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别为小事发怒

别为小事发怒

时间:2023-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2.别为小事发怒“喜怒哀乐,人之常情”,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上,谁不曾遇到过生气别扭、令人气愤发怒的事呢?它认为,怒皆由气而生,气和怒是两个孪生的兄弟。自我按摩发怒生气往往会使我们的颈部和肩部的肌肉紧张引起头痛,通过自我按摩头部或太阳穴十秒钟左右,有助于减少怒气,缓解肌肉紧张。爱发怒的人不妨搞个座右铭。

22.别为小事发怒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上,谁不曾遇到过生气别扭、令人气愤发怒的事呢?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生气其实只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当我们沉浸在愤怒的情绪中时,无异于燃烧自己有限的生命。人生苦短,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味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耗费时间精力去生气,可以算是真正的蠢行。其实人生多一点豁达,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感悟,多一点理性,愤怒的情绪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古时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我国医学界对于“怒”有着精辟的论述。它认为,怒皆由气而生,气和怒是两个孪生的兄弟。由怒忿不平,而怒火勃发。怒伤肝这些常识早已被人们所熟知。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生气、盛怒而身亡者。俗话说“一碗饭填不饱肚子,一口气能把人撑死”。历史上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在恼恨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亡的故事人人皆知。其实在生活中愤怒还会造成很多不好的后果,接下来就带你看一看:

(1)愤怒容易迁怒于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存在着这样一些人,他们在单位被领导训斥了或工作遇到了不顺利,回家对着家人出气。在家同家人发生了不愉快,把家里的东西砸了,又把这种不愉快带到工作单位,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可能路上碰到了陌生人,自行车剐蹭了一下,就同别人发生了口角。他们这样爱发脾气,容易迁怒于人,很容易影响人际关系,有时还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事后让人追悔莫及。

(2)愤怒是一种不良情绪

愤怒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某些方面不满或者个人的意愿一再受到阻碍时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在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遭到失败、遇到不平、个人自由受限制、言论遭人反对、无端受人侮辱、隐私被人揭穿、上当受骗等多种情形下,人都会产生愤怒情绪,愤怒的程度会因诱发原因和个人气质不同而有不满、生气、愤忿、恼怒、大怒、暴怒等不同层次。发怒是一种短暂的情绪紧张状态,往往像暴风骤雨一样来得猛,去得快,但在短时间里会有较强的紧张情绪和行为反应,所以说愤怒是一种不好的情绪。

(3)愤怒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无论什么原因产生的愤怒,都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当人在愤怒时,交感神经就会异常兴奋,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急促。另外,经常发怒的人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愤怒还会使人缺乏食欲,消化不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而对一些已有疾病的患者,愤怒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这一点古人早有认识,在《内经》就曾提到:“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

那么,生活中如何才能制怒呢?

(1)宣泄法

宣泄法就是通过某事来发泄不好的情绪,比如摔打一些无关紧要的物品就能够有效排解愤怒,或是对空大喊缓解一下自己的冲动。也可以跑到楼下,再爬上楼,通过运动来宣泄。另外,也可以找朋友和亲人谈一谈。

(2)有意识地控制怒火

当人在愤怒时,往往大脑皮层中出现强烈的兴奋点,并且它还会向四周蔓延。为此,要在“怒发”尚未“冲冠”之际,善于运用理智有意识地去转移兴奋中心。比如,有意躲开一触即发的“触媒”,即争吵的对象、发怒的现场,去其他的地方干点别的事情。

(3)自我按摩

发怒生气往往会使我们的颈部和肩部的肌肉紧张引起头痛,通过自我按摩头部或太阳穴十秒钟左右,有助于减少怒气,缓解肌肉紧张。

(4)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就是给自己提出一定的任务,自己做自己的发令官,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住个人的感情。爱发怒的人不妨搞个座右铭。如:“发怒是没文化教养的表现”,“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发怒是无能的软弱的表现”等,通过这样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命令,便可以组织自身的心理活动获得战胜怒气的精神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