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做优秀的电影人,拍优秀的电影作品

做优秀的电影人,拍优秀的电影作品

时间:2023-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谢晓晶谢晓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会员。所有这些考试考查的都是学生的素质,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从事电影专业所必需的那些最基本的素质。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谢晓晶

谢晓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会员。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来,一直从事影视导演专业的教学、创作与科研工作。

分管教学、电影艺术创作等工作。

寄语考生

我想和所有考生说的是,你们选择的是一个艰苦而困难的职业,只有能够承受艰苦、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人,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艺术院校的专业招生考试工作,实际上就是艺术专业人才最初的选拔工作。这项工作是艺术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艺术院校专业招生考试的质量取决于四个因素:一、生源质量;二、教师水准;三、人才选拔标准;四、专业招生考试原则、内容与方法的科学性。近年来,每逢招生,我们多去北京大学附中、北京四中等学校,希望通过走访宣传让更多的中学和更多的中学生能够了解北京电影学院及其各个专业,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专业报考,在扩大生源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源质量。此外,就选才的科学性而言,现在的考生不像第五代那样在入学前就有非常丰富的生活阅历,也不像第六代那样在入学前就有对电影比较深入的个人研究和兴趣。所以教师很难从这些考生身上明显地发现从事艺术和电影专业的苗子所应有的素质或闪光点,在进入高年级阶段,这些学生的专业素质才得以彰显。如何在招生考试阶段准确地判断和发现考生身上的艺术素质,对负责专业招生考试的教师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要慧眼识英才。

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眼光,能透过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的种种表现,准确地判断考生是否具备从事电影专业的潜质。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负责专业招生考试的教师有很好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需要他们有丰富的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的阅历与经验。当然,教师的个人眼光与专业的招生考试的规范化和科学性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教师在专业招生考试中对专业人才素质的发现和判断靠的是直觉,不是概念,而这个直觉是有科学依据和科学规律的。专业招生考试的科学性,不只是考试标准、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的科学性,也包括教师眼光的科学性,包括构成教师眼光的背后的那些因素的科学性的梳理与分析。我们所说的负责专业招生考试的教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在专业人才选拔时的这种眼光的敏锐与准确性。

我们各专业的考试都设有初试、复试、三试,有笔试也有口试。所有这些考试考查的都是学生的素质,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从事电影专业所必需的那些最基本的素质。其中包括针对学生的一般文化或艺术基础的常识性考试;针对专业技能和专业技巧掌握程度的考试;针对构思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考试;以及老师对本专业需求和学生潜在素质的考查。在考试科目的设置上,学院科学地划分了这4项考试内容,并针对每一个专项考查设立明确目标和方式。与知识和能力相比,“素质”是难以量化比较的,只有通过明确考试标准、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才能更为准确、科学地选拔人才。

多年来,我们发现在创作、制作专业内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不开的。更准确地说,我们在本科阶段的创作、制作专业中的理论教学更多是电影专业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先进和正确的电影观念。但是电影观念的塑造不是单独一门课所能达成的,它包含、渗透在电影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没有先进的、科学的电影观念指导的实践教学是不成体系的。因此,北京电影学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一体系并没有把理论教学排除在实践教学之外,而是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在招生中不仅要重视考生的实践能力,也要重视考生的理论素养。因为任何实践活动,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引,就不可能在高层次上获得成功。回顾北京电影学院培养出来的第四代、第五代和更年轻一代的电影专业人才,他们在电影创作上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否只因为他们有很强的电影实践能力?显然不是。甚至可以说,在创作第一批有影响的成功作品时,他们的电影实践经验和能力还远不如制片厂那些学徒出身的专业人员。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在学院获得了比制片厂的传统创作模式更先进的艺术观念和电影语言,是先进的艺术观念和电影语言使他们的创作产生了突破,获得了成功。因此,学生的创作作业,不仅要有更好的专业技巧,还要有人文精神和艺术理论方面的激情和锐气,而对人文精神与艺术理念的探索恰恰是理论教学的核心。

在电影生产过程中,创作与制作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既需要艺术人才也需要技术人才,需要高端人才也同时需要中端和低端人才。为了适应电影产业对人才的多方面的需求,学院在不断地进行学科专业调整。在电影教学过程中,创作教学和制作教学有着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创作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在熟悉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构思和艺术想象能力;制作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在熟悉电影工艺基础上的拍摄技能和制作技巧。一个是艺术范畴,一个是技术范畴,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但北京电影学院在教学中能够做到将这两者有机结合,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多年来,电影学院的学生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好的艺术构思和艺术想象能力,并不全是来自个人天赋,这与学院开设培养其艺术构思和艺术想象能力的课程和教学有直接关联。

作为一所艺术院校,北京电影学院一直坚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观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创作。作为一所电影专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一直坚持培养高水平的电影专业人才,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艺术和技术并重、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根据国家对电影产业发展和电影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学科专业体系、课程教学体系要作出更科学的变革和调整;根据生源情况的不断变化,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要作更切合实际的变革和调整;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的改革需要,也在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北京电影学院将在不断地完善和前进中培育学生成为中国电影未来的栋梁之材。

北京电影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课内实践作业、专业实习、社会实践。

课内实践作业包含了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所要求的全部实践作业,从严格意义上讲,各专业的毕业作业和学院的毕业联合作业也属于课内实践作业的范畴。

专业实习的主要内容,是指学院各专业学生在完成课内实践作业所要求的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参与到和正规电影生产制作体系接轨的影视生产制作项目中去,以了解熟悉正规影视项目的创作及制作过程,这可以培养学生作为电影职业工作者的创作制作意识和创作制作能力。在国家电影企业转制之前,全国有十几家电影制片厂可以承担北京电影学院的专业实习任务。电影厂转制之后,企业自身的生存压力增大,给学院学生的专业实习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今后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在学院学习期间,建立和培养学生作为电影职业工作者的创作制作意识和创作制作能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社会调研与考察项目,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锻炼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这一点,作为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长期以来,学院各专业在社会实践方面作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成果。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艺术院校的社会实践应更多地借鉴综合大学社会学专业社会调研的理念和方法,使我们的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能够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从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总体情况看,我们在课内实践作业,也就是专业技能训练方面有优势,但在严格意义上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方面有欠缺。面对国内外电影产业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提高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十二五”期间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

北京电影学院毕业联合作业的历史几乎和学院的历史一样长,在高等院校,如果一件事情坚持做了几十年,而且是由学校的干部、教师和学生自觉自愿地去坚持的,就一定有它的道理。对学院的毕业联合作业而言,这个道理就在于它符合电影艺术最根本的两条规律:一、电影是实践的艺术;二、电影是合作的艺术。

一个传统持续了几十年,必然形成了清晰的理念。北京电影学院毕业联合作业的理念当中,除了对于实践和合作的强调外,还有以下几点:

一、强调尊重学生在创作上的想法。学院的学生在毕业以后,面对正规电影生产在创作和制作上的客观要求,有很多东西需要适应和改变,但适应和改变的前提是学生要有自己对社会生活与艺术创作的想法,这是创作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一切适应和改变就都没有意义。

二、强调与课程教学的联系。毕业联合作业可以说是各专业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对各专业教学成果的最后检验,我们常说的从毕业联合作业的质量看课程教学质量,从毕业联合作业的水平看教师、学生水平,就是指这一点。

三、强调正规的电影生产制作管理。从2004年有北京市教委专项经费支持以来,学院的毕业联合作业一直由青年电影制片厂负责,按正规电影生产制作的要求进行管理。让学生通过毕业联合作业,不仅实现自己在艺术创作上的想法,也了解正规电影生产的制作流程和管理方式,使学生在校期间的短片创作能够与正规的电影生产制作体系接轨。

虽然学院对于实践教学非常重视,但狭义上的实践教学并不是北京电影学院最为突出的特色,而有系统的电影理论作支撑、有先进的电影观念为指引的实践教学才是北京电影学院的特色。所以对北京电影学院的人才培养而言,系统研究电影的理论,不断更新电影的观念,是与电影创作制作实践同样重要的。

现在,电影艺术的发展正受到市场经济和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很多学生在踏进社会后,面对这种情况会产生各种迷失。怎么解决?怎么能让学生始终坚持对艺术的追求?

首先,就要看在校学习期间,北京电影学院能否在学生心里建立起对电影事业的热爱和对电影事业的责任心与荣誉感,能否使他们具备电影专业方面的真才实学,能否使他们获得对社会生活和电影生产的较强的适应能力,这是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坚持的第一个条件。

其次,是行业的支持,一个电影专业人才的“成才”,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中小学教育阶段,二是电影专业院校教育阶段,三是电影行业的再培养再教育阶段,三个阶段缺一不可。现在电影行业对年轻电影专业人才的需求很迫切,但针对年轻电影专业人才再培养再教育的举措不够,走出电影专业院校校门的学生只有在电影创作、电影生产方面不断地看到机会、看到希望,才能不断增强走这条专业道路的信心。

第三,是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去年有一部电影《边境风云》,导演是学院导演系99届的学生,从毕业至今十几年了,这是他的第二部作品,相信他今后的路会走得更顺,因为他坚持住了。我们看现在活跃在电影创作一线的年轻电影人,他们的成功除了外因以外,都和自己锲而不舍的坚持有关。

做优秀的电影人,拍优秀的电影作品,的确是所有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的梦想,但要让梦想成真,需要付出扎扎实实的努力。我想和所有考生说的是,你们选择的是一个艰苦而困难的职业,只有能够承受艰苦、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人,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采访、撰写:艾璐璐 郭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