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亚洲糖王”到香格里拉

从“亚洲糖王”到香格里拉

时间:2023-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 从“亚洲糖王”到香格里拉“阿哥出门去南洋,漂洋过海到外乡,哥哥身体要保重,有了身体好还乡,人争口气佛争香……”,这是电视剧《下南洋》的主题曲。香格里拉集团成为了亚太地区最大的酒店集团之一。从亚洲糖王到香格里拉,郭鹤年的每一步看似天马行空,但却无懈可击。

1. 从“亚洲糖王”到香格里拉

“阿哥出门去南洋,漂洋过海到外乡,哥哥身体要保重,有了身体好还乡,人争口气佛争香……”,这是电视剧《下南洋》的主题曲。在中国人下南洋的路途上,马来西亚是毫无疑问的第一站,到了今天,华人仍然在马来西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马来西亚的首富郭鹤年就是这样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郭鹤年祖籍福州盖山,父亲郭钦鉴年轻时来到马来西亚柔佛州的新山,初当店员,后与兄长创办经营了一家东升公司,专营糖、米、杂货等,家境日渐富裕。1924年,郭鹤年出生,早年念宽柔华文小学及英文中学,后转入新加坡的莱佛士学院。1942年,因日军南侵,郭鹤年无法完成大专教育。战后,郭鹤年便给经营白糖及米粮买卖生意的父亲做帮手。

1947年,年仅23岁的郭鹤年在新加坡自立门户,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公司——利克务公司,主要经营的还是父辈的老本行——买卖米粮食糖。1965年,该公司改名为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有关船务方面的生意。这成为了他的创业之始。

1948年,郭鹤年创立新公司的第二年,父亲郭钦鉴因长期操劳而病故。在母亲郑格如的提议下,郭鹤年与叔伯堂兄在新山创办郭氏兄弟私人有限公司,成为家族“掌门人”,公司主要经营的依然是米粮食糖类。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别人卖米,可能只在这一行当打转,而落在郭鹤年手里,却像接过一支魔幻的接力棒。

在郭鹤年创业初期,马来西亚的局势仍然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郭鹤年二哥鹤龄死于英军围剿后不久,在商场上有着“拼命三郎”美称的郭鹤年,一夜之间不见了踪影,悄悄飞往英伦三岛。他对那里方兴未艾的期货交易和股票买卖开始大感兴趣,同时也关注着来自马来西亚的消息。

1955年巫华印联盟组成新政府之后,郭鹤年作出返回马来西亚的抉择。在伦敦期间,他已经对糖业的经营做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对糖业的贸易状况也了如指掌。

回到马来西亚后,郭鹤年将事业重点放在糖业经营上,并创办了马来西亚第一家制糖厂。他看准时机,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形成“原料-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体制,并顺利向政府租借到大片土地,开垦成甘蔗种植园,大大增加了原料来源。几年间,他的糖业经营获得了巨额利润和相当大的发展。1962年郭鹤年即被人们誉为马来西亚“糖王”。

1966年,中国外贸部策划把中国生产的白糖输入马来西亚,这使郭鹤年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中国的大兵压阵下,他从印度大量入口白糖,成功击败中国生产商。经此一役,郭鹤年声名鹊起。

在盯着糖业生产的同时,郭鹤年还关注着销售市场的情况。1970年,他大胆决策,赶在世界糖价上升前,大举在国际市场收购白糖,并投资糖期货贸易。所有的这一切,都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为他日后扩大经营提供了资金保证,企业业绩更是以“排山倒海、势不可当”的态势迈向多元化、国际化。1976年,郭鹤年利用玻璃市种植机构收购了马来西亚糖厂93.3%的股份。

到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市场上每年上市的1600万吨糖中,郭氏企业集团控制了10%左右。在马来西亚的糖业市场上,郭氏企业则占到了80%的份额。年仅40出头的郭鹤年已由“马来西亚糖王”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糖王”,成为国际糖市叱咤风云的人物,被世界同行公认为是世界六大糖王之一。

在挖到了糖业这第一桶金之后,郭鹤年并没有止步。他踌躇满志,在生意场上四面出击。鉴于世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郭鹤年便毅然向旅馆酒店业进军,郭鹤年的眼光后来被证明确实不凡。

1971年,郭鹤年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合资建成了新加坡第一家五星级的豪华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这是当时新加坡最早建起的豪华饭店之一,也揭开了一个辉煌如梦的酒店王国的序幕。时至今日,香格里拉已成为世外桃源的代名词,而香格里拉酒店的优秀服务,及完美憩静的环境,正与这个弥漫着神秘色彩的名字源出一辙。

自首家香格里拉大酒店在新加坡开业以来,郭鹤年先后在泰国、香港、斐济、汉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中国大陆建设管理近30家大酒店。目前,郭鹤年在全世界共有1万余间客房在营业,尚有9家酒店、4000余间客房正在兴建中。香格里拉集团成为了亚太地区最大的酒店集团之一。“酒店业巨子”的桂冠又戴在了郭鹤年的头上,其声名甚至超过了“糖王”的美誉。

从亚洲糖王到香格里拉,郭鹤年的每一步看似天马行空,但却无懈可击。在商业上如此高调的他,在生活中却低调至极,不喜抛头露面,也不爱宣传招摇。业内流传着很多关于郭鹤年的有趣故事。

1986年,马华公会前总会长、国会议员陈群川因不慎卷入与新加坡有关的经济案而在新加坡法庭受审。法庭上出现了一位相貌忠厚、慈祥的中年人,默默地坐在众人当中。不久,一位采访的记者偶然与他攀谈起来,当问他从事何职业时,中年人平淡而简短地答道:“卖糖的。”当后来他在法庭出面保释陈群川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个中年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糖王”郭鹤年。

作为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的大老板,郭鹤年每次因事住店时,总是住在普通的客房。他的长子郭孔丞举行婚礼时,他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分别宴请亲朋好友,每次不过20席。而90年代,香格里拉以迅猛的速度进行了其在中国内地的拓展行动,从北到南,中心城市几乎都有香格里拉的“据点”。至今,香格里拉在内地已经有32家酒店,还有诸多酒店正在筹备建设中。

回头看来,郭鹤年的商业基地有着这样一条变动轨迹:50年代中后期一直到整个60年代,他在马来西亚开创大业,成为“亚洲糖王”;70年代初期,他的商业基地渐渐转移到新加坡,以香格里拉酒店的开张为标志;到70年代中期,他移师香港。而到了近年,他的投资重点转移到他父母的故乡中国内地。其实,移师香港从长远看就是为到内地投资作准备。在香港立稳了脚跟,就可以搭桥问路,以香港为基地,进军内地。这从近年来郭氏集团的布局可以明显看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用郭鹤年自己的话说:“我是百分之百地承认自己是中国血统,但我的心里还是爱马来西亚,那个地方也是个好国家、好社会……我的心可以说是分成两半,一半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半是爱我父母亲的老家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已逾耋耄的郭鹤年早已经将集团管理权移交给了儿子们,但他却退而不休,仍然拥有郭氏集团的最高决策权。从亚洲糖王到香格里拉,郭鹤年还会创造出什么奇迹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