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箴言: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设身处地为将来着想,宽以待人,做事留有余地。
早年曾国藩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时,有一位同学性情偏躁,因曾国藩的书桌放在窗前,那人就说: “我读书的光线都是从窗中射来的,不是让你遮着了吗?赶快挪开!”曾国藩果然照他的话移开了。曾国藩晚上掌灯用功读书,那人又说: “平常不念书,夜深还要聒噪人吗?”曾国藩又只好低声默诵。但不久曾国藩中举人,传报到时,那人更大怒说: “这屋子的风水本来是我的,反叫你夺去了!”在旁的同学听着不服气,质问他: “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叫人家安放的吗?怎么能怪曾国藩呢?”那人说: “正因如此,才夺了我的风水。”同学们都觉得那人无理取闹,替曾国藩抱不平,但曾国藩却和颜悦色,毫不在意,劝息同学,安慰同室,无事一般。可见青年时代曾国藩的涵养和气度就很不一般。
当时的书院院长欧阳坦斋知道此事后,夸赞说: “国藩大度,必成大器。”
咸丰初年,曾麟书与曾国藩的几个兄弟还未分居的时候,家中为建新宅黄金堂,与邻居为一墙之隔的地界发生争执,几至要打官司到湘乡县府。曾国潢将这一情况写信告诉了在京师做官的长兄曾国藩。曾国藩收到此信后,联想起了古人的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曾国藩就写了一封长信,并将这首诗附上。曾家父子读过曾国藩的信和此诗后,胸襟豁然开朗。“让他三尺又何妨!”就将地退缩了三尺。
曾家的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了邻居,不仅未与曾家争执,见自家的地很方便曾家,也秉着“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见解,转让给了曾家扩建黄金堂新宅。
这件事代代相传,简直成了曾族的“传家宝”。1988年,年过古稀的曾德培老人还在台湾著文说,记得1939年他走上抗战前线时,慈祥和蔼的妈妈坐在美孚煤油灯下,拿着他的双手说了曾国藩“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现在虽然已时隔半个世纪,他还不忘当年慈母教儿的这个曾国藩的故事,可谓终身受用,乐趣无穷。
“恕”,有宽恕、谅解、宽以待人之意。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曾氏“恕”的主要内容,由此可以引申出宽容、谅解、做事留余地等。
有一次,一个冒充校官的人去拜访曾国藩。此人高谈阔论,议论风生,有不可一世之概。曾国藩礼贤下士,对投幕的各种人都倾心相接,但心中不喜欢说大话的人,见这个人言辞伶俐,心中好奇。中间论及用人须杜绝欺骗事,那人正色大言说: “受欺不受欺,全在于自己是何种人。我纵横当世,略有所见,像中堂大人至诚盛德,别人不忍欺骗;像左公(宗棠)严气正性,别人不敢欺骗。而别人不欺而尚怀疑别人欺骗他,或已经被欺而不知的人,也大有人在。”曾国藩察人一向重条理,见此人讲了四种“欺法”,颇有道理,不禁大喜,对他说: “你可到军营中,观我所用之人。”此人应诺而出。第二天,拜见营中文武各官后,煞有介事地对曾国藩说: “军中多豪杰俊雄之士,但我从中发现有两位君子式的人才。”曾国藩急忙问是何人,此人举涂宗瀛及郭远堂以对。
曾国藩又大喜称善,待为上宾,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暂时让他督造船炮。
多日后,兵卒向曾国藩报告此人挟千金逃走,请发兵追捕。曾国藩默然良久,说: “停下,不要追。”兵卒退下后,曾国藩双手把须,说: “人不忍欺,人不忍欺。”过了几天,曾国藩旧话重提,幕僚问为什么不发兵追捕。曾国藩的回答高人一筹: “现今发、捻交炽,此人只以骗钱计,若逼之过急,恐入敌营,为害实大。区区千金,与本人受欺之名皆不足道。”此足见曾国藩的远见与胸襟。
俗话说“宽则得众”,意思是说,心胸广阔的人才能博得大众的爱戴和拥护。曾国藩做人和交友都够胸襟坦荡,虚怀若谷,以诚相待,进而博取了人们对他的支持和真诚的帮助,也让他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打下了事业成功的基础。
湘军初与太平军交战时,就遇到三次失败:一次是在岳州,一次是在靖港,一次是在九江湖口。
一日,曾国藩召集幕僚,让众人指陈三次失败的原因,但大家都面面相觑,不敢随便讲话。
曾国藩一向看重李元度,他又有救命之恩,便亲点名号说: “次青,你大胆请言!”
李元度为人仗义,见曾国藩几次寻死觅活,总不得胜,心里也很着急。而且这样下去,自己的前途也委实堪忧。于是他鼓足勇气,语未尽,已惊三座:
“恩公东下之师,气势锐甚。然自三月至今,凡经三次大挫折,初挫于岳州,继挫于靖港,今又挫于九江湖口。幸而屡蹶复振,未坏大局。然依在下之见,非失于恩公不知兵,而失于知兵。”
李元度的话,如芒刺在背,一针见血。众将领谁也不敢望一眼曾国藩的表情,只是默不作声地坐在那儿。空气骤然紧张起来。
曾国藩倒还是沉得住气。他又说:
“次青请细道之,吾愿闻其详。”
李元度也不再犹豫,说: “岳州之败,师未集而因大风阻于洞庭湖,敌察我困,大股围入,其败可谓天意,于理于势都是如此的结局。靖港之败就不然。
一惑于困丁之请,临阵变成谋,夕令朝改,是策略之失。九江湖口之败,问题就更大了。三板大船入湖,敌断归路,变出不测,以大船攻敌小船,无异猛虎拔牙,虚威无用。并且,师出不为退路着想,乃行军大忌。犯此,则不能不败。”
李元度的话虽然当众揭了曾国藩的疮疤,但无疑是一剂良药,众将领不由得频频点头。
曾国藩善于听人之言,博采众长,以为己用,他的心胸是宽广的。他见李元度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三次失败的原因,也颇觉叹服。于是他说: “次青的话句句在理。望吾将士共当戒之。”
曾国藩说: “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才。世不患无才,患有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
看人应该首先看他能胜任什么工作,而不是千方百计地挑毛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要能容其所短。如果对贤才所犯的小错也不能宽恕,就会埋没贤才,世间就几乎没有贤才可用了。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关于曾国藩的雅量大度还有这样一件事:新宁的刘长佑由于拔取贡生,入都参加朝考。当时的曾国藩身份已很显贵,以阅卷大臣的名望索取刘长佑的楷书,想事先认识他的字体,刘长佑坚持不给。以后刘长佑做了直隶总督,当时捻军的势力正在兴旺,曾国藩负责分击,刘长佑负责合围。刘长佑草写的文稿,将要呈上,有人说: “如果曾公不满意,我们怎么办?”刘长佑说: “只需考虑事情该怎么办,他有什么值得怕的呢!”曾国藩看到这个文稿,觉得非常正确。
刘长佑知道后,对幕客说: “涤翁(曾国藩)对于此事能没有一点芥蒂,全是由于他具有圣贤的功夫才能达到的。”
曾国藩人生启示录:
领导用人需要雅量。因为你用人的时候,不是看谁跟你有过节,谁跟你关系最好,而是看谁最有能力,谁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古有齐桓公用管仲、李世民用魏征,这些优秀的领导者大胆起用“仇人”,结果“仇人”帮他们缔造了盛世江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