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一、人生发展理论
人出生后,随着年龄增长要经历不同的年龄阶段,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如果以每七年为一个阶段,可将人生分为十个阶段(见表2.2)。一个人在其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都需要完成不同的“发展任务”。
表2.2 人生十阶段分析
人生十阶段分析是从人的自然年龄来说的,除了自然年龄,每个人的年龄还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生命年龄、生日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容貌年龄,如表2.3所示。
表2.3 五大年龄类型的特征
在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人的五种年龄中最为重要的是心理年龄。心理年龄不成熟的人,经不起成功和失败,抱怨环境,抱怨别人,难以在职业生涯中快速发展;心理年龄成熟的人则会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遇到困难挫折总是积极乐观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人往往在职业生涯上能够取得很好的发展成果。因此,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以心理年龄的成长为突破点的。
同时,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可分为生物生命周期和社会生命周期。生物生命周期是从生理变化的角度看人的发展,具有单向性(出生—成长—成熟—衰老—死亡)和不可逆转性(生理上的“返老还童”是极个别情况)的特征,这使得我们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随时会觉察到时间的紧迫性,从而更体现出积极主动开发和管理职业生涯的意义。
社会生命周期是从参加社会活动的角度研究人生,其特征是多向性(多种选择)和可重复性(重新回到某一阶段)。例如,一个人在确定职业时有多种选择的可能,工作几年之后,为了继续深造或学习另一门专业知识,又回到学校重新做学生。社会生命周期的这种特征为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留下了可规划的空间。
对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划分,国内外学者各有所见。
(一)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舒伯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职业社会学及人格发展理论之大成,按照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全过程,发展出职业发展的生涯发展概念模式,将人的生涯规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5个阶段。
1.成长阶段(从出生到14岁)
该阶段的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这一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发展儿童自我形象,发展他们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以及对工作意义的认识。这个阶段包括三个时期:一是幻想期(0~10岁),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二是兴趣期(11~12岁),以个人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三是能力期(13~14岁),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
2.探索阶段(15~24岁)
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做兼职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通过学校生活和社会实践,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进行探索,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
探索阶段属于学习打基础阶段,这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试探期(15~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二是过渡期(18~21岁),进入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三是试验并稍作承诺期(22~24岁),选定工作领域,开始从事某种职业,对职业发展目标的可行性进行试验。
3.建立阶段(25~44岁)
由于经过上一阶段的尝试,合适者会谋求变迁或作其他探索,因此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位子”,并在31~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个“位子”,并固定下来。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体现为自我与职业的统合,促进职业的稳定,即通过调整、稳固并力求上进。
这一阶段是大多数人职业生涯周期中的核心部分,是整个人生的高产期。这个阶段细分又可包括两个时期:一是试验—承诺稳定期(25~30岁),个体寻求安定,也可能因生活或工作上的若干变动而尚未感到满意;二是建立期(31~44岁),个体致力于工作上的稳固,大部分人处于最具创意的时期。
4.维持阶段(45~65岁)
个体仍希望继续维持属于他的工作“位子”,同时会面对新的人员的挑战。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维持个人现有的成就和地位。
这一阶段属于升迁和专精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已不再考虑变换职业工作,只力求维持已取得的成就和社会地位。
5.衰退阶段(65岁以上)
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实地从积极参与到隐退。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寻找新的生活方式替代和满足个人发展的需求。
在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中,每一阶段都有一些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需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准或成就水准,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
后来,舒伯对发展任务的看法又向前跨了一步。他认为在人一生的生涯发展中,每个阶段都同样面对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的问题,因而形成“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的小循环。比如一个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刚刚进入大学,他必须适应新的角色与学习环境,经过“成长”和“探索”,一旦“建立”了较固定的适应模式,同时“维持”了大学学习生活之后,又要开始面对另一个阶段——准备求职。在找到工作之后,原有的已经适应了的适应模式会逐渐衰退,继而新阶段的角色和任务又要求建立新的适应模式,因此又要进行“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的循环,如此周而复始。各阶段中的子阶段发展任务见表2.4。
表2.4 循环式发展任务表
(二)舒伯生涯彩虹图
1976—1979年,舒伯在英国进行了为期4年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新观念——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观(Life-span,Life-space Career Development),这个生涯发展观除了具有原有的发展阶段理论之外,较为特殊的是舒伯加入了角色理论,并根据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彼此间交互影响的状况,描绘出一个多重角色生涯发展的综合图形。这个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图形,舒伯将它命名为“一生生涯的彩虹图”(Life Career Rainbow)(见图2.1),形象地展现了生涯发展的时空关系,更好地诠释了生涯的定义。
图2.1 舒伯的一生生涯的彩虹图
1.横贯一生的彩虹——生活广度
在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横向层面代表的是横跨一生的“生活广度”,又称为“大周期”。彩虹的外层显示人生主要的发展阶段和大致估算的年龄:成长期(约相当于儿童期)、探索期(约相当于青春期)、建立期(约相当于成年前期)、维持期(约相当于中年期)以及衰退期(约相当于老年期)。在这五个主要的人生发展阶段内,各个阶段还有小的阶段,舒伯特别强调各个时期年龄划分有相当大的弹性,应依据个体的不同情况而定。
2.纵横上下的彩虹——生活空间
在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纵向层面代表的是纵贯上下的“生活空间”,是由一组职位和角色所组成。舒伯认为人在一生中必须扮演九种主要的角色,依序是: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各种角色之间交互影响,交织出个人独特的生涯类型。各个角色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一个角色的成功,特别是早期的角色如果发展得比较好,将会为其他角色提供良好的关系基础。但是,在一个角色上投入过多的精力,而没有平衡协调各角色的关系,则会导致其他角色的失败。
在每一个阶段对每一种角色投入程度可以用涂颜色来表示,颜色面积越多表示该角色投入的程度越多,空白越多表示该角色投入的程度越少。它除了受到年龄增长和社会对个人发展、任务期待的影响外,往往跟个人在各个角色上所花的时间和感情投入的程度有关。生涯彩虹图的作用主要是对自身未来的各阶段如何调配做出各种角色的计划和安排进行指导,使人成为自己的生涯设计师。
第一层是儿童角色。在5岁以前是涂满颜色的,之后渐渐减少,8岁时大幅减少,直到45岁后开始迅速增加,此处的儿童角色,其实就是为人子女的角色,因而这个角色一直存在。早期个体享受被父母养育照顾的温暖,随着成长成熟,慢慢开始同父母平起平坐,而在父母年迈之际,则要开始多花费心力来陪伴、赡养父母。
第二层是学生角色。学生角色一般从四五岁开始,10岁以后进一步增强,20岁以后大幅减少。但30岁以后,学生角色又出现,特别是40出头时,学生角色竟然涂满了颜色,但两年后又完全消失,直到65岁以后。这是由于在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社会,青年在离开学校、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常会感到自身学习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需要重回学校以进修的方式来充实自我。也有一部分人甚至等到中年,儿女长大之后,暂时离开原有的工作,接受更高深的教育,以开创生涯的第二春。学生角色在35岁、40岁、45岁左右凸现,正是这种现象的反应。
第三层是休闲者角色。这一角色在前期较平稳地发展,直到60岁以后迅速增加,也许有人会惊讶于舒伯把休闲者角色列入了生涯规划的考虑之中。其实,平衡工作和休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如此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中,正如图中的空白也构成画面一样,休闲是我们维持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四层是公民角色。这种角色从20岁开始,35岁后得到加强。65~70岁之间达到顶峰,之后慢慢减退。公民的角色,就是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国家事务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第五层是工作者角色。工作角色一般从20岁左右开始,颜色阴影几乎填满了整个层面。但在40多岁时,工作者的角色完全消失。对比其他角色,不难发现,这一阶段,学生角色和家长角色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两三年后,学生角色小时,家长角色的投入程度恢复到平均水平,而工作者的角色又被颜色涂满,直至60岁以后开始减少,65岁终止工作者角色。
第六层是持家者角色。这一角色可以拆分为夫妻、父母、(外)祖父母等角色,然后分别作图。此处家长的角色从30岁开始,头几年精力投入较多,之后维持在一个适当水平,一直到退休以后才加强了这一角色。76~80岁之间几乎没有了持家者的角色。
虽然个体在生涯过程中还可能承担其他角色,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上述这些是最基本的角色。在使用“生涯彩虹图”时,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图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
(三)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格林豪斯根据人生不同年龄段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也划分为5个阶段:
1.职业准备阶段(0~18岁)
主要任务:发展职业想象力,对职业进行评估和选择,接受必需的职业教育。
2.查看组织阶段(18~25岁)
主要任务:在一个理想的组织中获得一份工作,在获取足量信息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一种适合的、较为满意的职业。
3.职业生涯初期(25~40岁)
主要任务:学习职业技术,提高工作能力;了解和学习组织纪律和规范,逐步适应职业工作,适应和融入组织;为未来的职业成功做好准备。
4.职业生涯中期(40~55岁)
主要任务:重新评估早期职业生涯,强化或改变自己的职业理想;选定职业,努力工作,有所成就。
5.职业生涯后期(55岁直到退休)
主要任务:继续保持已有的职业成就,维护尊严,准备隐退。
(四)我国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在我国,有些研究者也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分期模式,一般认为人的职业生涯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1.职业准备期(一般从十五六岁开始直到面临就业时止)
职业准备期是形成较为明确的职业意向后,从事职业的心理、知识和体能准备及以后等待就业的时期。
2.职业选择期(一般集中在十七八岁到三十岁左右)
职业选择期是在职业准备的基础上实际选择职业的时期,也是由潜在的劳动者变为现实的劳动者的关键时期。人们在这一时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能力、愿望做出职业选择。
3.职业适应期(成年初期)
人们走上职业岗位从事劳动,这是对人的职业能力的实际检验。择业者刚刚踏上职业岗位,必然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要完成一个择业者到一个职业工作者的角色转变,要尽快适应新的角色,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等。在这一时期里,许多人能在一两年时间内顺利适应某一种职业或难以适应又重新选择。
4.职业稳定期(成年、壮年期)
这是职业适应期结束后相当稳定地从事职业工作的时期。这一时期占据人的职业生活的绝大部分,是人的劳动效果最好的时期,也是成就事业、获得社会地位的关键时期。但职业稳定不是绝对的,尤其是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才流动加快的今天,就业单位和职业岗位发生变化是非常正常的。
5.职业结束期
由于年龄或身体状况的原因,逐渐丧失职业能力和职业兴趣,从而结束职业生活过程的时期。
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职业准备期是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职业的选择和稳定性;职业选择期是关键时期,它决定着人的职业适应期或长或短,或胜任或难以适应;职业稳定期延续的时间最长,是创业、立业的宝贵时机。
二、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职业生涯发展是在生物生命周期的限定制约和社会生命周期的开放的双重条件下进行的。
(一)施恩的职业锚
锚,是使船只停泊定位用的铁制器具。所谓职业锚,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是自我意向的一个习得部分。个人进入早期工作情境后,由习得的实际工作经验所决定,与在经验中自省的动机、价值观、才干相符合,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的一种稳定的职业定位。职业锚强调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和整合,是个人同工作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断调整的。
职业锚的概念是由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施恩根据自己研究指出,要想对职业锚提前进行预测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职业锚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它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探索过程所产生的动态结果。有些人也许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职业锚是什么,直到他们不得不做出某种重大选择的时候,比如到底是接受公司将自己晋升到总部的决定,还是辞去现职,转而开办和经营自己的公司。正是在这一关口,一个人过去的所有工作经历、兴趣、资质等等才会集合成一个富有意义的模式(或职业锚),这个模式或职业锚会告诉此人,对他或她个人来说,到底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
施恩将职业锚理论概括为8种类型的职业锚(见表2.5),即技术职能型、管理能力型、创业型、安全稳定型、自主型、挑战型、服务型和生活型,并推出了职业锚测试量表。
表2.5 8种职业锚的特点和激励方式
续表
续表
职业锚理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许多大学生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工具和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个人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定位时,可以运用职业锚思考自己已具有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能力与动机是否与当前的工作相匹配。只有个人的定位和所要从事的职业相匹配,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自身价值。在人生的进程中,人们尝试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进行工作轮换,并不断地梳理自己的职业经历,对自己的资质、能力及偏好进行客观的评价,是使个人的职业锚具体化的有效途径。
(二)职业生涯认知发展论
克内菲尔坎姆和斯列皮兹从认知发展的观点出发,综合了多位学者实证研究的结果,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认知发展的生涯发展模式。他们认为,生涯发展的过程会有一连串的质变现象,概括说共有九项,形成一个系列,由此构成从简单的二分法的观点到复杂的多元化的生涯观点这一连续的认知过程,其发展层次逐渐朝向对于个人的认同、个人的价值以及整体的生涯这三者间关系的全面了解,这样个人就能做出更满意的生涯抉择与承诺。
他们将生涯认知发展模式分为四个时期、九个阶段,通过对发展层次的分析,个体对自我的认定以及整合了解价值观与整体生活计划历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做出更满意的生涯抉择。
第一时期:二元关系期
这是认知最简单的时期,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特征是对生涯和生活的计划只有简单、二分的思考形式。处于该时期的学生思考全部是由环境的外在控制信念所左右。他们相信所谓正确而唯一的生涯抉择必须由父母、教师、咨询员、兴趣测验、就业市场、经济景气程度以及诸如职业愿望、权力和经济报酬等因素来决定。这时学生缺乏对各类信息进行综合与分析的能力,也不太能够处理自己的生涯抉择,对他们来说,生涯抉择的过程就是寻求权威人士提供正确答案的过程,这些权威人士也许是父母、师长、咨询员,也可能是心理测验,或者是任何能解开学生抉择困境的外在因素。
阶段1平衡阶段:学生在生涯抉择方面没有认知失调现象,主要是由于绝对顺从外在权威的建议,自我处理的能力不明显。学生只有一个可能的生涯决定,辅导老师被认为是“权威人物”。
阶段2焦虑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学生开始领悟生涯抉择也有好坏之分。由于这种认识能力出现,学生伴随着焦虑,并产生认知失调的情形。这一阶段只有在辅导人员提出生涯决策的方法时,学生对决策的过程才勉强有些概念。
处于二元关系时期的学生,表现为依赖外在权威的指引,对前途的发展惶恐不安,因而生涯辅导时可以引导其对生涯决策过程进行了解,原则上对这类过程的介绍应该是简单、直接与明确的,重点是促使其接纳辅导人员和了解一般生涯决定的过程。
第二时期:多元关系期
在这个时期学生认知内容趋于复杂,对于只有一个正确选择的可能性有更清晰的认识。认知的复杂程度升高,相对的认知失调的压力也愈高。为了消灭或降低错误决定的可能性,转而求助于辅导人员所提供的决定历程。在多元关系期较为成熟的学生,在抉择过程中对不同因素会给予不同程度的加权考虑。这时一个重要的改变是,学生由重视前途决定的结果转变到相信一个正确的前途决定必须基于正确的决定过程。这个时期的学生不再视权威的结论式忠告是完全正确的,开始注意到权威对其决定的过程是否有帮助。
阶段3冲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前途决定的对与错有更多的了解,这种了解增加了个体内心的冲突与焦虑,因而对一个好的决定的复杂性也有较清楚的知觉。他们渐渐把自我也纳入这个决定的过程中,把自我当作重要的元素来分析。
阶段4区分阶段:在这个阶段,正确或错误的决定基于对各种影响因素做更复杂的加权考虑。学生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自我的成分在决策过程中是和其他外因一起加以考虑的。他们的认知发展在这一个阶段还无法全然地承担起决定的责任。辅导人员在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协助学生排列各种考虑因素的先后次序。
第三时期:相对关系期
个体的发展到了这个时期有着较大而明显的波动,外在各种因素对个人的影响力逐渐消退,个人内在的主宰能力逐渐增加。个体的自控信念由外控发展到自控,认定生涯决定的成功或失败应该归因于自己。在这一阶段,个人决策的重点转移到自己。由于分析能力的增强,个人已经能以较客观的态度接纳及处理不同的信息。对于自己的生涯发展方向,也能够进一步分析有利与不利的因素以及各种因素对未来角色的影响。在预期决定献身于某个行业的时候,能够综合各种复杂的因素,同时也能对决定的结果负起责任。
阶段5检视阶段:这是一个探索和执行的阶段。在整个生涯决定的过程中,自我成了最主要的推动者。与阶段4有所不同的是,他们已知道将决策的过程“剪裁”得更适合自己的需要。辅导人员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不再是一言九鼎的权威角色,而是知识与经验的来源。学生能够客观地分析,并且有系统地检视不同的决策方案。
阶段6综合阶段:个体的发展在这一阶段会对前阶段各种决策方案的悬而未决感到厌烦。学生能了解解决这种烦躁不安的策略并作抉择,然而,他们的认知发展又未成熟到足以决定投身于某项事业。因此严格来说,这个阶段是一个深思熟虑的阶段,主要原因是个体必须考虑:建立自我和职业生涯的联结关系;选择任何职业生涯方向的后果将会如何;独自面对各种不同承诺所要承担的责任。对这一阶段的学生,咨询员所扮演的角色是协助他们顺利进行这一思考过程。
第四时期:相对关系承诺期
在这个时期个人开始承担在生涯抉择过程中日益增加的责任感,同时,不仅能够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也能将不同的因素综合到自己的决定框架内。他们会逐渐认识到,选择一个职业生涯是个人对自己的承诺。最重要的是个体在这个时期找到了一个立足点,能整合个人的价值、目的与同一性,这个立足点个人味道非常浓,而且与职业生涯有关。生涯的认同与自我的认同至此结合在一起了,成为一体。
阶段7整合阶段:在这个阶段可以体验到自我与生涯角色的整合。初期会因受到角色的限制而惧怕,后期则能体会到角色是自己界定的。这种认识会进一步肯定自我与职业生涯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会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扮演自己的角色。
阶段8承诺阶段:这是一个收成的阶段,可能是一个愉快的结果,也可能是一个不愉快的结果;可能是意料之中的结果,也可能是意料之外的结果。不论收成如何,均具有挑战的意味:对自我重新定义或延续现有的承诺。会肯定“我是谁”、“我到底相信什么”、“我该如何作为”、“我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同时也会遭遇到新的挑战。这一阶段的个体能体验到生命中各个较高层次的整合过程。
阶段9自觉阶段:这个阶段显示出个人自我独特角色的进一步扩展。个体能清楚而肯定地知道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如何去影响周围的事物。这种认知包括了自己对别人的影响以及别人对自己的影响。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也会不断寻求新的方式、新的行动、积极地进行自我挑战与自我冒险,以求得潜能的充分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