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听牢骚之言

听牢骚之言

时间:2023-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牢骚是人对一件事不满的表现,之所以产生不满,其中必有原因,所以就不能以为它是牢骚而一概予以拒绝。听牢骚话无疑比听别的话要具有更为宽广的肚量和更加冷静的态度,特别是在这些牢骚是与自己有关甚至干脆就是针对自己的时候。所以,牢骚之言或许刺耳,但刺耳之后,能够起到警钟的作用。由此可见,做普通人,不应厌烦牢骚,不应拒听牢骚,更不应听了之后不进行筛选和咀嚼。

牢骚是人对一件事不满的表现,之所以产生不满,其中必有原因,所以就不能以为它是牢骚而一概予以拒绝。

当然,既是牢骚,言词就难免激烈,甚至具有刺激性或带有讽刺、挖苦的意味,从而使你感到难听。要知道,这不爱听的背后,说不定就隐藏着十分深刻的道理。

听牢骚话无疑比听别的话要具有更为宽广的肚量和更加冷静的态度,特别是在这些牢骚是与自己有关甚至干脆就是针对自己的时候。

厉王姬胡是周朝的第十代国王,当政时国力已出现衰象。这时,外族入侵、诸侯作乱、贡赋减少,王朝的国库空虚。偏偏新登基的周厉王又奢侈荒淫,走上桀、纣的路子,使周王室的财政很快出现了危机。

周厉王为了过花天酒地的生活,就想增加赋税。可要收的税都收了,怎样再立名目设立新税呢?这时,手下一个叫荣夷公的大臣给厉王出了一个点子,让他对一些重要物产征收“专利税”。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他们采药、砍柴、捕鱼虾、射鸟兽,都必须纳税;甚至喝水、走路也得缴纳钱物。这个办法,遭到老百姓的强烈反对,就连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吏也觉得很不妥当。很多大臣也纷纷向厉王进忠言。其中有个叫芮良夫的大夫劝告厉王不要实行“专利”。他说:“专利,会触犯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很伤人心的做法。”可是厉王根本听不进去,他一味宠信荣夷公,让他负责实行“专利”。

实行专利后,百姓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顿时民怨沸腾,在当时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意思是说:“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黍(指粮食)。多年来我纵惯着你,而你却对我们毫不照顾。我们发誓要离开你,到那幸福的乐园去。”百姓们对周厉王的强烈不满情绪溢于言表。

但是,周厉王又是如何对待这些牢骚和不满呢?面对这些牢骚和不满,他并没有停止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反而更加花天酒地,对老百姓的这些牢骚和不满采取了强硬的措施。

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国人实在忍无可忍!国都里的小贵族、小商人、手工业者聚集起来,冲向王宫,去找厉王算账。起初厉王还想把民众镇压下去,可调来的军队中的兵士原来全是平民出身,他们见国人造反,很多人也参加进去。周厉王眼看大势已去,只好带着一些随从,偷偷溜出了王宫。

一般人一听到牢骚,就以为那是怪话,而怪话是不好听,不中听,也不必听的。岂知牢骚本身就是一种意见,只不过是以一种比较尖锐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如周厉王这般,身为一国之君,如果听不进这样的话语,到最后落得个鼠逃狗窜的结局也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历史上与周厉王一样听不进牢骚的还有一代暴君秦始皇,秦始皇也怕老百姓发牢骚,于是“偶语者弃世”,最后牢骚是没有了,可是百姓也随之揭竿而起,那竹竿和木棍,就比牢骚可怕得多了。

牢骚大多是压抑和不满的结果,但受了压抑和不满的人,发牢骚时终究还有耐心的说话,如果一旦连这点耐心和责任都没有了,牢骚就会死一般的沉寂,而这沉寂则是最可怕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哀莫过于心死”,人的心死了,当然不会再牢骚了,但那是爆炸前的沉寂。

所以,牢骚之言或许刺耳,但刺耳之后,能够起到警钟的作用。善言可以以温言出之,但那必须有出温言的条件与环境,如果听话人没有给说话人创造这种环境与条件,久而久之就难免要变成牢骚了。故此,除了个别性格乖戾及修养不够的人外,其发牢骚往往是有原因的,这自然就更值得认真听,仔细听,耐心听了。

李斯是秦朝的丞相,辅佐秦始皇统一并管理中国,立下汗马功劳。可鲜有人知,李斯年轻时只是一名小小的粮仓管理员,他的立志发愤,就是由于妻子的满腹牢骚之故。

李斯年轻时穷困潦倒,虽有满腹的才华却无处施展,生计窘迫,甚至连妻子都养活不起。于是,妻子终日对其牢骚满腹,责其事业不成,愧当男子汉。

突然有一天,李斯到粮仓外的一个厕所解手。李斯进了厕所,尚未解手,却惊动了厕所内的一群老鼠。这群老鼠个个瘦小干枯,探头缩爪,且毛色灰暗,身上又脏又臭,让人恶心之极。

李斯看见这些老鼠,忽然想起了自己管理的粮仓中的老鼠。那些家伙,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皮毛油亮,整日在粮仓中大快朵颐,逍遥自在。它们与眼前厕所中这些老鼠相比,真是天上地下啊!

人生如鼠,不在仓就在厕,位置不同,命运也就不同。自己在这个小小的上蔡城里这个小小的仓库中作了8年的小文书,从未出去看过外面的世界,不就如同这些厕所中的小老鼠一样,整日在这里挣扎,却全然不知有粮仓这样的天堂?

李斯再想想终日对自己牢骚个没完的妻子,觉得身为男子汉理应干一番大事业,于是,决定换一种活法。第二天他就离开了这个小城,去投奔一代儒学大师荀况,开始寻找“粮仓”之路。20多年后,他把家安在秦都咸阳丞相府中。

我们可从李斯的经历中体会出两点:一是不应厌烦牢骚,二是听到牢骚后不能停留在听上,或是说听后即忘,而应寻找时机,有什么样的才华,你就要展现什么样的才华,你不表现,闷在肚里,别人怎么可能了解,机遇又怎会垂青于你?寻找一切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由此可见,做普通人,不应厌烦牢骚,不应拒听牢骚,更不应听了之后不进行筛选和咀嚼。当长辈和领导的就更不能厌烦牢骚,拒听牢骚,腻味牢骚,讨厌牢骚甚至憎恨牢骚,不管牢骚是针对谁的。古人曾闻鸡而起舞,我们则需要闻牢骚自知道警惕。耳朵的大门要见牢骚即开,而不可闻牢骚就紧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