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通识教育加专才培养

通识教育加专才培养

时间:2023-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摄影系主任|王竞王竞,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并留校从事纪录片教学工作,开设纪录片创作、影片分析等课程。摄影系采取的是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精神层次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尤其看重。在《我是植物人》影片中担任摄影的学生刘又年,已经在今年上映的新片《大明劫》中成长为摄影指导。

摄影系主任|王竞

王竞,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并留校从事纪录片教学工作,开设纪录片创作、影片分析等课程。在创作实践中,积极涉足策划、编剧、导演、摄影、制片、广告等多个领域,并将创作经验融合到教学之中。

1989年担任纪录片(16毫米)《水城》摄影师,获全国优秀电视节目二等奖,1997年担任故事片《方便面时代》联合制片人、编剧、导演,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创作总监。从2008年到2013年,连续导演《无形杀》《孩子那些事儿》《我是植物人》《万箭穿心》《大明劫》等多部优秀上映影片。其中《孩子那些事儿》获14届华表奖优秀少年儿童影片奖,《我是植物人》获得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喜剧片创作奖、11届数字电影百合奖优秀影片一等奖第一名、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提名;《万箭穿心》获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最佳导演提名,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第13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影片奖等多项提名。在《电视研究》《电影艺术》等发表多篇论文。

寄语考生

摄影系的教学方式是因人施教、不拘一格的,只要学生有才华,我们就会根据他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去挖掘和培养,也会给他们将来的就业提供非常好的平台和出口。

50多年来,经过几代专业教师的不懈努力,摄影系已培养了大批影视艺术和技术人才,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了中国影视界的佼佼者,他们创作的众多作品,不仅在本土观众当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声誉,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有力载体。

电影摄影专业的教学并不仅仅是单纯地教授专业的摄影技术和技巧,同时还重视培养学生艺术创作的能力和艺术鉴赏的品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认真地实施影视摄影技术与艺术理论的教学方案,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养成和艺术构思的开发。

摄影系的教师,既有理论教学扎实深入、学术成果显著的著名学者,更有创作经验丰富、作品影响广泛、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知名教授。不但具有一支年龄和能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而且还依靠理论与实践高层次结合的师资优势,总结出了一套有特色、有成效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上,将数字技术引入教学和创作当中,拓展传统电影制作手段,招收影视照明专业,同时招收境外生源,有步骤地开始实施双语教学。

摄影系采取的是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我们系的老师也全部是从事一线创作的老师,他们本身在创作实践中已经有了一些成就,比如,像摄影系的赵非教师,跟伍迪·艾伦、姜文等国际、国内的一线导演都合作过。我们也会将老师的教学和实践的时间进行有机的协调和平衡,让老师将创作中最新的技术和艺术理念带回到课堂中来,补充到教学中,让学生学到最实用的创作经验和扎实的技能。同时,我们还会不定期地派老师到国外一流大学深造,不断让老师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新,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正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师资力量,对学生有坚实的专业基础训练和专业技能培训,所以我们系毕业的学生就业状况普遍非常好,一毕业就能够很快地投入到创作工作中,甚至很多学生一进入大四学年,就已经在外面独立拍摄故事片或者从事摄影工作了。也因为这种扎实的技术基础、严格的训练和平时艺术理念的培养,他们可以在无论MV、广告导演,还是电影、电视剧领域,很快就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摄影系的教学理念是“重技术基础、树艺术精神”。一方面,我们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很强的影像造型能力,同时又具备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艺术追求。另一方面,在要求学生有牢固的技术基础的同时,艺术精神也不可或缺。只有技术没有想法和艺术鉴赏能力,就如没有灵魂的实施者,这不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想要培养的。对学生的精神层次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尤其看重。

摄影系学生长久以来的学习风气都很好,认真刻苦,本科几年的学习都可以把专业基础打得非常扎实,不论男生女生都可以扛着机器适应剧组生活,这种吃苦耐劳的劲头让大家可以看到他们极大的热情。然而相比国外的学生,他们的视野还不够宽广,当然这是和长久以来的教育环境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因为人文类的课程设置不足(比如哲学课、文学课、音乐史等),使他们的视野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所以需要他们在课堂外有意识地去加强自主的学习和积累。

摄影系的老师,多数都是活跃在创作一线的编剧导演,在如此高频的创作之下,是如何平衡学校的教学工作和电影创作呢?

摄影系的定位是教学与创作一样重要。创作是补充和帮助理论教学的极好途径,长年的一线创作实践带给我许多新的理念和经验,这是北京电影学院得天独厚的资源,更快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因为需要给学生进行系统地教授和解答,督促他们认真思考,将实践经验规律性地总结,这个过程中自我也得到了提升,也会和学生们碰撞出很多创作的火花。至于课程时间安排,我们采取一学期集中教学,其余时间偏重创作的方式,所以二者并不冲突。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虽然缺乏经验,但是有想法、有冲劲、有热情。老师的专业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比如,曾在王竞老师的电影中掌机的学生李然,几年之后已经在热播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担纲摄影指导。在《我是植物人》影片中担任摄影的学生刘又年,已经在今年上映的新片《大明劫》中成长为摄影指导。在未来做电影的道路上,摄影系会坚持挖掘和培养有才华的学生,帮助有潜力、有热情的学生抓住更多的机会,更快地成长。

为适应当今社会对专业人才全方位的素质要求,摄影系于2001年重新确定了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影视制作能力的职业摄影师。

现在的课程设置是,选修课有《影片赏析》《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剧作基础》《电影声音》《制片与市场》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电影基础素养。

本系的必修课中,《摄影镜头的使用技巧》《摄影机滤光镜》《电影摄影机》《电影照明技术》《造型艺术构思》《电影摄影技巧》《电影照明技巧》《摄录像基础》《电影摄影画面创作》《计算机图形》和《非线性编辑》等课程,能够保证学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在必修课中开设了《导演基础》,以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

此外本系的专业课《纪录片创作》《广告、MTV拍摄》和《电影摄影创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拍摄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最终成为成熟的摄影师。

从2010年开始,摄影系逐步开始对本系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如从2010年开始,摄影系的专业首次增加电影制作方向;从2012年开始,摄影系整合了各个专业方向,只保留了电影制作的专业,全系学生前两年不分专业方向,进行通识教育,从大三开始自己选择专业方向,可以是偏导演方向,偏电影摄影方向或者是偏后期影像创作。

摄影系改革的目的是考虑到很多学生考入学校时并不是很了解专业内容,也不明确日后自己的发展方向,所以给他们了解的时间和自己选择的机会,降低选专业的盲目性,让学生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摄影系一直想在北京电影学院开设全英文教学的国际班,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世界一流的电影学院。摄影系不乏知名的优秀的各个专业的毕业生,但差距也是有的:除了学生学习环境(包括宿舍、图书馆、教室、机房、设置网络支持等)的硬件设施之外,国际影响力也是一个方面。要提高国际影响力,除了增加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学生国际得奖率之外,我们还要增加国际从业人员,或者说增加我校学生参加国际影片或者好莱坞影片中的比例。我们选择从设置国际班,招收国际学生入手。从以往国际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普遍比较成熟,待人处事更加细致,视野也比较宽阔,对自己的专业选择也相对清晰明确,对中国学生会有积极地促进和影响,也使摄影系的文化更加多元化。对于国际和国内的同学来说,这4年同窗情谊的基础,是同学们日后能够整合多国资源,增加国际间的电影合作的契机。此外,对于提高摄影系内老师的英语水平也有促进作用,作为世界一流的电影学院,语言不应该成为障碍。因此我们排除万难,在摸索中前进,于2013首次招收全英语教学的国际班。

专业考试——通识教育加专才培养

2014年摄影系招生的人数为24名,招生专业是影视摄影与制作。这个专业目前采用的是在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教育理念——通识教育加专才培养。

对于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电影制作方向A类),专业考试成绩前8名的考生,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我校划定的分数线后,优先被录取;其余专业合格考生按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的文化考试成绩与所在省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分数比值排序,择优录取。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电影制作方向B类)专业考试合格的考生,文化考试成绩要求必须达到所在省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后,按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的文化考试成绩与所在省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分数比值排序,择优录取。

从这些方式中可以看出,摄影系的招生针对的是两种学生:专业课特别突出的,或者文化课特别突出的。如果文化课不温不火,专业课也没有特别突出,能被录取的可能性就不是很大。

进校时学生不分方向,两年后按照专业课成绩和自己意愿,在第二学期结束时再进行专业划分,可以选择导演方向、摄影方向或后期影像制作方向。这是从2012年开始试行的,2013年招生仍然延续着这个理念。专业考核的方式、内容与往年相比应该是“不变中求变化”。一试仍然是考综合素质、笔试,跟去年是相同的,知识涉猎面仍然很广,包括人文、科学、时政、历史、艺术等;二试在原来只考写作的基础上,增加了绘画,二选一,让考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做选择,让一些造型能力比较强、学过绘画,但写作功底不强的同学也有竞争的可能。另外,今年的二试还恢复了往年的命题辩论环节,这是能够跟考生面对面的环节,考生也有比较大的自由度能去展示自己。这也是考虑到有些有能力的考生如果在笔试时出现失误,可以通过这个环节有一个表现的机会,这样也让我们不至于错漏一些有才华的学生。二试环节还需要学生提交一个大概200字的文字说明,阐明自己对本专业的理解,以及自己将来可能选择的专业方向,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向。另外,还需要学生写一个大概1500字的个人精神成长简历,要求学生能生动、直观地表述对自己价值观形成有影响的一些人或者事情。这些文字不会计入二试的成绩,但是在我们进入三试面试的环节,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有用参考。英语方面的考核比较有针对性,我们只会对将来有兴趣从事后期影像制作的同学在面试环节中随机地对他们进行一些英语上的考核,比如给他们看一段英文的说明书等等,对于从事导演或摄影方向的同学没有硬性的英语要求。

从这些招生方式的设计不难看出,我们对理想考生的标准:首先要思维活跃、知识涉猎广泛,这在一试考核就可以判断出来,如果只是在学校中按照应试的标准被动学习,而平时知识积累不够广泛的学生,在一试环节可能就被淘汰了。其次是需要学生对生活和艺术有非常好的感悟能力,这方面我们是在二试中进行考核的,绘画或者写作都是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自己的感受来完成一个独立的创作。第三,考生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个人观点,这方面是通过二试的命题辩论来考核,在辩论环节如果只是人云亦云,对你所论述的问题没有深入的独到见解,你就没有办法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第四,考生要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在三试中我们可能会随机地放一段音乐或者给出一幅照片,让考生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再根据他们二试写的专业阐述和个人精神成长史,问他们一些问题,观察他们的兴趣点可能会在哪里,是否适合从事这个行业。这是一个比较综合的考察。如果具备了以上4点,基本就符合了我们对理想考生的要求。

摄影系的教学方式是因人施教、不拘一格的,只要学生有才华,我们就会根据他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去挖掘和培养,也会给他们将来的就业提供非常好的平台和出口。所以希望广大的考生能够放松心态,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考试,展示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

(采访、撰写:洪雅文)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摄影系是北京电影学院历史最为悠久的院系之一,为中国电影事业培养了数千名在影视创作一线工作的摄影师、导演、调色师以及影视管理和教学人才。他们创作的众多作品,在国际与国内获得奖项600多项,世界各大电影节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在多年的教学中,摄影系逐渐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以“实践教学”为核心,“重技术基础,树艺术精神”的严谨的教学体系,同时建立起了一个博士学历人数近50%,具有一线创作经验人数超过80%的完善的教师队伍。摄影系目前拥有的摄影棚、数字摄影机、照明器材、数字剪辑和特效机房,充分保障了学生的创作实习条件达到了世界一流影视院校的水平。

为了适应摄影技术的发展和创作观念的变化,摄影系在过去几年中调整了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在新的“电影制作专业”下细分了3个方向,即电影摄影、影像导演和数字影像,目的在于打破一考定专业的旧制,让学生在能够全面体系化的学习电影制作的同时,又能通过学习和实践有弹性地选择未来从事的具体专业方向。在严谨的理论、技术与技巧课的基础上,通过《造型艺术构思》《广告和MV创作》《纪录片创作》《故事片创作》等创作课的系统训练,学生不仅在理论与技术上获得进步,更在创作实践能力上成长为优秀的职业电影人。

摄影系的办学理念:重技术基础,树艺术精神

摄影系的校友荣誉墙

摄影系的教师纪念墙

师生创作

教师辅导学生拍摄联合作业

每年举办的学生电影创作“先力奖”评奖暨颁奖晚会现场气氛热烈

教师辅导学生拍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