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思维敏捷的人,在他日常处理的事务中,很少遇上麻烦事。究其原因,你就会发现这种人之所以办事顺利,没有挫折,首先是他的耳聪帮助了他。一件事情交代下来,他总是有听有应,反应快捷,毫不犹豫。
乾隆五十七年,文学侍从纪晓岚奉旨率领各翰林,在南书斋编撰记皇上功劳的书——《十全大武功记》。
时至仲夏,纪晓岚特怕热。每到午后,他打量皇上不出宫了,便赤膊盘辫,高坐在床上,摇着大蒲扇还嚷热。
一天,他刚脱去衣裳,把辫子盘在头上,忽听到喝道声,皇上来了,慌得那班翰林忙站起来,低头候着,那纪晓岚已来不及穿衣服了,一时无可躲避,便急忙钻入床底下,屏声静息地缩着。皇上由和矰陪同走进屋内,坐在大书桌前翻看文稿。这时屋内寂静无声,纪晓岚在床下热得汗水淋淋,胸闷气喘,过了半晌,他侧耳听听,仍无声息,认为皇上已经去了,热得再也忍不住了,便大声问道:“老头子去了吗?”屋子里的人都吓了一跳。乾隆皇帝也很诧异,连问:“谁在说话?”纪晓岚看已躲不过去了,赶忙回奏说:“臣纪昀在床下,赤膊露体,不敢见驾。”乾隆皇帝说道:“恕你无罪。”纪晓岚从床下钻出来,跪在地下只是磕头。乾隆皇帝说道:“纪晓岚你大胆,竟敢给朕取绰号?如今你把这‘老头子’三个字讲给朕听听,若讲的不差,便恕你无罪。”纪晓岚大着胆奏道:“皇上息怒,听臣解说。‘老头子’三字是京中唤皇上的通称。皇上又称万岁,这万岁不是‘老’吗?皇上是一国的元首这不是个‘头’吗?皇上又称天子,这不是个‘子’吗?‘老头子’三字是尊敬皇上的称呼,并不是诽谤皇上的绰号。”乾隆皇帝听了忍不住大笑。直夸纪晓岚机敏,便赦纪晓岚无罪。
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同样能够讨得别人的欢心。通过对“老头子”三个字的解释,足以看出纪晓岚思维快捷灵巧,机智过人。
谁都难免有出错的时候,但是,只要你能够纠正得及时,别人不但不会对你增加反感,反而会更坦诚地接受你。因为你的机灵本身就是讨人喜欢的好品质。
张佩伦是清朝早年的一个举人。一次,他入京城应试,适逢李鸿章为主考官。考试完毕,张佩伦有幸高中,而且名列第一,成为状元。张佩伦春风得意,十分兴奋。中了状元,按照惯例,要去老师府上行叩拜礼。张佩伦早就仰慕李鸿章,早想一睹威仪,但未能如愿。如今自己是新科状元,李鸿章又是主考官,真是天赐良机。张佩伦过府叩谢,李鸿章热情接待,见他举止潇洒,谈吐不凡,心中甚是欢喜。
李鸿章兴之所至,谈锋正健,无意说出自己的爱女来,他说:“张生的才学可与我的小女相比。”李鸿章话刚出口,张佩伦听了,灵机一动,急忙跪地拜谢称婿,口里不住地说:“小婿前程全赖丈人栽培!”李鸿章面对突然的变化,一时竟被搞得稀里糊涂,不知如何是好,想来自己一时失口,迫于无奈,只好顺水推舟,认张佩伦为婿。
投机的话语刚出口,只有一刹,容不得犹豫和琢磨,应有听有应,抓住机遇,快速做出反应。如果张佩伦听到李鸿章的失言稍有迟疑,事情进展也许就没有这么顺利了。
处在急变的情况下,听觉灵敏的人往往会急中生智。
战国时,范雎在魏国不得志的时候,结识了来魏国办事的秦使王稽。王稽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设法把他引荐到秦国去。王稽把他装在车子里,一路蒙混过关,逃出魏国。刚到秦国湖邑时,远远望见有一队车马从西边奔驰而来。范雎便问:“那边过来的是谁?”王稽答道:“那是秦国国相穰侯去东边巡行视察县邑。”范雎一听是穰侯便说:“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他最讨厌收纳各国的说客,这样见面恐怕要侮辱我的,我宁可暂在车里躲藏一下。”不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向王稽道过问候,便停下车询问说:“关东的局势有什么变化?”王稽答道:“没有。”穰侯又对王稽说:“使臣先生该不会带着那般说客一起来吧?这种人一点好处也没有,只会扰乱别人的国家。”王稽赶快回答说:“臣下不敢。”两人随即告别而去。范雎对王稽说:“我听说穰侯是个智谋之士,处理事情多有疑惑,刚才他怀疑车中藏着人,可是忘记搜查了。”于是范雎就跳下车来奔走,说:“这件事穰侯不会善罢甘休的,必定后悔没有搜查车子。”大约走了十几里路,穰侯果然派骑兵追回来搜查车子,没发现有人,这才作罢。
范雎从魏国随王稽到秦国咸阳,能一路顺利地到达,就是因为他耳朵灵敏,对秦国的情况掌握得非常准确。即使处在急变的情况下,也能避锋而过,不惹麻烦。
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处境艰难,其实美好的人生,总是在困境的边缘悄悄走过,只要你回首认真看一看,艰难的困境无处不在。但是,只要你能够在听到一些相关的、有用的、重要的信息后,并快速地做出反应,那么,一切坎坷都能够变成坦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