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激发你的高效记忆潜能
你有这样的经验没有:色彩缤纷、版式新奇的读物内容,远比白纸黑字的教科书内容令你记忆深刻,这是怎么回事呢?本章就从影响记忆的外部因素说起,告诉你记忆环境、个人兴趣、感受力、图片及音乐是怎样帮你提高记忆力的。
自信心——记忆的催化剂
英国的古恩斯曾经说过:“记忆力正如一部机器,越使用越有效益;只要你信任它,记忆力就会飞快地运转。”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自身的观念与态度对记忆效果是有相当影响的。有些人的心中老是认为自己记忆力不行,实际上反而让自己的记忆力大打折扣。因此,若想要提高记忆力,首先要改正自己的观念与态度,换句话说就是要相信自己,要建立自信心。只要我们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大凡记忆力好的人,他很少会埋怨自己记忆力差人一等。
把自信心比喻成记忆的催化剂是再恰当不过了。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就进行得很慢,甚至不会进行;若有催化剂,反应就会迅速剧烈地进行。同样的,没有自信心,你就会记不牢或记不住事物,唯有建立自信心才能帮助你记忆。
有些人常常说自己的记忆力不够,这在无形中被自己错误的观念所禁锢,于是变得越来越健忘。大家如果已经掌握了许多记忆的方法,那么只要坚持实践、树立信心、有行动,自然会有收获。
一个人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信心是否坚定十分重要,尤其是自信心。自己都不相信能成功的事情,是绝对无法做得好的。记忆也是这样。在识记材料时,要有一定能够记住它的信心,这比识记前没有信心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
有位教育家认为,学习时如果对自己的记忆力失去信心,往往会导致真正的健忘。因为人可以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心理暗示,也可以自己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担心自己记不住的思想顾虑往往会使脑神经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使刺激物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模模糊糊。反之,如果具有一定能记住的信心,则会使大脑皮层上形成一个很强的兴奋中心,其他无关部位都处于抑制状态,这样势必能集中对刺激的注意,使其留下清晰的印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胡德华斯非常重视自信心在记忆活动中的重要性的研究。他认为,凡是记忆力强的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记忆力充满信心。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说过:“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那么,怎样通过培养自信心来增强记忆力呢?主要方法如下。
1.要破除迷信
马克思说过: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异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每个人都要相信自己的力量,敢于向命运挑战,与“天才”竞争,打破自己“记性不好”的自我樊笼,树立“我一定能记住”的自信心。
2.要脚踏实地
坚定自信心也要讲科学的态度,一要战略上藐视识记对象,树立坚定信心;二要在战术上重视识记对象,认真对待。刻苦记忆,从中摸索规律性的方法,以大量的艰苦的记忆实践为基础,去增强记忆的自信心,去提高记忆的效果和成绩。
3.积累微小的成功
美国布朗尼科夫斯基主张“通过一次微小的成功来增强你的自信心”。每克服一个识记困难、每获得一次成功的记忆,都会极大地增强自信心,都会促进心理上成功记忆的暗示效果,从而在新的更高的基础上去追求、去实现新的记忆成功。
我们常常可以见到有一些人总是在埋怨自己笨,记忆力比别人差许多。其实不然,只要遵循记忆规律,谁都可以提高自身的记忆力。如果不相信,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下两首儿童时期所背诵的古诗。
(2)写出儿童时期认识的但至今仍记得的10位伙伴的名字。
(3)认真回想一下,刚上中学时学英语所记的10个单词。
(4)回忆一下孩提时代,惊险或非常有趣的一段经历。
(5)写出两位小学时的老师的姓名。
(6)试着把三年前读过的某本书,大概内容描述出来。
(7)把自己第一次上讲台的情形描绘出来。
(8)想想看,谁是自己初中时第一个学习上的好朋友。
(9)五年前出席过什么大的重要仪式,尽可能把大会的情形描绘出来。
(10)试着讲一段以前听过的有趣的故事。
(11)回忆一下自己第一次出远门时的情形。
(12)试着回想一下以前曾令自己非常尴尬的场面。
结果怎么样?你能回答出几个来?你是不是对自己有新的发现?你会得出一个结论——我自己有潜力。从这个简单的测试可以看出来,某些事物还是不易忘记的。
“我一定能够记住它”这种信念对于记忆十分重要。自信心,是进行记忆活动最重要的心理准备之一。
对自己的记忆力有无自信心,直接影响到记忆效果。无论是谁,如果在他记忆之前,具有一定要牢记以及能做到的自信心,就会达到不可思议的记忆效果。有自信心就能记住的道理在于:自信心可以调动大脑神经细胞的积极性,使大脑越发活跃。
对记忆力缺乏自信心会形成消极的自我暗示,进而使记忆效果大为降低,本来能够记住的东西,也会因为不信任自己而忘记。
记忆活动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每一个具体知识的记忆都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劳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意志坚强,信心十足。
法国作家雨果对自己的记忆力就有着坚定的自信心。
雨果在53岁时决定与家人共同搬到德国去居住,他的朋友问他:“你老了、年纪大了,学习德文是不是比较困难呢?”
雨果微笑地回答说:“困难是有的,但是难不倒我,事情要慢慢来。我今年43岁,一天学一个字,一年可学365个字,7年可学2555个字,到了50岁,岂不就是一个通德文的人吗?假若一天学两个字,到46岁半,就可以学通一国文字。尽管我并不是十分聪明,但不会一天学一字两字也学不会的。”
结果,雨果到了德国没超过四五个月的时间,就能够读德文书籍了。大文豪雨果中年才开始学德文,倘若缺乏这种强大的自信心,恐怕他是学不会、记不住的。
在记忆活动中,怎样才能有自信心呢?首先要破除自己“记性不好”的迷信,打破在记忆上不符合事实的自卑感,使精神得到解放。其次,要讲究方法,比如先少后多、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等,不断鼓励、坚定自信心,逐渐使自己由“害怕”记忆到“喜欢”记忆,由怀疑到相信自己的记忆力。
兴趣——记忆的润滑剂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这么一长串的人名、数字,这么多的长篇大论,我都快烦死了!”这是我们对学习的一种低调情绪,就像机器转动时发出越来越大的摩擦声一样令人讨厌,这种感觉即为枯燥。此时,你是否应该为机器加点润滑油呢?那么记忆的润滑剂又是什么?有了它,学习记忆是不是就会变得生动起来呢?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如果你是标准的球迷,一定会记得中国男足是哪一年打进世界杯,当时的积分是多少;但对于历史书上的某个大战役发生在何年、何月、何日及何地,你却记不起来。你刚刚开始学习英语时,是否发现“American、1ove、friend”等比较容易保持深刻的印象;你也许不知道一千克换算成多少克,但却对几个月前的生日那天你穿了什么衣服记得一清二楚;什么时候该拜访你的老师,你要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而与你的朋友约会的时间却记得再清楚不过了。
这正是因为有兴趣的东西,总比没兴趣或兴趣不大的事物记得清楚的缘故。也就是说,兴趣即是记忆的润滑剂。有了兴趣引导,便可以具有良好的记忆效果。
我们常说学习的时候要全神贯注,而记忆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与手段,因此同样要全神贯注地进行。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记忆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注意,就是要聚精会神注视某件事或现象,使之固定在意识范围内。
我们之所以很快把见到的、听到的及感觉到的东西忘掉,正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予其足够的重视,也就是注意得少的缘故。事实上,真正要记住某个事物是必须要全神贯注才行的。
然而,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某事物上也是不易做到的,因为对于某些事情往往会缺乏兴趣。因此,要使自己产生注意力,并全神贯注于观察记忆某个事物,方法有两种:一是要把要记的东西与以前所学的知识及日常知识相联系;另一种则是要挖掘趣味,使自己产生兴趣。你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用各种方法刺激自己的兴趣,变枯燥的记忆活动为生动有趣,使其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也许我们都会有深刻的体会,在小时候学习成语时老师讲的成语故事,我们至今记忆犹新;而那些数学、物理和化学的公式、定理及其推理论证的过程,我们却忘得差不多了。
教学实验表明,要提高英语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多看英语电影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辅之以有趣的情节,能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
天文爱好者要是说出某个星星的半径、星体的构成及距离地球有多远、自转的速度有多快等,你听了也许会感到十分惊讶,而他们却认为这没什么。
即使是同一件事情,兴趣与爱好不同的人,他们所记忆的东西也会大不相同。比方说是看一部《红楼梦》,年轻人侧重于看情节,看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欢;而研究历史与文学的人侧重于观察里面的封建礼节、清代的官场及民俗情况;而诗词专家则专门研究里面的诗词。
我们不难理解,一个孤身在外的游子会经常吟诵“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而相爱的情侣则牢记“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有兴趣才有记忆效果;兴趣越大,记忆效果越好。内心感兴趣或颇有记忆价值的人、事、物往往比较容易记住。一个人如果心中只有自己,容不下别人,对自身之外的人或事均不关心,那么别人的名字和相貌自然难在他们脑中生根。这样的人是不会有大进步、大成功的。
一般人对于有作用或有影响的东西,较容易产生兴趣而发挥出记忆力的潜能。兴趣是记忆的重要条件,有了兴趣才有注意力,记忆才能动起来。因此,即使要记的东西没有多少趣味,也要挖掘或制造出一点兴趣来。我们还是以学习英语为例。进门时我们通常会问一声“May I come in?”;若是天气炎热,想洗澡,不妨来一句“To take a bath.”;见了老同学说什么好呢?可以来一句“How are you?”。如此一来既松驰了紧张的神经,又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受益匪浅。
假使你认识一位名叫“林海波”的朋友,为了记住这个名字,你可以更仔细地观察她。你看她一头长发,犹如海里的波涛一般,而她的名字又正好有一个“波”字,再加上树林中如果刮起风来,树林摆动时远远望去不也像海中的波涛吗?因此“林海波”就成了“林海中的波涛”。这样一经联想就会变得饶有兴趣,记忆也就变得更深刻了。
对于那些没有多大兴趣的记忆事物,我们必须使其趣味化,以增加记忆的效果。此时,联想能力变得十分重要。联想不仅是记忆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
记资料常使人感到索然无味,例如数学中的“2”的开平方的值“1.41421”,若是硬记,那必得费一番功夫,但若你记做“一点意思意思而已”的谐音,你就会发现有趣且易记。再说,圆周率是“3.1415”,如果你针对“善有善报”这一俗语而记成“善一世亦无”,如此一来就好记多了!“善一世亦无”即可理解为“行善一世亦无财”的人生感叹。
再比方说记电话号码,假如你的一位同事家中的电话电码是“59441490”,你便可联想为便可记为“我就试试,一试就灵”;如又号码“189827”可记为“一发就发而喜”;又如“457842”,前面“4578”中少了“6”,而后面两个数“2”加“4”正好得6,经过这样一分析便好记多了。
有人对惯用英制与公制的转换大伤脑筋,老是记不住。其实动动脑筋也便容易记了。例如1磅等于0.907市斤,即比1市斤少0.03市斤,其中“磅”可理解为打击物体的形声字,于是便有“一棒零零散”的记法。
此外,记忆文字更是有许多有趣的方法,例如“卡”字用谜语“上不上,下不下”来记;“朝”字的谜语有“十月一日国庆日”;“吉”字以谜语有“一家有十一口人”;“合”字有谜语为“每人都有一张嘴儿”。
又如“戊”、“戌”、“戍”三个字字形相符,而读音却大不相同,你便可以用口诀来记“横xū点shù空心wù”;又如“赢”与“嬴”字,读音相同,用法却不同,你就不妨想想输赢与钱有关,而远古的时候以贝壳代表钱,于是有个“贝”在下面,表示胜利的含义。而“姓”字有一个“女”偏旁,故“嬴”也为姓之一。
举了这么多例子,就是告诉大家对数字与汉字进行联想,赋予它们有趣的含义,记忆起来就有趣深刻。
注意力的培养
注意力是记忆的关键。在你读下面的内容之前,请先用“是”或“否”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否在做某件事的同时,能听到周围的人在谈论什么?
(2)你的朋友和熟人是否经常捉弄你?
(3)你是否经常由于粗心大意而失算?
(4)当你穿过马路时是否仔细观察四周?
(5)你是否在马路上捡到过钥匙或钱之类的东西?
(6)你是否能回忆起两天前看过的电影的细节?
(7)当有人不让你继续看书、看电视或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你是否生气?
(8)你在家里是否能很快找到需要的东西?
(9)在马路上突然有人喊叫,你是否会哆嗦一下?
(10)在商场购物,你是否在到达收款台前就能算出你要付的金额?
(11)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事:把一人当成另一人?
(12)你是否因专心谈话而坐过了站?
(13)你是否能在大城市里,不靠别人帮助,找到仅去过一次的地方,例如:博物馆、电影院、办公楼或超市?
(14)你早晨是否很容易就醒过来?
(15)你是否能流畅地说出你亲人的生日?
回答为“是”的分别是:1、2、4、5、6、8、10、13、14、15。
回答为“否“的分别是:3、7、9、11、12。
以上的题目答对一题得1分,如果得7分或更多分,说明你是个非常仔细的人。你的记忆力和注意力让人羡慕。当然,不排除你是经过努力才有如此好结果的。
希腊文学家沙米尔·强森说过:“真正的记忆术就是注意术。”而美国的哲学家威廉·杰姆斯则表示:“每个人都在超越其界限之内的领域里生活着,同时拥有各种平常没有使用到的力量。”我们可以从这些格言或记述当中了解到许多道理。首先就是,人只使用了自己与生俱来能力当中的一小部分。有一种说法是,人类只记得自己读过的10%、听过的20%、看过的30%而已。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世界上,各种对感官的刺激纷至,使我们目不暇接、各音盈耳。它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妨碍了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的形成和稳定,从而影响我们对某一特定事物清楚、深入的认识。
瓦格纳说:“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一切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把它学好。”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使它能根据我们的需要而有一定的指向性、集中性和稳定性,对提高我们的智能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注意力的集中与稳定是深入认识客观事物、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
那么,记忆力究竟会受到何种条件所影响呢﹖只要解开这个谜底,应该就可以提高记忆力了。正如强森所说的,使记忆系统得到加强的关键是“注意力”,但绝不仅限于提升注意力的层次。
譬如,对某电影明星极度痴狂的影迷虽然将同一部电影看了好几遍,但对整部电影的记忆仍相当薄弱。换言之,我们往往特意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投注于特定事物上,以至成为我们注意焦点的事物在我们的记忆中就比其他事物清晰许多。所以,特定的信息被记忆到什么程度,受到整体注意力的“层次”和“分配”方法影响。
威廉·杰姆斯曾说:“意识的焦点化、集中化即是注意的本质。”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对象就称为焦点化的注意。这么说来,没有成为我们注意焦点的刺激或信息就不被记忆了吗﹖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看看以下的有趣实验。
通讯工程学家C·查理曾经做过实验,测试在喧闹的宴会中,信息可以被传达到什么程度(1953年)。结果发现,和朋友聊得正起劲时,我们就连别人过来打招呼都没能发觉,但是当旁边的人们在交谈中提到自己的名字时,却又能很轻而易举地听到。
宴会当中人声鼎沸,有时甚至连交谈对象的声音都难以辨认。此时,人们的嘴唇蠕动或动作、声调的抑扬顿挫、前后言词的预测等就成了使彼此的交谈持续进行的关键。
除此之外,会吸引我们注意的还有低声的交谈,不怎么悦耳的话也会很容易跑进我们耳里。这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在与自己的兴趣或关心、期待和愿望、价值观或生活态度等相关的事物上。
为此,心理学家特地从心理学角度制作了一个小游戏来锻炼你的注意力。
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至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见表3-1),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
研究表明:7至8岁儿童按顺序找到每张图表上的数字的时间是30~50秒,平均为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你可以自己多制做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训练一遍,相信你的注意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表3-1
我们知道,要增强记忆力的关键是提高注意力,因为注意力的高低直接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其智商水准的高低。要增强记忆力,有许多方法。但采用这些方法之前有个绝对必要的条件,那就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所要记忆的对象上来。
有这么一道益智抢答题:在公车始发站上来3个乘客;在下一站上来2人,下去1人;再下一站上来5人,下去3人;再下一站……许多人都以为会问最后剩下几个乘客,便一边听一边计算人数。可是到最后问题竟是“公车一共停了几站?”由于只注意乘客数,而没有数公车站数,虽然注意听了,却没把注意力放在应该记忆的事物上,结果白费力气。
没有意识地去记,或观察不认真细致,是都记不住的。有人认为背诵不是什么高级脑力活动,只要有较强的背诵能力也没什么了不起,因此,不愿意积极地努力背诵。这种观念实际上是错误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注意力集中到要记忆的对象上呢?那就是要对想要记忆的对象感兴趣。例如,新来的老师要想很快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是根本不可能的。可是对那些“显眼”的学生,如学习特别好的学生、课堂上爱发言的学生、最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等,老师会很快记住他们的名字。相反,对那些不“显眼”的学生、缺乏个性的学生,老师就很难在短时期内记住他们的名字。
因此,要提高注意力就要讲究方法和不断地做一些训练,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生活中随时随地训练注意力
考试、做功课或者工作中要作出某项决策时,却被外在的其他事物所吸引,无法专心,也就是说,注意力无法集中。美国有一所记忆术训练学校对此进行了专项研究,并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大致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先将注意力转移——钢笔、课本、玩具、零食等各类琐碎的事物上。
第二阶段:再凝视某一目的物,直到厌烦为止。
第三阶段:将眼睛闭起来,回忆刚才所见的事物,例如圆珠笔,将其颜色、形状、长短等外形特征描绘在脑海中。
第四阶段:将思维从圆珠笔上移开,然后睁开眼睛。
第五阶段:间隔30秒。
接着,再选其他事物重新从第一阶段做起。
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根据受此训练的人介绍,刚接受训练时,精神集中力无法持续8秒钟以上,但经过一周的训练后,集中力便能持续到3~4分钟。
另外,当你无法集中精力时,又是一个人在房间里的话,也可以采用一种更为简便的办法——自言自语。我们不是经常看到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一边做游戏,一面自言自语,颇感自得其乐。这种用自我对话来刺激大脑功能的语言,被瑞士心理学家称之为“自我中心语言”。对于难懂的逻辑问题,同样可以采取“自我中心语言”来打消念头、集中思想,不但易于记忆,而且能帮助理解问题,加深印象。
在平时的工作与学习当中,一定要多培养注意力。有这么一个故事,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有一次请几位朋友在家里吃晚餐,由于他正思考某一科学问题而未能一同进餐。等他完成了工作,步入餐厅,见到的是一幅杯盘狼藉的景象,他“恍然大悟”地自语道:“啊,原来我已经吃过晚餐了。”可见,牛顿对自己的工作的注意力集中到何等程度。活动中注意力的稳定和集中与思维的活跃程度成正比关系。思维越活跃,注意就越集中、越稳定。许多科学家在工作中忘我地思考,注意力的稳定和集中是超水准的,很大原因在于他们已经养成了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一个人注意力集中的习惯并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得到培养的,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形成。
注意力的习惯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事情开始时要能立即集中注意力于活动对象;在活动发展过程中,需要能保持高度注意力,尽可能减少分散力;遇到困难时,则能动员自己的意志力,迫使自己思想集中;结束时仍能使注意力保持紧张状态。有始有终,不虎头蛇尾。一旦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无论从事任何活动都会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识地经常进行调控注意力的训练。比如,经常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目不斜视、耳不旁听,力求在大脑中只形成一个兴奋中心。过一会儿,再把自己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别的事物上,而置原来的注意对象于不顾,经常这样练习,就能提高自己调控注意力的能力。
如何利用注意力长久地保持我们的记忆力呢?有一个例子,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新的信息上,那么信息就会存到短时记忆里。如果我们已经养成长久注意的习惯,继续注意,那么它就会变为长时记忆。
训练方法:在高速公路行驶时,将沿途看到的各种路牌记在脑子里。然后在休息时回忆一下所看到的路牌上的内容和标志,在哪儿可以加油,哪儿可以打电话等。当我们下次再经过这里时,继续注意观察加油站,直到我们牢牢记住高速公路上可以加油、可以打电话的地方为止。
二、保持安静,提高注意力
康德是德国伟大的哲学家,每当他坐在书房里沉浸在冥想之中时,必定要将目光穿过窗户向屋檐上方看去,然后注视着风车尖端的一点,一边专心地注视,一边思考问题。用这种方法,康德写出了许多伟大的哲学著作。这种方法道理很简单:当注视某一点时视野就变得狭小了,这样,从视野外闯进来分散思想的东西就会消失了,从而使意识的范围也变得狭窄了,人的心境便会宁静,精神就会集中。
将此法运用于学习效果也十分明显。当我们坐在书桌前准备学习时,可以选择一点作为注意对象,比如选择手指、闹钟的指针或桌上的墨水瓶、笔尖等,然后注视这个点。养成了习惯之后,就能起到集中精神的作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在家里用,也可以在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时使用,比如可以注视工作台上某个小点,成了习惯后,只要一开始工作,看到这个小点,就能把注意力集中起来。
健忘并不意味着一定是记忆力差。比如你到了厨房却想不起来干什么,这与思想不集中有关。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可以进行增强注意力的训练。
训练方法1:把打乱的动物名称的字母按顺序排列准确。例如Cat(猫)、E1ephant(大象)、Horse(马)、Deer(鹿)等。
训练方法2:站在窗前向外看。仔细观察窗外各种景物的形状和颜色,然后将你看到的情景在脑海里重新浮现出来。
三、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
因此,当你因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影响学习,倍感苦恼时,不妨采用以下方式来矫治。
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些学生因学习负担重,因此,一到晚上便熬夜,有的学生甚至在宿舍打电筒读书到深夜;有的同学不能按时睡眠,在宿舍和同学闲聊等等。结果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即便勉强起来,头脑也是昏沉沉的,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甚至在课堂上伏桌睡觉。
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要在白天完成,白天无精打采,必然效率低下。所以,如果你是“夜猫子”型的,奉劝你准时入睡,按时起床,养足精神,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
2.学会自我减压
学生的学习任务本来就很重,老师、家长的期望,又给同学们心理加上一道砝码;一些同学自己对成绩、考试等看得很重,无疑是自己给自己加压,必然不堪重负,变得疲惫、紧张和烦躁,心里难得片刻宁静。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减压,别把成绩的好坏看得太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平日努力了、付出了,必然会有好的回报,又何必让忧虑占据心头,去自寻烦恼呢?
3.做些放松训练
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然后向身体的各部位传递休息的信息。先从左脚开始,使脚部肌肉绷紧,然后松驰,同时暗示它休息,随后命令脚脖子、小腿、膝盖、大腿,一直到躯干部休息之后,再从脚到躯干,然后从左右手放松到躯干。这时,再从躯干开始到颈部、头部、脸部全部放松。这种放松训练的技术,需要再三练习才能较好地掌握,而一旦你掌握了这种技术,会使你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达到轻松、平静的状态。
四、提高注意力的训练
1.看的训练
在家里找一个小物件,诸如圆珠笔、钥匙、小刀、水杯等仔细地看上30秒钟,然后闭上眼睛,试着把它的特征详细地说出来。如果第一次有些细节说不出来,那么再来一次,如此直到能够说得准确无误为止。在商场里的商品陈列台前,尽量排除干扰,注意地看60秒钟。看得内容可以是有多少种商品,可以是商品的摆放形式,也可以是某个商品的外观、规格、商标样式等。然后转过身去,试着回忆一遍,一直到准确无误为止。
2.听的训练
在家打开音响听音乐,要把声音调低,微弱的声音会促使你集中注意力,听上3分钟,然后把它的内容复述一遍。在喧嚣的街头,集中精神去听一种声音,如汽车的行驶声、行人的脚步声、远处传来的音乐声。进行这种训练,大脑会自动排除那些你不想听到的噪音,这是一种能使脑子冷静下来的训练。
3.想的训练
选择三个问题去思考,比如近期的工作计划、一篇文章的标题该如何起、去超市购物要买些什么。每个题目想3分钟,一定要依照前后次序进行。坚持这种训练,对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和加强记忆力都有好处。
4.注意力集中程度的训练
下面编排的100个数字,请你在这些数字中按顺序找出15个数字来,如2至16、51至75等,根据你找到这些连续数字所需要的时间,可以测试出你在集中注意力时的记忆程度究竟如何。
记分:
(1)机械记忆力的测试。12个全部正确,优异;8~11个,良好;4~7个,一般;4个以下,很不理想。
(2)集中注意力的记忆程度测试。30~40秒,优等;41~90秒,一般;2分~3分,注意力不集中。
想象力无比神奇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手下有一位将军,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提升,便以他的长久服役为理由,在皇帝面前提到这件事:“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因为,我的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哈德良皇帝是一个对人才有着不同寻常判断力的人,他并不认为这位将军有能力担任更高的职务,于是他随意指着绑在周围的战驴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一看这些驴子,他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仍然是驴子。因为他们没有思维和想象的大脑,所以只能从事简单的工作,更谈不上自己有所作为了。”将军听到后十分惭愧,也意识到自己确实还无法胜任更高的工作,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太缺少想象力了。
正如英国物理学家廷德尔所说:“有了精确的实验和观测作为研究的依据,想象力便成为自然科学理论的设计师。”如果就想象这种思维能力对科学家作一调查和研究的话,我们会发现其中最杰出的人往往都具有高度发达的想象力。甚至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我国宋诗人陆游在年轻时爱上了表妹唐婉,但他的母亲极力反对他们相爱,棒打鸳鸯,将他们拆散。40年后,陆游重返沉园,看到景物依旧,便触发了旧情,于是满怀柔情地写下了一首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沉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17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吉尔森·达格尔尼小时候很顽皮,他母亲对他管教十分严格,曾打伤了他的脚踝。后来他发奋求学,待他经过刻苦努力终成一番事业时,母亲已经去世。可每当他伸手触及脚踝上的伤疤时,便会回忆起母亲而哭泣起来。
这些例子都告诉了我们,发挥想象力展开充分的联想,会对记忆产生极大的刺激作用。当一件事物需要我们记忆时,我们就要加强思考,开动我们的想象空间,看看有什么事可以与这件事联系在一起的,赋予它生机与活力,以及更广泛更新颖的意义。
在科学、创造活动中,完全依赖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推导出新的成果,这种情况是十分少见的。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能概括了整个世界,并推动着它的进步,可以说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牛顿也深有感悟地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列宁更直截了当地指出:“有人认为,只有很少人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一种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
同时,在学习一门学科的时候,想象还被认为是认识新事物的重要手段。当这些新事物还刚刚以萌芽的形式,出现在所得到的材料中时,想象便可以帮助我们指明它们的内在科学。
想象力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因为在学习的最初阶段,想象表现为对现有知识提出假设,立定了具体的学习方法。在安排实验或学习计划时,常常要通过想象实验情境来确定具体方案……
法国的科学史专家奥基尔顿,列出一些具备想象力的员工所具有的四项条件。
(1)必要的话,可以日以继夜、年复一年地独立工作。
(2)敢勇于承担责任。
(3)在关键时刻也能坚持不懈。
(4)与别人融洽地合作,并可理解别人是如何工作的。
同样,我们把这些可以灵活地应用于学习当中,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因为既然想象包括了一切,那么它必定也包括了学习。
我们都知道,没有想象就不会有所作为,在学习中失去了想象能力,也就失去了创造成功的源泉。
一个人的经验与资历固然重要,但这并非衡量能力才华的唯一标准。尤其在学习上,有些人有10年的学习经验,只不过是一年经验的重复罢了。如果一位老师可以用他们一年所学的知识来教学生10年之久,而自身知识得不到多少更新也无妨,但他的学生10年后可能要远远超越他本身。
年复一年地重复一种类似的工作、学习,固然很熟练,但可怕的是这种行为已经阻碍了心灵,扼杀了想象力,这样的人不可能会有大的作为。
狄德罗指出:“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自然就不是一个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称其为人。”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文学创作等创造性活动,缺乏想象力的参与是行不通的,而做出创造性成就的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也都是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
一个人要想生活幸福或者学业有成,就必须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只有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你才能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有美好的规划,也才能满怀信心去前进、去开拓。
每一位成功者在最初都会为自己的前景想象一番,正是这些理念促使他们一直向前去实现自己的的目标。强烈而活跃的想象力是伟大智能不可缺少的属性。所以,我们在学习中更不能没有了想象力。
富于想象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但一个人必须把想象和现实结合起来,并且积极地投入实际行动中,以免想象变成永远“超脱”现实,永远不能实现的空想。此外,一个人还应当把想象和良好的愿望、崇高的理想结合起来,并及时纠正那些不切实际的想象或不良的思想。
例如:一天夜晚,在漆黑偏僻的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机车抛锚——车子轮胎爆了!年轻人停下来想打移动电话,竟然发现电池没有电了。怎么办呢?这条路半天都不会有车辆经过。他远远望见一座亮了灯的房子,决定去那户人家借电话。在路上,年轻人不停地想:“要是没人来开门怎么办?”“要是没有电话怎么办?”“要是对方不肯借给我,该怎么办?”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担忧,当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主人刚出来,他又结结巴巴讲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语:“你……你……”弄得主人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来的是个傻子,“砰”地一声便把门关上了。
在这样一段心理路程上,年轻人走进了一种常见的“自我失败”的思维模式中,经过不停的否定,他实际上已经对借用电话失去了信心,认为肯定借不到了,所以到了人家门口,他就退缩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许多人会对自己作出一些不利的想象,而把自己置于了失败的境地。
从现在开始,我们来尝试一种大胆的记忆方法,它需要你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如此,轻易记住几十个不同的事物已不成什么问题!并且会非常轻松。
不过,在你进入这种记忆训练之前,你得做好一种心理准备——记忆力能完全建立在你的心智模式上。当然,你越是能充分发挥你的这种心理优势,这些东西就越容易被记住。下面是十个不同的事物,你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它们记住吗?
当笔者亲身经历了这种训练之后,便更深信柏拉图的一句名言:“方法是记忆的母亲。”所以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千万不要吃惊!把这些事物变成荒谬的心视图像吧!
首先你要在心里找到第一个事物“高兴”的图像,很容易想象我们高兴时是什么样子,这时,你不只是看到高兴这个词,而要看到人们高兴时的表现,他们为什么高兴呢?接下来,我们再联系第二个事物“生活”,噢,对了,他们是为自己的生活而高兴,那么为什么生活值得他们高兴呢?依次类推,你再联系“枯燥”,便可知道答案了——生活没有了枯燥当然值得高兴。生活只所以没有了枯燥,是因为我们有了理想,不错,这时,你就可以轻松地记住“理想”这个词了,并且它们的顺序你也记忆得相当准确。顺此下去吧,自不必多费唇舌!
或许你会认为笔者例举的这些事物原本就存在一种事先预定的逻辑,那你就错了,你可以随便举例,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的挖掘就需要我们动脑子了。但是强调尽可能使其特别化并不显得过分,当然,你也用不着停下来10分钟去发现最无逻辑性的联想,完全没有必要!要知道首先闯进你脑子里的荒谬联想是最适用的了。当我们用这种方法将这些事物联系到一块儿时,再稍稍做一些修改,便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了,或是带有神秘色彩的一种推理。这样最能刺激我们的神经,记我们经久不忘。
当然,这种大胆的记忆方法还有一个更加鲜明的特点,就是它会自动地为你工作,当你只想起其中的一个时,你可以通过这种推理自动地将其前后的或相隔甚远的一些事物联想起来。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完全可以在空隙时间里做一相关练习。并不是说每一样东西都可以要求自己去这样记忆,而是在学习中,我们觉得那些枯燥的,但对我们的学习又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就要尽量开启我们的思维大门,接纳它们。如果我们强迫自己去用同样的方法背记一些数学定理,恐怕就得不偿失了。
不过,多掌握一种方法终究是好事,相信它会给你的学习带来快乐的。
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并以实践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同时想象的内容和水准要受社会历史条件和生活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正如同俄国大文豪高尔基所说的那样:“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主要的是用形象来思维,是一种‘艺术的思维’。”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把它分为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三种。
1.无意想象
通常它会发生于注意力不集中或半睡眠状态。无意想象是最简单、最初级的想象。相对而言,有意想象是比较高级的想象,是依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这两种想象常常在一定的时候可以互相交叉,相互促进和转化,它们在我们的学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2.再造想象
例如,当我们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词时,就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草原情景的美丽画卷。或者当在我们看小说《红楼梦》时,脑海中便随之产生了宁、荣两府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及其活动的情景等。这些就是再造想象所产生的结果。但这些再造想象中的事物形象并不是本人独立创造出来的,却带有本人的创造性成分。为了有效地、正确地进行再造想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善于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
(2)要善于精细、准确地观察有关资料等。
(3)要善于在头脑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
在我们接受知识、理解教材时,这种想象是必不可少的。人们要通过再造想象去接受或理解教师的讲授和课文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自己从没有感知过的,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具体、鲜明的一种全新形象。同时,如果教师语言不生动或学生缺乏想象力,则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3.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并不依据客观现实,而是根据自己特定的目的,在头脑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一种思维过程。它的主要特点是新颖、奇特。如文学艺术创作、科技发明、技术革新等都是创造想象的具体表现。
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都是在对事物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目的重新加工改造事物的形象。虽然两者都含有创造性,但创造想像明显要高于后者。
创造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缺乏创造想象便不见艺术创作、没有发明创造,更没有科技进步可言了。
有效的创造想象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要储备丰富的表象;二要善于分析和综合。
不要以为想象是一种很抽象的概念,其实想象也有具体的操作方法的。举例来说,记下下面10个词,要求按原来的顺序写下来。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登上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火车经过河流,河流上飘飞一个大风筝,风筝上画着一门大炮,大炮的炮口里打出一个西瓜,西瓜打到狗身上,黄狗快跑得像一道闪电,跑到街道旁边的一棵榕树,咬住了榕树下一个玩具。
现在,合上书,在头脑中回忆这个想象出来的情节,检查一下自己的记忆效果。
怎么样?你一定全记住了,这种想象力的发挥在许多人身上是立竿见影的。
发挥想象力帮助记忆就是要把离奇的、特别的,并在头脑中呈现相应的物象进来的方法。也许你会说,10个词,硬记也记得下来了。是的,完全没错。但如果数量增多,可就不一样了,不信,增加到20或30个你再试一试。
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像在写奇幻小说,或者拍科幻电影一样,自己导演出一幕幕生动有趣的画面。
不过发挥想象力也不能过于天马行空,这里也是有“诀窍”的。如果掌握了这些“诀窍”,想象起来便会又快又好。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动态法
所谓的动态法就是使静态的事物动起来的想象方法。动态事物比静态事物容易吸引人。人们愿意看电影而不愿看幻灯片,儿童喜欢电动玩具而厌烦“老古董式”的玩具,霓虹灯在广告宣传上的应用,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要记住“鸟”这个词,栖息枝头的物象就远不如展翅飞翔的物象深刻;要记住“老虎”这个词,卧伏酣睡的就远不如张牙舞爪的形象明晰。
运用这种方法时,不必顾及物象是否会动,要让自然界的静物统统动起来,如记“火山、桌子、黑炭”三个词,可以想象火山的火苗飞喷过来,燃烧了桌子,把桌子烧成黑炭;记“星星、汽车、高楼”三个词,可以想象星星跨上汽车,开着汽车前往高楼。
这样会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运动动态法应该注意,凡是可以动起来的动作,最好使用常态,否则容易混淆。还应该注意,必须动静结合,张驰有度。如记“蚯蚓、电话、面条”三个词,可以想象蚯蚓从电话听筒里钻入,又从电话听筒里挤出面条来。设想蚯蚓动、面条动,电话就不要动了。这样,大脑在接吸讯息时才能避免单调的感觉。否则,都动起来,反而影响效果。
2.代用法
代用法就是甲事物取代乙事物的联想方法。甲乙事物之间的联想是记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把甲事物变成了乙事物的组成部分,或者乙事物变为甲事物的组成部分,记忆效果就相当好。如记“皮球、火车、算盘”三个词,可以想象皮球代替了火车轮子在飞转,而火车正行驶在算盘式的轨道上;记“蚕豆、笛子、白米”三个词,可以想象把蚕豆当子弹塞进了笛子里,却从笛子里吹出了一粒粒白米。这样就会历久不忘了。
运用代用法应该注意,甲乙事物的互相替代是有条件的,二者最好在形状、性质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如皮球可以代替火车轮,但用电视机代替车轮就不合适,容易忘记。
3.夸张法
夸张法就是把某事物夸大或缩小、增多或减少的想象方法。这个方法与修辞中的夸张法差不多,好比用远望境看实物一样。如记“手表、黄瓜、溜滑梯”三个词,可以想象手表挂在黄瓜上,从溜滑梯上滑下来;记“橡皮擦、手电筒、闪电”三个词,可以想象橡皮擦像电池一样大,装进手电筒里,一按开关,手电筒里射出闪电。
运用夸张法应该注意,一定不要把原形混淆了,而要鲜明地突出其特征。你可以把一个馒头想象为一座山,但这座山可不能是怪石林立的模样,而必须保持馒头形状。同时,运用夸张的词语最好与后面的词语连起来,这样是有利于记忆的。
4.结合法
结合法不是使甲事物与乙事物,有机地或离奇地交接或结合在一起的想象方法。在两个讯息之间进行奇特的想象的时候,它们在大脑中的物象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记“牛、汽车”这两个词,且不说牛的形状、颜色千奇百怪,汽车的种类、类型五花八门,单就是它们的相对位置讲,我们就可以想象为:一只牛站在汽车顶上,一只牛从汽车门上车,一只牛驾驶汽车,牛拉汽车,牛顶汽车,汽车撞到牛,汽车压住牛,汽车拉着牛跑等等。但如果联想为牛与汽车并排站立,效果就不好了。
结合法就是打破两个讯息物的单独性,使它们互相结合起来。比如上例,牛驾驶汽车、牛头从汽车窗里钻出来的物象结合得非常好。当然还需要看前后相连的讯息是什么,以便与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几种方法是想象力运用到记忆上的基本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时要灵活,可以把两种或三种方法结合起来,随意运用,以形成清晰的物象,留下深刻的印象。
感受能力是记忆的前提
感受能力和记忆能力关系甚大。人如果全部丧失了感受能力,记忆也就无从谈起了。即使仅仅某一感觉器官发生了障碍,也会给记忆带来困难。
感官健全的人的感官敏锐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某种专门感受能力对于记忆某种专门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学习某种外语,要正确掌握这种外语单词的发音,就需要具有特别发达的听觉能力。
我们知道,每一种语言的许多声音之间的差别是极其微妙的,人们的听觉感受能力在语言实践的影响下,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些人只会做书面的翻译,无法做口头的会话,甚至对地道的英语对话也听不懂,这往往是因为其听觉感受能力差的缘故。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要学好某种外语,提高对它的听觉感受能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毫无疑问,感受能力是记忆能力的前提,但是人们往往忽略这一点。许多人埋怨自己记性不好,却很少有人埋怨自己感官不灵活。实际上记忆不好的人,多半都是不善于运用感官或感觉迟钝的人,即所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之人。因此,他们通过感官所得来的东西,大多是模糊的、笼统的、肤浅的和分散的,在脑海中留下的“印痕”很不深刻。而记忆力好的人,大都感受力很强。他们耳聪目明,嗅觉灵敏,映入脑中的印象比一般人要清晰、准确、详细而且全面得多,这样,记性自然要好。
有意识地训练各种感觉器官,确实能够提高它们的感受能力,使它们变得能干起来。根据中国古典经集《列子·汤问篇》记载:战国时,一位名叫纪昌的年轻人拜飞卫为师学射箭。飞卫的箭术非常高明,他告诉纪昌:“你要练好眼力,才谈得上射箭。”纪昌回到家,捉了只虱子,用一根牛尾巴毛拴住,吊在窗上,天天面朝南方目不转睛地盯着。十多天过去了,虱子在眼中显得大了起来;三年以后,竟显得有车轮一般大。再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巨大。以后纪昌射箭,每发必中。
这就是有意经过专门训练,能使视觉能力增强的极好例子。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眼力过人,如他自己所说:“观察力是我的第二天性。”他一眼就看出了给他送信的邮差是个远在街道对面的“退伍的海军陆战队的军官”。福尔摩斯具有这种非凡的视觉能力,是他长期办案和自觉训练的结果。
有人这样说:“所有的教育,都是一种感官的训练。”健全人的感官都有继续发展的极大的空间。
为了发展各种感觉,应当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活动,比如抽时间从事各种艺术活动。
写生、绘图以及其他类似的艺术活动,都可以促进视觉技能的全面发展;雕刻活动不但可以发展视觉,而且可以发展触觉;学习音乐可使听觉得到精细的发展;文学、诗歌、戏剧等文艺活动可以把语言听觉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各种感觉对于记忆的意义是不同的。据专家估计,在我们记住的东西中,有85%是通过视觉,2%是通过听觉,仅有4%是通过味觉、嗅觉和触觉获得。
显而易见,训练感官,主要是训练耳目,提高视听能力。所以,只要我们的眼睛明亮起来,耳朵灵敏起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记忆力就会得到相当大的发展。
联想是座桥梁
一条河隔两地,如何才能从此岸到彼岸呢?可以通过桥梁来加以联系。要有良好的记忆效果,就必须在所记忆的内容与记忆结果之间架上一座桥梁,换句话说,就是在记忆过程中发挥想象力、运用联想。
到底什么东西才能充当联想这座桥与记忆彼岸的交接口呢?即什么因素使联想与记忆交会呢?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在三个基本的联想规律中找到答案。这三个规律起初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后来由阿克纳斯总结。
第一个规律是“类似或相似规律”,是指相似于某些方面的其他印象容易记于脑海中,换句话说,就是相似的两个事物容易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想想看,是不是太阳和月亮、江河和海洋、伏特与电压比较容易同时进入你的意识领域里。
只是稍微观察一下语言现象,就会发现词语中有同义或近声两种类型,例如“貌美”与“冒昧”,或英语中的“bear”与“beer”等,便是近声类的词;而“teacher”与“tutor”、“1ike”与“1ove”、“荷”和“莲”,以及“手机”和“移动电话”是同义类词。
第二个规律是“相对规律”,是指两个相对的概念,其中一个是以另一个的存在为前提。于是,我们便容易由一个想到另一个,如“黑白不分”、“是非颠倒”和“上行下效”等,其中的“黑”与“白”、“是”与“非”、“上”与“下”。
第三个是“邻近或连接规律”。意思是两个事物在时间、地点或意义上有连续发生或存在的印象,这样也很容易由某一个联想到另一个。例如“三国”和“魏晋南北朝”、“牛顿”和“三大力学”、“父”与“子”等等。
上述的相似、相近及连接或邻近等规律等,都属于意义上的规律,即最直接、最根本的规律。
此外,还有第二层延伸的规律,如“新近规律”、“重复规律”及“趣味规律”等等。
新近规律指的是最近所进行的联想比更久以前进行的联想有更深刻的印象;重视规律是指反复记忆的次数愈多,记忆得愈牢固,这主要是呈现在背课文或记英文单词上;趣味规律指的是愈有兴趣或有趣味的联想,可以记忆得愈深。
联想是我们思维的活动、扩展以及合理的组织,其结果是与某一事物有联系的另一事物在脑海中出现。例如我们小时候学地理时,一定听教师说过台湾地图像一个蕃薯的形状,于是我们便把地图的形状与蕃薯的样子发生联想,这样一来,每当我们看到那张地图便知道是台湾地图,不再看标题。
比如说我们常听到人们说自己能够说出水浒一百零八条好汉的名字与绰号,但却很少有人能说出大部分三国演义中的人名,这就是因为一百零八条好汉都是有绰号的,而且形象生动的缘故。像豹子头林冲、神行太保戴宗、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深等,都很好记。绰号正是联想的线索,我们很容易经由绰号的含义联想到人物形象。
所有记忆的基础,都是在“概念”和“体会”上架起记忆的联想。记忆除了要重视记忆的目的、观念和注意力外,联想是必不可少的。其实联想与目的、观念等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只要能把一个概念与其他的概念多方地进行联想,记忆效果就能增强。
“联想”其实是一种思维的创造。如何进行有效的联想将依赖于我们平日多运转思想机器,多进行想象,善于把学到的东西与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联系起来。
比方说学英语,当你要记忆“pan”这个单词时,你可以先分析一下它的发音和汉语中的“盆”发音相似。又比如说,记“knife”(小刀)这个单词的时候,你记它几遍,再进行联想就会发现“knife”的发音相近于“耐斧”。单词的发音经过中文化而有了深刻的印象,以后进行听力理解时,一听到这样的单字,立即便记忆起来了。
不过,大家应该以英语拼音法直接发声,除非老是忘掉该单词才用中文的方式来帮助记忆!
再来看看中文学习方面的情况。我们也许还记得,小时候老师教我们成语的时候,总要把成语的故事及典故讲一讲。这些故事听起来十分有趣,如“掩耳盗铃”、“五十步笑百步”及“自相矛盾”、“井底之蛙”等等。
有时候,老师甚至用画的或者挂一个图来帮助理解。例如学习“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时,便可以见画上的人们正在用树枝在沙地上蛇,其中一个人给画好的蛇添足,而另一个人已经拿起酒壶喝酒了,这样的画面既生动有趣,又意义深刻。透过这样联想记忆的方法,我们便把这些成语记忆在脑中了,用起来也随心所欲。
化学中的原子是非常小的,小到要放大几千倍、几万倍才看得见。那么科学家们又是如何知道原子的排列情况及结构呢?答案是“完全依靠联想”。他们把一个个原子想象成一个个的乒乓球,并按科学原理画出他们的排列图与结构图,于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形象生动的物体了。
我们可以这么说,所有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及天文学家等科学家,全都是联想专家,因为若没有丰富的联想力,他们是不可能记住浩瀚的科学知识,也无法进行科学幻象及科学研究的。
比如天文学上的星象图,把星空里到处散布的星星划分为一个个星座,并使每个星座尽可能像一个人、动物或其他事物,如勺子、仙女、北极熊等等,这样就好记忆多了。今天我们若一提起北斗七星、仙女座大星系、猎户座大星系等,我们马上就可以联想到它们的位置及形式。然而,你能告诉我“M30”、“M33”之类代表什么意思、在什么地方吗?后者显然是不能用联想记忆的。天文学家们为星云取了不少名字,比如马星云、玫瑰星云、哑铃星云等,使我们能形象准确地记住了它们。
不要看科学家们平常进行科学研究时态度严肃认真,就认为科学研究活动枯燥无味,其实他们也是充满幻想的浪漫主义者。我们可以举一个牛顿的例子,他坐在树下时,由苹果的落地现象联想到了地球引力;而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时,由身体浸入而溢出水的现象,联想到用类似的方法来测定金冠的含金量是否质纯。
因此,我们在学习时就可以参考科学家们的联想方法,在脑海中架起一座座记忆的桥梁。在这方面,数学家高斯为我们做了榜样。高斯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他与几个同伴违反了纪律,在上完课后被老师留下来做一道难题,即一加二、再加三……一直加到一百,若单纯这样算下去,要花很长的时间,且结果不一定准确。高斯并没有像他的同伴们一样动手加算,他先思考要如何巧算,于是他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进行联想。
他想:1加100是101,2加上99也是101,而51加上50也是101,这样搭配下来便有50个101,那么答案即是5050,于是他便早早回家去了。试想,经过这样的联想活动,若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题目,例如从1加到1000或从2开始的偶数一直加到1000,高斯便可凭借着上次巧算的记忆来解答上述题目。
由此可见,联想对于记忆和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联想不失为记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然而有的时候难免会遇到怎么也联想不起来的情况,此时该怎么办呢?针对这种情况,马德华德教授认为:“最好要对记忆的事物创造一个背景,或是提供一种环境。”比如说,当你在回想某诗句时,可以一时间想不起来,那么你就回过头想同一首诗中的另一句,用这一句的回忆唤起想要的那一句的印象。因为中国的诗,特别是古诗,都是在格律上对仗的,往往讲起一句就能想起另一句。
要想起别人的名字也一样,不妨想想和他交往的情景,或者分手时的情景,想着想着,他的名字很可能就在你脑海中跳了出来。
记英文单词也一样,可以借助它的出处或包含的典故来加深记忆。例如,若你知道“Unc1e Sam”和“John Bu11”的有趣故事,你便会深刻地记住“Unc1e Sam”代表美国,而“John Bu11”则代表英国,二者都是非正式的风趣的代名词。又如“Go dutch”表示用餐后各自付账的意思,如果你了解该词组的典故,便能记忆它的意思并加以灵活运用了。
如果想了几遍都想不起来,那么就暂时抛开不去想它,说不定在偶然的一瞬间,那件事物就会突然冒出来。因为在那段时间,虽然你没有特意地停下来回想,但大脑实际上仍处于工作的兴奋状态,一旦受到一定讯息的刺激,那个事物便会立即出现。
联想记忆,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要有丰富的联想力,需要我们平时多进行练习。
比方说,对“水”这个事物,我们便可展开联想。首先有“一弯的流水”、“蔚蓝的海水”、“碧波荡漾的湖水”;再把水拟化成人,它可以是“温柔纯洁的姑娘”,可以是“随波逐流、毫无主见的老实人”也可以是“如飞瀑般浩气的万千的壮士”;此外,从水还可以联想到银色的沙滩,想到水贵如石油的西亚及其他干旱地区,想到甘甜可口的饮料、矿泉水……
以上便是无拘无束、海阔天空的自由联想。
你也可以把上述联想按前面论述过的相似、相对及相邻或连接规律进行分类,看分别是属于哪一种。再进一步联想,你还可以联想到“飞瀑直下三千尺”、“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及“泉水”、“井水”、“水车”……
是否进行联想时,一定要先想到这么多呢?并不是的。这里只是举例说明,只要你愿意进行联想,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联想得上的。你不必羡慕那些作家,如果你常常进行类似的联想,并勤于观察、练笔,你也可以成为作家。
你不妨把一个个词列出来,先写出联想到的词,之后把它们各个规律写出来。如下面的例子:
下面一些关于联想记忆的实际例子,大家可以通过这些例子来具体训练一下自己的联想能力。
1.用联想法记忆数轴及其相关概念
学习数学有理数知识时,可将数及其概念与数轴联系起来记忆。将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联系起来,把互为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等直观化。
首先明确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其中原点相当于温度计的零点,向右为正方向,单位长度可视具体情况而定。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2.用联想法记忆历史年代与历史事件
中国古代著名战役之一的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通过“淝”可联想到肥胖,由肥胖想到胖娃娃,而8字的两个圆正好是胖娃娃的头和身体,两个3则是两个耳朵。这样一想就记牢了。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可用联想法记做:“前鸭下蛋后鸭看守,刘邦定都于长安”。这是因为2像鸭子、0像蛋。
中国汉代的农民起义较大规模的有三次:一是公元17年发生的绿林起义;二是公元18年发生的赤眉起义;三是公元184年发生的黄巾起义。前两次发生在西汉,后一次发生在东汉。这三次起义的时间可以用对比法来记,最令人头痛的是起义名称的先后顺序容易搞混。为此,可采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这三次起义的名称都有颜色,即绿、红、黄,可与枫叶联系起来记。枫叶春夏时绿,秋天转红,冬天变黄。
用联想法记忆魏、蜀、吴三国建国年代: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定都于洛阳;公元221年,蜀汉刘备守成都。需记的内容有:孙权建吴,养了三只鸭(222)。因为先曹后汉,故一为220、另一为221;而孙权的吴国便是公元222年了。
用联想法记忆晋灭吴的时间。公元280年,晋灭吴,从而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吴灭了,就等于吴被拆散了,消失了,而吴字可以拆成“二、八、口”三个字,正好与280相合。
3.用联想法记忆地名
智利的首都“圣地亚哥”可记做:一个人的智力胜过他的弟弟不如哥哥,
即“胜弟亚哥”。
创造力激发记忆力
创造力有助于发掘我们的智慧宝藏,并且对我们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创造力还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而智慧反过来又会促进我们的创造力,记忆力则来自源源不绝的创造力。
哈佛大学心理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创造力的强弱与害怕死亡的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新泽西州立学院的哥德曼教授在对创造力参差不齐的人们进行了623次深入调查之后,得出结论:“一个人的生活越完美,一个人的理想实现得越彻底,一个人的创造潜力发挥得越充分,那么他对死亡的恐惧程度就越小。”
亚历山大·洛文在《快乐》一书中强调,快乐给创造性的生活态度提供了精力和动力;反过来,创造性的生活态度又增加了自学成才的快乐的意义。快乐给生活添加了兴奋剂,给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表达开辟了新途径。卡尔·罗杰斯在《创造学导论》一书中写道,真正的创造性应变能力似乎代表着唯一的一种适应方式,只有使用这种方式,人们才能把握住令人眼花缭乱的万花筒世界。那么,怎样确定一个人的创造力水平呢﹖常用的方法是看他提出的创造性设想或方案的实用价值。
下面的例子讲述的是一个出其不意的创造力构想。
在加利福尼亚州,公路施工路段竖有“施工慢行”和“绕道行驶”的黄色路标,而新颁布的联邦公路管理条例则规定路标须为橙色。原路标是铝制的,无法重新喷漆,而制造新的橙色路标需用11万美元。一位官员想出用一种半透明状的红色塑料纸粘在黄色路标上,这样,路标看上去就是橙色的了,完全符合新条例的规定。这个富于创造性的设想,为州政府节省了11万美元的开支,这位官员因此得到了55万美元的奖金。
当然,就凭这个创造设想,我们还不能说它的提出者具有真正的创造力,跟沃尔夫、爱因斯坦和毕加索更不能同日而语。但是,我们可以用创造力的构想为我们的记忆服务,一个好的创意会将一个枯燥的东西变得有活力,使我们更容易记忆。
例如,要你记忆下列词组。
篮球内裤脸盆手表鸡蛋空气球场
你有什么办法记这些单调的词组?但你如果能记起下面这个脑筋急转弯的话,就很容易了。
脑筋急转弯:有一个篮球运动员,有一天只穿了一条内裤,戴了一块手表,在球场上练习投篮。有个人给了他20个鸡蛋,这个人把鸡蛋放在球场边的地上就走了。这时,球场边没有任何可以用来装鸡蛋的东西,也找不到可以帮忙的人,实在让这位运动员感到为难。可是他想了一会,还是想出了办法。请问:这个篮球运动员想出了什么办法带走20个鸡蛋?
解答:这位篮球运动员想出的办法是:把篮球里的空气放掉,并且把篮球弄成脸盆状,然后把鸡蛋放在里面。
又例,用同样的方法记词组。
平台木桶油线条水测量工具高度
脑筋急转弯:在一个平台上,放了两个形状和容量都完全相同的木桶,里面各装了一些油。在没任何测量工具,也不能在木桶上画线条的情况下,要求将这些油平均地分装在这两个木桶里。请问:该怎样平均分装两桶做?
解答:把两个木桶都浮在水上,然后把其中一个桶里装的较多的油,倒入另一个油装得较少的木桶。这样倒来倒去,直到两个木桶浮在水面上高度完全相等。
寻找合适的方式
要想使我们的记忆得到更好的发挥,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使用记忆的辅助工具。就像影迷做笔记一样,我们也可以将重要的信息储存在笔记本或磁盘片中。可是这种说法可能会招来非议,因为有些人认为,如果将任何事情都写进笔记本或计划当中,紧张的心情就会消除,结果除非看到笔记本,否则所有的事情都会忘得一干二净。
其实,在信息化的社会当中,要将所有的信息都记忆下来实在很困难;而且,如果只相信自己的记忆,恐怕就会因为过度紧张而一事无成了。
一般而言,委员会有议事记录,公司有结算报告书,而律师也会将双方同意的内容写成文书,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重要信息因为记忆漏失或扭曲而失真。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看到一边拿着备忘录一边在超市打转的人,利用记账进行金钱管理的情形也不在少数。人就是这样,总是用各种方法来弥补自己记忆的不足。
使用辅助工具的好处除了消极地避免遗忘,也可以积极地丰富人生的记忆内容。
而用来记忆人生的工具就是“日记”。日记是一天结束之前回想当天所发生的事情而写下来的,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背后的感情体验或反省都因而成了激发回忆的有力线索。另一方面,在回想当天发生的事情的同时,自然而然也累积了记忆检索的训练。
可是,对不善于每天记事的人来说,写日记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日记上留下一大叠空白书页的比例应该不在少数,或许一下子写得太多也是无法持久的原因之一。既然如此,写日记时不妨像写备忘录一样就好了。
有些研究者建议不要写日记,而以回答问卷调查或问题的心情做记录。总而言之,就是针对以下的问题,将回答内容和何时、何处等填入各栏中即可。
知识——遗忘了从学校或工作场所等其他公共场所得到的信息。
事情——最近所发生的事情或查阅的资料、自己知道的人名等。
意图——遗忘了该做的事情。
行为——能力衰退、忘了中途的步骤等。
你可以参考以上事项,按照需要将适合记忆作业的项目加以分类、利用。这种“记忆力日记”由于是在记忆作业结束之后不久记下来的,所以可以得到比较正确的信息。不仅如此,由此你便能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比想象中还好或是更差。
记日记的空间以一页书页为主,而且各项目之间要拉出条线索,这样一来,就不会觉得负担太重了。
此外,亦可采用华格纳所使用的记录卡。记这种记忆力日记一个月之后,可以针对当时的事情做回忆,所以除了对强化记忆相当有帮助,也可以成为将来回想时的线索。
耐心阅读到此处的聪明读者,一定已经了解到人的记忆是通过非常有效率的系统起作用的,而且也知道人的记忆容量远胜于计算机。但是,记忆力并不容易马上训练成功。譬如,要有组织地使与记忆相关的神经系统产生变化,或者像开处方笺给患者一样对症下药地提出一种记忆的改良法等,都非常困难。
心理学家D·华格纳曾以摩洛哥乡下某学校的学生为对象,针对记忆范围进行研究(1978年)。该校学生的大部分上课时间都用在背诵经文上。可是,除了经文之外,他们的记忆成绩都比一般的摩洛哥学生或美国学生要差,因为他们完全依赖机械性的背诵,既没有使用过其他记忆方法,而且也无意使用。
1927年,以182名大学生为对象所进行的实验结果跟上述研究呈现了对照性的差异。受测者一开始进行的是背诵诗和散文、英语的单词学习、历史事件年代的记忆、使用子音的无意义拼字等活动。
受测者分成三组,第一组在四个星期当中花费三个小时背诵诗和无意义的拼字;第二组在接受过记忆诗和无意义拼字的技巧指导之后,花费同样的时间去记忆学习;第三组为比较对照组,并没有给予任何记忆的训练。四个星期之后再进行测验,结果第一组和第三组的成绩相差不多,第二组的测验中虽然包含了和记忆训练不同的材料,但是测验成绩却比其他两组要好,这代表他们学习过的记忆方法发挥了很大的功效。
换言之,只要积极想改善记忆并努力学习有效的记忆方法,就可以培养出记忆力。
但在这之前,你必须先了解自己的记忆究竟有哪方面需要改善。记忆力日记法固然也是方法之一,不过有效的记忆方法绝不仅此一项。
1.心情愉快、膳食平衡
香味和音乐可以使心情愉快、充满活力,这与记忆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阿尔法波会在大脑休息时产生,这种波从哪一边的半球分泌出来,哪一部分的活动就会降低。
日本东邦大学名誉教授乌居镇夫,曾透过脑波振幅等电位分布圈进行相关的研究。结果发现,当我们情绪高涨、焦躁不安的时候,脑的左侧便会出现阿尔法波,闻香味或听音乐时,阿尔法波则会移到脑的右侧去。
一直以来,右脑都被称为“感情脑”,而这项研究也证实了这种说法。报告指出,闻到自己喜欢的香味时,受测者会出现“沉着”、“注意力集中”的反应。相反的,如果让受测者闻不喜欢的香味或臭味,就会出现“心情不佳”、“想尽快逃离”的反应。因此,进行左脑依存型的记忆学习时不但可以利用香味,还可以利用喜欢的音乐或图画来辅助,以避免左脑出现阿尔法波;反过来说,就是让右脑休息,如此一来阿尔法波就会出现,使我们处于集中精神之前的沉着状态。
对常常和时间赛跑、忙碌地过日子的人而言,悠闲的休息可能相当奢求,但若以没有时间为由,连一天当中最重要的早餐都忽略,实在不是一件好事。一般而言,空腹加上压力会使血液中的葡萄糖量减少,导致低血糖状态,因而常会发生一站起来就感到晕眩的情形。
根据美国维吉尼亚大学最近的研究显示,在学习之后饮用掺有葡萄糖的柠檬汁会使日后的回想效果大为提高。事实上,科学家也证实葡萄糖有助于将长期记忆输进脑部。所以平衡的饮食不但对健康有益,对头脑的机能也有帮助。
尤其是维生素B1,更是能将脑部唯一能量来源的葡萄糖转化为能量,加以利用的重要营养素。其他像是B6、B12等维生素群,对记忆力或神经传达物质的合成也有很大的作用。
一般人都认为钙质对骨质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其实它也可以促进脑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达。但话说回来,不能只靠饮食增加记忆力,最好只把它当成一种辅助工具。
2.休息片刻
车辆驾驶人因昏睡而肇事,或者作业员因为疏忽而造成了伤害,这些大都发生在晚上,尤其在凌晨2点至4点的时段更是频繁。因为这个时段不论体温、心跳等生理机能都是一天当中节奏最容易产生紊乱的时候,注意力和记忆力也会降低。
读书或工作累了固然可以休息,但是就算天亮后补眠,白天的睡眠还是比不上夜间正常睡眠的。所以,这个时候不要急着让自己进入睡眠状态,只要稍稍休息一下就够了,因为“轻眠期”的睡眠会使阿尔法波从右脑发出来,脑细胞就能获得休息。
专心工作或念书主要是由左脑所控制,故想让疲倦的左脑休息时不一定需要深沉的睡眠。不妨在公车或公园的椅子上稍事休息,只要闭上眼睛五到十分钟,短短浅睡一下,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即可。
产生睡意就表示头脑已经疲倦,亦即你的大脑已经对这项工作感到厌烦了。这时候就算咬紧牙关硬撑,成果一样不能尽如人意。不如干脆停下工作休息一下。
或许有人会怀疑,迷迷糊糊的睡眠反而会使脑袋更觉得昏沉。其实不然。根据研究显示,白天睡太久固然不会使头脑变得不清晰,但是从深度的睡眠中醒来反而会使这些能力下降,而相当于轻眠期的浅睡更能使感觉、运动、认识等各种能力的功能提升。
3.想象其境
想知道思考和记忆究竟倾向于抽象的或者视觉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试着回想一个人的脸孔。如果记忆属于视觉型,就可以想象出实际看到的那个人的脸孔;如果是拥有抽象型记忆的人,就会将对方名字或身体的特征和自己的分类种类相配合来记忆。
抽象型记忆的人对视觉式的场所记忆通常感到相当棘手。所谓场所赋予法是根基于希腊诗人西摩尼迪斯的话:“如果在观念上或内心给予物体一个适当的场所,就像每一个东西都有其归属一样,那么就不容易遗忘了。”
有人说乌鸦很聪明,不过,灰斑乌鸦更是绝顶聪明。乌鸦在松果成熟时会将许多果实含在口中,然后分别藏在不同的地方,据说它们收集储存的果实数量往往多达1~2万个。等冬天没有食物可吃时,它们就会将果实挖出来,一点一点吃掉。找得到的果实大约6~7成左右,记忆力算是相当惊人了。它们到底是怎么办到的呢?答案是先在几个地方做记号,然后再从配置上去记忆。也就是说,它们采用的方法跟人类记忆场所或途径的记忆法很类似。
你对自己家中的房间配置,以及公司中各办公室的配置等应该相当熟悉吧?所以,只要把要记住的项目嵌在已经记在脑子里的相关空间就可以了,日后回想时,这些位置关系、场所就成了线索。但是这时候一定要注意必须依照一定的场所、顺序来正确地回想。
譬如,从自己的身体上半部开始,依序将必须记忆下来的单词分别定位在头、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脖子、肩膀、手、胸部、腹部、腰、脚部等。这么一来,只要依序从身体的上半部回想就很容易再生了。我们是不会忘记身体各部位的位置的,所以,这种想象既简单又不会出错。
可是,如果你想把要记忆的事物和位于家中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话,就要经常整理室内的物品,而且不能太过移动场所。因为一旦视觉模式变得复杂,想象就难以有所作为了。
心情好,记得快
佛洛伊德说过,人有记取愉快的经验,将不愉快的经验遗忘的倾向。那么,情绪和气氛是如何影响记忆的呢﹖
如果请你尽可能回想自己小学时发生的事情,并将回想起的内容列出来,分成愉快的、不愉快的、普通性的三种。你认为哪一种回忆会最多呢﹖
结果显示,愉快的记忆约50%,不快的记忆约20%,普通性的记忆则约30%的比例。但是,如果不考虑和记忆的关系,那么,这个研究所代表的意义不过是愉快的经验比不快的要多罢了。如果再以佛洛伊德式的思想来看,这种情况就代表不快的体验被压抑着,并封闭在潜意识的内心深处。
然而,既然心灵上的不快可以被压抑,那肉体上的不快又会产生什么反应呢?其实,肉体上的痛楚比精神上的痛苦更容易被遗忘。譬如,由于经历生育时的痛楚,生第一胎之后,做母亲的常会不想再生下一胎了,结果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孩子还是照样生下来了。醉汉在喝醉酒时把酒或钱藏在一个地方,清醒后却想不出放在何处;然而,等他又喝起酒来时,可能就又回想起来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自己的房间即使凌乱不堪,东西丢满一地,仍然可以知道物品的放置处;等到哪一天心血来潮将所有的东西都整理得井然有序,却发现竟找不到要找的东西了。
记忆和感情或气氛就是这样,跟当时的状况有很密切的关系。情绪与记忆的关系十分密切,情绪是影响智力活动的重要因素,情绪怎样,将对记忆效果的好坏起很大的作用,在特定的条件下,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有时,人们的情绪能帮助自己记忆。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其著作《欧也妮·葛朗台》一书中,用夹叙夹议的笔法写到了情绪提高查理的记忆力的情节:“在一生的重要关头,凡是悲观离合之事发生的场所,曾跟我们的心牢牢地粘在一起。所以查理特别注意到小园中的黄杨树、枯萎的落叶、剥落的围墙、奇形怪状的果树,以及一切别有风光的细节,这些都将成为他不可磨灭的回忆,和这个重大的时间永远分不开。因为激烈的情绪有一种特别的记忆力。”
有时,情绪的确能削弱记忆能力。小说《祝福》中的人物祥林嫂,再嫁没几年,丈夫病死,孩子被狼叼走了,她只好再度来到鲁四老爷家当女工,心里充满悲哀、痛苦、孤独的情感。鲁迅写道:“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上工之后的两三天,主人们就觉得她的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
巴尔扎克和鲁迅不愧为文学大师,他们关于特定条件下人物的情绪与记忆的关系描写是符合生活逻辑的。查理记性好,祥林嫂记性差,都是因情感体验所致。因此,我们不能不进一步探究,为什么情绪有时帮助记忆,有时却又阻碍记忆呢?
人的情绪大致可分为两类,它们对记忆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一类是愉快的情绪,叫做积极的增强情绪,它包括希望、快乐、恬静、好感、和悦与乐观等情感体验。这种情绪能够使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活跃起来,提高人的生活动力,增强人的体力精力,驱使人去活动,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大脑的工作状态最佳化,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和记忆功能。
另一种是不愉快的情绪,叫做积极的削弱情绪,它包括愤怒、焦急、害怕、沮丧、悲伤、紧张和不满等情绪体验。这种情绪对人体的器官、神经、肌肉和内分泌刺激很大,既有害健康,又影响大脑的记忆功能。比如,有的新演员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一登台,看见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人,马上紧张过度,把台词忘得一干二净。有的学生平时学习很刻苦,知识记得很牢固,但一到考试就过度紧张,把本来已经记得很熟的内容也忘了。恐惧与害怕造成遗忘的现象也是很常见的。古人司空图的《漫题三首》诗中,有一句是“齿落伤情久,心惊健忘频”。这后一句的意思是:内心惊悸害怕,健忘的事连连发生。因情绪不良而导致健忘——古人的描写与观察都是正确的。
哲学家尼采曾说过:“不愉快的事是潜在着遗忘倾向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失败的或是错误的事是最容易被忘记。例如达尔文一旦发现和自己学说有冲突的理论时,总要把它记在备忘录上,因为他说如果不记下来的话,很快就会忘记的。
再看下面这个情况:假如与你共事的有30个人,其中有10个在相处的过程中让你感到愉快,他们热情大方、乐于助人,而且风趣幽默;另外10人让你产生厌恶感,见之唯恐避之不及,他们之中有的是傲慢孤僻、有的是自私自利,有的则是沉默寡言;最后10个人处在前面两种人之间,看起来平平淡淡,不怎么引人注意。于是毫无疑问的,你永远不会忘记并且非常了解的是第一种的10个人。而对于第三种的10个人,你必定不会有深刻的印象,只是一层淡淡的记忆而已。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方法,你若想把别人深深地印入记忆中,你要多与他交谈、接触,以自己的热情来打动他,使他与你无话不谈,并能相处得很融洽。
事实上,我们对过去的愉快经历总是会津津乐道,却很少想起或提及不愉快的或令人尴尬的事情。比方说,在观看一场足球比赛时,你喜爱的球队和竞赛对手旗鼓相当,比分一直持平,难分胜负。结果,在最后5分钟时,他们抓住机会,一记凌空射门,球进了!结果就是因为一记射门,喜爱的球队赢得这场比赛的冠军。此时,你一定会欣喜若狂,而且这一场景足以令你终生难忘。
杰西德博曾经证明“愉快的经历确实能让人印象深刻”。他曾找来他的40个同学,要求他们在8分钟的时间里,把过去20天内愉快的经历写出来。之后,又吩咐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内把不愉快的事写出来。结果,平均每个人记得的愉快经历共有17件,不愉快的经历14件。20天后,又对这20天的事情进行回忆,结果愉快的经历平均为8件,约占原来平均数的47%,而不愉快的经历平均5件,占35%。
美国的心理学家林慈教授也曾说过:“富有感情且扣人心弦的话,比那些没有感情,敷衍或责骂的,更容易记在脑海中。”斯托尔特博士则认为:“不管是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都比枯燥无味的事容易记忆得多。”比方说回想你收到最感动的生日礼物,就会比不小心打翻茶水好记得多。
但不管怎么样,愉快的事还是最易牢记的。我们常可感觉到,有一定年纪的人,往往会有浓厚的怀旧情绪,他们对现存的许多现象摇头叹气。他们还记得以前吃碗面只要几块钱,从前田里有可爱的鱼和虾、生活的环境单纯无邪……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我们对愉快的事物印象较为深刻的原因。
从过去的研究可知,和不快乐的情绪相比较,以愉快的心情解读文章所花费的时间比较短。再拿两篇不同的文章来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倾向。在愉快的心情下看喜欢的文章,比在不悦的心情下看一篇不喜欢的文章所花的时间要快得多。另外,在将提示的文章重写和再度确认的测验中,心情愉快时面对喜欢的文章都比心情不快时看不喜欢的文章来得好。
这是因为愉快的心情可以圆满处理认知信息,而不快的感情则会使信息处理出现迟滞现象。此外,我们多半都会把较多的注意力投注在和我们的感情一致的信息上。不仅如此,研究结果显示,连记忆和再生的机能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当事物的内容和我们的情绪一致时,效果总是比较显著。
但是,在记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令人沮丧的事情。这时,我们就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要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如果一味地夸大失误,只会产生更大的挫败感和自卑的心理,使自己的精神颓废,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当发生以上情况时,你应当告戒自己:“我只是偶尔犯错误”、“我还会做得更好”。坚持把“我总是很紧张”、“我每次都看错题”中的“总是”和“每次”等字眼去掉,告诉自己“我很棒”,或者选择性地听一些轻快的音乐,保持心情的舒畅。
多问几个为什么
人类的大脑虽经再三强记,最后还是会记住,但是这种硬逼着自己强记知识是不管用的,没有多久就又忘得一干二净,发生不了很大的效用。但是如果不断有疑问,就会促使你去寻找答案,而即使要记忆,也能因为深刻地了解而记得牢固。
例如,在课堂上,有些学生总有问题要问,而另外一些学生刚好相反,总是沉默不语。
老师向很少发问的同学询问:“为什么不发问?”
绝大部分的人总是回答说:“我不知道该问些什么。”
这种连该问什么都不知的人,不管上什么课,对老师的讲课内容一定是不知所语,只能在迷迷糊糊中打发那一堂课。
其实,发问并没有好坏的分别。刚学发问的时候,不必拘泥于“应该问得漂亮”,大可从小小的疑问来问起。一旦养成发问的习惯,日子一久,你就自然觉得该问的事情实在很多,而问得越多,学习的乐趣也就越来越高了。
你不妨与几个同学组成一个“疑问交换会”,和同学们互相切磋、思考、讨论。如此一来,你不但可以从中发现一知半解的事多得超乎想象,而且可以借由讨论,去求得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
另外,在看教科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你认为很重要的地方,就用红笔画线,遇到不怎么了解的地方,就用蓝笔画线。既然画出了疑问线的地方,就要找机会向老师、同学讨教,或查看参考书,务必做到扫除疑问为止。如此一来,对于某些知识的整理才算完整无缺。
在上课中或上、下学途中,忽然想到的疑问都要立刻拿出备忘小册,趁还没忘记的时候将它记录下来,然后设法早早解决它。
你要知道,疑问在刚想到的时候可真是新鲜无比,如果存放过久,就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魅力尽失,发生不了什么作用的。
通常学生总是羞于向老师开口。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都说,经常提出问题的人,应用能力总是超人一等。这些人,平时看起来似乎领悟得较慢,但是在实力测验或模拟考的时候,就会发挥惊人的潜能,拿到顶尖的成绩。
反过来说,那些平时不断点头,好像什么都懂的人,一碰到了应用问题,就发傻、直了眼,考不出好的成绩来。
发问绝不可耻,“三人行必有我师”。遇到不懂的东西一定要直接向别人请教,因为这才是解决疑问的最直接办法,也是记忆的良方。
遗忘帮助记忆
没有忘却就没有记忆,加强记忆必须善于忘却。这个道理并不复杂。脑子如同记忆的仓库,容量毕竟有限。为了把有用的东西储存起来,就必须有所清除。所以,为了加强记忆,必须善于忘却。善于记忆而又善于忘却这是所有学问家的一个共同特点。
也许遗忘看起来并不好,特别是上了一定年龄的人,都很害怕遗忘,几乎就像小时候害怕黑暗一样。他们甚至对提起它的名字都会感到几分厌恶。不过,它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呢?当然,我们会试着从一些记忆环节上去寻找答案。
假设你要从记忆中搜索出一个名字,因为想不起来而大为恼火。就在这个时候,我们意识到了自己正在遗忘。但是,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回忆不起来都意味着遗忘呢?显然不是。
有些时候由于我们情绪激动、悲伤等一时想不起来,但这些我们所要力求去重新再现的东西还保留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在喋喋不休地埋怨自己记性不好,但却没有一个人埋怨自己理解力差。所以在关心记忆与遗忘时,不得不提起的是一个人的理解力,这确实是个神奇的东西。
同样一种事物,每个人都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去理解,产生的各种效果也是不同的。我们不要求许多人都去按同一种理解方式记忆,只要我们觉得有意义,能让我们体会到其中的趣味,记忆效果自然会很好。
那些对我们没有丝毫意义的,而常常给我们带来烦恼的东西对我们只是一种负担,尽早抛弃为好。
可以肯定,每当我们获得新鲜的体验时,我们对它的印象是最深刻的,除了记忆女神,想必它是不会快乐的,每一个人都不例外,无论是谁。试想当我们从来到这个世上之后,所见、所闻、所为都完美无缺地记忆下来,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或许你渴望去尝试,但那肯定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游戏!
事实的确如此,遗忘就是这么神秘,如果你还没有体验到快乐,那么可以肯定你是被记忆中的某些事情所缠绕。遗忘吧,学会遗忘,我们才会脱离烦恼,学会遗忘,我们才能学得更轻松、快乐、高效。
制作卡片,提高记忆
卡片,作为活页纸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就在于“活”,完全听从你的管理,不受什么限制。既可以保持笔记本记笔记的优点,又可以弥补笔记本的“不灵活”,便于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和日后查阅、保存。尤其是你可以随时方便地做内容的修改或者增补,如果纸面改得不清楚了,你又可以随时换另一张新卡片,重新誊抄一遍。并且,这些卡片你可以任意做排序的调整,或者根据需要做各种门类的组合,即做某一个专题卡片。一张张卡片犹如记忆的仓库,对增强记忆,特别是记忆英语单词,效果很好。
许多知识渊博的人都有做卡片的习惯。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尔纳死后,人们发现他亲手摘录的卡片有25000张,笔记几百本。
运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找几个朋友进行比赛,不过,卡片数量也可以逐渐地增加。把几十张乃至上百张卡片排放在桌子上,许多人轮流猜记,每人一次猜一张,只要是背对了,就将卡片归自己所有,否则,背错了的卡片就归指正的人所有。
如果大家都猜不出,可以拣出来放在一边。全部猜完后,各自计算卡片数,多者胜,少者败。这种卡片学习游戏非常有趣。一些以此来记忆的人,甚至觉得它是唯一值得玩的游戏。经过读书卡片的日积月累,你的资料会不断丰富,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和总结,你就会得到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
我们都见过卡片,比如你去图书馆借书时看到的目录卡片。卡片的尺寸很规则:一般是12.5cm×7.5cm,这些卡片放在一起就显得整齐。并且,每张卡片都分类明确、编号清楚,便于你检索自己需要的资料。
做读书卡片,其形式基本与目录卡片一样,作用也大致相同。读了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后,你想把它的中心思想或精彩段落、词句抄下来留做将来的资料,就可以借助读书卡片,而你做的每张读书卡片,都应该学习图书馆目录卡片的样子,做到尺寸整齐、笔迹清晰、排列有序。
一张读书卡片,它的样子大致如下。
编码:yw.mj.chxqd.058
内容:
《旧约》(詹姆斯国王钦定版,共39卷)是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写成的,几乎完全是用希伯来文,它是以色列人民的民族守教文学。《新约》(詹姆斯国王钦定版,共27卷)大约是在公元40年到1500年间用希腊文写成的。它包含着现存的关于耶稣的生平、教导、受难和复活的最早文献。
出处:莫娜•比丝艾,《上帝的选民》、《圣经智能》,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1943年5月第1版,P32
要想把学习卡片做好,就要有一定的规则或者说要求,其目的是使所做的读书卡片内容清晰,同时便于大量管理,想用哪张随时能很快找到它。这好比你把很多种商品放进仓库,要按一定的“规矩”存放,杂乱无章地随地堆放,放进去时图了省事,要往外取时却不知道哪种东西放在哪个位置,自然也就取不出来,仓库里虽然有,又有什么用呢?
读书卡片类似于图书馆的目录卡片。目录卡片按照图书检索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分类目录、书名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等。
分类目录是根据图书分类法的规则组织的。书名目录是根据书名的第一个字的字母顺序或笔画笔形排列的。著者目录是根据著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或笔画笔形排列的。你到图书馆借书,可以根据以上目录规则来查找需要的书,即根据著者姓名,或者根据书名,或者根据书的内容所属分类。
你的读书卡片当然不必做得像图书馆目录卡片那样复杂,只要实用即可。下面介绍一种做读书卡片编码的规则,它包括的内容如下。
1.卡片的编码
读书卡片的编码,主要任务就是给你做的读书卡片起个名字,你一看这个“名字”就可以识别这张卡片属于什么范围,内容大概是关于什么的。
编码,其优先标准是:门——类——条——号。
也就是说,在编码时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即:先排门、再排类、后排条、最后排号。所有的卡片应该保持这样一致的标准,不能混乱。拿上面的样本卡片的编码为例,“yw.mj.chxqd.058”不能编码为“mj.yw.chxqd.058”或者“yw. chxqd.mj.058”。
门、类、条、号的编码依据及过程如下。
(1)分门。拿几门课程来说,可以是英语、生物、地理、数学、历史、语文等等。
(2)别类。上面的每一门又可以继续往细进行分类,如英语,可以再分类为字词类、精彩片断类、优秀事例类、寓言类、名句类等。
(3)列条。各类下面又可列为若干条,如名句类,可细分为天地景色、春夏秋冬、生物、外貌和内心、感情和意志、人才和品德、交友和社交、家庭和生活、文学和艺术等。在具体做每一张读书卡片时,每一条可以单独占一张,如果内容较长、文字较多的话,当然可以占多张。
(4)编号。你对门、类、条下的每张卡片可以编一个号,以便统计你所做的读书卡片的张数。编号一般根据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卡片的排序
你做的每张卡片在完成编码后,再把它放进你的卡片盒。这时,你要按一定的规矩放置,这个“规矩”就是排序。
排序,就是你把所做的读书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其实主要是对每张卡片的编码进行排序。
排序的优先级仍然是:门——类——条——号。即先看这张卡片是哪一门,找出相应的门;再看属于哪一类,找到相应的那一类;再找到相应的那些条;最后,根据这张卡片的编号大小,把它放在它应占的位置。一般最新制作的卡片放在最后,如果是经过重新修改的卡片,就还把它放回原来的位置。
如果做简单的学习卡片,可以这样做:
你先制作一些规格统一的卡片,纸的质量最好厚一点儿,因为卡片要经常翻动使用,薄纸很不适宜。卡片两面都要求是白色的,这样更能突显它上面的文字。
在卡片上写好需要学习、记忆的材料,这时可要注意了,一定要一反一正地写,你完全可以这样做:
外语单词:正面——Green反面——绿色
历史:正面——鸦片战争反面——林则徐,1840年
地理:正面——喜马拉雅山反面——世界最高的山,8848米
当然,还可以写上各种各样你需要的片断知识。写的时候最好用两种颜色,比如正面用红色,背面用蓝色或者黑色,以便于区别。
做好卡片后,先进行集中识记,外语单词一次可进行30个,各种名词概念一次可进行10~20个,年代资料一次可进行20~30个。基本上记住后,可把卡片像洗扑克牌似的混放在一起,然后从上面的一张背起,看正面则背反面,看反面则背正面。不过,记名词概念时最好名词一律朝上。凡能背出的放在一边,背不出的放在另一边。最后,把背不出的重新“洗牌”,再次回忆,直到全部串下来为止。
这样隔一两天再记一次,及时复习,效果会更好。
善于用工具增强记忆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塞利埃博士,是提倡“泛适应症候群学说”而闻名世界的学者,他的身边经常放着三种用具,它们是:
(1)用橡胶和塑料做的耳塞。
(2)蒙眼用的黑色眼罩。
(3)小型录音机。
塞利埃博士为什么爱用这三种东西呢﹖
在说明这件事以前,我们得事先了解什么叫做“泛适应症候群学说”,它和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关系。
简而言之,如果对动物的身体,从外界给予种种刺激(这叫做胁强式刺激),就会产生“头痛”、“心情不适之类的状态”(这叫做压力反应)。要是常常处在这种压力状态下,而且勉强支撑,不但读书效率十分低下,还会造成种种病因。
产生压力反应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焦虑过度、辛劳无比、噪音太多、事务繁忙等等,它们会在我们四周造成无数烦闷旋涡。
塞利埃博士为了与这些不利因素隔绝,免受胁强式刺激之苦,睡觉时就使用耳塞,思考就用黑色眼罩蒙住双眼——使自己眼不见杂物,心无杂念。为了在忙碌中提高工作效率,把许多必要的话都录进录音机,省去很多交谈的时间。
塞利埃博士强调:“人在工作时间里一定要全力以赴,之后则可以听听音乐,换换脑筋,调剂身心。”
这个“泛适应症候群学说”,是根据医学上的研究结果而来,但是,对我们的读书却提供了“如何调剂学习环境”的珍贵资料,对我们的学习极有参考价值。
选对音乐,帮助记忆
音乐具有令人惊奇的作用。当你工作、劳动、学习之余,打开收音机或录音机时,那美妙的轻音乐可以使你心旷神怡;当你参加隆重的会议,奏起庄严的国歌、军歌时,会感到热血沸腾,充满了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当你在苦闷、徘徊的时候,哼几段抒情歌曲会帮助你驱散忧愁。
音乐与大脑的记忆关系相当密切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陶冶情操
音乐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我们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音乐王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特别重视音乐教育。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乐教是完成诗教与礼教的最好方法。
音乐的作用是从感情上去陶冶人,高尚的情操是引起人们积极情绪的基础,而积极的情绪是有利于记忆的。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人物都是音乐爱好者,音乐对他们的陶冶作用是不能低估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对音乐就有特殊的感情,他常把拉小提琴当做最好的消遣。
2.调节情绪
因为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调、音色各有不同,所以能对人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在心情不好、情绪低落的时候,如果能听一段轻音乐,陶醉在优美的旋律中,就会忘记所有苦闷和烦恼,解除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
那么,音乐是怎样产生作用的呢?科学家们发现,人的听觉器官中的每一根神经只接收一种频率的音响,音乐是一定频率的声波振动,它被人体接收后,与人体内各个振动系统相吻合,于是产生共振,使各器官节奏协调一致。在共振的状态下,音乐能激发人体的内在潜能,使身体某些部分由稳定的静态变为活泼的动态。尤其是节奏性强、感情色彩鲜明的音乐更能起到兴奋、鼓舞的效果,从而使学习安心,并增强记忆效果。
美国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小白鼠听了莫扎特音乐后,其数个负责激励和改变同大脑细胞联系的基因的活动水平明显提高了。如果你经常丢三落四、忘这忘那,那就多听听莫扎特的音乐吧!
音乐既然对人的身心健康情绪等方面产生有益的影响,也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记忆。比如,你记忆一首纯文字的诗,可能比较费劲。但记忆一首谱曲的诗,随着乐曲优美的旋律,你就可能很轻松地记住了,以后一旦听到曲子,歌词自然就随着曲子旋律而记起。
所以,在学习疲劳的时候,在精神紧张的时候,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你都可以选择一种喜欢的音乐,只要它能让你放松,调动你积极向上的情绪,就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学习和记忆。
学习时如果听一些古典音乐,可以帮助你心神集中,使你比较容易记住所读的内容。
青少年时期是心情最容易起伏的阶段,若能听些稳定情绪的音乐,会让精神平和,学习的时间增多,效率也会倍增。
音乐其实可以抚慰人心,若心情已经不稳定,还选择一些让自己心神不宁、胡思乱想的音乐,学习的效果当然也会不佳。所以选择陪伴自己学习的音乐类型,就显得很重要。古典音乐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打造舒适的记忆环境
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人的心境与态度也会有所不同,当周边杂乱不已时,人的心会随之纷乱散漫。但在一个有条不紊的环境里,集中精神则很容易。因此环境对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环境可以经由大家平常的习惯,加以改变。凡是习惯有条不紊整理事物的学生,不单是成绩,连学校生活,也都比那些没有整理习惯的学生来得充实。无论如何,我们学习的最基本的环境,就是自己的书房。因为上课环境是由一群同学们一起营造,但是书房则是由自己所创造的私密空间。
随着平时养成的习惯,大家的房间会有不同的风貌,有些可能很整洁,但相反的,也有些可能像猪窝般,书本和玩具等散落四处,不堪入目。不知你会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因为读不下书,或每当要写作业时,就会感到烦躁?
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从现在起,试着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干净,并培养把东西整理得井然有序的好习惯。如此一来,心情不但会感到舒爽愉快,甚至学习也能得心应手,做功课时引发的烦躁感,也会烟消云散。
所以,在你的书桌上最好不要放置其他的杂物,这样才能专心,不然心思会被其他的东西所吸引,而把该学习的时间浪费在其他的杂事上。这样长期下来,只要一在书桌前坐下,就会开始认真学习,而不会做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专注是可以培养的,当坐在书桌前时,就要有学习的心理准备。每天都这样训练自己,久而久之就能专注地学习并会告诉自己就是应该专心,不可以分心做其他的事,久了就会成为习惯,有了习惯后,就算不学习,自己也会觉得怪怪的,而会想坐下来读点书。书桌上没有其他的杂物,会让自己得到一个讯息:不可以做其他的事了,现在就是该学习。要学习就应该认真,不然就干脆去玩。倘若明明身体已经坐在书桌前了,心中还在想其他的事,这样当然无法读好书,不会有好的成绩,也怪不了别人。所以,请把书桌整理好,这样才能帮助自己集中精神。
观察力是记忆加油站
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就是一定要先有存款才能取款。而记忆就像从银行里提款一样,先要完成记忆的输入过程之后你才能将这部分讯息或印象重现出来。
这样就有一个存入多少及存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你记忆的是哪方面的内容以及真正记忆了多少或是印象有多深,这就是有赖于记忆的观察力啦!
观察力是在感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固的认识能力。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从观察开始的,然而,我们却常常被生活的表象所蒙蔽,没有认真地去观察。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由于角度或态度有别,记忆的态度就会产生差异。根据哲学的观点,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因而若有两人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时,其方式、角度及心理的状况就会有所差异,以至于在大脑中形成的印象就不同,其深刻程度也不同,换句话说就是记忆的效果不同。
我们学英语单词时总是反复记忆还是有记不住的时候。所以要巧记,仔细地观察这个单词有什么特征,根据它的特质进行记忆。如摩托车的英文为“motorbike”,别看它很长,其实也容易记,它是由“motor”(发动机)和“bike”(自行车)组成的,意思是附有发动机的自行车,也就是摩托车。经过这样的理解程序,记起来就容易多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我们在做学问时,不管记忆最终会产生什么效果,前提是一定要进行仔细的观察,也就是对所涉及的学习、研究事物进行有目的、认真的调查、观测,只有这样做才能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而认真观察的先决条件,就必须要有强烈的观念与目的。
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我们观察某一事物时,常常由于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或思考方式不同,使得每个人观察的态度与方法及侧重点也不同,导致观察结果就不同,这又使最后记忆的结果不同。法庭上同一案件的不同证人的证词有所不同,原因正在于此,而不是证人存心捏造伪证。你相信吗?不妨看下面一个实验。
一位心理学家请他的几个学生走进一间昏暗的房间,等他们坐下后,他突然打开幻灯机,只见屏幕上有一位白人男子跑进了一间屋子,另一个黑人农民拿着枪随后追了进去。于是那白人拿起一把刀扔向黑人,黑人躲过后便飞身把白人擒住。他朝白人的大腿开了一枪后,立刻飞快地走出了房间。整个过程只有20秒。
结束后不待学生们细细回想,这位心理学家便要求学生们稍微回忆一下,把看到的过程如实写下来。
结果在收回来的27份报告中,对这件事的大意描述有25%的错误的就有四份,完全不对的有八份,仅凭想象力描述杜撰的有十份,仅有五份是正确无误的。
由此可见,即使是所谓存在偏见的“如实”描述也都包含了许多不真实的成分,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记忆的观念,观察是在突然的情况下开始的,所以记忆效果就不同。
对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不同证人的证词为什么会不同,并且会夹杂有不正确不客观的成分,其原因就是因为观察时不同的态度及不同的角度造成的。我们只有在树立正确的观察观念时,才会观察到客观的现象。
不同的证人在案发的一瞬间,并没有仔细观察的意识,而到出庭作证时又已遗忘不少,于是便凭着自己推理与想象,想当然地使证词完满合理。可见,这里面便有人为主观的因素掺杂进来了。
对情节进行描述可以增强我们的观察力。
假使我们能够经常把自己所遇到的情节描述下来,那么我们就会在描述过程中锻炼自己发现成功的能力,这些描述包括口头描述和记录描述。
锻炼描述情节能力有多种形式,譬如看完一场电影后,把自己所看到的情节试着记录下来,用自己的语言将其中的场面描绘一番。这样你就可以测试自己是否能把最主要的部分准确地记录下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自己的观察力,这种训练可以称之为“描述性”训练。为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要求我们在平时处处留心,比如每天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当你见到一个很特别的人之后,不妨在心里描绘那人的特点。再者,我们去游览一处古迹,不仅要留意游客多少,还要留意湖光山色、建筑布局、造型特色以及人工与自然的搭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观察能力会变得细致而全面。
通过描述性训练,我们能够学会对事物外观特征描述的能力,然而就可以再深入去探寻其原因、结果和历史等。这种训练需要抽象思维的参与,难度比描述性训练高,可以称之为“阐释性”观察训练。
例如,我们在细心观察古迹、名胜风景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阅读、留心有关古迹的诗词歌赋,进一步了解此古迹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从而使自己对古迹不再限于游山玩水的层次,而从观察中得到比较深入全面的认识。
经过了这些训练,就可以养成一个对任何事物进行深层观察的习惯。这样一来,就可以发现许多埋藏在生活中的机遇。
观察也要讲求章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不要胡乱地东瞧瞧西看看。
首先谈谈和客人第一次见面时的观察,以下是比较合理的观察顺序。
(1)细心听清楚别人的姓名。
(2)观察其面部特征。例如是鹰勾鼻,还是扁塌鼻;是厚嘴唇,还是薄嘴唇;抑或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等等。
(3)他的名字是否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记忆。若能按照以上顺序多观察几次,你一定会发现他的名字与相貌好记多了。当然,观察别人时要有礼貌,不要让别人感到不自然,要不动声色悄悄地进行。
刚开始时也许你会难于适应这种做法,然而时间久了之后你就会习惯成自然。作家描述景物之所以形象动人,是因为他们观察景物深入细致的缘故,而不是走马观花。他们的观察顺序由远及近,从大到小,由浅入深,从动到静。
学习数学、历史或外语等都一样,也强调在记忆前有个观察顺序的问题。例如平均加速运动距离公式“”,我们要怎样观察呢?对于此公式:
(1)先了解字母代号含义分别是什么。
(2)观察公式的构成。
(3)观察公式的特点,如第一项
是一次方,第二项的是二次方;第一项系数为“1”,第二项系数为“”是不变量。
(4)各项各代表什么意义,它们和平均加速运动又有什么关系。
再举一个学习外语单词的例子:
(1)要树立一种观念,把生词记熟。
(2)各个字母,了解其意义。
(3)懂得拼写与发音的特点,有没有不规则的发音,例如“1ight”中的“gh”是不发音的,便是一个特点。
(4)明白单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在整句中所产生的作用,因为这牵涉到主、代、宾、动、名、形等词的用法问题。
(5)单词是否为合成词,或是由另一个词加之前后连缀而成,如“runway”是由“run”和“way”合成的,而“return”是由“re”和“turn”复合而成的。
(6)是否能从词的拼写和发音中联想到其他单词,不妨翻翻词典,俗话说:“开卷有益。”多翻翻字典总是有好处的。
又如,从古至今,碗和碟人人都会接触,但是很少有人从其中发现奥秘。但是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却能够用自己的智能去观察、发现和研究自己所看到的东西。
瑞利年轻的时候,有一天,家来了几位客人。瑞利热情好客的母亲高兴地请客人坐下后,沏茶端水,忙个不停。也许是上了年纪,她的手有些颤抖,每次端茶上来时,茶水都不免要洒出一点。她难为情地对客人说:“人老了,手脚不灵了。”
客人们都很有礼貌地对她的热情好客表示感激,但没有人想到这里面还有什么引人注意的东西。而瑞利则对这样一件普通的事产生了兴趣。他看到,母亲每次端茶时,光滑的茶碗容易在碟子里滑动。可是,当热茶洒在碟子里后,尽管母亲的手摇晃得更厉害,碟子倾斜得更明显,但茶碗却一动不动。敏感的瑞利立刻觉得这里面大有奥秘!
客人走后,瑞利陷入了沉思。他用茶碗和碟子进行了反复的实验,随后又找来和碗碟差不多的玻璃瓶、玻璃板等进行试验。就这样,他开始了对物理学中摩擦力的研究。经过不断的实验、记录、分析,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茶碗和碟子看上去光洁、干净,实际上表面总有些油腻,使茶碗和碟子之间摩擦力变小,容易滑动。当洒上热茶后,油腻溶解消失了,碗碟之间就变得不易滑动了。
由此,他进一步指出,油对固体之间摩擦力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利用油的润滑作用,可以减少摩擦力。
如今,润滑油在我们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就是根据瑞利的发现制造出来的。
智商赋予了我们无尽的发现机会的能力,但不善于观察的人是不会有任何发现的,而没有发现也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记忆与睡眠
我们都知道,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和脑力,据医学研究表明,睡眠有舒缓压力、增强记忆力的功效。睡眠专家认为,要想保持头脑清醒、心情愉快、思想敏锐、精力充沛,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失眠。
以色列的研究人员作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是以36名22至36岁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并让这些学生在压力高峰期下接受评估,他们按压力处理法分成两组。结果发现,倾向忧虑的人会减少睡眠时间;相反的,那些懂得疏导情绪的人,睡眠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研究人员说,有时睡眠可以帮助舒缓神经紧张,使人暂时远离压力。
哈佛医学院也有报告指出,要加强记忆力,必须要有足够的睡眠。这项研究以24个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要他们在1/16秒内确认电脑上闪动的3条斜纹,结果有半数的人当晚呼呼大睡,其余的则保持清醒,直到第二或第三个晚上才入睡。4天后测试这24个人的记忆力,结果发现,第一晚入睡者,辨认图案的正确度比不睡者强。
专家认为,睡眠对于我们白天的表现也有很大的作用,睡眠不足会引起一些后遗症,如白天嗜睡、情绪不稳定、忧郁、压力、焦虑、失去应变能力、免疫力降低、记忆力减退、失去逻辑思考力、理解能力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等。
美国睡眠障碍协会认为,睡眠有量化标准,可鉴别失眠的严重程度。各种失眠表现的量化标准如下。
入睡困难:是指从上床到入睡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
睡眠不充实:是指觉醒的次数过量或时间过长,如整晚觉醒时间每次超过5分钟,同时觉醒次数有两次以上;或是整晚的觉醒时间总共超过40分钟。
浅度睡眠:熟睡或深睡期降低,如果入睡期与浅睡期增加,这也显示睡眠量不够。
睡眠时数不够:睡眠时数少于6.5小时。
睡眠专家认为,若上床30分钟还无法入睡,或是半夜里忽然醒过来,不妨干脆下床走出卧室,或在黑暗中坐一会儿,或是读点轻松的书,听点轻快的音乐,甚或做点简单的家务,以便松懈神经,那么,再次上床时也许就较易入睡。
据专家研究表明,要确立自己的睡眠量可依照下列步骤。
先选好适合自己的上床时间,除了要容易入睡外,也必须距离起床时间至少8小时。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内,在同样时间上床,并每天记录起床状况。由于过去上床时间较晚,习惯睡得较短,在开始的前几天,你也许会醒得较早,但往后,醒来的时间就会渐渐延迟。
所以,我们永远不必担心自己睡得太多,而且,遇到有空的时候要尽量利用机会,多闭双眼养好精神。
如果早上醒来还不到起床的时间就不要再逼着自己睡了,这个时候是记忆的最佳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稍微复习一下昨天晚上看的重点,就能立
刻唤起昨夜的记忆,让你从容地考试。
增强记忆力的家常食品
人的大脑中有无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科学研究证实,饮食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而且在大脑正常运转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食物有助于增进人的智力,使人的思维更加敏捷,精力更为集中,甚至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营养保健专家研究发现,一些有助于补脑健智的食品,并非昂贵难觅,而恰恰是廉价又普通的家常食品,日常生活随处可见。以下介绍的几种食品就对大脑十分有益,脑力劳动者、学生们不妨经常选食。
1.牛奶
牛奶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营养品。它富含蛋白质、钙及大脑所必需的氨基酸。牛奶中的钙最易被人体吸收,是脑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此外,它还含有对神经细胞十分有益的维生素B等元素。如果用脑过度而失眠时,睡前喝一杯热牛奶有益帮助睡眠。
2.鸡蛋
大脑活动功能、记忆力强弱与大脑中乙酚胆碱含量密切相关。实验证明,吃鸡蛋的妙处在于:当蛋黄中所含的丰富的卵磷脂被酶分解后,能产生出丰富的乙酚胆碱,进入血液后又会很快到达脑组织中,可增强记忆力。国外研究证实,每天吃两个鸡蛋就可以向机体供给足够的胆碱,对保护大脑,提高记忆力大有好处。
3.鱼类
鱼可以向大脑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钙,淡水鱼所含的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不会引起血管硬化,对脑动脉血管无危害;相反,还能保护脑血管,对大脑细胞活动有促进作用。
相传日本平安时代,《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有一天正在烤沙丁鱼吃,她的丈夫藤原宣孝回到家里,见状不禁大怒:“沙丁鱼是下等鱼,有身份的人是不能吃的。”爱吃沙丁鱼的紫式部回答说:“沙丁鱼是上天赐予臣民的保健食物,没有人会拒绝食用。”驳得宣孝哑口无言。可见,“沙丁鱼可以补脑”,自古以来就有这种说法。
把沙丁鱼烤焦后,磨成粉,再在香油里炸,敷在耳朵根上,可以治中耳炎。吃烤焦的沙丁鱼头可治牙痛,十分有效。
现代科学从生理作用角度解释了沙丁鱼对人体的功效。沙丁鱼含有丰富的EPA,EPA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进而就可以预防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因心脏冠状动脉硬化、堵塞而引起的。EPA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沙丁鱼体内含有核酸、大量的维生素A和钙,可增强记忆力。阴干的沙丁鱼、煮了再晒干的沙丁鱼,因其所含的钙被浓缩了,含量的比例更高了。钙含量升高可以解除焦躁,安定情绪。
不仅沙丁鱼含有钙,所有鱼的骨头、刺都含有钙,有人认为鱼有骨头、刺,吃起来太麻烦而不爱吃鱼。但为了身体健康,还是忍耐一下多吃些鱼吧!
4.玉米
玉米胚中富含亚油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有保护脑血管和降血脂作用。尤其是玉米中含谷氨酸较高,能帮助促进脑细胞代谢,常吃些玉米尤其是鲜玉米,具有健脑作用。
5.小米
小米中所含的维生素B1和B2分别高于大米1.5倍和1倍,其蛋白质中含较多的色氨酸和蛋氨酸。临床观察发现,吃小米有防止衰老的作用。如果平时常吃点小米粥、小米饭,将益于脑的保健。
6.花生
花生富含卵磷脂和脑磷脂,它是神经系统所需要的重要物质,能延缓脑功能衰退,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脑血栓形成。实验证实,常食花生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延缓衰老,是名副其实的“长生果”。
7.黄花菜
我们常听人说的黄花菜是“忘忧草”,能“安神解郁”。但要注意:黄花菜不宜生吃或单炒,以免中毒,以干品和煮熟吃为宜。
8.菠菜
菠菜虽廉价不起眼,但它属健脑蔬菜。由于菠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B,是脑细胞代谢的“最佳供给者”之一。此外,它还含有大量叶绿素,也具有健脑益智作用。
9.辣椒
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居各蔬菜之首,胡萝卜素和其他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辣椒所含的辣椒碱能刺激味觉、增加食欲、促进大脑血液循环。近年来有人发现,辣椒的“辣”味还是刺激人体内追求事业成功的激素,使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辣椒以生吃效果更好。
10.菠萝
菠萝富含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锰,而且热量少,常吃有生津、提神的作用,有人称它是“能够提高人记忆力”的水果。菠萝常是一些音乐家、歌星和演员最喜欢的水果,因为他们要背诵大量的乐谱、歌词和台词。
11.橘子
橘子含有大量维生素A、B和C,属典型的碱性食物,可以消除大量酸性食物对神经系统造成的危害。考试期间适量吃些橘子,能使人精力充沛。此外,柠檬、广柑、柚子等也有类似功效,可代替橘子。
充足的营养是激发大脑功能的物质基础。一个营养充足的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可以长时间高效地工作。尤其在考试前紧张的复习期间,高度紧张的大脑劳动,要消耗大量的营养。此时若营养跟不上,易引起大脑疲劳,造成注意力、记忆力下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必须保证足够的营养。
蛋白质是脑细胞兴奋和抑制过程的主要物质基础,对记忆、思考、运动、神经传导有重要作用。因此,平时要多吃含蛋白质高的蛋类、牛奶、瘦肉、鱼肉、豆制品等食品,以保证蛋白质的供应。
维生素,如维生素D、C、E也是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营养,而它们都不能从人体内转化而来,只能从外界吸收。因此,生活中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如西红柿、苹果、柑橘等。
钙是保持大脑持久工作的重要物质,要多吃虾皮、骨髓等含钙多的食品。
另外,还可多吃一些核桃仁、黑芝麻、枣、瓜子、花生等健脑食品。历史上实行科举制度时,考生中就盛行食用核桃仁健脑。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个饮食习惯就是——一定要吃早餐。因为不吃早餐会让我们的精神变得散漫,还会降低学习效率,使我们难以专注学习。
这里有一个增强记忆力的特效药膳。在一般中药行就可取得的中药材料,以适当方式调理,可以达到强化记忆力的效果,不妨一试。
(1)远志、石菖蒲等份煎汤,当茶饮。
(2)野百合、柏子仁等份共研为末,每服15克,日服两次。
(3)益智仁、远志等份为末,饭后用酒调服。
(4)菌灵芝30克,加冰水500毫升,煎熬两小时,日服两次。
(5)龙骨、远志等份为末,饭后酒送服10克,日服三次。
(6)甘草5克,浮小麦50克,大麦10粒,以水300毫升煎取药液150毫升,分三次温服。
必不可少的重复过程
随着时间的流逝,所能保持的记忆量也会随之减少。假设你现在正要去听两小时的演讲,听完后,你将演讲的内容尽可能地全部回想一遍,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这个结果用艾宾豪斯的遗忘曲线来解释,大概就是:最初的时候,大部分的信息都还记得,在结束的时候也记得差不多。但是,在演讲过程的时间里,记忆却流失了许许多多的信息。
因为,演讲刚开始的时候,听众想要去听的意愿还很强,而且所得到的信息量也还不够。但是,演讲持续进行,信息互相干涉、结合,理解变得艰难起来。最初的紧张感也逐渐散去,开始感到疲倦、不耐烦。不过到了最后,因为信息是最新最完整的状态,所以仍能轻易地留存在记忆中。对于学习,像这样的情况要怎么办才好呢?
首先,缩短学习的时间。每20分钟到40分钟休息一次,会保持着相当高的记忆效果。如果每两三分钟就休息一次的话,由于学习的时间太短,对于下一个信息无法有效理解,注意力更是容易变得分散,能记住的东西就非常有限了。
两小时的学习完成后,则需要长时间的休息。最好接下来学习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效果更佳。
再怎么有趣的内容,是无法连续集中精神两小时的。再怎么拼命,集中力大约也只能维持一小时,总是会出现精神涣散、脑中跳入其他事物等等。这是因为人能够完全集中精神听课的时间,正确说来是不超过20分钟的。而很小的小朋友,集中力大概只能维持5分钟而已。注意力本来就很容易动摇,很容易被周遭零星琐事吸引。不过,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就完全没有集中力长短的问题了。只有在单纯记忆学习的场合中,会较快产生厌烦与不耐,所以需要适度的学习时间和休息。让你的大脑有充分的时间去储存资料并重新开机、更新内存是很重要的。
像前述的演讲,经过24小时,我们所记得的内容,还有多少呢?由记忆现象与复习效果原理来看也很清楚不过了。刚听完演讲没多久的记忆最清楚,此种情形称为记忆现象。这种场合是显示短时间的记忆、无意义的信息或学习运动等方面的记忆,在5~10分钟后,记得最清楚。如果是散文诗等有含义的信息,效果则在两三天后出现。
所以,在考试前一天才临时抱佛脚地熬夜猛啃书,效果是不可能好到哪去的。想要去记什么的时候,会在脑中产生所谓的记忆痕迹。这个痕迹可以在任何时候唤起回忆,所以反复的练习加深印象是必要的。根据研究表明,在学习后5~10分钟记得最清楚,所以第一次的复习在此时最好。接着在学习的24小时后,大约会流失原本80%的记忆量,这个时候必须再复习一次才行。然后,一个星期、一个月后,信息尚未完全丧失前,赶紧再复习一下,这样就能确定地刻划其记忆痕迹了。
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是最好的呢?反复练习的话,能在记忆中储存数月到数年之久。儿童的头脑可以说是白纸状态。如果记住了某个范围的东西,就会一直记得牢牢的。而成人的脑海已经有一定的知识体系,所以新的信息会和脑中原有的知识结合,再重新改写。如果既不考虑事实,也不了解意思,只是一味死记,儿童当然比大人厉害。我们可以发现,年纪愈大,对于无法理解的事物就愈不容易记住。
死记硬背实在是聪明的成人们不该做的事。要将所拥有的信息好好地整理,并充分了解才是记忆之道。
彻底的学习比粗略的学习更能长期记忆。因此,即使自己认为已经记住了,也必须进行多次地学习。心理学上称此为“过剩学习”。或许有人听到“过剩”一词会认为是学了多余的没有用的东西,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例如:我们刚听到一个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多做其他的练习记忆,很快就会遗忘。但如果我们听到单词时,就立即查字典,弄懂它的意思,然后一再地使用这个单词,自然就不会忘记了。
像这样,为了让记忆牢固,初期的反复过剩学习最好尽可能多点。不过,相同的事物要避免机械式的反复过剩学习。因为恐怕会令人丧失灵活的思考,使自己的观点狭隘。
当知识都彻底记忆后,最好能每隔一段时间去应用、复习。这样过剩学习的效用,也常显示在对自己来说是愉快、有趣等体验的记忆上。比起不愉快、失败的经验,我们比较能记住愉快的回忆与事件。
因此,当我们阅读诗歌、散文而为之感动时,首先请重复地演练、复习到自己能将它背诵出来,然后在友人、聚会或婚宴等场合中将它应用出来。像这样的学习对记忆的提高是有助益的。
增强记忆力的先决条件
这个世界上有不少记忆力惊人的人,我们通常不假思索地认为他们是生来就具备这方面的天赋的。
这不是一种正确的看法。既然人的身体素质可以通过锻炼来加强,那么人的记忆力为什么就不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增强呢?
事实上,那些记忆力超群的人,都善于对记忆力进行训练。
反之,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整天只知迷迷糊糊地过日子,记忆力自然不会好到那儿去。
我们仔细观察那些“记忆好”的人,就会发现他们本身并不是那么有意识地去增进记忆力,但是他们都在有意无意间,正确地把握了记忆的要点,因此成效显著。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掌握记忆的要诀,是可以获得良好的记忆力的!
我们常听人抱怨说记忆力越来越差,或者说从小就不善记忆,这只表明他们放弃了训练记忆力的权利罢了。只要把握要领,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是可以显出效果的。
将一些笼统的记忆要领收集起来,根据大脑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的原则加以整理,使之合理化,让任何人都能遵行,这就是我们在这里将要提到的“记忆法”。
这在几世纪以前,就有不少专家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且有相当成就。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方法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已经更科学化、更合理化,这在以后将逐步谈到。记忆力和智商高低没有绝对关联。
但是,记忆力的好坏却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成绩。读书是离不开记忆力的,这是公认的事实。
“记忆”的能力和“思考”、“判断”、“推理”的能力相比是较简单的,任何人经过勤奋的练习,都可以使自己在记忆方面的能力相当强大。
以小孩为例吧,他们经常对电视或收音机播放的主题歌或广告歌很快地朗朗上口。
可是,这种记忆力,在进入初中、高中以后就逐渐衰退,这没什么了不起,下面将要谈到的记忆技术将使你变得善于记忆,在考试的时候,充分发挥记忆的威力。如何有效地记忆呢?要使记忆力确实有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身心都健康
病痛、疲倦、睡眠不足、过分劳心、兴奋过度、不安、孤独感、焦虑感等等都不利于记忆,会对记忆造成严重的阻碍。
身体的健康对保持良好的记忆非常重要,每天应有足够的睡眠(熟睡),并摄取充分而均衡的营养。为了避免记忆力衰退,日常生活的全盘性安排务必规律化,这样才会有充沛的精力,脑细胞灵活运转,记忆力也随之增强。
睡眠可使脑细胞得到休息,是孕育活力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但睡眠时间的长短并不和所获的休息程度成绝对的正比,休息程度需视“睡眠量”而定,亦即以睡眠的深度乘以睡眠的时间后,才能决定其效果。
因此,浅睡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所需的“睡眠量”,而熟睡则需较短的时间。因此,熟睡有益人体健康。
由于营养和记忆力的关系不是那么直接,因此常为人所忽略。如果我们换个说法,改成“健康和记忆力密切相关”,相信人们会立即明白营养的重要性。当营养不足或有偏差的时候,会引起身体的失调,甚至祸至心理,如此就会影响到脑细胞,影响到记忆力。
这并不意味着吃得很多或是随便乱吃补品来增加营养,吃得太多会增加胃肠负担,间接影响记忆力。
不能偏食,食用适量而均衡的食物,吃东西最好以八分饱为限,这都是较理想的做法。
二、使脑细胞经常保持灵活
使脑细胞保持灵活,就必须经常给它一些新的刺激,你也许会觉得这样很麻烦,但是这里所指的刺激并不在乎多寡,主要在于激发探索或研究新知识的欲望。
也就是说,我们经常要保持一种求知若渴的态度,并始终怀着好奇心,这样才能使头脑保持朝气,运转灵活,处事不死板,有弹性,记忆力也不会衰退,反而会得到加强。
抛弃常识是使头脑保持弹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既定的常识,以维持社会的顺利圆滑的运转,但是其中不少是似是而非的,会阻碍我们的进步,这些都是要断然舍弃的。
例如,某些指导人们如何思考的常识就要不得,它徒然限制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具有了一个“死脑筋”。
头脑一旦被固定观点所束缚,则丧失了它的活力。
那些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或发明家,一般都是常规思维方法的突破者。他们并非缺乏常识,而是抛弃消极的常识,正因为如此,才有超人的成就。
不要急于肯定现状,否则难以超越它。我们应以冷静的态度,将现状视为非改良不可的最糟状态,经常怀着希望改善的心,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出脑的潜力。
还要注意,不要有根深蒂固的成见。我们眼睛所见事物,大都有固定的形态、格式,而法律、道德、习惯等抽象事物,虽然无形,却在内心约束着我们。
而思考,不仅是抽象的、无形的,更是自由的。让自己永远在白纸状态下进行思考,不为成见所缚,是保持头脑弹性的最好办法。
对待学习也要经常抱着怀疑的态度。不要把学过的知识都奉为金科玉律,应经常想:“除此以外,还有没有更方便、更好的途径?”这种经常持怀疑态度的人,头脑必然灵活。
还有就是要经常接触一些启发智能的游戏。据说在爱因斯坦的书房某一个角落,堆满了有关猜谜及智力测验一类的书籍,而且他经常在那个角落里驻足,做临时性的益智游戏。这个小故事提醒了我们怎样去锻炼脑力。
此外,一些益智的消遣,比如跳棋、象棋和围棋等来训练头脑都不错。再者,自己感兴趣的嗜好,都值得去下工夫,它们不仅调剂生活,而且锻炼脑力,有助于头脑的灵活。
三、记忆所需的心理条件
为了把记忆对象完整地变为自己的东西,必须遵守以下几点。
1.要有决心、信心和耐心
“我非把它记住不可”,坚定的决心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强烈的意志作用使头脑的作用更为活泼,而且可以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心理障碍。
当对某件事情没有信心时,那么在完成对大脑的作用时就会受到抑制。因此,记忆前,一定要给自己打气:“我有超水准的记忆力,一定能记住!”“无论如何我一定要记住,决不可半途而废!”最后要有耐久性,能持之以恒。
2.对记忆对象感兴趣
一般人都以为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是必然的生理结果,其实不尽然,主要是由于长者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相对减弱的缘故。当我们对事物不感兴趣时,大脑反应迟钝;反之,则很灵活。
3.确实理解记忆对象的含义
“死记”效果不好,原因在于对记忆对象的内容和实质并不了解,或只是一知半解。当某件事情对你有特殊意味时,给你的印象自然特别深刻,难以磨灭。反过来说,如果要你去记一件毫无意义的事物,是很困难的,对不对?
因此,我们在记忆时,必须将记忆对象的内容及含义彻底了解,并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样记忆起来就相当轻松而且方便了。
4.细心、深刻地观察
给你一幅白纸,要你在上面画一匹骏马,你怎么着手描绘出来呢?由于马外形、姿态都十分特别,而且神态难以捕捉,所以,你是凭印象大概地画出个轮廓呢?还是去查阅有关的图片、书籍,甚至跑到动物园去实地观察,再准确描绘呢?
这时如果你采用前一种方法,则你永远也画不出模样优美的马,因为你从来没有仔细地观察过。如果你采用后一种方法,则你会因为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情报,而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
因为一个人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头脑是不停运转的,许多知识在无形中就被记住了。因此,当你有心记住某件事物时,一定别忘了对它进行细致、深刻的观察。
5.运用多种感官
立体性的活用,也就是要同时运用多种感官,多方配合,共同记忆。记忆,离不开眼睛、手写或念出声,也就是说要动用视觉、动作、听觉三种感官,才能得到有关记忆对象的情报和信息。
我们体内有许多感觉容纳器,这些器官不仅从体外,而且从体内接收各种刺激,从而引起不同的感觉。比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压觉、痛觉及对温度的感觉等等,大部分都由外界刺激引起。而内脏器官,则把体内的状况传达给我们。
因此,充分利用感觉器官作为我们认识外界事物的工具,事物在我们脑海中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如果不利用这些感觉器官的话,真是浪费啊!
6.运用联想力
当我们头脑接收某种刺激后,会涌现出其他与此有关的事物,这个过程叫“联想”,这种能力叫“联想力”。
我们思考某一问题时,脑海中会出现不同的念头,指导我们的行动。这些看起来散漫的脑筋活动,实则是按一定的法则进行的,我们称之为“联想的法则”。也就是说,从A联想到B,中间必有既定的规则可循。
7.反复记诵
对记忆对象只看一次,印象会很快就模糊,只有重复观察,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现在的年轻人对古人能将万卷典籍记在脑中感到很惊奇,其实这就是靠这种练习以加深印象的最好例子。
所谓反复练习,同样不是仅仅用了一种感觉器官,而是多种感官协同工作。
8.采用适合的方法
人在小时候,脑部的发育还不很完善,要进行逻辑记忆是不合宜的,倒是那些没意义或意思简单的事物让他死背,会有好的效果。
成人却相反,要他们记住毫无意义或晦涩难懂的事物是较困难的,除非附加相关的说明。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十二三岁是机械记忆的巅峰时期,然后就进入图表式的记忆法,到了十五六岁,逻辑记忆逐渐发达,其他的记忆方法类型则慢慢消失。
这是一个正确而且屡经证明的说法。了解年龄和记忆的关系后,我们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年龄,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做个“笔记高手”
各人做笔记的方式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辅助我们记忆或整理知识。现在流行一种“卡片记录法”,即把新搜集的资料做成卡片,并分类保存,不限于记忆的狭小范围,而且能被灵活使用,因此用途算得上多样化。不过,做笔记无论怎样都应当配合自己的目的来选择方法,这样才会有最好的效果。
一、有关笔记的基本观念
记笔记的目的,一般都是以下的几个方面:由于边念边写较易记住,故记笔记;为了背诵时的便利,并加深印象,遂把要点写下;基于特殊的需要而加以整理,使能迅速找到重点。
记笔记的目的一确定,则记录的方式也决定了。例如,以辅助记忆为目的的笔记,就不必做得太仔细,摘要记录就行了。若是作为以后的参考数据,则需加以整理,并附加索引。
要选择记忆内容的重点,为笔记的第一对象。做笔记的目的是供我们使用,而不是做完以后就丢在一边,再也不翻看。有的人只是对记录本身感兴趣,笔记记得有条不紊、字迹秀丽,但就是很少使用它,这就失去了记笔记的最初目的和意义了。
二、做笔记的要领
怎样做笔记才最有效呢?大致有以下几种要诀。
1.直接写在书上
做笔记应讲究效率,因此并不一定非记在笔记本上不可。因此,看到一本喜欢的书时,若觉得其内容很有价值,则可直接在书上做记号或写下相关资料,或写下眉批等,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记笔记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书上的空白处写,也可先写在另外的纸上,再贴在书上……等,因各人习惯而异。做笔记的时候,最后考虑则以查找数据的方便,而附上索引。
有的人喜欢在书本上画线,而且有字必画,这就失去了画线的根本意义了。正确的方法是第一次略读时,先大致了解重点所在;第二次精读时,再以色笔或线条将其圈出,使之易于识别。
2.卡片记录法
这是近年来流行的方法。卡片大约和名片一样大小,但也有较大的,最大的到32开左右。如果还需要更大的卡片,则记在笔记本上会更方便。
使用卡片记录,如果资料来源特殊,有加以记载的必要时,可写在背面。不过,这个方法最大的毛病是常会使记录的事情,其逻辑关联中断,以致无法整理得很灵活、更理想,易成为死板的资料。
故使用卡片记录法时,重点应放在分类上,做到随用随取,达到这个目的最有效的方法如下。
(1)把相关的卡片贴在一本笔记本上。
(2)在纸上加绘图解表。
总之,要将搜集的资料尽量地做到活用,至于方法则可根据各人的习惯和爱好自己进行选择。
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利用卡片记录法的方式很好,他在卡片上写下书名、页数和重点,然后加以分门别类,再将卡片归拢起来。某物理学家则是将卡片分为不同的项目,各有不同的大小和颜色,因此易于识别,使用起来很方便。
3.在笔记本上记录
此法运用普遍,但记录方式却因人而异。像这种使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仍是有效的,可继续沿用,但不少人没有经过消化整理就一味地记下去,等到分类时就感到头疼了。为了避免这个问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每一个页记一个项目,即使留下空白也无所谓。
(2)在第二页加注相关的记录或贴条。
这样,我们以后在整理时就不会遇到什么麻烦了。
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的名言:“笔记本能测试学生的理解程度。”听同一个老师讲课而做的笔记,每个人都不会完全相同。
下面我们列举一些一般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笔记的类型,并分析它们的长处和缺点。
(1)速记型。把老师说的或是黑板上所写的,全部一字不漏地记下来——这种类型叫“速记型”。
讲课的内容记得那么详细,查阅起来是很方便的。缺点是:只顾埋头记录,往往对讲课内容一无所知或是一知半解。
(2)誊写型。所谓“誊写型”是指听课时在笔记本上先记录,回到家,再把重点整理后誊写在另外一个本子上。
这种方法耗时两倍,所以不能运用于任何学科。如果只限于不擅长的学科或准备重点加强的学科,是可以采用的。誊写的时候,别忘了趁此把内容整理得更清楚些。
(3)重点型。这种类型的人,事先花了一番工夫预习,课堂上边用心听课,边把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这种类型的好处是“每堂课的内容都当场彻底了解”。
实行这种方法之先决条件是事先做好预习,否则听课时会漏掉重要部分,或无法跟上老师讲课内容。
(4)杂记型。在同一个笔记本里,容纳多种学科的内容,乍看之下,连自己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这叫做“杂记型”。
(5)辅助型。除了一般用的笔记本,另有一个笔记本,把学过的内容做重点式的整理,以便查阅——这叫做“辅助型”。
辅助用笔记本在学习活动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它能加强学习效果。一般的学生都以为自己目前的学习方法是最好的,而且自己做的各科笔记方法也是最好的,最适合自己!但是,这么有自信可不行。或许,参考一下别人或想办法改进自我,可以让它变得更精确呢!
强化与提升你的记忆力
你可以轻松记起20件不相干的东西吗?你合上书本可以把刚读过的一段故事情节再次叙述出来吗?
这些都需要我们的五官能够协调一致,以此把所联结过的东西再现出来。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下面笔者来问你们一些问题,试试你们的记忆力如何。
你头上戴的是什么?鸡蛋。你可以告诉笔者你屁股下坐的是什么?小矮人。你可不可以告诉笔者你鼻子上的是什么?面包。嘴里边含的是什么?写字板。很有意思吧!
你可以很轻松地学会它。在这之后,你认为原本很难记的东西,突然间会变得出奇的简单,并且会让你记得非常牢固。
要知道这个神奇方法多么有效,你不妨先做一个小小的比较。
你可以自己先试着记这20个毫无关系的东西,然后看看自己花多长时间可以把它全部记住。可以想象的是,这一定是件非常辛苦的工作。
接下来,你再把它们与身体的各个部位联系起来。现在,我们再放一个动词,噢!你会发现,竟然如此神奇地把它给记起来了。
这是一个比较。我们可以来将这个记忆的过程再作一个整理。第一个,是不教给你任何方法,必须依赖原始的记忆,这样你觉得有些东西是非常地不好记。接下来,给你一些记忆的技巧,你经过应用,发现效果不错。
最后,经由技术的训练,你会发现跟你原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比很轻松就将这20件毫无关系的东西记住了。
如果你觉得有趣,那么你立刻就可以将刚才用身体记住的这20种东西扩充成40种!
这时,你马上就会发现,自己竟然能够在“瞬间”记住这40种东西。就如同教育家斯宾塞所说的一样:在学习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在这里,你也可以完全踩在自己的肩膀上,利用自己原本就有的记忆,不断地copy、copy、copy,自然你的记忆就可以层层叠叠地累积上去。是不是觉得很有趣?还是那句话,赶快行动起来,让记忆在学习中大显神威吧。
另外,记忆训练中也有很多的门道与技巧,下面提到的训练方法可以使你的记忆力得到提升。
手指训练:弹钢琴或者打字可以改善头脑中的“硬件”,促进思维过程。试验表明,儿童每天弹琴10分钟,6个月后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了34%。
集中注意:同时做几件事,如一面看电视、打电话,一面做其他事情,对事情是不会有真正领悟的。干事要专一。要想记住什么,可以在心中默念两三次。
专心阅读:每周至少用两小时潜心研读。将阅读过的书籍在头脑中作简要概括,并要养成习惯。
每日训练:
(1)出门带着采购单,但购物时不去看它,最后再检查自己是否已经买齐。
(2)将昨天打过的电话在脑子中回想一遍。
(3)在下午之际可回忆一下上午做了什么事情,再想想一周前或者一个月前自己都做了些什么。
(4)在超市将要付的钱款总数在头脑中,粗略地加算一遍。
保持苗条:体重过重会使血压升高,促使脑血管硬化。
体育运动:经常运动也会使大脑多活动,因为健康的精神来自于健康的身体。
刻苦用功:无论是记住电话号码还是背诵一首诗,都能够增长大脑记忆力。学习一种新外语对记忆力特别有益。
我们不断地在对记忆力进行训练,渴望得到记忆能力的提高与加强,可是我们对自身的记忆力如何才能有一个具体一些的认识呢?这时我们就必须测试下自我的记忆力水平。
记忆力测验中经常使用的课题多半与人名、所有物、约定、长相、道路顺序、传言、方向和日期、故事的复诵等有关。以下即是根据剑桥大学的巴德里所设计出来的记忆力自我诊断法所改编而成的。
(1)忘记放置物品的地方。 4321
(2)忘了做法或时间已经变更过,仍按照原来的计划行事。 4321
(3)必须常常确认门是否上了锁。 4321
(4)想不出某件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4321
(5)经常忘记带东西。 4321
(6)忘掉前天人家曾说过的话,且不经提醒就回想不起来。 4321
(7)明明已经看过了,却又开始看起同一本书。 4321
(8)在曾经去过几次的场所或建筑物中迷了路,找不到出口。 4321
(9)想不起经常碰面的人的姓名。 4321
(10)没办法启动新游戏或装置。 4321
(11)对于了解的事情已经忆起,但就是说不出口。 4321
(12)把说过要做的事情或已经计划过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4321
(13)谈得正起劲的时候忘了自己之前讲过的话。4321
(14)看报纸或杂志无法掌握内容。 4321
(15)忘了把重要的事情传达给别人。 4321
(16)忘记了自己相当重要的事情。 4321
(17)将别人所交代的细节混淆在一起,而手足无措。 4321
(18)一再重述以前说过的玩笑或同样的话,而浑然不觉。 4321
(19)忘了物品放置的地方,在错误的地方四处翻找。 4321
(20)才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并提出同样的问题。 4321
以上这些问题若经常出现选4,不时出现选3,偶尔出现选2,几乎没有过选1,然后将这些数字合计起来,就是你的记忆力得分。一般的得分大都在80分到20分之间,得分低代表你的记忆力没什么问题。40分左右及以下的得分算是平均值。可是,就算得出比平均值差的结果也不用慨叹,因为这个测验的用意并不是在测验记忆力的高低,而是为了让你知道自己的记忆力究竟哪一方面出了问题。尤其对生活忙禄的人而言,记忆可以说是一种相当大的负担,所以即使测验结果不太那么理想,你可以知道在哪一方面应该加以改善。
当我们发现了自身记忆力存在的问题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去弥补。要增强记忆力,提高记忆效果,最主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记忆力如何。自身记忆力的好坏,旁观者最清楚。你的同学、同乡、家庭成员等,最了解你的记忆力。但是,并不是说当局者(自己)就一定“迷”。在记忆力的好坏这个问题上,自己应该也是十分清楚。
要判断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是有标准的。许多国际上专门研究心理学和记忆力问题的专家认为,标准是记忆的品质。
什么是记忆的品质?记忆的品质是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记忆的各种品质在不同人身上的结合不同,因人而异,因是否经过增强记忆力的专门训练而异,因是否掌握增强记忆力的方法且付诸实践而异。有的人记得快、忘得慢,而且记得正确;有的人记得慢、忘得也慢;有的人记得快、忘得快,所谓记性好忘性大是也;而有的人记得慢、忘得快。
就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来看,它是随个体的发育而发展,这种个体的发育又是伴随着个人的年龄。一般认为,记忆力的高峰是18~20岁的年龄阶段,虽然我们常说小学和初中生的记忆力特别好,但事实上,他们的机械记忆多一些,理解记忆少得多;他们专心致志的有意记忆差一些。通常,18~30岁是人类记忆力的黄金时代,其实最近还有学者大胆宣布,大脑30岁才开始更灵活呢!
我们还可以透过以下方式测验一下自己的记忆力。
1.测验瞬间记忆力
用上、中、下三行英文字母或三行中文字,每行4个,共12个,作为测验材料。以很短的时间闪现给受测者。闪现终止后,让受测者回忆起12个字或字母,记忆力就算及格。
如果要测验瞬间记忆力很强的人,则可缩短闪现给受测者的时间;或者是时间不缩短,增加闪现的字或字母。
所要注意的是,给出的字母或字一般不要有某种联系,因为有联系的12个字母或字,受测者认识第一个就能猜出后面的,就达不到测验记忆力的作用。
如下列12个字母的排列法就较合理:
SNTP
PKLA
SQIM
这种不按顺序的排列法,测验的结果也较为科学。
以下的排列就不太合理:
面向基层
面向未来
面向世界
这种排列,虽然有12个字,但实际上只相当于8个字,而且是三句话,给人记忆的提示,达不到测验的目的。
以不同的组合排列上面的字:
层向来界
向面层世
面未基向
显然,也可将一两句话作为测试瞬间记忆的材料,但其中几个字应略做变动:“教育为社会政冶服务,与工业发展相给合”。
因为是按一句话顺序排列,这句话闪现的时间可缩短一些,其中,“盲”会误读为“育”,“冶”会误读为“治”,“给”会误读为“结”。
透过以上方法,可以测验瞬间记忆力或感觉记忆力。
2.测验长时记忆力
(1)准备以下材料,测验你的长时间记忆。
书本花瓶乳牛大衣公车剪刀苹果钱包
百叶窗户煎锅时钟眼镜门把罐子蚯蚓
将上述代表16件物体的字用大约两分钟的时间读一遍。然后,尽量不看书,将它们完全按上述顺序写出来。不妨自己给自己评分。
(2)用大约3分钟记住下列20件物体,然后尽量不看书将它们列举出来。但同时还要记住与这个物体相对应的号码。
1.扑克牌 2.飞机 3.衣服
4.电灯 5.图画 6.帽子
7.椅子 8.马 9.蛋
10.茶杯 11.电话 12.花
13.糖果 14.香水 15.书
16.面包 17.铅笔 18.窗帘
19.花瓶 20.收音机
(3)用大约一分半钟读下列10个数字。然后取一张纸,凭记忆将它们写出。自己再给自己评分。
71 44 32 78 62 21 73 98 76 51
(4)想象有人从一副洗好的纸牌中抽去5张,只报一次其余的49张你听。你能凭记忆说出哪5张没有报过或是遗漏了吗?请用4分钟的时间回忆出来。
(5)用7~9分钟的时间看一张记载10个名字和其各自电话号码的表,然后将所有人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看你能否凭记忆写出与每个人相对应的电话号码。当然,电话号码是不能记错的,否则会找错人。
另外,通过识记名词、定义、定律等,也可测验长时间记忆。甚至可以通过回想许多年前或几年前你中学或小学同班同学有多少人,叫什么名字,当时的老师是谁,班上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等来测试。
做完这些测验后,你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分数不高而感到沮丧或难为情,这是正常的,这只说明你的记忆力有待增强。通过掌握特定的方法,经过长期的、有意识的训练,你是绝对可以增进记忆力的。
除此之外,你也可做个比较:在没有训练、没有掌握特定的方法之前,你的记忆是多少分;而读了这本书或其他关于增进记忆力的书、掌握了一些记忆的方法后,你的记忆力是不是提高了?是不是有了明显的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