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家长:要“优秀”还是“健康”?
家长在子女“初始社会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初始社会化”是个人以后发展的基础,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偏差,会影响子女的一生。现代很多家长并不具备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在子女成长过程中,重“硬件”培养、轻“软件”提升,忽略了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隐患。
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这里面隐藏着两种情况:一种是“补偿心理”,另一种是“优势延续”心理,无论哪种都给子女带来较大压力。有“补偿心理”的家长希望子女可以读自己没有读过的书,走自己不能走的路,在学习条件和学习设备上都提供好的配备。但是,往往就是这种过于关注会使孩子产生很大压力,特别是有些条件不好的家庭,小孩看见父母为自己学习而倾其所能,一旦学习下降会产生自责、羞愧等情绪体验,这是很大的隐患。有“优势延续”心理的家长,往往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他们希望子女在继承自己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对子女寄予较大期望。在这种家庭生活的未成年人,如果天赋并不高,或者发育比较迟缓,在和“优秀”的父母对照之下很容易产生自卑感,感到在家庭中生活比较压抑,当压抑的情绪积聚到一定时候,就会以“毁灭自我”或“毁灭他人”的手段表现出来。
小贴士:“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初始社会化”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初始社会化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防止青少年自杀最重要的是纠正他们对世界对人生不正确的认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激发生命固有的存在需求和发展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