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时间:2023-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从自我体验来讲,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负和自卑。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分化、冲突和统一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大学生往往容易迷失自我。有的人就产生了对自己的过高估价、盲目地夸大了自我的作用,结果在参与社会实践中碰了壁。更多的人则降低了理想自我的层次,功利性趋向十分明显,以至于近年来大学生中放弃专业学习而去“下海”经商者甚多,在课程选择上也出现了片面追求实用性,过多地热衷于“计算机”、“英语”、“公关”、“房地产”等热门专业,而忽视自身的基本技能、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出现了“考证热”。这种定位过高过低的态度及其盲目性,主要来自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脱节。

一名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曾经这样写道:“我的理想是做一个有抱负、有成就、成功、非凡的人。在大学要为我将来的成就奠定基础,我的理想自我是一个优秀大学生。可在现实中,我却发现自己意志薄弱,缺乏奋斗精神,而且比较懒散,约束不好自己。当我第一次上网逃课时,我对自己说:仅这一次!但每次的决心都在网络巨大的诱惑面前败下阵来。我越来越觉得现实自我离理想自我越来遥远,甚至有时都不敢正视自己。”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分化标志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开始走向成熟。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要求和能力显著增强

大学生更加关心自己,通过自我认识设计自己的未来,并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他们有较强的自我评价和教育能力,能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言行,以便寻求合适的角色位置,并能经常地进行自我反省与批评;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性显著增强,他们不轻信,不盲从,希望凭自己的能力独立地解决问题。

(三)自我评价逐渐成熟,自我意识走向社会化

当代大学生普遍意识到需要独立地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因此,往往通过自我观察、自我总结等手段较全面地分析评价自身优缺点,以寻求合适的角色位置,并评价社会现实或某一件事,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满意或不满意)且伴随相应的情绪。基于这种逐渐成熟的自我评价,形成相应的抱负和期望。与此同时,大学生中也出现了道德评价思维的日益成熟及道德行为实施过程中的心理断层现象。他们开始从他律判断逐渐向自律判断转化,道德义务感开始起作用,开始能对正确的行为感到“问心无愧”,对自己不正确的行为受到环境和心理的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可塑性很大。

二、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意志的三种运行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大学生在认识自己时,意识中会出现两个形象,即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理想自我会刺激现实自我去追求、去奋斗,是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督促的力量;而现实自我则总是不满足现状,要求向理想自我靠拢。大学生富有理想和抱负,充满自信,但现实自我的能力、知识、经验与理想自我的实现尚有很大距离。有的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中出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尖锐对立,造成自我意识在某些方面的偏差,从而导致心理上的种种困惑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1.当代大学生自我认识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的身心特征心理活动状态及社会特征(人缘、地位价值等)的认识与评价。它是确定自我状态的基础,在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从自我认识来讲,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高估自我和低估自我两个方面。

第一,高估自我。生活中,不少大学生经常把自己看作是有价值的、令人喜欢的、优越的、能干的人。例如:他们认为自己的外貌是漂亮的、品德是高尚的、人际关系是融洽的、聪明才智是远远未发挥出来的等等。相反,他们拿放大镜看他人的短处,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正所谓“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这种“我好他不好”的人际交往模式必然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另外,高估自我的人还容易产生盲目乐观、骄傲自满情绪,认识问题往往带有一定的偏激和固执,且行动目标往往力不能及。往往在实际行动中遭遇失败和冲突,从而引起情感损伤,严重时还会导致自我扩张的变态心理。

第二,低估自我。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感到事事不如人、处处低人一等,对自己缺乏信心、自我否定、自我厌恶、自我绝望,甚至自杀。他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是“我不好,你好”或“我不好,你也不好”。大学生过低评价自己会导致对自己各种能力的怀疑,限制自己对未来事业及美好生活的憧憬,从而引起严重的情感挫伤和内心冲突。

2.当代大学生自我体验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我体验是自己对自己内在的不为他知的心理的深刻体验。实质是自己对主体我的需要、理想与客体我的表现之间的现实状态的自我感受。客体我满足了主体我的需求,就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产生自我满足、自我效能感、自我价值感等愉快自信的自我情感,反之则产生自我否定、自我无能感等消极情感。这两者是支撑自信的情感因素,它来自于自我成功的体验。高水平的自我价值感是自我接受、喜欢自己、充分的自信。从自我体验来讲,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负和自卑。

第一,自负。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自尊和自信是激励大学生力争上游、勇攀高峰、追求崇高理想的巨大动力,但过分自尊会导致自负。自负的人往往不允许别人批评,唯我独尊,盛气凌人,这种人缺乏自知之明,总认为自己对、别人错,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不能与人和睦相处,容易受伤害。

第二,自卑。当一个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大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后,往往会从怀疑自己的能力转变为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转变为自我封闭,本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会认为“我不行”而放弃追求。

3.当代大学生自我控制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我控制是个体通过自我意识的特殊机制进行自我重新定向与调节的过程。它意味着个体自我意识能精细地、自动地使用重新定向机制调整自己的活动目标、认识、情感、注意力和行为方式等,做到能动地适应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从自我控制来讲,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逆反心理和顺从心理。

第一,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一种非理性的产物,其具有以下特征:其一,盲目性。一些大学生凡事不管正确还是不正确,都盲目抵制,反其道而行之;凡事无论是可行还是不可行,只要我想干就干,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其二,抵触性。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与社会的某些行为规范、道德要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相容性,会产生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其三,放纵性。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听不进别人的忠告、劝阻、批评,我行我素。其四,极端性。逆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极端性的表露,一些大学生对待别人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常常是你让我干我偏不干。

第二,顺从心理。有些大学生性格内向、独立能力差、无主见、甘当配角,缺乏独立意识和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具有趋同性,缺少独当一面的勇气。具有顺从心理的大学生容易接受暗示和受人指使;在紧急和困难情况下,常常惊慌失措;生活上多无头绪。顺从型性格的大学生容易轻信谣言和诽谤,听不得流言飞语,听到对他有伤害的言语就悲痛不已。

(二)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和谐的因素

第一,自我认知的片面性。所谓自我认知就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的基础。只有自我认知准确(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才能实现自我意识和谐。大学生主观自我往往容易高于或低于客观自我,从而导致自大或自卑。自大就是盲目地认为自己什么方面都比别人强,对他人容易产生鄙视的情绪;自卑就是对自我产生否定和怀疑的态度。自大或自卑都是个体自我意识和谐的绊脚石。造成这种自我认知片面性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自信心太强,富于自我想象;优越感强,自尊心太强;思维发展水平有不高的一面,这些都是导致自我评价过高的原因。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过低的原因,如自我期望水平偏高,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距离较大,容易引起对现实的不满;社会责任感、义务感的积累,使大学生面对自我的现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体验等。《自我和谐量表》共有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三个维度,其中“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反映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关系,包含对能力和情感的自我评价、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一致性和无助感等,是影响自我和谐的主要维度。

第二,自我体验的波动性。自我体验,就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对评价的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期望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大学生自我体验比较丰富,其情绪情感一般是积极健康的,但仍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性。比如,在取得成绩时往往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自暴自弃,悲观失望。这种自我体验的波动性使大学生的情绪极不稳定,对于发展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是不利的。通常,在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有很大的差异时,由于愿望、理想未能实现,易产生抑郁情绪,导致沮丧、悲伤、失望、郁闷等体验;在现实自我与应该自我有很大的差异时,由于未能履行义务或职责,将受到处罚和责备,易产生焦虑情绪。为什么大学生会有这种自我体验的波动性呢?原因是由于大学生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还没有内化为自己稳定的心理结构,对自己的体验往往容易因受到外界积极的或消极的因素影响而改变。

第三,自我控制的矛盾性。自我控制,是指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通过自身特殊的机制而进行的一种自我调节的过程,是在自我评价的指导和自我体验的推动下,对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自觉而有目的的调整。自我控制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制约作用,当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发生矛盾或冲突时,自我控制对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有协调作用。大学生的自我控制在四年大学生活中不断变化:由刚开始的主观自我动机的多样性与客观自我精力的有限性,渐渐变为表面的动机多样性和内在动机减少;由刚开始的主观自我对行动的理智要求和客观自我的冲动行为,渐渐变为生活自由,约束少和行为减少;由刚开始的主观自我制定长远目标与客观自我的屡屡动摇,渐渐变为空洞的长远目标和具体目标未能落实。大学生自我控制的矛盾性是因为大学生刚入校对未来充满信心,目标较高,但由于缺少内在动机,意志力不强而产生的矛盾。因此,目标和动机确立是影响自我意识和谐的动力因素。

三、当代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是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表现,它阻碍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统一和人格的发展和成熟。因此,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对他们自身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重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一)正确认识自我,确立良好的自我状态

正确认识自己是相当困难的,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就是通过“镜中之我”进行客观比较来评价自己。他人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主要包括与你有一定稳定的交往关系的他人对你的看法或评价,包括同学、同事、老师、父母、朋友等。大学生纠正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关键是把自己和自己类似的人作客观比较。大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与老师、同学、朋友的交往更是密切,对此大学生要自觉地寻找比较对象,在比较中取长补短,发展自己。其次,就是要通过社会比较来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的状况要在比较中得到客观的确认,比较的参照系应有一定的相似性。当代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要有意识地选取合适的参照系来进行自我认识,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也要接受别人中肯的评价,避免自我意识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第三,启动自我意识,通过内省来完善自己。用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进行认知和评价。大学生对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也是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人的评价和自我的评价往往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大学生要经常反省自己,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分析等方法检查自己的功过得失,使自我更加独立和稳定。

(二)全面评价自我,树立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

认识自我难,全面地评价自我则更难。全面地评价自我是指要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要乐观开朗,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首先,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人生的道路上既有鲜花也有荆棘,大学生要辩证地对待成功和失败。有些大学生拒绝接受失败的事实,偶然遇到一次失败就认为是全面的失败,对自己整个失去了信心。大学生要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要树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心和勇气。其次,全面、正确地评价自己。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学生应该展示自己的优点,但也不要忌讳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要充分发挥,对缺点和短处也要正确对待,做到既不护短,也不因此而灰心。

(三)有效控制自我,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

有效的自我控制能够保持自我内在的一致性,能够制止、回避一些可能产生消极影响的事情发生,同时还能掩饰自己真实的感受。要使自我控制积极有效,就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合理定位理想自我。理想自我是大学生将来要实现的目标,在确立其内容时,要立足社会需要,符合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和规范。同时,要从大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过于简单,把远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远近高低不同的具体目标,从而由近到远、由低到高逐步加以实现。其次,培养健全的意志品质。对自我的监督与修正,也与人改造客观世界一样,需要意志的力量作为保证条件。大学生要特别注意增强自我控制的自觉性、主动性,将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主观上实现理想自我的内在动机;增加自制力,防止消极情绪对自我控制过程的干扰。再次,培养健康的情感。自尊、自爱、自信等健康的情感是自我控制的激励因素和动力。如果一个大学生能认识到自己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有希望的人、能成功的人,周围的老师和同学都喜欢他、需要他、肯定他,那么他就会为改变现实和实现理想自我而更加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