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财富时时都在,“穷”则思变
凡物穷则思变,困则谋通。
——王弼
富人大多都是适时变通的。放眼望去,聚集在社会的财富多得数不清,财富时时都在,就看谁能够去抓住它们,让财富成为自己的。
要成为富人,想要拥有财富,穷人更要善于变通。
哲学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不代表明天,过去不代表现在更不代表未来。虽然现在还是一个穷人,但是明天保不准就会变成一个富人。
所以,穷人要有一个发展的眼光,穷则思变。
所谓“变”不仅仅是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处理对策的变化,同时也包含着自身的变化,尤其是思维模式的拓展和思维方法的变化。要抓住时时都在的财富,穷人就应该善于不断地拓展、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应对不断更新变化的事物。
一个有钱人的儿子在父亲死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过着潇洒奢华的富人生活。由于富人的儿子在他父亲生前并没有好好学习父亲的经商之道,所以,没过多久,这个富家少爷就赔光了父亲留给他的所有家当,这时候的少爷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花钱如流水的少爷了,他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穷人。
死去的那个有钱人曾经是做珠宝生意的,变成穷人的那个少爷如今想重操旧业、东山再起,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因为珠宝行业的投资太大、技术性太强,而且风险也很大,再加上这位从前的少爷之前并没有做珠宝生意的经验,因此,他更是不会再做这个考虑了。
迫于生计,穷少爷只好另谋生路。后来,他发现做服装生意还是不错的,因为服装生意的运营周期短,而且也不需要太大的专业学问,没有过多的前期投资,考虑来考虑去,他决定进军这个行业。
于是,穷少爷变卖了自己最后的一点遗产,进了货,开了一家服装店。
过了两年,穷少爷的服装店再也坚持不了了,没有资金进新货,老货又因为价格高、样式老而卖不出去,积压了下来。他的这次致富之路走到了终点。
后来,他总结经验,发觉服装市场的更新速度太快了,自己总是赶不上潮流,卖的总是流行过了的货,往往是自己新进来的服装,而别的店里却已经开始甩卖淘汰了,这哪有不赔的啊!
于是,他变卖了服装店,用剩下来的钱开了一家饭店。他想,民以食为天,这种生意做起来简单,总不会赔钱了吧。他雇了一个厨师、几个伙计,小饭店就这样开张了。
可是这一次他又想错了。他眼睁睁地看着大把的金钱跑到了旁边的饭店,心里又不是滋味又迷惑不解。没想到最后连自己的厨师和伙计也跑到了旁边的饭店,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
再后来,穷少爷又尝试了很多别的生意,比如说小饰品、化妆品、印刷等,但是结果都一样,没有一个成功的。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眼看自己已经50多岁了,生命也快走到了终点,双鬓的白发让他开始盘算自己的家底,希望能够为自己买一块墓地,这样死了以后也好有一个归宿、有一个容身之所。
没有想到的是奇迹竟然发生了,上天这一次帮了他。在他办完这块墓地产权的第十天,这座城市公布了一项建设环城高速的规划,他的墓地恰恰就在环城高速的内侧,紧靠一个十字路口。这样一来,道路两旁的土地一夜之间身价百倍,而这个人的墓地也是涨了好多倍。
他觉得老天在和他开玩笑,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做房地产呢。于是他卖了这块墓地,用这钱买了一些他认为会增值的土地,仅仅过了几年的时间,他就成了当地最大的地产商,又变成了一个有钱人。
穷人要多考虑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或许这样就会找到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找到一个好的致富之道。
在这个世界上最善于经商的民族是哪个民族?相信人们都会想到犹太人。
犹太民族是一个流亡的、受压迫的、受偏见的,同时也是团结进取的民族。他们为了生存、为了改变命运,就必须勤奋工作,掌握熟练的技能,获得丰富的经验,同时接受良好的教育。除此之外,犹太人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质,那就是“变”,他们总是随时准备发展新的任务,而且经常适时检讨办事的方法和谋略,在不断的改变与调整中完善自己。
如果发现自己当前的致富路子有问题了,就要马上改变了,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寻找新路子才是关键。
义和镇中夹村特色养殖基地的致富女状元张福华本是平平常常的农家女,但是她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生活的一片新天地,通过奋斗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张福华家境贫困,然而她并不甘心一直这样贫困下去,凭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品格、胆识和智慧,立志要闯出一条成功致富的道路。
“穷则思变”。不安于农村贫穷落后现状的张福华,总想找到改变贫困生活的新路。
张福华曾经种过蘑菇、养过肉食鸡,但是最终都因效益不好而结束了。只有小学文化的张福华没有怨天尤人,她凭着一种不认输的韧劲,多方查找信息、寻找致富项目。经过一番调查,张福华感觉养殖狐狸、水貂是个好项目,她虽说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养殖技术有所了解,但真正干起来才觉得自己技术贫乏,她决定从学习新技术入手,用科技知识致富。
于是,她省吃俭用,用家里本来就不多的钱订阅了《特禽养殖百事通》、《科技报》等书籍、光碟,学习科学技术,了解市场行情,终于在特色养殖产业中大获成功。2000年这一年下来,她就有了万余元的收入,这更增强了张福华的信心,艰苦创业、干劲十足的精神促使她要干就大干,要上规模上档次的愿望得到了实现。
到目前,张福华已经建成了占地5000平方米投资近50万元的特色养殖基地,各类狐狸、水貂存栏达到了500余只。虽然自己富裕了,但张福华又有了新的目标,她要把全村都发展成养殖户,让中夹村成为一个特种动物养殖专业村。
在确认了这是一条可以带领本村妇女致富之路后,她大胆地在本村中发动妇女进行特种养殖,由于她的带领,如今,中夹村有半数以上妇女开始进行养殖,除了本村,还吸引了其他村妇女前来参观取经,张福华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姐妹们传授经验。
在张福华的带动下,中夹村妇女的养殖技术得到了提高,致富能力明显增强,许多姐妹也像她一样成为了发展家庭经济的“顶梁柱”。
由于张福华表现突出,还先后被评为东营市科技致富女能手、十大创业女状元和河口区“双学双比”女能手等荣誉称号。
改变使张福华从一个穷农民变成了一个致富能手,穷则变,变则通,勤于思考,这样才会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想。
富人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战略思想,才能继续保持财富的增值,穷人更要举起“改变”的大旗,才能让财富在自己身边围绕。
赵爱荣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今年43岁,家有三口人。
1985年,她从岭子村嫁到了高庄子村,刚结婚时,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丈夫是个本分的农民,除了给人做工赚不多的工资外,就是侍弄家中的那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随着儿子的出生,经济上更是捉襟见肘。
赵爱荣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为了使这个家更快走上致富路,孩子刚满两岁,她就交给了婆婆带,自己带着满腔的热情开始了市场调查。那时候,周围的村民除了种地,就是养几头老母猪,不是不想多赚钱,只是认为这样保险,家里的收入可以在稳中求进,可是她不这样想,通过详细地市场调查,她了解到,养貂的收入高,而且市场行情也好。于是她就把这一大胆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家人听了,纷纷摇头,认为她是白日做梦,说什么也不同意。周围的村民也是议论纷纷,有的说她是想钱想疯了,有的说她是为了出风头,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她决定先从丈夫的思想工作入手,丈夫禁不起她的好言相劝,终于同意和她一道做父母的工作,两位老人尽管有许多的不情愿,但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他们是为了这个家呀。
赵爱荣从亲戚朋友那借来了一万多元,干了起来,可是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和经验,不到一年的光景就把借来的钱赔得精光。周围持观望态度的村民见了说起来了风凉话,说什么没有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她听了真想大哭一场,可是她转念一想,哭管什么用,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来,就一鼓作气又借来了一万元,买了些种貂。有了第一次失败的经验,她首先买来了养貂方面的书籍,苦心研究,有不懂的就向养貂户询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刻苦的学习,她终于掌握了养貂的技术,并于第二年获得了经济效益。当时,她高兴得喜极而泣,因为她清楚,她又向成功迈近了一步。她用赚来的钱,先给公公、婆婆每人买了一件新衣服。二老说,你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别在我们身上花钱了。可她笑着说,以后我会赚更多的钱,让你们过上想也想不到的日子。
养貂让她的日子好过了一些,为了赚更多的钱,赵爱荣又找起了其他的致富法子。1991年,赵爱荣发现高庄子那一段路车来车往,但是没有一家可以歇脚的酒店,她瞅准了潜在的商机,在村西盖起了二层小楼,开了个酒店。由于她热情周到,服务态度好,她的酒店经营得红红火火。
2003年,她又转营超市。她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坚持良好的进货渠道和合理的价格,凭着她的良好信誉和诚信经商的经营理念,她的超市赢得了周围群众的信赖,光顾她的超市的人越来越多。
赵爱荣富了,但是没有停止改变的脚步。她还在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和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她的致富路正在越来越快地延伸着。
富人总会把改变看得很重,因为他们更懂得改变与致富的关系。富人从来不会停止改变,因为那就像一个人的新陈代谢一样,一旦身体不再发生变化了,他的生命就终止了。
道理都是相通的,财富其实时时都在,穷则思变。如果没有改变,贫穷不会自己走开,它还会驻留这里,只有乐于改变、乐于发现,才能将贫穷赶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