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菠萝大王”的爱国心
林义顺1879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潮州。本书中,潮商人数五分天下有其一,实力不俗。林义顺是早期潮商的代表,虽父母早亡,但得外祖抚养,仍受到较好的教育。他先在家塾读中文,10岁后又进英语学校学习。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熏陶和西方近代文明的影响,成为他日后爱国革命思想萌生的良好温床。
这里要说几句题外话,林义顺所处时代,正如晚清著名人物李鸿章所说,乃“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风云涌动,英雄辈出之时。这一代华人多身处于中西夹缝之间,同时感受着来自新旧两种文明的交融和碰撞。因此其身上往往带有双重烙印,既有旧时代的阴霾,也有新纪元的阳光。因而林氏当日所行之善,绝非医一人一事之小善,而是影响国家民族命运前途之大善。这话会不会有点夸张呢?且将林氏生平从头看来。
17岁时,林义顺进入商界,先后在舅父张永福的布匹店和福建籍商人陈楚楠的木材公司任职。三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遂成莫逆,后来又成为革命同志。1901年,他与张永福、陈楚楠、林受之等人共同组织了一个名为小桃源俱乐部的政治小团体,经常聚会讨论国内时局,并深受当时宣传革命的书刊影响。后来,黄乃裳、尤列等人加入俱乐部,黄氏参加过维新变法,尤氏乃兴中会元老。在这两人影响下,林义顺等人从谈论革命到开始走上革命的实践道路。
1903年6月,上海发生《苏报》案,邹容与章太炎被英租界当局逮捕入狱,准备引渡给清政府。林义顺三人闻讯,急忙用小桃源俱乐部的名义致电英驻上海领事,请他援引第三国有权保护政治犯的国际条例,拒绝清朝的引渡要求。这是南洋华侨公开反抗清廷的第一次勇敢行动。继这次行动之后,林义顺等人又集资翻印了邹容的《革命军》两万多册,为了有利于散播,易名为《图存篇》。这部书一直在闽、粤之间流传,启发了不少爱国人士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1904年初,由张永福、陈楚楠出资,林义顺奔走联系,在新加坡福建街21号办起南洋开天辟地第一张公开宣传以革命推翻清朝的报纸——《图南日报》。不久后,该报被孙中山看到,大感兴奋。当时,孙中山正致力于联络海外侨胞,筹集起义所必不可少的资金,对华侨最为集中的南洋地区非常关注,此刻一见《图南日报》,顿生同道之感。
1905年6月,孙中山自欧洲取道新加坡赴日本,船至新加坡,林义顺和张永福、陈楚楠便在尤列的引领下登船与孙相会。这是孙中山与南洋革命华侨的第一次接触,也是南洋的革命力量汇入孙中山所领导的民主革命洪流的开端。从此,林义顺便矢志不移地追随孙中山,为革命事业竭力效劳。通过接触,孙中山对林义顺也极为倚重。
1906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翌年2月,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便宣告成立。陈楚楠任会长(后改任副会长)、张永福任副会长(后改任会长)、林义顺则任交际干事(后称交际主任)。成立之初,分会只有一二十人,但发展迅速,很快就成为南洋英、荷殖民地同盟会的总机关,成为孙中山向南洋华侨宣传革命道理、组织革命党和筹资集款、策划武装起义的重要基地。
随着同盟会的日益壮大,极需一个革命的号角唤起广大华侨的觉悟。当时《图南日报》已亏损停刊。1907年,林义顺等人又办起了南洋同盟会的机关报《中兴日报》。林氏就任第一任总经理。1908年6月初,《中兴日报》与《南洋总汇报》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革命论与君主论的大论战,通过辩论,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日益深入人心,形成了南洋华侨支援祖国革命的第一次高潮。
1907年5月22日爆发的潮州黄冈起义,是同盟会建立后孙中山亲自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也是第一次海外华侨革命党人主动在国内组织的反清革命行动。林义顺等人几乎负担了黄冈起义的全部经费。有人统计,他们前后共为这次起义筹集了5万元左右。林义顺当时并不富裕,也倾囊相助,毫无吝啬。林义顺为黄冈起义所做的另一件事便是营救和安置失败后流亡海外的义军将士。起义军首领余既成被捕时,有100余名黄冈义军战士自香港避往新加坡。林义顺积极帮助安置他们,其中不少人就被安排在他所经营的农场中。
1907至1908年,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在粤、桂、滇三省频频发动武装起义。这期间,新加坡同盟会表现十分活跃,他们或踊跃捐饷,或策划宣传,或奔走募资、帮同接济,有力地支援了起义。林义顺作为分会的骨干积极地参与了这些工作。因多次起义相继失败,全力支持这些举义的陈楚楠、张永福几致破产,同盟会元气大伤。孙中山离开新加坡前往欧洲,谋求国际上的援助,林义顺也进入深山开拓垦殖事业。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林义顺再度奋起,踊跃赞助孙中山的共和事业。11月,林义顺、陈嘉庚等人募筹巨款汇寄南京革命政府。然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为袁世凯所窃取,不少国民党要人逃到新加坡。林义顺慷慨大方地接待来自祖国的同志,大有孟尝君之遗风,所以被称为“菠萝大王”(潮州话中,菠萝与往来谐音)。
1915年12月,云南反袁独立,林义顺被任为南洋筹饷员,前后共募集了60余万元军饷,以后的护法、北伐诸役,他均站在孙中山的一边,给予财政上的支持。据后来研究者统计,林义顺一生为民主革命所耗的资金达数十万元。
林义顺早年为民主革命而奔波的时候,就早已有志于在经济界大展拳脚。他常说:“总理负国家大事,如举羽毛,我们如能体其意,在工商界做一番大事业,当无难事。”1908年前后,林义顺大力垦殖农场,当时马来地区的菠萝价格极低,他便在菠萝地间种橡胶树。这样一来,便有了日后的双倍获利。
辛亥革命爆发这一年,刚好也是林义顺经营农场菠萝的大收获期,双喜临门。这时菠萝的市价突然猛涨,由每个三四分升至每个二三角,他因此轻易地便赢利十几万元。第二年,他农场中的菠萝产量占全马来亚第一位,菠萝价格再度上升,他获利更丰,成为名扬马来的“菠萝大王”。第三年起,橡胶也到了收割期,财富更是滚滚而来。到1921年,他已积资数百万,和陈嘉庚同被称为“橡胶大王”。
发展事业之余,林义顺仍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1931年,他遍历西北各省考察,回南京后便详细拟订了一个开发西北的计划,呈于南京政府。未料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当头,此后数年间,国事江河日下。林义顺忧心如焚,原有病情遽尔加重。1936年,林义顺逝世于上海。如今四海升平、国运昌盛,差可祭奠林翁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