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获取自我信息

获取自我信息

时间:2023-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获取自我信息“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些什么”,这些可能是你已在许多社团或联谊活动中回答过无数次的问题。所以,在与人交往中,向他人询问并听取他人的评价和意见,以此来了解自己、把握自己,是有助于进行生涯规划的不错途径,并且他人的意见往往是比较客观、公正的。他认为,典型个人风格和典型职业环境之间若能取得适配一致,即达成了最佳的生涯选择。

一、获取自我信息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些什么”,这些可能是你已在许多社团或联谊活动中回答过无数次的问题。也许你的答案每次都会增加一些或减少一些,也许你的答案每次都不相同,也许你直到现在还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和人生中最需要思索的课题“我是谁?”息息相关。

了解自己的目的是让自己活得更明白、更踏实,令这短暂的一生更有意义。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在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上愉快地走下去。正如你一心一意地要寻找那茫茫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一个承载着你梦想和愿望的世外桃源,但是你的手中却没有地图和航海路线,漫无目的地在海上行船。结果是:你有可能会碰巧行驶到你要去的小岛,但绝大多数的情况是你永远都找不到它。因此,了解自己就好比手中掌握了航海的地图路线一样,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人生生涯规划,理性地经营我们的人生。自我了解可以说是生涯规划的起点,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开始,值得你多花一些时间去探索和体会。

然而,了解自己却也是最难的。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也许人用尽其一生都不一定能准确地回答出“我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因为人是多面的、复杂的。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有时只是人性中的某一方面,另一些方面则隐藏在内心的另一个角落,也许会在我们意想不到的时候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展现。人想要完全地看清自己的全貌是非常困难的。同时,人又是多变的。作为处在动态中的生命,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迁、经历的沉浮,都在改变着我们,所以可能我们永远都不能真正地、完全地了解自己。

要百分百精确地了解自己也许很难,但是,困难并不意味着放弃,而且现实生活中也并不要求你对自己所有的细枝末节都完全掌握。只要你肯多花一点心思和精力,你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自己。掌握自身的信息,能对自己有个清晰的把握,实践证明,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这个心思。了解自身的渠道有很多,一般说来,人们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了解自我。

(1)自我感知。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行为、事情对自己各方面进行体验、察觉、认识的过程。这种方式应用最广,我们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遇到不同的事和不同的人,其反应和处理的方式是不同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体验、察觉、认识自己做事的特点,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然而,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我们了解自己的结果容易受到主观的影响。正如苏轼的诗句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在自我感知的过程中,有时只接收那些我们愿意感知的信息,容易自以为是。同时,自我感知的时候,人往往不能跳出自我,受到自身修养和知识的限制,只从单一的方面了解,而没有多角度地去感受自己、观察自己,所以光有这一个渠道是不够的。

(2)他人意见。早在唐朝,唐太宗就曾发出如此感慨:“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见,通过他人提供的意见也是了解自己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与他人打交道,或长期相处或短暂接触。他人在与你一起学习、工作、处事时,对你的性格、气质、能力等多少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与人交往中,向他人询问并听取他人的评价和意见,以此来了解自己、把握自己,是有助于进行生涯规划的不错途径,并且他人的意见往往是比较客观、公正的。父母、师长、同学、同事等等都是我们可以询问的对象。在运用此渠道的过程中要注意:征询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时,要诚恳、真心实意;获得信息后要虚心接受,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否则,他人就会不愿说实话,甚至做出相反的评价,只说优点、不说缺点,从而使你自己做出错误的分析。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不同思维和观念间的碰撞才能使我们脱离自身的狭隘,更好地认识自己。

(3)工具测量。随着心理学科的发展,许多心理学家或测验学家以特定的理论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经过设计问卷、抽样、统计分析、建立模型等程序,编制出了多种多样的心理测验工具。作为一种测评工具,它始于19世纪末,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大量地应用于测试征召入伍的士兵。近年来,心理测量工具由于其科学、标准、量化的特点被广泛地运用于学校、企业、监狱、医院等各种各样的场所和场合,成为时下非常流行的、了解自己的渠道之一。它的作用在于帮助受测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自己的性向、价值观、职业兴趣、爱好及人格特质等等,提供关于受测者的信息。其中比较著名且运用较广的有: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卡特尔人格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霍兰德职业偏好量表等等。

以下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您了解自己的特性。

1.人格类型论

这一理论是由学者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是生涯辅导中的一棵常青树。霍兰德(Holland)认为:生涯选择是个人人格在工作世界中的表露和延伸,也就是说,人们是在其工作选择和经验中表达自己的个人兴趣和价值。个人会被某些特定的职业所吸引,是因为这些职业能满足其需求和兴趣。比如,有些人会喜欢在能与他人密切互动的环境中工作,另一些人则会偏好一个较少社交接触、能安静工作的环境。

对此,霍兰德(Holland)根据个人对自我的观点与其职业偏好——即所谓的“典型个人风格”(modal personal style)将个人归类为六大类型,同时根据个人对职业的印象和推论,将工作环境归类为同样的六大类型:实际型(Realistic)、研究型(Investigative)、艺术型(Artistic)、社会型(Social)、商业型(Enterprising)和传统型(Conventional)。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纯种”的人,个人的兴趣特征往往都是几种类型按不同比例综合而成的。因而,霍兰德强调将两至三种倾向较明显的类型结合起来考虑,就像用三原色调配任何一种非原色一样。同样,真实的工作世界也很少纯粹是某一形态,大部分工作情境都综合了多种形态。

他认为,典型个人风格和典型职业环境之间若能取得适配一致,即达成了最佳的生涯选择。以下就是六类“个人风格”以及相应的“典型职业”的简单介绍:

(1)现实型R:此类型的人具有顺从、坦率、谦虚、自然、坚毅、实际、害羞、稳健、节俭等特征。其行为表现常为:喜爱实际操作性质的职业或情境,喜欢实务型的课程,倾向以具体实用的能力解决工作或其他方面的问题;拥有机械操作能力,倾向铺设管线、修缮房屋、修理电子仪器或车辆、养殖放牧等方面的工业技术和能力;重视具体的事物或明确的特性,对抽象概念或理论学科的容忍度较低;较看重金钱、权力和地位,较不重视人群关系。此类型典型职业有:工程师、工程人员、医师、医疗技术人员、机械操作员、一般技术人员,农、渔、林、牧相关职业等手工型贸易、技术性与服务性的职业等。

(2)研究型I:此类型的人具有分析、谨慎、判断、好奇、独立、内向、精确、理性、保守、好学、自信等特征。其行为表现为:喜爱研究性质的职业或情境;喜欢运用智慧解谜和接受挑战,喜欢学习,并对其以研究方面的能力解决工作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充满自信;拥有科学和数学方面的能力,但较缺乏领导才能,并不喜欢督导其他人或直接去处理与人有关的问题;重视科学价值,对未知问题的挑战充满兴趣。此类型典型职业有:数学家、科学家、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工程师、工程研究人员、信息研究人员、研究助理等科学技术和科学研究的职业等。

(3)艺术型A:此类型的人具有复杂、想象、冲动、独立、直觉、创意、理想化、情绪化、感情丰富、不重秩序、不服权威、不重实际等特征。其行为表现为:喜爱艺术性质的职业或情境;以艺术方面的能力解决工作或其他方面的问题,喜欢以自由和非系统性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创作音乐、美术或文章;富有表达能力、创造能力,拥有艺术、音乐、表演、写作等方面的能力;重视审美价值与美感经验,重视作品的原创型和创意,喜欢情感性表达,而非逻辑思维。此类型典型职业有:音乐家、画家、诗人、作家、舞蹈家、戏剧演员、导演、艺术教师、美术设计人员等艺术、音乐与文学的职业等。

(4)社会型S:此类型的人具有合作、友善、慷慨、助人、仁慈、负责、善沟通、善解人意、富洞察力、理想主义等特征。其行为表现为:喜爱社会性质的职业或情境;对于教导人们、协助人们解决问题或提供人群服务颇感兴趣,倾向以社交方面的能力解决工作或其他方面的问题;具有帮助别人、了解别人、教导别人的能力,并具有较佳的口语能力和社会技巧,但较缺乏机械与科学能力;重视社会规范与伦理价值,本质上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利他倾向,关注对社会的贡献胜于个人的经济成就。此类型典型职业有:教师、神职人员、辅导咨询人员、社工人员、护理人员、社会服务工作者等教育和社会福利的职业等。

(5)企业型E:此类型的人具有冒险、野心、抱负、乐观、自信、有冲动、追求享乐、精力充沛、善于社交、说服他人、获取主义、管理组织等特征。其行为表现为:喜欢企业性质的职业或情境;喜欢和人相处、以运用口语技巧来说服他人、销售商品,多充满自信、相当果敢,倾向以企业方面的能力解决工作或其他方面的问题;具有语言沟通、说服、社交、管理、组织、领导方面的能力,较缺乏科学能力;重视政治与经济上的成就。此类型典型职业有:业务行销人员、企业经理、公关人员、政治人员、律师、法官、媒体传播人员、中介代理人员等管理和销售的职业等。

(6)常规型C:此类型的人员具有顺从、谨慎、保守、自抑、谦逊、规律、坚毅、实际、稳重、重秩序、有效率等特征。其行为表现为:喜欢传统性质的职业或情境;偏好在井然有序的情境中工作,不愿接受模糊不明的要求,倾向以传统方面的能力解决工作或其他方面的问题;具有文书作业和数字计算方面的能力,组织能力佳,和人群的关系多半是为了完成工作上的任务;重视商业与经济价值,较为依赖,具有遵守法令、规则和尊重知识的能力。此类型典型职业有:会计师、会计人员、总务、出纳、银行行员、行政助理、编辑、信息处理人员等办公室和行政雇员的职业等。

霍兰德以一个六边形形象地阐述了这六个类型之间的关系,如图2.1所示,六种类型占据了六边形的六个角,各角间相邻类型彼此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图中用粗黑线表示,即相邻两种类型间有一定的共同特点。而相隔一角的类型之间一致性其次,用一般黑线表示。相对角之间的类型一致性最弱,用虚线表示。如以社会型与现实型为例,社会型的人喜欢帮助别人,在团体中工作,看重人际间的互动;但现实型的人则偏好用机器来工作,而不喜欢以人群为工作的对象。

图2.1 霍兰德(Holland)生涯类型图:六类型之间的关系

在后期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在这个六边形的模型中还蕴涵着一个更深层次的结构,即一个两维坐标(见图2.2):①信息和思想;②人和物。每一个坐标轴都是一个连续体。纵轴的上端为“信息”,最顶端表明某人在面对一些数字、文字资料时,倾向于做抄写、计算、整理等方面的工作,越往中间这些特征越不明显,在两轴的焦点处,表示无明显倾向,即所拥有的“信息”方面的特征同“思想”方面的特征较为平衡,而并非代表没有这种特征。横轴类同。信息:综合、整理、组织、计算、复制、比较;思想:推理、归纳、概括、分析、想象、设计、创意;人:领导、谈判、指导、监管、劝阻、劝说、表示信号、供给、接受指导;物:安装/维修、精确操作、操作控制、驾驶/操作、使用、照看、填充/喂养、抓握。

img7

图2.2

2.心理动力及心理需求论

这一理论主要关注职业和心理需求的关系,代表学者及其观点有:

卜瑞尔(Brill,1949)用“享乐和现实原则”来解释个人在选择职业时,不只从外在的薪水和酬劳上获得立即性的满足,而且是期待能从职业中获得最终和长期性的满足。因此,个人所选择的职业,很可能是用来满足其潜意识或基本心理需求的最好方式。

克瑞太斯(Crites,1969)使用“心理动力”(psychodynamic)一词概括任何人类行为中所蕴含的动机、渴望、需求等,并以此来说明生涯选择的理论。一般而言,心理动力理论相信,个人是通过职业的选择而致力于满足其内在的需求或动力。

卜奥丁(Bordin,1984)也主张工作可以提供给人们内在的满足感,个人无论是意识上或潜意识上,都想通过工作来寻求其个人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是说,个人是在工作或职业中努力达成自我的实现。当一个人越能确认某一特定职业能满足其现在的需求,或有可能满足未来的需求时,就越有可能选择从事该项职业。

总而言之,这一学派强调每个人都是有心理需求的。根据马斯洛(Maslow,1954)提出的需求层次论,人的欲望需求分为五种等级(见图2.3)。每一种需求对我们而言都分别代表着不同的重要性。从基本的免于挨饿受冻的生理需求到安全的需求,到爱与归属的需求,再到获得尊重、自尊的需求,最后到自我实现的需求。金字塔图形下层的是急需满足且较低水平的需求,在低水平的需求满足之后,才会逐步向较高水平的需求发展。

img8

图2.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图

与此同时,相对人自身而言,职业所能提供人们、满足人们的需求又有哪些呢?根据“明尼苏达重要性问卷”(Minnesota Importance Questionnaire)所归纳出的内容,各种各样的职业能为人们提供以下的需求,见表2.1。

表2.1 明尼苏达重要性问卷之价值、需求和有关陈述[1]

img9

续 表

img10

不同的个人对于各种需求的关注程度是不同的,同样,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工作机会所提供如上表列出的各种价值和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该学派关注个人拥有的需求和职业环境所能满足的需求间的一致性。当你选择的职业能够满足你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观,那么就是能令你感到满意、成功的生涯选择。

3.荣格的心理类型论

荣格(Jung)认为,行为的差异源于人们天生的不同心智活动方式的倾向。当人们按这些倾向行事,就发展出了他们的行为模式。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界定了八种不同的正常行为模式或类型,并对类型的发展作了解释。

荣格发现,当人们进行心智活动时,他们必定处于以下两种心理活动中的某一种:获取信息——感知;组织信息,得出结论——判断。他又定义了人们在感知时的两种对立的方式:感觉和直觉,以及人们在做判断时所用的两种对立的方式,即思维和情感。

同时荣格也观察到,对于有些人外部世界的人物经验和活动更能激起他们的能量,而对于另一些人内在世界的观点记忆和情感更能激起他们的能量。荣格把这两种能量倾向称为外倾和内倾。

虽然这四种心智活动过程——感觉、直觉、思维和情感都具有各自的特性,但每一种又依据能量的内外倾向而呈现两种不同的特点。荣格把这两种倾向同四种心智过程结合起来,用以描述人们所使用的八种心智活动模型。

实际上,这八种心智过程每个人都会用到,但荣格确信人们拥有与生俱来的不同偏好。这一先天的对于某一功能的偏好使得个体培养出同这一功能特征有关的行为习惯和人格模式。荣格把个人最偏好的功能称为主导功能。主导功能的使用和发展的差异导致了人们最基本的区别。主导功能与在同其他心智功能的动态作用中所产生的可预测的行为模式构成了心理类型。

之后,梅尔和布来格母女俩以荣格的心理学说为基础发展出了十六种人格理论,并于1962年出版了“梅尔—布来格类型指标”(Myer-Briggs type Indicator),作为测量人格类型的工具。近年来,该理论已被生涯规划和辅导工作者广泛运用于协助个案以区分人格类型,并据以找出与其人格类型相适配的职业选项。

心理类型理论主要是将人的性格类型区分为四组维度,每组两个向度,据此就划分出了十六种相异的性格类型。首先我们介绍一下该理论提出的性格类型的四组维度:

(1)外向(E)——内向(I)。

外向(extraversion)指的是人们觉察和判断的焦点多集中于外在世界或他人,较为关注周遭所发生的事件或人物。

内向(introversion)则指人们的觉察和判断,均以其对自身内在世界的兴趣为基础,较为关注自身的想法和观点。

(2)感官(S)——直观(N)。

感官(sensing)是指应用视觉和听觉等感官历程,如嗅闻、品尝、碰触等来处理资料。

直观(intuition)则指运用潜意识层面来处理资料,较富有抽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思考(T)——感觉(F)。

思考(thinking)是指能客观地分析所观察到的事件或想法。

感觉(feeling)则指主观的反映,通常与个人的价值有关。

(4)觉察(P)——判断(J)。

觉察(perception)是指人们用以收集周围世界中事件、人物或想法等信息的方法。

判断(judgement)则指人们根据觉察所得的信息来做出决定的方式。

根据以上的四组维度,加以排列组合不难得到十六种性格类型。每个人通过专门的问卷、测试,可以获得有关自身性格类型的信息,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从而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类型的职业。这就是该理论的主要思想(见表2.2)。下面,就让我们简要浏览一下十六种人格类型的特点和适合的职业,大致看看你属于哪一种类型,为你选择合适的职业作一下参考。

表2.2

img11

(1)内向感观思考判断(ISTJ):此类人严肃、沉静,可专注且透彻地学习。较为务实,注重秩序与组织,善于逻辑且合于现实的思考,负责任且信实可靠。一旦做出决定,即能专心致志地完成工作。较适合会计师、账务核查员、工程师、财务经理、警察、技师等。

(2)内向感观感觉判断(ISFJ):此类人沉静、友善,有责任感与良心。致力于完成被规定或要求的工作,且尽忠职守、毫不懈怠。对处理细节相当具有耐心,忠诚、体谅、关心他人的感受。较适合健康工作者、图书馆员、服务性工作者、教师等。

(3)内向直观感觉判断(INFJ):此类人能不屈不挠,有原创力,渴望做任何有需要的事。尽最大努力于工作上,尊重原则。很有可能获得别人的景仰,且说服别人谋取最佳的福利。较适合艺术工作者、神职人员、音乐家、心理医师、教师、作家等。

(4)内向直观思考判断(INTJ):此类人具有原创力,有较大动力去实现自己的构想和目的。眼界宽阔,很快就能发现外在事件的意义。在有兴趣的领域,有很好的组织和实践能力。对事存疑、具批判性、独立、坚决,能有高水准的工作表现。较适合电脑分析师、工程师、法官、律师、工程人员、科学家等。

(5)内向感观思考觉察(ISTP):此类人是冷眼旁观者,沉静、保守,以远远的好奇心来观察和分析生活,具有非预期的幽默感。关心事件的因果,应用逻辑原则来组织事实。擅长直切实际问题的核心,并找出解决的办法。较适合手工艺者、建筑工作者、机械工作者、保全服务工作者、统计人员等。

(6)内向感观感觉觉察(ISFP):此类人沉静、友善、敏感、善良、谦虚,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会勉强他人接受其意见和价值观。不喜欢领导别人,而是忠实的跟随者。喜欢享受眼前的时刻,不急于完成事情。较适合文书工作者、建筑工作者、音乐家、户外工作者、油漆工作者等。

(7)内向直观感觉觉察(INFP):此类人是沉静的观察者、理想主义者,忠实、重视外在生活与内在价值的一致性。充满好奇心,很快看到事情的可能性,并将之作为实践其想法的催化剂。具有调适的弹性与包容性,希望了解人们及实现人类潜能的方式。较少关注周围的现实。较适合艺术工作者、娱乐工作者、编辑、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作家等。

(8)内向直观思考觉察(INTP):此类人沉静且保守,特别喜欢理论和科学求知。喜欢运用逻辑来分析并解决问题,对意念思考充满兴趣,但较不喜欢热闹的聚会和闲聊。常有清楚明确的兴趣,并将该强烈的兴趣应用于生涯中。较适合艺术工作者、电脑分析师、工程师、科学家、作家等。

(9)外向感观思考觉察(ESTP):此类人擅长切中要害解决问题,喜欢和朋友一起行动,或做机械性工作和运动。适应力强、容忍力佳,注重实用性且获得结果。不喜欢长篇大论,最擅长处理可以掌握、参与或投入的真实事情。较适合账务核查员、工匠、行销人员、警察、销售职员、服务性工作者等。

(10)外向感观感觉觉察(ESFP):此类人喜交朋友、善于接纳、对人友善,让每一件有兴趣的事更为有趣,使别人感到快乐。喜欢行动、让事情发生,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事并且热切地参与。记忆事实比精通理论容易,对需要常识判断且实务技能的情况可妥善处理。较适合儿童保育人员、采矿工程师、秘书、督导等。

(11)外向直观感觉觉察(ENFP):此类人温暖热情、精神高昂、聪明、富想象力,几乎能做任何感兴趣的事。很快能想出困难问题的解决之道,帮助任何有困难的人。常依赖即兴创作的能力而非事前充分准备,总能找到让人信服的理由。较适合演员、神职人员、咨询师、记者、音乐家、公关人员等。

(12)外向直观思考觉察(ENTP):此类人迅速、聪敏、擅长许多事,警觉性高、口才好。可能因乐趣而和人争论不休,善于解决新的和挑战性的难题,但可能会忽略因循不变的工作。兴趣一直转变,很能找到逻辑性的理由。较适合演员、记者、行销人员、摄影师、销售人员等。

(13)外向感观思考判断(ESTJ):此类人务实、实际,倾向商业或机械。对抽象理论不感兴趣,学习须有直接或立即性的应用目的,喜欢组织和操作活动。是很好的行政人员,很快就能做出决定,注意日常细节。较适合督导者、行政人员、财务经理、经理、推销人员等。

(14)外向感观感觉判断(ESFJ):此类人有温暖的心、善于谈话、受欢迎、有良心、能合作且主动参与团体。喜欢和谐,能创造和谐,总是对人很好。在鼓励和赞美下做最大的努力。主要的兴趣在于直接且显著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较适合美容师、健康工作者、办公人员、秘书、教师等。

(15)外向直观感觉判断(ENFJ):此类人负责任,真诚地关心其他人的想法和希望,依据他人的感觉来处理事情。能轻松地提出计划或者领导团体讨论,社会性强、受人欢迎、富同情心。对他人的赞美和批评能及时做出反应。喜欢催化他人,协助他人发挥潜能。较适合演员、神职人员、咨询顾问、咨询师、音乐家、教师等。

(16)外向直观思考判断(ENTJ):此类人坦白,确定是活动的领导者。善于建立并发展全面的方法体系,以解决组织的问题。擅长需推理和知识性的谈话,如公开演说。知识广博,而且喜爱任何能增长知识的活动。较适合行政人员、律师、经理、行销人员、工程人员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