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陆川,你自由了!”

“陆川,你自由了!”

时间:2023-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_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考生导演系校友|陆川寄语考生:电影学院另一个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它的师资力量,在这个学校,老师都特别地棒,你听老师上课就会入迷,他们像在说书一样,特别有趣,把电影说得特别生动。其实现在中国电影的发展,证明了我们在体制下也会有空间去给更多的年轻导演机会,因为这是一个时代的要求,这也是时代的需要。江世雄教授指导研究生陆川编片学院的传统是“尊师重道,薪火相传”。

导演系校友|陆川

寄语考生:

电影学院另一个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它的师资力量,在这个学校,老师都特别地棒,你听老师上课就会入迷,他们像在说书一样,特别有趣,把电影说得特别生动。

我刚进学校的时候,郑洞天老师跟我说了一句话,我这一生印象都特别深。他说:“陆川,你自由了!”

我对这句话的感触特别特别深,因为18岁我进军校,那么多年很喜欢电影,但是没有机会去接触。从军队到北京电影学院这样的环境,再听到郑老师说那句话,我当时心情是非常复杂的。随后一年的学习中,我觉得北京电影学院确实是有特别自由的那种精神,而电影最重要的就是这种自由的精神,就是你要捍卫自己的表达,就是不管它是对或者错,艺术家都有权利去捍卫自己的表达。导演系特别强调这个东西。

可能正是因为我不是从本科来北京电影学院的,尤其是之前我完成了军校的教育,所以我对整个国家有着更加深刻而清醒的理解。如今,我选择做电影是为了成就自己,但是不仅仅要成就自己,更要通过电影跟更广泛的大众发生互动,甚至是精神上的交流。这些我在进学校之前已经很了解,所以我在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体制中的作者”。因为只要我身处中国,就是希望跟中国的受众形成更广泛的交流,我就必须通过这个体制和平台,否则我影响的只能是知识精英层,或者是公共知识分子这一小撮人。对我来说,为一小部分人拍电影不是我的理想,我想影响的是在中国底层买票看电影的人,我希望我的电影能够通过一个公共的平台,能够跟他们形成一个灵魂的交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去放弃,或者说我会去妥协。我觉得中国体制,比如电影的审查体制,都需要有人去推动它,才会逐渐地宽松起来。我觉得也需要向民众证明,在主流的这个电影工业下也会有良心之作,会有好看的电影,也会有思考的电影。所以在10年前这就是我的理想,到今天我也是这么坚持的。其实现在中国电影的发展,证明了我们在体制下也会有空间去给更多的年轻导演机会,因为这是一个时代的要求,这也是时代的需要。不可能在公共渠道上做电影就做不出好电影,这是思想上的自我进步吧。我觉得中国一定会走向一个更开放和文明的阶段,不管它付出多大的代价,但是这个代价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付出,每一个人去推动的,这是我们的责任。

我对学院的同学是特别有感情的,因为我一路走来,团队里几乎都是同学。1997年我第一次去河南搞一个创作,几乎把我们宿舍楼6层的人全带走了。各个系的同学,制片管理就做制片,摄影系的做摄影,广告系的帮我做制片主任。那时候,我的制片主任是沃尔善,摄影是曹郁,后来到《寻枪》和《南京!南京!》,他们也在帮我。一路走来,都是这些同学一起在打拼,因为北京电影学院的同学对电影是最忠诚的。

江世雄教授指导研究生陆川编片

学院的传统是“尊师重道,薪火相传”。我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就是怎么去做一个导演,怎么去做一个电影人。电影人内心的操守是什么?做怎样的电影才是对得起创作的精神本质?这些东西,在我离开学校之后,我才真正去接触和认识。后来我认识了黄建新导演,认识了袁和平导演,还认识了一批也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师兄前辈,其中包括韩三平、张艺谋、陈凯歌,从他们的身上,我依然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精神标准。这个东西是我觉得最宝贵的,也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文化财富。这应该是由我们这些学生用我们的身体力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像田壮壮导演,他应该是我在学校的老师里,在我的这种生命精神体验方面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他的很多信念在我拍《可可西里》之前,就让我很受益,一直到现在我去做下一部、再下一部电影,我都会不断地想到。我觉得校训传统应该不光是这几个字,它渗透到很多的精神层面上去,感化着我们每一代的学生,去支撑着我们坚持这种操守。

就像学校的那个金字塔,是多少想进北京电影学院的学子们的一个梦想,希望自己每天能够绕过这个金字塔去上课。我第一次进学校,从这个金字塔身边经过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很幸福的感觉。北京电影学院另一个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它的师资力量,学校老师都特别地棒,你听老师上课就会入迷,他们像在说书一样,特别有趣,把电影说得特别生动。很多老师就是奇人,像司徒兆敦老师,我觉得他身上的故事太传奇了,他家里有几万部电影,你可以经常去他家偷一些片子出来看,这些老师们真的特别特别宝贵。

毕业联合作业是我在学校期间经历的最兴奋的一件事情,以前研究生是没有拍摄毕业联合作业的指标的,但是我的导师江世雄老师拼命为我们这个班争取,最后我们班从入校到毕业一共拍了6个短片,我后来能够比较快地在社会上创作,跟在学校时老师给我创作机会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6个作业变化都特别大,每一次拍都像是特别巨大的进步。拍作业就是到各个系抓人,比如说找摄影师、演员,很多人后来都成为我现在的工作伙伴。那时候我也去给别的同学毕业作业当场工、制片。我记得最苦的一次是我们班小姜的作业,他在天安门拍,我从学校骑一辆三轮车,把他那个轨道放到三轮车上从学校一直骑到天安门广场边上。后来我还标榜说我是你的制片主任,他说:“不,你这活是场工。”这就是北京电影学院,让我们明白电影是大家的工作,是团队的工作,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这份平等就是付出,这份精神就是自由。

最后祝愿所有要想学电影的朋友,希望你们都能来到北京电影学院,并在这里完成自己的梦想。

(采访、撰写:刘小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