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型的国家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2006年1月9日,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这是我国半个世纪以来召开的第三次科学技术大会,也是进入21世纪后召开的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在这次大会上,胡锦涛作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报告。这是一次重要的大会,所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于我国现代化的建设,乃至于中华民族长远的繁荣富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我国究竟应当走什么样的模式呢?这是我们必须做出正确选择的头等重要问题。
纵观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模式,无外乎是五种模式:自给自足型的,基本上自然经济,如某些内陆和海洋岛屿小国;资源型的,以出口资源为主,如中东盛产石油的国家;劳动型的,以出口劳动力为主,如东南亚某些国家;资源劳动型的,同时出口资源与劳动力为主,如拉丁美洲某些国家;创新型的国家,依靠高新技术繁荣国家的经济,如美国、西欧、北欧一些国家。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资源虽然并不贫乏,但按照人均占有率来衡量,我国的资源并不富有,所以我们不能走资源型国家的道路。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出口劳动力虽然是应该选择的,但是出口高素质的劳动力又不是我们的优势。因此在前四种模式中,无论哪一种模式都是不可能繁荣我国经济的,我们唯一能够选择的就是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建设创新型的国家。
那么,创新型国家的标准是什么呢?根据世界的通行的标准,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科学技术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要达到70%以上;二是技术对外依赖率要在30%以下;三是国家的研发经费要占GDP的2%以上。
世界经济论坛和哈佛大学联合作过一次调查,并据此提出了一个“创造力指数”计算公式,以它来划分创新国家的标准。(1)这个公式表示如下:
IC=(A+B)/2
说明:IC代表经济创造力指数(index of creation)
A表示公司的创新指数,如公司创新的环境,研究与开发经费、技术力量和接受外国新技术的程度等
B表示革新指数,如申请专利数和技术转让数凡在0.6以上者为创新型国家。用这个方法计算的结果与按三个标准得出的结果基本是一致的。
根据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创新型国家(地区)有20个左右,名列第一位的是美国(经济创造力指数是2.02),其他国家有芬兰、新加坡、卢森堡、瑞典、以色列、爱尔兰、荷兰、英国、冰岛、瑞士、丹麦、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挪威、日本等。
按照创新型国家的标准,我国离创新型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例如,我国现在技术依赖率在60%以上,技术自主率在30%以下,研发经费只有1.23%,尚没有达到十五计划投入1.5%的目标。
为了尽快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什么是自主创新呢?顾名思义,自主创新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并以自主创新来推动经济高效率的发展。怎样才能自主创新呢?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自主创新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引进国外新技术,在消化的基础上再创新;二是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最新的尖端技术,实现自主创新;三是领先世界原创性的研究,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从世界技术创新发展的历史看,人类已经进入第四个创新时期,即独立发明家成为创新的主体。这四个时期大致是(2):
第一个时期:大约发生在1830年,是在美国专利法改革推动下才出现的个体发明创造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发明家,如莫尔斯、贝尔、爱迪生、威斯汀豪斯、莱特兄弟、贝克兰德和法恩斯沃斯等。
第二个时期:大约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创新活动主要是由公司控制的。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贝尔电话电报公司、杜邦公司等,这些公司的专利占了美国的绝大多数。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压力使公司的研发经费减少,以至于不少公司的研究实验室关闭。
第三个时期,是美国70年代末硅谷的兴起,于是“硅谷模式”成了美国创新的引擎。例如,惠普、仙童、英特尔、亚马逊、苹果、升阳、思科、硅谷图文、雅虎……这些公司不仅创造了美国经济的奇迹,而且还为世界各国发展科学技术提供了经验。
第四个时期,是从21世纪初开始的,是一个被称为以独立发明家为主体的创新时期。这是以迈赫沃尔德创办“发明工厂”为标志的,这位建立了世界最大的微软研究实验室的首席技术执行官,于2000年携带了6.5亿美元的股票离开了微软,创办了“智慧风险公司”,他把这个公司称为公司的“发明工厂”。迈赫沃尔德认为第四个创新时期有两个特点:一是真正好的创意可以获得大量资金的资助;二是独立发明家都拥有现代化的信息工具,使得发明周期缩短、见效快。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是,在经历了三个创新周期之后,为什么又回到了第一次个人发明家的时期呢?说到底,科学发明从本质上说,最初只能是源于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家的个人创意,既不能搞群众运动,也不能靠行政命令。这个规律已经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我国应当从中获得教益。
由于诸多的历史原因,在我国前三个创新时期并没有出现过,但现在又赶上了第四个创新时期。因此,我国既要补上发达国家所走过的一百多年的创新经验,又要不失时机地迎接第四次创新时期的挑战。
对于建设创新型的国家来说,我们从第四个创新时期的模式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没有足够数量的创造型的人才,是难于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也很难在15年内把我国建成创新型的国家。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千万不能有任何盲目乐观的情绪。
目前,虽然我国研发经费投入仍然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以下,但是我认为制约我国自主创新的最大瓶颈主要的是人才,准确地说是缺乏创造性的人才。这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杰佛里·萨克斯所说:“一个创新国家的核心是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一批推动科学发展进而带动科学技术创新的科学家。”(3)
那么,我国目前人才的状况如何呢?应当说是很不乐观的,让我们看一看以下的数字对比:
我国现在在校大学生有2000万人,美国只有1400万人,中国居世界第一。可是,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不到2%;而美国是30%。
中国现在有81万研究生,其中博士有16.56万,也是世界第一。这只有数量上的统计意义,大多数的博士是名不副实。可是,美国的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世人皆知的,他们是美国科学研究和创新的主体。
中国现在有3200万科学技术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有105万,美国是110万,中国位于世界第二。可是,我国在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所有世界大奖都是零,如菲尔兹和阿贝尔数学奖、沃尔夫奖(按照诺贝尔奖模式设立的)、戴维奖(化学)、图灵奖(计算机)、沃拉斯奖(地质学)……
美国拥有200多万名发明家,按照这个比例,我国应该有1200万名发明家,可是我们没有这么多,我估计可能尚不到美国的1%。
2005年,美国评选出的世界100名顶尖青年发明家,中国大陆没有一名。美国和欧盟的发明专利占了世界的99%,而我国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只有万分之三,这是何等大的差距呀!
总之,没有创造性的人才,就不可能建成创新型的国家。那么,为什么我国不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我国传统文化束缚了国民的创造性。儒家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儒家思想是束缚创造的。就以儒家学说的代表人孔子来说,他本人就主张“法先王”、“吾从周”、“信而好古”和“术而不作”等保守的学术思想,它们在我国文化界影响深远。“中庸之道”和“唯书、唯古、唯上”,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又一大特征,致使许多人不敢批判、不敢背经叛道、不敢冒险,以至于窒息了人们本来具有的创造性。
第二,保守的科举式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实际上现在的应试教育的目的与古代科举式教育如出一辙。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吁震天响,但应试教育的硝烟仍然弥漫。什么是素质教育?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人们认识差别也是很大的。从实质上说,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但是我国目前一整套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管理,都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
尽管不少科学家、教育家不断呼吁教育改革,实施创造教育,着力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太顽固,再加上教育领导部门没有强烈的改革意识,所以创造教育在我国很难推行。
2005年7月29日,温家宝总理到解放军总医院探望钱学森先生,征求他对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意见。可是,这位科学泰斗却向温家宝提出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教育建言。他说:“现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4)这是钱学森先生自己毕生治学的最精辟的总结,是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的最重要的建言。可是,一个月后才刊登了这则消息,而且从国家教育领导当局到各大学的领导人,对这条重要的建议竟没有做出一丝一毫的反映。我感到十分失望,心想:那些领导教育的官员们怎么坐得住,怎么对培养创造性人才这样无动于衷呢?仅此一点可以看出,在我国实行创造教育该有多么艰难!创造性的人才成长该有多大的阻力呀!
我研究创造教育二十多年,不仅撰写了五本创造教育的专著,而且亲自为中学生讲授创造思维方法课,目的就在于倡导和实施创造教育。五年以前,我专门设计了大学实施创造教育的模式,我把它称为SSR模式,第一个S表示自学(Study indipendently),第二个S表示课堂讨论(Seminar),第三个R表示科学研究(Research)。这是集古今中外最先进的学习方法为一体,既符合教育规律,又有利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完全可以在大学中普遍推广。虽然这些年我一直在为倡导实施创造教育而呐喊,但是响应者甚寡,这也再一次说明了实施创造教育在中国的阻力很大。
阻力来自哪里呢?我认为阻力来自中国教育部门的领导,因为我国至今仍然维持着大一统的教育领导体制,以计划经济思维方式指导我国教育。所以,我国教育部门不转变教育观念,不倡导实施创造教育,那么下面就没有独立的办学权,不可能自行其事进行改革。
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本问题是人才素质,而人才的培养要依赖于教育改革。实施创造教育,这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根本出路,至今这仍然是人才问题上的一个盲点,就是没有意识到实施创造教育的严重性和急迫性。因此,我国的重点大学应当坚决遏制只抓数量不重视质量的偏向,制止学术腐败,要把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和从事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放在首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中,充分发挥其基础和生力军的作用!
【注释】
(1)中国经济时报,2001-12-25.
(2)科技日报,2004-02-26.
(3)南方周末,2001-10-11.
(4)光明日报,2005-08-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