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培养电影产业的蓝领人才

培养电影产业的蓝领人才

时间:2023-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继续教育学院、高职学院院长|扈强扈强,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常委,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理事,北京市成人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如果说北京电影学院本科院系培养的是电影制作各个环节的主创人员的话,继续教育培养的就是与之配套的辅助型人才,例如副导演、场记、统筹、各专业助理等,或者说是电影产业蓝领人才的摇篮。

继续教育学院、高职学院院长|扈强

扈强,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常委,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理事,北京市成人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担任导演、编剧的作品《丛飞》荣获第五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男主角、2007年电影局推荐重点影片、2007年金鸡奖导演处女作提名;电影《水墨青春》入选14届大学生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参展参赛作品,荣获第五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影片、最受欢迎导演、最受欢迎女主角,荣获美国火奴鲁鲁电影节银蕾奖;电影《我和你》获第二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放映”入选影片。曾获北京市教委“青年骨干教师”称号、第二届北京电影十佳工作者称号、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北京市教委颁发“北京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先进个人”。专著有《电影表演艺术在电影导演创作中的重要性》《电影表演艺术语言课教程》等。

寄语考生

因为人才培养定位的不同,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来源也更为广阔。

继续教育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成人教育开办于1987年,始于戏剧影视文学培训班,1988年开始招收学历教育学生。20多年来,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开办了脱产专升本、脱产专科、业余本科、业余专科、业余专升本、函授专科、行业培训等多种类型的教育,涵盖戏剧影视文学、导演(影视节目制作方向)、导演(剧作方向)、表演、摄影摄像技术、图片摄影、广告学、人物形象设计、录音艺术、策划、动画、数码后期制作等多个专业,先后为国家培养毕业生5000余人。

近5年来,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针对导演、表演、图片摄影、数码后期制作、人物形象设计等社会需求旺盛的专业连续招生。2010年,北京电影学院高职学院撤并入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目前,其在校班级达到20余个,在校生规模达900余人。

和北京电影学院的其他本科院系相比,继续教育学院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有一定的差异。继续教育隶属成人教育范畴,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20年里,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在职人员提供再次学习的机会,为没有机会读大学的人圆一个大学梦。而继续教育发展到今天,其使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果说北京电影学院本科院系培养的是电影制作各个环节的主创人员的话,继续教育培养的就是与之配套的辅助型人才,例如副导演、场记、统筹、各专业助理等,或者说是电影产业蓝领人才的摇篮。

再进一步地说,随着阅历的增长和工作经验的累积,我们的学生也有可能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主要创作人员。机会属于每一个不懈奋斗的人,这是电影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

因为人才培养定位的不同,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来源也更为广阔。继续教育的生源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行业外人员,有些是高中毕业生,有些是其他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热心于电影艺术,但因为艺术院校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的限制,无法圆自己的电影梦想,在发现我们继续教育学院的学习内容与自己的诉求相契合后,报考继续教育学院;二是已经在影视艺术制作领域打拼了一段时间,感觉自己需要充电、再学习的行内人士,也会报考继续教育学院。

从近几年看,我们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多数还是年轻人,约60%是应届或往届高中毕业生,40%是在媒体行业内制作人员。从生源特点和学生普遍诉求出发,继续教育学院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教育体系。

本着“课程体系的设计要从人才培养的定位出发”的原则,继续教育学院在对电影制作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了“T”型课程体系设计。在横向上,我们要有广泛的电影制作及理论基础知识。在纵向上,要使学生掌握在电影制作领域的基层生存、打拼的一技之能。具体来讲,横向结构设计的课程以跨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为主,这些课程主要包括电影专业基础课程、人文素质课程等。大众对电影制作领域还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和距离感,行业门槛较高,入门较难。无论学生将来从事电影制作领域中的哪一个职务,都需要全面地认识电影,而且这个认识也会伴随着学生整个的行业生命。因此着重电影专业基础课程及人文素质课程的培养,无论是对要入门的学生,还是已经有了一定制作经历的学生,都是必需的。

除了横向结构以外,我们还关注纵向结构的课程设计。继续教育学员会根据各专业的区别,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以实践为手段,以培养学生某个技能为核心。在这个层面的课程体系中,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课堂教学类的技能课程,例如后期剪辑专业的非线性编辑和数字特技处理课程;二是以课堂训练为主,辅以课外实践的课程,例如表演课、影视化妆课等;三是以课外实践为主,辅以课堂总结的课程,例如副导演、摄影助理、场记、图片摄影等课程。延续北京电影学院的实践创作传统,我们也会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其实践不仅仅局限在继续教育学院内部,而是与电影学院所有在校生、毕业生合作联合开展。

配合“T”型的课程体系,在教学管理方面,继续教育将进行学分制改革。灵活的学分制设计给继续教育的学生带来很大的选择空间。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层次选择适合的横向课程,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选择适宜的纵向课程,有充分实习条件的学生可以选择跟组实践,根据实践成果和课后总结计算学分,实习条件少的学生可以先着重课堂训练,打好基础。

高职学院

高职学院于2003年成立,是北京电影学院独立建制的二级学院。自成立以来,高职学院按照“贴近专业,为专业需要服务;贴近学生,为学生发展服务;贴近社会,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的发展理念,逐步完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倾力培养高效、精干的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已发展成为在影视教育领域有较高影响力的职业学院。

2012年高职学院恢复招生,共招生两个专业——影视管理和表演,招生36人,2013年高职学院会根据当年招生政策和学院教学资源适当扩大招生规模。

高职学院通过调研市场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并不断完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由各相关系(院)具体组织实施。课程体系十分重视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搭建了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理论教育的平台。实践教学是高职学院的一大特色,学生在体系化的创作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艺术理论知识、专业基本技能,锻造了对生活艺术思考和表达的专业能力,毕业时普遍能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备高等职业人才所应有的基本素质。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能够有效完成从一个热爱影视的社会青年到一个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影视从业者的身份转变。2003~2008年,高职学院累计招生1847人,其中有100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升入本科班继续学习,相当一批优秀学生继续深造了研究生学位。2008年,高职学院有6名同学经层层筛选,参加了第28届奥运会,并在其中担任开、闭幕式运动员入场式的引导员,出色地完成了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任务。其中,周筱真等同学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志愿者”。另外还涌现出许多如黄渤、周一围等颇具社会影响力的毕业生。

据统计,近年来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高,他们活跃在影视、动画、广告等各文化产业领域,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专业考试——基本素质与学习能力结合

继续教育学院的招生体系属于成人教育招生体系,在报考程序和时间上均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

一般来说,报考继续教育学院首先需要在每年的8月份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的网络报名报考成人高考。之后,9月份在学院报考专业加试,并于9月中旬参加专业考试。按照继续教育的招生流程逐步进行。一般来说,录取的新生在第二年的3月份入学。

就专业考试来说,继续教育学院的考试一般分为初试和复试。

初试除表演专业外,其他专业均以笔试为主。鉴于电影制作领域的专业性,学习电影需要一定的基本素质,尤其是社会和文艺基础知识,部分需要数字技术的专业会要求掌握计算机基础,部分专升本专业会要求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例如图片摄影专业。表演专业的初试以面试为主,主要内容以台词和表演为主。

复试以面试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专业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和创新能力。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电影文化和电影制作技能的大众教育,从这个意义上看,带有普及教育的性质。因此,专业考试的面试设计很简单,以考官命题、学生自我表述的方式进行。为了保持公平性,每个考生都将拥有一张评分表,评分表的设计依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希望考生在语言表达、反应能力、知识面宽度、活跃度、创新力等方面努力表现自己。

在录取方面,继续教育学院是以成人高考文化课过线,按照专业课排名的方式录取。

(采访、撰写:刘秋娜)

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是成人教育的范畴,是我们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紧紧围绕“创建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的总体目标,以北京电影学院雄厚的教学资源和独特的校园文化为依托,将人才培养定位于以北京市文化事业发展为中心,侧重电影文化普及教育,侧重电影制作领域的蓝领人才培养。

在办学类型上,以学历教育为原点,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保证教学质量;做好自考主考院校工作,加强对自考助学点的监管;充分利用学历教育教学成果,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等非学历教育类型;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拓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

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不仅将先进的影视文化与技能传播给当代中国社会有需要的人们,而且还传播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充分发挥一流电影学院的专业性优势,通过开展各层次的大学继续教育,成为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和构造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北京电影学院/高职学院

高职学院于2003年成立,是北京电影学院独立建制的二级学院。自成立以来,高职学院按照“贴近专业,为专业需要服务;贴近学生,为学生发展服务;贴近社会,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的发展理念,逐步完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倾力培养高效、精干的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已发展成为在影视教育领域有较高影响力的职业学院。

高职学院通过调研市场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并不断完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由各相关系(院)具体组织实施。课程体系十分重视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搭建了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理论教育的平台。实践教学是高职学院的一大特色,学生在体系化的创作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艺术理论知识、专业基本技能,锻造了对生活艺术思考和表达的专业能力,毕业时普遍能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备高等职业人才所应有的基本素质。

高职学院开设过的专业有表演学院—表演专业、动画学院—动画艺术专业和电脑动画专业、导演系—剪辑专业、录音系—录音艺术专业、美术系—造型设计专业、管理系—影视艺术管理专业、摄影系—照明专业。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能够有效完成从一个热爱影视的社会青年到一个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影视从业者的身份转变。2003-2008年,高职学院累计招生1847人,其中有100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升入本科班继续学习,相当一批优秀学生继续深造了研究生学位。

继续教育学院专业报名现场

化妆班学生在做造型练习

台词课配音练习

导演班学生拍作业

图片班学生灯光房练习

表演班学生排练话剧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部

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教育起步于1984年,至今已走过近30年的发展历程:1984年,招收首届电影学专业(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2003年,我院增加美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同年,我院被批准设立电影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005年,我院获得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这就意味着,我院具有了招收和培养艺术学一级学科下设的各个二级学科(共8个)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2011年,国家新的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后,艺术学升级为学科门类,我院具有了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

学术型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为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2006年,我院成为国家首批招收非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院校之一,招收本科毕业并具有艺术创作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2010年,增加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目前,我院在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三个领域中招生:电影领域、广播电视领域和美术领域。

作为全国高等艺术教育中唯一的电影专业院校,我院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将教学、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强化高端人才培养。近30年来,培养了相当规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截至2012年9月,学院在校的学历研究生和非学历教育学生共计823人,其中,各级各类在读研究生554人(含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68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35人,博士研究生51人);非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62人;以同等学力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34人;电影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60人;国内外访问学者13人。

多年来,研究生部组织研究生会的学生积极打造学院最高层次、最高水平的学术理论、艺术创作的前沿活动领域,通过“学院大讲堂”和“学院放映厅”,已有多名国内外知名电影人、创作者和专家、学者走入我院,与院内师生诚挚交流。

研究生新生见面会

研究生部举办的学院大讲堂活动

研究生拍摄作业

博士论文答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