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客卿,中西合璧
李嘉诚的左右手,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聘用了不少“洋大人”。
如今,香港华人见了洋人(特指有欧罗巴血统的白种人),不再会有见“洋大人”的感觉。港人自信香港是东方之明珠,是全球经济最发达地区,港人的收入及生活水平不比西方国家差。华人公司雇佣“鬼佬”(外国人)职员,理所当然。
在20世纪80年代初可不同,由于百多年来洋人歧视华人的惯性,经济上开始崛起的香港人,仍存在抹不去的“二等英联邦臣民”的潜意识。那时候,雇佣趾高气扬的洋人做下属,是一件颇荣耀的事。
李嘉诚雇佣洋人副手,并没有炫耀之意。李嘉诚曾说:“集团的利益和工作确确实实需要他们。”70年代初,长江工业的工厂分布在北角、柴湾、元朗等处,员工2000余人,管理人员约200位。李嘉诚为了从塑胶业彻底脱身投入地产业,聘请美国人Erwin Leissner任总经理,李嘉诚只参加重大事情决策。其后,长江工业再聘请美国人Panl Lyons为副总经理。这两位美国人是掌握最现代化塑胶生产技术的专家,李嘉诚付给他们的薪金,远高于他们的华人前任,并赋予他们实权。
到80年代中期,李嘉诚已控有几间老牌英资企业,这些企业有相当部分外籍员工,李嘉诚并不是没有能力直接领导他们,而是集团超常拓展,他的主要职责在为旗舰领航。最有效的办法,是用洋人管洋人,这样更有利于相互间的沟通;还有重要的一点,这些老牌英资企业,与欧美澳有广泛的业务关系。长江集团日后必然要走跨国化道路,启用洋人做“大使”,更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与进行海外投资——他们具有血统、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天然优势。
长实董事局副主席麦理思(Ceorge Magnus)是英国人,毕业于著名的剑桥大学经济系。麦理思曾任新加坡虎豹公司总裁,因业务关系与李嘉诚认识。1979年,麦理思正式加盟长实。与香港洋行和境外财团打交道,多由麦理思出面。李嘉诚器重他,不仅看重他的英国血统、名校文凭,更看重他是个优秀的经济管理专家。
李嘉诚入主和黄洋行,韦理卸职后,李嘉诚提升李察信(JohnRi-chardson)为行政总裁,自己任董事局主席。
到1983年,李察信与李嘉诚在投资方向上“不咬弦”,李察信离职,李嘉诚又雇佣另一位英国人——初时名不见经传,后来声名显赫的马世民(Simon Murray)。
另外,青洲水泥行政总裁布鲁嘉,也是英国人。
在和黄、港灯两大老牌英资集团旗下,留任的各分公司董事长、行政总裁更达数十人之多。
由此可见,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李嘉诚就已深谙用人之道,以洋专家治理长江塑胶。一来洋专家更了解国际塑胶业的趋势及其走向,二来使李嘉诚专注于他慧眼看好的地产业,首先解放了自身的生产力。
李嘉诚“以夷制夷”的策略,事实证明大获成功,硕果累累。李嘉诚的“内阁”可说是最科学的组合,无可挑剔,堪为楷模。
李嘉诚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在他的公司内部,自然带有儒教色彩。李嘉诚对儒学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我看很多哲理的书,儒家一部分思想可以用,但不是全部,”他又说:“我认为要像西方那样,有制度,比较进取,用两种方式来做,而不是全盘西化或者全盘儒家。儒家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短处,儒家进取方面是不够的。”
李嘉诚摈弃家族式管理,而采取将中西方的优长糅合在一起的管理机制。李嘉诚常说:“唯亲是用,必损事业。”唯亲是用,是家族式管理的习惯做法,这无疑表示对“外人”不信任,在李嘉诚的长实系,有他的亲戚,更有他的老乡,他们都没因这层关系而获得任何照顾,相反,得到他重用和擢升的,大部分不是他的老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国人。
“任人唯贤,知人善任,既严格要求,又宽厚待人。”香港作家何文翔曾这样评论道,“李嘉诚成功的关键,是他融汇了中西文化的精华,采用西方先进的管理方式。”在人才使用和管理上,李嘉诚确实高人一筹。家族式管理,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拒之门外,这样的管理,也许凭创业者的杰出才华可以一世显赫,但很难维持第二代的辉煌,更不用说像怡和等一些具有先进管理制度的家族事业的百年兴盛。当然,西方管理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不像华人经商那样富有人情味;研究和计划十分周密,但决策周期过长,不像华商握一握手,便达成决议。李嘉诚中西合璧,各采其长。比如一个项目,李嘉诚会周密调查,仔细研究——这是西方的方式,一旦确定,就打一个电话或握一握手,就完成决策——这是华商风格。
李嘉诚成功哲学:
李嘉诚说:“在我心目中,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肤色,不论你是什么样的国籍,只要你对公司有贡献,忠诚、肯做事、有归属感,即有长期的打算,我就会帮他慢慢地经过一个时期而成为核心分子,这是我公司一向的政策。”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对人好,人家对你好是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核心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