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借助“疾病”,转移压力

借助“疾病”,转移压力

时间:2023-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借助“疾病”,转移压力以往“疑病”心理多见于文化落后地区,人们对卫生知识缺乏了解,往往会对自身感觉或征象作出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当一个人因为无法面对某些压力和现实的时候,疑病症的表现可能是自我防卫的最好表现形式,它可以保护自尊,使它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因为只是疾病才导致无法参与竞争,是“天不助我也”,而与自身能力低下无关。

借助“疾病”,转移压力

以往“疑病”心理多见于文化落后地区,人们对卫生知识缺乏了解,往往会对自身感觉或征象作出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但现代城市已成为此种病症的高发地带,这是由于现代社会里充斥着竞争,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被卷进竞争的旋涡里,有些人却害怕面对竞争,费尽心思地期望逃避竞争所带来的压力和后果,最能说服自己和别人的借口就是生病。因为社会和个人对病人和健康人的态度存在较大差异,社会文化对病人的要求相对宽容,暗含着许多同情的成分,个人一旦生病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降低社会对他的期望,一个人进入病人的角色,不仅可以逃避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且由于生病也会缓解对违反道德规范的谴责,同时能赢得更多的谅解和同情。当一个人因为无法面对某些压力和现实的时候,疑病症的表现可能是自我防卫的最好表现形式,它可以保护自尊,使它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因为只是疾病才导致无法参与竞争,是“天不助我也”,而与自身能力低下无关。

有人因为不敢面对竞争而“生病”,也有人因为竞争失败而“生病”。现代人在竞争压力过大的生存空间里缺乏安全感,激烈而残酷的竞争结果往往不够“完美”,所以内心会抱有某种“逃避现实”的渴望和冲动。失败会让人产生失望、自卑、沮丧等自我否定情绪,如果失败者曾经自信满满,承载了家人、朋友的殷切期望,失败的杀伤力就会成倍增加,他们会由失败转向自责、愧疚,当心理无法承受这些负面情绪的时候,就会由向内归因转为向外归因,将心理问题的躯体化反应当成非常严重的疾病,以“病人”的姿态出现,期望可以博取同情,逃避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