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质量是学报的生命

质量是学报的生命

时间:2023-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质量是学报的生命我国高等教育的兴起,基本上是戊戌变法运动前后诞生的,而大学学报又是伴随着大学的产生而逐渐出现的。其次,质量是第一位的,没有质量就没有学报的生命。论文质量是学术的生命,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这位科学家一再声明自己不是“天才”,但是他还是愿意与广大青年朋友们交流个人学习的心得。

质量是学报的生命(1)

我国高等教育的兴起,基本上是戊戌变法运动前后诞生的,而大学学报又是伴随着大学的产生而逐渐出现的。如果从1906年创办的《东吴月报》算起,2006年正好是100年。而1919年1月创刊的《北京大学月刊》,迄今(2006年)也已有87年的历史。可是,我国大学学报在其发展的历史中,真的是命运多舛,总是与国家的安危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历经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教育是重灾区,大学学报又一次遭到严重的破坏。粉碎了“四人帮”以后,我被任命为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等教育司司长。为了拨乱反正,国家于1978年4月22日至5月16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会议纪要中,明确地提出要恢复大学的学报。接着,于同年7月初,我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大学学报工作座谈会,制定了第一个办好学报的管理办法。从此,我国大学学报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以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国大学学报的建设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于大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984年在湖北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我作了一篇发言,题目是《学报要把提高质量放在首位》,这篇发言获得了很好的评价。20多年过去了,现在看来我那时对质量问题还强调得不够。就目前的情势而言,质量对于学报来说,已经变得非常突出了,甚至已成为关乎我国学术前途的头等大事了。

历史经验已经反复表明,对学术限制、封杀是破坏,而任其伪劣作品泛滥也是破坏。曾几何时,学术腐败、论文抄袭、剽窃、造假、泡沫化,在不少大学已经不是冰山一角了。这一切是整个社会浮躁的一个缩影,是受经济腐败的传染,是大学扩招带来的恶果,是在建设一流大学口号下相互攀比的错误导向,是求量不求质形式主义典型的反映。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大学学术的“脸面”——学报,应当怎样保持自己的贞洁,怎样保证质量呢?

首先,要确立学术是学报的本色,没有学术的学报就没有学术生命。对于没有学术水准的学报应当进行整顿,取消不合格的学报出版发行的资格。现在到底有多少种学报?我没有查到准确的数字,据说文科学报有1100种,自然科学学报有900种,总共是2000种。果然不出我所料,几乎每所大学都有了学报。我偶而从媒体上看到,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或学院)竟然也出版了学报,这不是对学术的亵渎又是什么呢?试问:没有长期科学研究的积累,没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根本就没有学术,怎么能够办得起学报呢?

什么是学术?学术就是科学、是系统的学问,科学的本质是创新,没有独特的新见解、新思想、新理论,怎么能够称得上是学术呢!现在,我国有多少大学学报和学人能够发表这样创新的学术论著呢?

为什么会出现大学学报肆意膨胀呢?这是相互攀比的结果,是地方主义造成的。你重点大学有学报,为什么我地方大学就没有呢?公立大学有学报,为什么民办大学就不允许有学报呢?于是,领导出面争取,甚至不惜走路子非要把出版学报的资格证弄到手。学报数量多了,文章的质量必然下降,事实上一些学报就变成了“同仁刊物”或是“同校刊物”,如果学报与学术界既没有交流也没有竞争,像这样的刊物哪里还有什么生命力呢!

据说,我国各种学术刊物堪称世界之最,仅经济学方面,每年推出的论著就数以万计,可是又有多少有质量的论文呢?恐怕少得可怜。世界上大约有8000种经济学方面的刊物,我国入围的有三种,被我国自己认为最好的《经济评论》仅排在120名以后,其影响力指数仅为0.52(最高为100)。(2)这只是管中窥豹,经济学论著是如此,其他学科的情况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其次,质量是第一位的,没有质量就没有学报的生命。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确实是很难的,这既有思维方式取向的问题又有评审制度上的缺陷。例如,研究生答辩,前提是必须正式发表若干篇文章;教授晋升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论文。我看到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评奖的报道,有些获奖者,包括最高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往往并不是突出奖励他们的某一个新理论或新技术的发明,而是罗列了他们几十年的成果。实质上,这就是鼓励人们追求数量,只要你积累多了,就可以去申请科技奖励,这一点在申请自然科学奖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与国际上的奖励完全不同的,这既体现了我国科学家研究思维方法,也反映了我们在奖励标准上掌握不当。

论文质量是学术的生命,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1953年4月25日,沃森(James Dewey Watson,1828—)与克里克(Francis Hanrry Compton Crick,1916—2004)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的论文,该文仅有960个字,可是他们却因为这篇论文而获得196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3)天才约翰·纳什(John Nash,1928—)20岁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读研究生,21岁在27页的博士论文中创建了均衡理论,可是他在30岁时却患了精神分裂症,但是40年以后竟然奇迹般恢复了,而且因为他的均衡博弈论而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4)然而,我国今天的博士论文都是洋洋数万言甚至数十万言,大多都以专著出版。试问:这种拼凑甚至是抄袭的著作又有什么价值呢?它们不仅造成文字的灾难,而且坏了学风,后患无穷。

再次,坚决刹住“钱文交易”的歪风,如果学术沾上了铜臭味,那就玷污了学术的生命。有些刊物不是不可收取一定的版面费,问题是现在不少学术刊物只认钱而不讲文章的质量,只要交钱就行。所以,现在许多刊物上看不到真正学者的文章,几乎都是研究生的文章。这种做法双方都满意,杂志社捞到了实惠,而研究生得到了答辩论文必要的条件。

我就知道一个真实的利用约稿敲诈高额版面费的详情,揭露出来真是让人触目惊心。我国有一个冠有“中”字头、名称也非常高雅的刊物,开辟了一个“精英”专栏,专门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成长或成才的文章。去年这个刊物,不知怎么联系上了一位的确堪为世界顶尖的华裔科学家,约请他撰写一篇成才的文章。这位科学家一再声明自己不是“天才”,但是他还是愿意与广大青年朋友们交流个人学习的心得。于是,这位科学家不得不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大约花了个把月的时间,写了一篇长文。他把文章发给这个刊物的编辑部,他们认为确实是一篇佳作,同意尽快发表。可是,他们说需要支付一笔版面费,一个版面是1万元,考虑到这位科学家的身份,答应打八折,这样他的10个版面的文章就需要交8万元的版面费。

这位科学家感到十分惊讶,指出约稿时并没有说明需要付版面费,否则就不会花这么多时间来写。他明确表示自己决不会支付一分钱的版面费,声明自己在国际上已有足够高的知名度,不需要包装,更不会花钱来包装自己,坚决予以拒绝。可是,这个刊物的编辑仍然死皮赖脸地纠缠不放,甚至说国内一些大学校长、院长和准备申请院士的科学家都上过“精英”专栏,也都交了巨额的版面费。这位国际知名科学家再次明确表示:“那些人所为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不需要上这种‘精英’专栏,也决不会用纳税人的钱宣传自己,这是一个人的人格和职业道德问题,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再在国外搞这样的有偿约稿,对中国的影响很不好。”

从这个刊物编辑部披露出来的情况看,有些大学校长、院长、博士生导师用公款买版面上的“精英”专栏,这不是用金钱包装自己又是什么呢?这是对“精英”的亵渎,是对学术的肆意践踏。在这样的校长和学术领导人的主政下,怎么可能有一个良好的学风呢?当前,一些大学和学术研究单位出现的学术造假、抄袭、剽窃事件,虽然都是个人的行为,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是与我们学术单位的领导人治学不严,监管不严,督察不力等分不开的。总之,学术上出现的问题在下面,但根子却在领导上。

学报对于重点大学来说尤其重要,它是反映一所大学学术水准的窗口,是衡量一所大学科学研究水平高低的度量衡,是透射一所大学学风的镜子。因此每所重点大学都要在学报建设上下真工夫,切实端正学风,这既是自己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需要,又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普通大学做出的好榜样。

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学风建设,他说:“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5)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整顿已经日益蔓延的不良学风。怎么整顿呢?我们就要像毛泽东所号召的那样:“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6)同样地,我们只有打倒了恶劣的抄袭、剽窃和造假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学风才能发扬光大,才能办好大学的学报,也才能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健康的发展!

【注释】

(1)本文曾发表于《河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2)新民周刊,2006(2):47.

(3)光明日报,2004-03-18.

(4)参考消息,2004-03-17.

(5)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89.

(6)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7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