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箴言:没有兵士不值得焦虑,军费匮乏不值得痛哭,而真正值得焦虑的是,不能立即找到见利不争、义字当先、忠挚做事的人才。
曾国藩在选将中,将“忠义血性”放在第一位。所谓忠义血性,就是要求湘军将领誓死效忠清王朝,自觉维护以三纲五常为根本的封建统治秩序,具有誓死与起义农民斗争到底的意志。他说: “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他认为,选用具有忠义血性的人做将领,可以为整个军队起到表率作用,“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及其余”,这样便可以带动全军效忠封建统治,从而能够使这支新兴的军队———湘军,不但具有镇压农民起义的能力,同时还具有“转移世风”的政治功能。
曾国藩强调“廉明为用”。“廉”,对于军队来说是极为敏感的问题。绿营将帅克扣军饷,冒领缺额以自肥的现象,早已是公开的腐败行径。这深为士兵所不满,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那么,曾国藩在新组建的军队上,要做到与众不同,就必须在选将问题上高度重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湘军的战斗力。
“明”是指将领要做到赏罚分明,是非不淆。“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对于一般将领,要求其“精明”,而对于高级将领,则要求其必须“高明”,这样才能够具有远见卓识。
曾国藩反复强调将领要具备“廉”、“明”的品质,这对于改善官、兵关系,提高战斗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曾国藩选取将领,专取“简默朴实”之人。他对于绿营军的官气深重、投机取巧、迎合钻营的腐败风气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深感积习难改。曾国藩从内心里慨叹:即使“岳王复生,或可换孱兵之筋骨;孔子复生,难遽变营伍之习气”。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曾国藩规定,一方面湘军不用入营已久的绿营兵和守备以上官;另一方面,他强调挑选将领要侧重“纯朴”。所谓纯朴是指脚踏实地,无官气,不浮夸虚饰。曾国藩经过遴选,将大量纯朴之人委以重任,这对于提高湘军战斗力和耐力极为有益。
“智略才识”是曾国藩选将的又一标准。他力求从书生中挑选人才,借助于他们的知书达理,努力克服绿营将领缺乏韬略的弊病。
另外,曾国藩还要求湘军将领要具备“坚忍耐劳”的品质。
曾国藩识用鲍超,就是重“忠义血性”的例子。鲍超是今重庆奉节县人,因家贫从军,行伍出身。咸丰三年,他入湘军水师,任哨长。攻克武昌后,鲍超升为参将,改领陆军,曾解曾国藩祁门之危,后官至湖南提督,乃曾国藩帐下一猛将。
鲍超不识文墨,仅认得自己的姓名,但作战勇敢,带兵有方,其憨直更令曾国藩喜爱。有一次,鲍超孤军被困九江,欲派人向曾国藩求救,叫文书写信,多时未完。鲍超心急,顿足道: “都什么时候了,还咬文嚼字!”立即喊亲兵拿来一幅白麻,自己握着手笔,于幅中大书一“鲍”字,四周作无数小圈围绕,急急封函,派人送去。众人不解其意,曾国藩大笑说: “老鲍又被围矣!”于是派出援军。
曾氏知鲍,鲍亦敬曾。有一次鲍超学写“门”字,末笔没有写上钩,别人告诉他还缺一钩。鲍超指着厅中大门: “两边不都是直的吗,哪里有钩?”正好墙上悬着曾国藩所赠对联,中有“门”字。这人于是说: “曾大帅写门字亦有钩矣。”鲍超一看果然有钩,于是跪地叩拜: “先生恕吾武人!”
曾国藩所信任、提拔的众多人才之中,李鸿章被视为第一高足,而特别重用提拔,爱护备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李鸿章在做事上有那么一股韧劲,而且颇有才干。李鸿章曾因为李元度丢失徽州一事说情惹恼了曾国藩,于是负气离开祁门老营将近一年。这期间,显要人物袁甲三、胜保、都兴阿等人,都曾多次相邀,许以重保,但李鸿章不为所动,宁在江西赋闲,等待曾国藩心回意转。最后,终于以其耿耿忠心和卓越才干,重入曾幕。位绾四省军政大权的曾国藩,对李鸿章“特加青睐,于政治军务悉心训诺,曲尽其熏陶之能事”,使李鸿章最终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塔齐布是与罗泽南齐名的湘军将领,姓托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1853年曾国藩在长沙开始练湘军时,塔齐布还只是个绿营守备,旋升用游击署参将,率兵与湘军一起操练。曾国藩每次见他早早到场,“执旗指挥,虽甚雨,矗立无惰容”。曾国藩用戚继光法训练士卒,每当检阅步卒,塔齐布都穿着短衣,脚插短刀侍立一旁。曾国藩对这位身材高大、面带赤红的满族军官感到很奇怪,与之相谈后,大为赞赏。又到他辖下的军中检查,见其训练精严,且能团结士卒,曾国藩退而叹息———绿营兵中这样的已是凤毛麟角,因此更加敬佩塔齐布。但副将清德却嫉恨塔齐布的才勇,常在提督鲍起豹的面前讲塔齐布的坏话,提督也不分青红皂白,多次羞辱塔齐布。曾国藩于是上疏弹劾副将,举荐塔齐布忠勇可大用,并说:若塔齐布以后“有临阵退缩之事,即将微臣一并治罪”。塔齐布后来在湘潭之战、岳州之战、小池口之战和武昌之战等湘军前期几次大的恶战中,都表现了出众的勇敢,尤其在被称为“湘军初兴第一奇捷”的湘潭之战中立下了大功而被提升为提督。而湘潭之战在很大程度上是关系到湘军能否崛起的一次关键战役。
塔齐布平时有愚憨、无能之态,及到战场,磨拳切齿,口流唾沫,一副好似要生吞对方的架势,尤好单骑逼近敌垒侦视虚实,几次陷入危境都转危为安。
咸丰四年(1854年),塔齐布因收复湘潭有功被提升湖南提督,鲍起豹被革职。塔齐布位至大帅,遍赏提标兵收人心,并在左臂刺“忠心报国”四字,得士卒死力。每当深夜,听亲卒相语家事,说到悲痛事,相对泣泪以流。塔齐布以严于治军并能与士卒同甘苦著称。一次,德化县令给这位大帅送了一张莞席,塔齐布说: “军士皆卧草土,我睡莞席,岂能安枕?”立令退回。该年底,曾国藩正驻军南昌,塔齐布驻扎九江,隔庐山相望,因太平军往来攻袭,两人多日不通音信,曾国藩为此十分焦虑。除夕前一天,塔齐布攻九江,后因寡不敌众,单骑败走乡间,马陷泥潭中迷失道路,后被一位乡农带回家中。次日,各军以塔齐布未回,汹汹如所失,士卒哭作一团,曾国藩也悲痛不已。三更时,乡农将塔齐布送回,曾国藩、罗泽南立即而起,光着脚出去相迎,三人抱在一起,以泪诉劳苦。
曾国藩人生启示录:
世上怕的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用才的人不能正确使用人才,此论确有振聋发聩之功用。从历史上来看,往往是那些善于发现人才并善于运用人才的人最后取得了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