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箴言:天下事无实意者鲜有成效,务虚名者多后患。
从咸丰二年(1852年)十二月到咸丰四年(1854年)正月,曾国藩练兵历时一年有余。他操练的湘军,特别与众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湘军是书生和农夫的结合体。湘军的将,大多是书生,书生带兵打仗,不由人不怀疑,但书生长期受孔孟思想熏陶,存廉耻,重气节,能誓死卫道,这是曾国藩选书生为将的着眼点。他选将的条件是:一是才能治民,二是不怕死,三是不计较个人名利,四是能耐受辛苦。而这四点又归结于要有忠义血性,否则,“终不可恃”。湘军的兵卒都是农夫,其募兵制度规定,征用朴实而有士气的农夫,那些油头滑面,具市井气、衙门气的人概不收用。湘军挖长壕,扎硬寨,不准穿有色衣服,只准着草鞋,农夫吃苦耐劳,种种规定都容易办到;同时,朴实、没有受过革命精神感召的农夫,容易接受封建思想,这是曾国藩招农夫入伍的着眼点。就是这些不知战事的书生,带领粗经训练的农夫,战胜了强大的太平天国。这在当时和后世都被称作奇迹。
第二,湘军特别重视精神训练。曾国藩自称“训练之上,非战阵之才”。
而他的训练,主要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思想教育和军纪教育,称之为“训家规”。每逢三、八操演日,他必亲自下校场,“反复开说至千百语”,“每次与诸弁兵讲说至一时数刻之久,虽不敢云说法点顽石之头,亦诚欲以苦口滴杜鹃之血”,用以激励士兵“天良”。湘军兵营几乎成了一个大学校,以《四书》、《五经》为课本,“常教士卒做字读书,书声琅琅,如家塾然。又时以义理反复训喻,若慈父之训其爱子,听者潸然泪下”。
有这样的思想教育做铺垫,就容易形成一种“敬长尊上”、“明等辨威”的风气,所以,人们认为湘军是一支儒教色彩很浓的军队,是一支有自己思想作风的军队。这样的培养,再加上给兵将以升官发财的激励,湘军自然就胜多败少,一往无前了。
第三,饱经磨难。曾国藩多次说,造物主对大功大名是十分吝惜的,“必千磨百折,艰难拂乱而后予之”。他饱尝的人间苦难,比神怪人物唐僧取经路上的八十一难还要多。他自己说: “平生受挫受辱之时多矣,无一次不打脱牙和血吞。”一向傲视群伦、挟“帝王之术”而又以霸才自诩的王闿运在观览曾国藩的奏疏时,也感其“悲苦,令人泣下”,当读到“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船之上驶,则绕屋彷徨”时,发出“《出师表》无此沉痛”的慨叹。
曾国藩的磨难既是个人的,又是时代的。因为他走的不是爱新觉罗家族给他铺就的路。他以“在籍侍郎”的身份办团练,但他没有像其他团练大臣那样,他要“赤地立军”。这是他的成功所在,也是他历经磨折的由来。曾国藩打造了湘军这条船,而且湘军出征不久就把武汉打了下来,他的突出表现让倚食国家饷禄的正规部队汗颜。湘军这条船实在造得太大,太显眼,磨折也就接连不断。直到四十多岁时,曾国藩还说自己是“命薄福浅之人”,不足以当大任;尤其是每当关键时刻,总有大的突发事情降临到他的身上,为此他说“事机不顺,似天在磨折”,这或许就是他后来总结的成大功大名“人天各占一半”的由来。
第四,厚饷养兵。曾国藩深知,打仗就意味着伤亡惨重,尤其是战时状态。因此,他在组建湘军时,采取厚饷养兵、用其死力的办法。在确定一名勇丁的月饷时,他先找来几位勇丁,对他们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情况进行了解,有人回答自己一年的收入大约有十多两银子。他又对现行的绿营饷章进行了认真的计算,尽管绿营兵的月饷不多,但加上打仗时所发的行粮,每月也达到白银四两多。他想,当兵的应该比种田的收入多三四倍,这样算来,每月就得发给他们白银四两上下。这个数字也正好略低于绿营月饷与行粮的总和,一旦朝廷询问起来也有个说法,不至于授人以口实。他拿定了主意,湘军正勇的月饷被定为白银四两二钱。
清朝的绿营兵平时每月饷银马兵二两,战兵一两五钱,守兵一两,清朝初年尚可维持生活,但200年一贯制,绿营兵饷连养家糊口都成问题,哪会有战斗力!曾国藩讲究“技巧”,将绿营的行粮也加在一起统算,表面上湘军饷银不高多少,实际上绿营兵很难发足饷,往往只发到二三成。至于行粮,就更不能保证了。换言之,他算绿营兵时用的是“虚数”,他发给湘军的是实数。可见曾国藩还是用了相当心思的。
曾国藩为了使士兵卖命,还给每营增加长夫120人以减轻士兵的劳役负担,这对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很有益处。原来军队中兵、役混杂的情况至此大为改观,作战部队与后勤部队明显分开,军队向近代化转变。将弁的标准当然更高,规定陆师营官每月薪水银五十两、办公银一百五十两、夫价银六十两,共计二百六十两,凡帮办、书记、医生、工匠薪水及置办旗帜、号补各费用统统包括在内。其他各弁兵每月饷银为哨官九两,哨长六两,什长四两八钱,亲兵护勇四两五钱,伙勇三两三钱,长夫三两。水师兵饷,营官与陆师营官同,头篙、舵工与哨长同,舱长与什长同,只有哨官薪水为陆师两倍———每月银十八两。湘军饷用总计,大约平均每人每月需银六两。如果统计其各项收入,营官每月为二百六十两,分统、统领带兵3000人以上者三百九十两,5000人以上者五百二十两,万人以上者六百五十两。薪饷的优厚刺激了湘军的发展,兵源自然不成问题,曾国藩用的正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之策。
曾国藩人生启示录:
如果不想按客观条件所限定的道路走下去,那就要脱胎换骨,另辟蹊径。而在这条崭新的道路上,必然会遭遇许多的磨难。这就需要我们在踏上新道路之初,进行周密的筹划,为成功积聚充足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