劝说大哥离开祁门。老九的信打动了曾氏,当然,两次被围的惨痛经历更教训了曾氏。他终于从错误中醒悟过来,三月二十六日,从祁门拔营,四月初一日抵达东流县,遂将老营扎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