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达,是一种不怨、不哀、不怒、不愤的开阔胸襟,是一种饱读诗书、明晓世事的通透情怀。心胸豁达,才能总是笑看风云。
苦中作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人在遇到苦难时,还能笑出来,多半是出于无奈,是一种苦笑。可如果在苦难中主动去寻找乐趣,还能自得其乐,把苦难变成有意思的事情,就体现出一种达观的心态了。豁达,是一种不怨、不哀、不怒、不愤的开阔胸襟,是一种饱读诗书、明晓世事的通透情怀。只有心胸豁达,才能在苦中看到乐趣,才会在苦中寻找乐趣,才会明白,苦不仅仅是苦,还是一种幽默的存在。
提到豁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潇洒不羁、放浪形骸,“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了。实际上,李白的一生充满苦难和坎坷,他壮志未酬,几度被贬,抑郁之情在所难免,但他并未意志消沉、沮丧颓废。他以诗酒作伴,以山水为友,化苦闷为诗情,在苦难中寻找乐趣,无拘无束地抒发英雄情怀,自是怡然得其乐。
年轻时候,李白进京面圣,自许甚高,以为志在必得,不想鲲鹏之志无以施展,在被排挤出朝野时,他悲愤不已,但仍吟出“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潇洒之语;在贬往夜郎的途中,忽闻被赦,不是声泪俱下地感慨,而是即刻发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豪言;他自视甚高,不畏权力,尽管在人生的低谷,依然写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他深知“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但仍然高呼“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他不是没有愁苦,不是能放得下所有的不快,但他豁达的心性并未让他深陷其中,并未令他自我放逐,而是在每每失意的时候,都能咏出脍炙人口、大快人心的诗句。对李白来说,与其“借酒消愁愁更愁”,远不如以酒为引,以诗为品,借助狂放的诗句来浇心中的块垒,那种痛快与乐趣,怕是别人只能心领意会,却无缘亲身体验吧!
李白的这种洒脱人生不是玩世不恭,更不是自暴自弃,而是一种思想上的轻装,一种暮光上的深邃。其实,心胸豁达并非一定要万般皆空,无悲无喜,而是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事情看淡了,心就敞快了。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不至于对生活责备求全,才不会在偶尔的苦难中彷徨失意。
正值三伏天,南方深山里的一个禅院中,草地枯了一大片,灰秃秃的,十分难看,有碍观瞻。
“师父,快撒点种子吧,光秃秃的,太难看了。”刚剃发不久的小和尚摸着还不太习惯的光头对坐在殿堂偏侧抄写佛经的师父说。
师父默不作声,不一会儿,一位小师兄走过来开开门,把一张写着“随时”的纸递给他。小和尚摸不着头脑,便向师兄请教。原来,师父的意思是,种植要按照时节而行,等天凉了再种。小和尚听罢走了,既然要等时节,那就好好研习经文吧。
中秋时节,师父让师兄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种。可是这时候秋风乍起,草籽一边撒一边飘,浪费了许多。
“不好了,师父,草籽都被风吹走了。”小和尚又赶忙去找师父。可师父又让师兄送出了两个字:“随性”。小和尚摸着脑袋想了半天终于明白了师父的意思,即被风吹走的草籽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就随它们去吧。
种子是撒完了,可没过多久,就有林子的小鸟飞来啄食,赶也赶不走。于是小和尚又慌忙去找师傅,依旧是传出来两个字:“随遇”。这一次,小和尚明白,师父是说反正种子多,吃不完,就随它们去吃。既然这样,小和尚就索性不管了,接着回了他的禅房诵读经书了。
半夜里,下起了大雨,噼里啪啦地捶打着窗户,小和尚直吓得缩在被窝里,后半夜才睡着。可早晨醒来,推门一看,小和尚急的直跳,一边跑一边喊:“师父,不好了,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都被雨冲走了!”可师父仍是岿然不动,又把一张字条传了出来,上面写着“随缘”。好吧,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吧,小和尚无奈,只好怏怏离开了。
几天过去了,可是,原本光秃秃的地面,居然冒出许多青绿色的草芽,连那些原来没有播种的地方也泛出了青翠的绿意。小和尚高兴坏了,连忙蹦跳着去偏殿找师父。师父这一次没有给他递纸条,而是让他进去了,但师父仍然只说了两个字:“随喜”。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不能因为有诸多的不如意而停止前进的脚步。苦难艰险是对生命的一种考验,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馈赠,关键是看人们是否有豁达这个心灵的“橡皮擦”。豁达的人,总能把苦难擦掉,把快乐留下。人在路上,心在途中,给自己放个假,让心空灵,坦然豁达地面对一切,还之以本色,就会不难发现,其实乐就蕴藏在苦之中。
人生哲思录:
生命不在于久,在于质;快乐不在于无忧,在于无求。只要把心胸放宽,达观处世,再苦也能看见甜美的一面。苦中作乐,方能自得其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