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倾听孩子的声音
接过孩子抛来的球。
——瑞吉欧小镇名言
许多父母往往宁愿做孩子的“保姆”,而不宁愿做孩子的“听众”。他们常常越过“千山万水”,也要把一口饭喂进孩子的嘴里,而不愿俯首低耳、宁神静气把孩子的一句话听进自己的耳朵乃至心里。换句话说,大部分父母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多过精神生活。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孩子不再说话,也不再听父母说话。双方的沟通之门就这样关闭了。沟通之门一旦关闭,父母就无法了解他们的想法,无法走进他们的心灵,从而无法深入了解他们内心的真正需求——父母与子女的隔阂就因此产生了,小则使亲子双方变得疏远,产生所谓“代沟”;大则使双方互相敌视,甚至发展成家庭暴力、弑亲等家庭悲剧。
因此,常常倾听孩子的声音,是培养亲密而开放的亲子关系的有效方法。如果你乐意听孩子说话,他就会给你提出各种问题,并且敢于对你透露他一直在独自承受的困难处境,还会向你求助以解决这些问题。这表明他开始越来越依赖你,而且已经从心里信任你。孩子会感到你很亲切,从而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常常倾听孩子的声音,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使孩子健康成长。孩子处于成长期,明辨是非的能力虽不是很强,但也有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每做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和想法。只有倾听,才能知道孩子心里的所思所想,才能对症下药,从而帮助孩子提高认识。
所以,父母不妨常常抽点时间、找点空闲,参考下面的方式,倾听孩子的声音:
1.注意自己的表情和动作
由于孩子往往个头较低,父母应当蹲下来或坐下来,面对着自己的孩子,身体微向前倾,表情应当平静、柔和,眼睛平视着他。
2.在孩子说话时不要插话,同时要表示出倾听的兴趣
不要打断孩子的话,而且父母应通过点头、微笑或者用语言表明自己对孩子说的话很感兴趣。如果孩子停了来,父母可以用一些引导性的句子引导孩子说下去,如“请你继续说”、“你的意思是……”等。父母也可以像一面镜子似的重复孩子的一句话或几个字。如孩子说“今天我心里很难受……”,父母可以注视着孩子,平静地说“你很难受……”,引导孩子继续说下去。
3.要有适当的反馈,向孩子传达专注倾听的态度
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是让孩子知道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认真听到了。同时利用表情变化及语言反馈信息。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还可以用简单的语言,例如“太好了!”“真是这样吗?”“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我简直不敢相信!”等等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另外,如果孩子在诉说时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让孩子举一些例子,让孩子说得更清楚更具体一些。
以上是倾听孩子的声音,下面是倾听孩子的“心音”,即孩子心里更深层的感受及需要,这是更为重要的一种倾听。
1.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有尊重孩子之心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容不得半点玷污。轻则呵斥,重则打骂极易造成孩子的心灵创伤,导致自卑的心理。尊重孩子要从家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这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在家里不要发号施令,而是采取谈心、提建议的方式解决问题,建立家庭民主生活会制度。同时,尊重孩子,要重视他的意见及选择,如果不是原则问题,最好不要干涉,更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2.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有平和淡定之心
长期以来,许多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往往是居高临下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孩子内心的表达就显得那样地无力、那样地被动。做父母的,只有放下架子才能获得真情,板着面孔只会招来白眼。要了解孩子们的心愿,就必须改变这样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放下“架子”,弯下“身子”,持着平等、平和的心情,建立平等的语境,去和孩子们交流,倾听孩子们的表达,了解他们的意愿,触摸他们的感受。
3.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有求真务实之心
孩子的需求,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做父母的要秉承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在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以后,认真分析,看这些诉求是不是合理,需不需满足,能不能实现,再去和孩子沟通,尽量满足他们积极向上的要求,引导他们剔除诉求中的不合理成分。
4.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有孜孜不倦之心
孩子的意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新月异;成长的烦恼,也只会随着成长而与时俱增。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心愿,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父母要做好长期的思想准备,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态,及时做出反应:或支持鼓励,或耐心开导,或坚决制止。这样,孩子才不会误入歧途。
5.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有开放之心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与自己敞开心扉,无话不谈。其实,父母要先敞开心扉,让孩子分享你的喜、怒、哀、乐。父母和孩子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如果父母能向孩子敞开心扉,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到你对他的信任和尊重,孩子会加倍尊敬你,也会和你倾诉。大多数人认为,孩子年龄小,见识少,很多事情不能透漏给他们。特别是很多自己的隐私和秘密。其实,这样做,可能会堵塞了与孩子沟通的渠道。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如果这颗“父母心”用得不是地方,不关心孩子的想法、愿望及心理需求,只关心孩子的碗、床及分数的话,则不光“可怜”,而且可惜,甚至可怕、可恨。拥有一颗可爱、可敬的“父母心”其实很简单:常常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声音。
人际学堂:
1.通往孩子心灵的钥匙是耳朵而不是嘴巴。
2.先敞开自己的心扉,后倾听孩子的声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