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不妥会弄僵关系
在各种艺术日臻完美的同时,批评艺术也在以同样的速度发展着。
——伯克
待人处世,也不可能一味地赞美别人,有时,难免会遇到需要批评
别人的时候,好的批评会给人际关系带来积极的作用,相反,如果不懂批评的艺术性,就会使人际关系冻结。
批评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虽然你满腔热忱,苦口婆心,但换来的结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批评的方法不得当。很多人因为不懂得批评的艺术,在批评时容易伤及别人的自尊心,而使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关系也会处于僵持状态。要想在批评别人时让对方欣然接受,就得讲究批评的方法。
第一,让批评能够“切中要害”。
批评要切中要害,切忌泛泛而谈,充分了解事情的原委,掌握“有效的证据”,然后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来处理,万万不可做“无据”的批评,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受批评的人“心服口服”。有效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让人感受到你的人格魅力,增进你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中,批评是以批为主,主要是针对问题和缺点加以直接或间接的揭露和评判,并在批评中找出症结,点明错误,教给方法,督促整改。然而,将批评融入到赞美中去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新”在方法上不是痛心的指责,而是真诚的表扬;在内容上不是就事论事的严厉处理,而是对人的正面回顾,收到的效果也就很可观。
有一个叫洋洋的学生,他活泼顽皮,纪律散漫,老是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他的班主任多次在班上公开批评他,但效果甚微。经过一番思考,他的班主任决定进行一个尝试:反道而行。批评不太管用,来个表扬、赞美如何?那天下午,要对洋洋进行试验了,班主任让他来到教室中央,同学们绕他围成一圈,然后班主任要求大家真诚地道出他为班级所做的贡献,以及他好的方面,包括一些细微的环节都不能疏漏。发言开始了,同学们历数他的事迹,最初他满不在乎。后来,同学们越说越激昂,慢慢地,他的脸由白变红……最后羞愧地低下了头,他流着泪哽噎着说:“谢谢同学们对我的期望,我错了,我一定改……”此后,他真的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这种赞美式批评仪式一直保留至今,班上的学生也都懂事了不少。
在错误已知的情况下,一再针对错误进行重复式的批评,并不会起到好的效果,反而会使犯错误者产生逆反心理,对错误不以为然,我行我素;要么产生自卑心理,对未来失去信心。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犯错误并不是有心,做好才是每个人的追求,而且错误只是一时,未来的路还很长。因此,绝不能因一时之错而把人长期看扁,尤其在犯错误者已经认识到错误的情况下,鼓励与肯定是最佳的后续处理办法。赞美式批评起到了引发犯错误者对错误的自省、自励,用肯定激发犯错误者对未来的勇气、志气的良好作用,从而帮助犯错误的人顺利走出错误造成的心理压力,甩开错误造成的自卑心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做得更好。另外,赞美式批评还具有另外一种威力:让爱心和感恩永存。每一个人都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即使对犯错误的人,也能通过这种形式使大家淡忘他的污点,使犯错误者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从此坚定了向善的决心,更多的为他人做贡献。
第三,批评口气要尽量委婉。
被质问会让人产生一种不信任感,会把对方逼到敌对、自卫的死角。
被训斥会让人觉得低人一等,感觉人格上受到侮辱,会使对方感到很压抑、反感。
而口气温和委婉,会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内疚感,从而愉快地接受批评。批评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温和。得体的语调,表情或其他的身体语言,可以避免彼此意见沟通时产生不应有的敌意。
第四,批评要注意场合。
有些批评本来是公正合理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效果不错。但如果选的时间、地点不对,效果却截然相反。如果某人常常在同事面前被老板批评,他一定会感到羞辱、窘迫,甚至不满、愤怒,事后他最先想到的就是同事们会对他有什么看法和想法,而不会注意到老板批评的内容,这样不但批评的效果没有达到,反而会让他与老板的关系恶化。
所以,若想让批评的效果发挥得恰到好处,就要注意批评的时间、地点,该一对一的批评时就不能有第三者在场。当着第三者的面直接批评某人,不仅使被批评者受到了沮丧,还可能会使在场的其他人感到不快,那样就会引起群体的关系危机。
细雨润物无声,实为造化;武士踏水无痕,堪称神奇。批评当以人为本,顺其自然、利用本性,达到无声、无痕,何尝又不是一种造化呢?批评的方法除此之外具体的还有很多,无论哪种批评,只要能使人容易接受,又不至于导致关系恶化,收到良效,那么为自己的言辞裹上“糖衣”又何妨呢?只有这样批评才能收到“良药甜口更利病”的最佳效果。
人际学堂:
1.批评是转化的过程,而不是训斥。
2.要做到无痕的批评,容忍是最重要的。容忍不是纵容,是创造一个无痕的契机,是让人摆脱“无地自容”的处境,从而拥有一个改正缺点的广阔空间,促进人际关系更好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