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听批评之言

听批评之言

时间:2023-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批评之言往往代表说话人的真实或至少含有说话人的部分真意的。批评与阿谀之词不同,说话人不到认为确有必要时,是不会提出的。高宗愉快地接受了批评。历史上也有很多由于听不进批评而获得惨痛教训的事例。也就是说,听不进批评之言,是人的本性使然。倾听批评之言,是因为“小窟窿不补,大窟窿必受苦”。倾听批评之言,要求我们不要强调批评的方法和态度。

批评之言往往代表说话人的真实或至少含有说话人的部分真意的。批评与阿谀之词不同,说话人不到认为确有必要时,是不会提出的。阿谀之词大多并非出自说话人的内心,但批评的话则不仅出自说话人的内心,有的甚至还要经过反复掂量,择其所必需说而说。所以,前者必然内容空泛,后者总会有一定实际内容。前者只能使你获得假象,自以为是的飘飘然;后者则能使你得到真知,看到自己看不到的东西。

唐太宗李世民是开创“贞观盛世”的开明皇帝,这其中,“广开言路”起了不小的作用。唐高宗李治继承了其父的英明传统,也继承了“广开言路”的做法。

高宗即位伊始,立刻停止对辽东(高丽)的战争及土木工程的建造。他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召各地地方官问及百姓疾苦,鼓励臣下就国计民生发表意见。他也很善于听从劝谏。一次,他出外打猎遇雨,就问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样才能不漏一点水?”臣下说:“要是用瓦做,就不会漏雨了。”言外之意,是不应出来打猎游玩。高宗愉快地接受了批评。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高宗再次征询怎样能够减轻百姓负担。大臣来济指出:过多的劳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负担,出工则误农时,出钱又花费很多,应该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征发。高宗虚心采纳。这样虚心求谏与太宗的政治作风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异。

历史上也有很多由于听不进批评而获得惨痛教训的事例。

西周时期,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师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也只能以眼神示意。

周厉王颇为得意,告诉召穆公说:“我制服了那些指责我的人了,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召穆公听后回答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老百姓的嘴。可是阻塞老百姓的嘴,比阻塞河水还严重。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堤,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因此治水者只能开通水道而加以疏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要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忠言,让史官们进献有意义的史籍,让平民百姓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才会兴旺。”话还没说完,周厉王就不见了。

老忠臣召穆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继续劝谏周厉王说:“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通过嘴巴表达出来,朝廷以为行得通的就照着实行,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同的人能有多少呢?”

周厉王哪里听得进去,反觉得召穆公多事。他仍然不改正自己的错误,一意孤行,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责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推翻,放逐到彘地去了。

由以上分析可知,虚怀若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乃是聪明人之所为,而拒谏饰非,自以为是,乃是取败之道。

所以,批评之言一定要听。但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却又听不进批评之言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大凡人从婴儿开始就喜欢听恭维的话,因为父母不让襁褓中的孩子哭闹,常常用甜言蜜语哄着、捧着,满足其任何要求。久而久之,人从小就养成了爱听顺耳之音、撒娇、任性的习惯。也就是说,听不进批评之言,是人的本性使然。

但是,切不可忘记这样一句俗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脸上的污点自己不容易发现,而只有别人看得清楚。尤其是一些领导者,位高权重,随着职务变动,地位上升,头上的桂冠增多,所听到的恭维声、赞扬声就会逐渐多起来,而直接听到的批评也就越来越少。如果整天沉浸在歌功颂德、溜须拍马的氛围里,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经常剖析自己,检讨自己,每日思过,久而久之,就会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忘记根本宗旨。发展下去,轻则刚愎自用,自以为是;重则居功自傲,压制民主,最后发展为心态失衡,私欲膨胀,为所欲为,脱离群众,背叛人民。这从一些领导干部犯罪的案例中可以得到验证。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已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善于听取批评意见,不断改正缺点错误,是为人处世之根本。

倾听批评之言,是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缺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人都难以避免,即使再高明的人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尽善尽美。诸葛亮知人善任也有错用马谡失掉街亭的时候。关键是能否看到自己的毛病,认识自己的过错,有没有诸葛丞相自贬三级的境界与勇气。因此,要经常从生活上自律,虚心接受批评,及时改正错误。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谅解和支持。

倾听批评之言,是因为“小窟窿不补,大窟窿必受苦”。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如不及时克服缺点,小缺点可能转化为大错误,一点可能渐变为多点。改正缺点不能一拖再拖,要有知错必改的勇气。从一点一滴注意,防微杜渐,不断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己。

倾听批评之言,要求我们不要强调批评的方法和态度。批评的方式很多,有直截了当的,也有间接婉转的,还有拐弯抹角的。批评的态度也不同,有辛辣激烈的,也有和风细雨的,还有绵里藏针的。人的性格不同,水平不同,经历不同,处境不同,批评的方法和态度不可能等同。要闻过则喜,闻者足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