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将永远保持与苹果的联系
如果你希望像艺术家那样,过一种充满创新的生活,就不能过于缅怀往昔。你必须忘掉你的成就和身份。
——乔布斯演讲语录
原文:
印度有一句老话:“生命中的前30年,你培养了习惯;后30年,习惯培养了你。”我马上要30岁了,这句话仍然时时回荡在我的脑海中。我将永远保持与苹果的联系。我希望我的一生能与苹果的一生紧密地缠绕在一起。尽管我会离开几年,但我最终会回来的。
关于我,需要记住的一点是,我还是个学生,我还处在新兵训练营的阶段。如果有人能读出我的思想,我将牢牢记住。不要对此太执著。如果你希望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活出你的人生,你不能太经常地回头去看。你需要愿意接受你做过的事、你扮演过的角色,并将它们置于一旁。那么我们是什么?很多人认为,我们就是由喜恶、习惯和行事方式组成的集合。但这一切的核心在于我们的价值,以及我们作出什么样的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反映这样的价值。这也是为何接受采访,使自己完全曝光很困难的原因:随着你的成长和改变,外部世界会强加给你更多的形象,因此你很难继续保持一种艺术家的心态。
——《花花公子》杂志1985年对乔布斯的专访
进步需要将心态归零
传说古时候,一个在佛学上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老禅师,在当地受到很多人的敬重。于是,他便去拜访,想去看看这个老和尚究竟有多高的道行。他到达时,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了他,他态度非常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老禅师见到他后,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却像是没有看到的样子,仍然在不停地倒。佛学很深的人迷惑了,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那个自以为是的人脸一下子红了。他低着头说:“我明白大师的意思了,和您比起来,我真是太微不足道了。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办了。”禅师一旁的徒弟看着这一幕非常迷惑,就问师傅其中的原因。大师告诉他,往杯子里面倒水,杯子一旦满了,你再往里面加水,无论加多少,都会溢出来。做人就像是一个杯了,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前提是要有好心态。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只有先把自己手中的那半杯水倒掉,真心地用一个属于自己的空杯,才能够真真正正地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你不抛弃旧的观念,就无法接受新的东西,所以,做人、做学问要“空杯一切”。
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在很远的古代,知了是不会飞的。平时,它们站在地面上看着大雁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十分羡慕。它就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看着它企盼的眼神,高兴地答应了。
对于知了来说,学飞真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它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跑东窜西,学得很不认真。大雁细心地给它讲飞的要领,它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大雁让它练习飞一飞,它只飞了几次,就自满地嚷道:“知了!知了!”就这样,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也很想跟大雁一起展翅高飞,可是,它扑腾着翅膀,怎么也飞不高、飞不远。这时候,知了望着大雁在万里长空飞翔,十分懊悔自己当初太自满,没有努力练习。可是,已经晚了,它只好叹息道:“迟了!迟了!”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同样也有“知了”。在歌德的叙事歌谣里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但是,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继续走,耶稣看到后,什么也没说,弯腰把马蹄铁捡了起来,到了集市上,耶稣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并且用这钱买了18个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这段路,他们走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知道彼得渴得够呛,于是把藏在他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马上弯腰捡起来吃了。就这样,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走完荒野后,耶稣笑着对彼得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今天多弯腰拾起一些“小事”,或许明天,它就会在我们的怀中孵化成美丽的宝石。
人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时刻保持一种“弯腰”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一次成功之后,很难实现再次成功,就是因为这一点。人生没有永久辉煌,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成功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持头脑清醒,眼光明亮,把心态归于零。从非理性的高处逼降,不断地矫正人生的航标,从新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做事和做人,甩掉成功的包袱,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在生活中,我们要及时清空我们杯中的水,从零开始,以开放式的空杯心态面对新事物。“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学习善者,可找出差距,弥补不足;学习不善者,可以以此为鉴,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提升适应性。归零的心态就是一切从头再来,像海一样把自己放在最低点,来吸纳百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