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两权分离”的台塑之圣

“两权分离”的台塑之圣

时间:2023-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两权分离”的台塑之圣提起王永庆这个名字,在华人世界中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华商中屈指可数的真正的企业家之一,其经营理念和做事方式都对华人企业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台塑之圣”、“经营之神”这样的称号,除王永庆外不作第二人想。王永庆“两权分离”的管理经验、追本溯源的精神和“点点滴滴追求合理化”的经营理念等,都是他留给企业界的宝贵财富。

1.“两权分离”的台塑之圣

提起王永庆这个名字,在华人世界中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华商中屈指可数的真正的企业家之一,其经营理念和做事方式都对华人企业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台塑之圣”、“经营之神”这样的称号,除王永庆外不作第二人想。

王永庆幼时家境贫寒,因此早早辍学,16岁时他在嘉义开了一间米店。因他在质量和服务上狠下工夫,如把米里的米糠沙石等挑捡干净后再卖给顾客,主动送米上门,薄利多销等等,很快就把米店经营得有模有样了。这段经历在以后让他受益匪浅,他的许多经营观念便是从这些意识中发展起来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以后也逐渐形成了“台塑王国”以品质和服务取胜的经营方针。关于“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王永庆还不无幽默地说:“拿付钱和收钱作比,付钱的一定是拿着钱的上面,收钱的一定是伸手在底下接,手在底下接是表示礼貌,绝对没有倒过来的,倒过来就拿不起来了。”

后来王永庆的事业又经历了很多低潮,但他在饲养瘦鹅时获得领悟:一个人在失意时,要像瘦鹅一样忍饥耐饿,锻炼自己的耐力。只要饿不死,一旦机会到来,就会迅速强壮起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瘦鹅理论”。果然,战后时期的台湾百废待兴,木材价格大幅度上涨。王永庆经营的木材业自然也水涨船高,蒸蒸日上。他彻底摆脱了小商人的境地,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大木材商。在此过程中,他再次奉行经营米店时悟出的“客户至上”原则,一切为客户服务,在台湾商界初步留下了“王永庆信用第一”的良好印象。同时,王永庆还找到了一个忠实的合作伙伴——赵廷箴先生。

到1957年,王永庆刚步入不惑之年时,他的积蓄已经有5000万元了。早在几年前,王永庆就看准了塑胶工业中蕴含的巨大商机,经过多方筹谋和精心准备,台湾塑胶工业公司建成投产,主要生产聚氯乙烯(PVC)塑胶粉,从此,王永庆走上了他事业的起飞点。

万事开头难,头几个月,工厂产量过小,根本竞争不过物美价廉的日本同类产品,公司面临倒闭的危险。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王永庆决定背水一战、逆势而上,扩厂增产,寻找外销出路。台塑企业在第二次扩建计划完成以后,产量激增,成本大减,外销之路真正打开了,并开始在塑胶业站稳了脚跟。

度过困难以后,王永庆又恢复了以往的雄心,积极设立二次加工厂,后来合并为卡林塑胶公司,以生产雨衣、浴室帘布、尿裤等塑胶制品为主。这不仅基本消除了PVC粉滞销的困境,而且促成PVC塑胶加工业的蓬勃发展。

正是基于这次先苦后甘的经历,王永庆认为经营企业不能只看眼前。一开始赚钱的企业是危险的,易养成自傲自恃的习气,也会因此而种下他日垮掉的种子。因此,王永庆提出了他的“卖冰淇淋应该在冬天开业”的理论。

他认为冬天顾客少,需要用全力去推销,而且要严格地控制成本,节省费用,加强服务,千方百计来争取顾客。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等夏天一到,发展的机会到了,力量便一下子壮大起来。而且,经历冬天的困境,夏天即使有竞争者也就不怕了,此时你会觉得冬天的辛苦没有白费,获得的欣慰也更多些。这就像运动流汗后会浑身舒畅,肚子饿了食物的味道特别鲜美一样。享受也同样如此,享受是附生在工作上的,疏忽工作而一味地追求享受,其结果是没有真正的快乐可言的。

台塑起死回生的关键在于降低成本,此后,这也成了王永庆的看家本领之一。他认为降低成本不应是一句空口号,而应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并提出了自己独创的单元成本分析法。王永庆的单元成本分析法不同于传统单位成本分析法的总量控制,他提出要谋求成本的有效降低,必须对影响成本的各个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成本分析必须深入到影响各个部分成本因素的最根本处,彻底地将有关问题不分巨细地一一列举出来进行分析、修正和改善,才能真正建立一个确实的标准成本。这样就解决了单位成本分析法取平均数或最低值造成的成本不深入、不确实的问题。在合理的成本分析基础上形成的良好成本结构建成以后,王永庆就开始采用具体措施来降低生产成本了。他主要从三个方面下手:一是降低建厂成本,二是降低生产成本,三是降低营销成本,并在集团内部一一推行。

正是王永庆降低成本的做法,使台塑集团一步步地发展壮大起来。到上世纪70年代,王永庆名下的产业可以说是遍布台湾各地,跨化工、木材、纺织等多个部门,被誉为“主宰台湾第一大企业家”。80年代,台塑更进一步走向了世界。台塑集团的成功,与王永庆那股“点点滴滴求合理”的求本精神是密不可分的。这种精神正是王永庆“追根究底”个性的集中体现。

在一般企业总是注重追求利润时,王永庆所追求的却一直是点点滴滴的合理化。王永庆认为合理化才是关键所在,一味追求利润,好比是舍本而逐末,本若不固,利从何生?所以我们不应着眼于“该赚多少”或“赚了多少”,而应着重管理扎根工作。点点滴滴求合理才是企业之“本”,只有求本才能求行,而后才能应变求新。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是站不住脚的。台塑的“午餐汇报”制度,就是这一思想的生动体现。

就其本质而言,台塑无疑是家族企业,王永庆则是台塑王国至高无上的“君主”。但身居高位的王永庆早就认识到,要统治好这样庞大的塑胶王国,仍沿袭人治的管理方式,是无论如何行不通的。企业的形态可以仍采用家族化,但在用人和管理方面,必须科学制度化,否则,几十年的辛勤创业就会付诸东流。

因此,永庆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以更大限度地减小家族企业经营的缺点。但因为王永庆在台塑王国地位至尊,这种分离与一般的股份公司所采取的形式又有所区别,有台塑独特的特色。据此,1968年王永庆在台塑王国内成立了一个专业幕僚机构,在企业营运体系中注入幕僚的功能。这种幕僚机构就是台塑总管理处,下设总经理室、采购部、财务部、营建部、法律事务室、秘书室、电脑处。从规章制度的研拟、推行,一直到各专业作业的检核、改善,都由专业幕僚人员从事。

王永庆在台湾的政经两界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以至于王永庆决定投资大陆以后,使台湾企业界掀起了一股新的投资热潮。王永庆“两权分离”的管理经验、追本溯源的精神和“点点滴滴追求合理化”的经营理念等,都是他留给企业界的宝贵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