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娃哈哈与达能之间的法律法规

娃哈哈与达能之间的法律法规

时间:2023-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宗庆后一路走来有过挑战,有过困难,他总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娃哈哈越过沟坎,走向康庄。宗庆后很快想到了,既然要对抗达能,最好的对策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达能对娃哈哈这一举动有所察觉并展开调查的时候,宗庆后的非合资企业已经有六十多家,俨然已成气候。

宗庆后一路走来有过挑战,有过困难,他总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娃哈哈越过沟坎,走向康庄。而到了娃哈哈与达能的合作中,娃哈哈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对手是实力超强的跨国大企业,即使是这样,宗庆后也不会后退。随着“达娃之战”日益升级,多方力量也是此消彼长,冲突异常激烈。

宗庆后一路走来有过挑战,有过困难,他总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娃哈哈越过沟坎,走向康庄。而到了娃哈哈与达能的合作中,娃哈哈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对手是实力超强的跨国大企业,即使是这样,宗庆后也不会后退。随着“达娃之战”日益升级,多方力量也是此消彼长,冲突异常激烈。这是外企与民族企业的一场较量,是国外资本投资国内的方式蜕变的过程。宗庆后和他领导的娃哈哈集团始终站在民族利益的大旗下,为民族企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娃哈哈和达能之间的合作从开始的时候就显得有一丝不和谐,可是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风波。后来,在合作的过程中,矛盾日益激化。在持股方面,开始的时候,宗庆后和娃哈哈在合资企业中占得先机,宗庆后还任合资企业的董事长。这一局面在百富勤投资公司破产之后被打破,百富勤将自己的股份尽数转给了达能,使达能有了51%的持股权,一举控制了娃哈哈合资企业的局面。可是宗庆后历来明断独行,怎么可以忍受自己多年辛劳创建的娃哈哈转眼不再属于自己呢?于是,双方的矛盾骤然激化。宗庆后身为娃哈哈的董事长,可是持股权却在外来企业手中;而达能也是心有不甘,由于宗庆后之前的管理实行民主集中,抓住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自己的巨额投资换来的持股权在企业中却无法顺利进行经营管理。矛盾双方各自谋划起了自己的算盘。

这时候的达能做出了一件很有“魄力”的事情,在2002年2月,达能以92%的持股权和乐百氏完成了合资事项,也就是达能拥有了乐百氏的绝对控股权。这样的结果使原本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对手此时成为了“一家人”。娃哈哈在整个合资企业中的地位并不乐观,因为达能在收购乐百氏的时候只给原乐百氏留下了8%的股份,这样,乐百氏在达能眼中会更加受重视,娃哈哈合资企业的处境会更加不明朗。达能的野心不止于此,尽管达能已经控制了娃哈哈和乐百氏的合资企业部分,这两家饮品龙头占据了中国一半的果奶市场和30%的纯净水市场,可是达能随后参股著名的光明乳业,后又出资1.8亿元收购中国老字号梅林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50%的股份。这不仅对娃哈哈在市场上的竞争有不利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整个中国饮品行业的发展和未来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同门师兄弟”原本存在很强的竞争关系,而此时都在达能名下,形成了垄断。

宗庆后对达能的做法非常地不满,达能的野心昭然若揭,必须想办法维护自己的利益,保护自己的企业。宗庆后很快想到了,既然要对抗达能,最好的对策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达能不是到处收购吗?那么自己也可以在范围之内多处发展。宗庆后一边和达能继续保持合作关系,一边发展自己手下的非合资企业,增强自己的控制力。为此,宗庆后特意请来高参,先到海外注册离岸公司,然后再以“外资企业”的身份到国内物色合作对象,成立新的完全摆脱达能控制的公司。这样对于宗庆后企业的发展有诸多便利之处,可以享受到“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虽然有点“擦边球”的嫌疑,可是这样的做法在国内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双方都在明争暗斗着,当达能将百富勤手中的股票转到自己名下时,娃哈哈已经悄无声息地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离岸公司。当达能对娃哈哈这一举动有所察觉并展开调查的时候,宗庆后的非合资企业已经有六十多家,俨然已成气候。

就这样,双方的斗争成为公开的秘密。达能不断地对国内的饮品企业进行收购,相继有了达能乐百氏、光明、梅林正广和等企业的大部分股份,娃哈哈则继续发展它的非合资企业,控制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