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回刘墉翁方纲的摹本
原文
早起,接胡宫保信,内有恩秋舫观察祥八月廿八日专人自京寄至湖北之家信一件。知逆夷在京城德胜门外;圆明园虽被焚毁,京城尚未大伤,和议已成;夷兵退回天津;京城九门,前闭其八,今已全开,买卖将次照常;銮舆渐可还京云云。阅之差为抃慰。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写季高信一件、毓右坪信一件。午刻倦甚,小睡。中饭后写雪琴信一件。清理文件颇多。
黎寿民送手卷,系刘石庵、翁覃溪二公乾隆四十八年在顺天闱中所写,各临《兰亭》一本,又书诗跋甚多。余以其物尤可珍贵,璧之。又出其先人樾乔侍御诗稿,请为订定。阅至傍夕,不忍释手。
夜与尚斋围棋一局,阅《五宗世家》等篇。(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七日)
评点
黎寿民给曾氏送来一幅手卷:刘墉、翁方纲两人的《兰亭序》摹本。乾隆四十八年顺天乡试期间,主考官刘墉、翁方纲在闱中空余时,各人都临摹了一遍《兰亭序》。这件东西不知何故竟然转到了黎家。对于书家来说,这是一件极为珍贵的物品。刘、翁二位均是大书法家,临的又是书圣的经典之作,堪称稀世之宝。谁能不喜欢?何况送者又是故人之子。黎寿民之父黎樾乔,湖南湘潭人,官居监察御史,与曾氏交情甚密。道光二十八年,黎樾乔因仕途不顺,辞官回里,曾氏还专门作了六首诗送他,说他们是“十年聚京辇,并头相呴濡”。送礼的目的清晰而正当:请曾氏为其父订定诗稿。
礼品珍贵、送礼者系旧交、目的单纯,这样的礼品可以收下,也应当收下,但曾氏没有收,原因是礼物太珍贵了!这是曾氏的一个原则,他终生持守。我们说一个人的操守,就是说他的行为准则。一个人能够守得住原则,便是有所守,有所守的人必定有所拒。守与拒之间,可以看出一个人志趣的高与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